说罢,曹承把信塞到曹益阳的手里,摸了摸曹益阳的脸,狠心从车上下来。
曹益阳虽然是个纨绔,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从现在的情势看来,自己是不可能继续留在京城,只能是逃往别处,至于其余的事情,相信自己的父亲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
“走!”
曹益阳坐在车里,一狠心,对着车夫说道。
那车夫对着马屁股一踢,那马便开始小跑起来,马车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曹益阳从车窗探出头,看着曹承,也是经不住眼泪直流。
原来,崔元盛的办法,就是把白天看到的这个和曹益阳十分相似的人,去顶替曹益阳,代曹益阳去死。
而由于曹承的人,刑部都认识,所以不能用,崔元盛就派自己的人来把曹益阳接出来。
此时的崔元盛,正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眼看着马车越走越远,曹承的心也是一点一点的放了下来,只要出了城门,那一切都好办了。
可是,突然间,从道路两旁的巷子里,冲出来一群手持火把的士兵,拦住了马车的去路。
当先一人,头发花白,冲上马车,把曹益阳从马车里拽了出来。
看到如此景象,曹承连忙上前,这一看,不由得心如死灰,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褚羽的父亲,工部尚书,褚恺。
只见褚恺抓着曹益阳的领子,对着曹承怒目而视,愤然喝道:“曹承!想你也是刑部尚书,当知我朝,杀人偿命的法度,如今,你利用职权之便,竟要将一个判了死罪的犯人送出京城,你居心何在!此事,我一定要向皇上禀报,治你一个失职渎职之罪!”
说完,褚恺看向崔元盛,此时的崔元盛也是慌了神,褚恺一手指着崔元盛骂道:“两位朝中重臣,互相勾结,草菅人命,此事,我定要一个说法。”〃
1/9 20:46:40|48582149
第261章 夜访张府
第二天,褚恺把刑部尚书曹承,以及户部尚书崔元盛一同参了一本。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当朝斥责曹承和崔元盛,并将两人的乌纱帽全部摘了去。
就此,太子一方的势力全部被清除,而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自然都是从原本的两部侍郎里选出,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皇甫靖宗的人。
到了现在,真正有实力的人,就只剩下了皇甫靖宗和厉王。
而这个时候,也终于有人发现了问题。
要说这是两方势力在互相拼斗,但并没有到紧要的关头,不会出现如此一边倒的局面。
现在,朝中势力,似乎是厉王最大。
毕竟,厉王自己手上还又军队,在朝堂里还有礼部和工部。
可是当有些人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
那就是几个新上来的尚书,都不是太子或者厉王的人、
反而和皇甫靖宗的关系颇为密切。
于是有些人就想到,这朝堂上,最有实力的人,恐怕不是厉王,而是皇甫靖宗这个文王。
既然有人能想到这一点,那太子和厉王自然也会想到。
太子如今势微,没有办法再竞争皇位,也幸亏他是东宫太子,厉王才没有着急动他。
要换成是皇甫靖宗,厉王早就开始加大力度打击。
太子没办法,必须和厉王联合,一起来打压皇甫靖宗。
太子虽然没有了那些重臣的支持,但是一些人脉还是有的。
况且,太子并没有真正的输掉,所以一些人还是持着观望的姿态,不想轻易放弃。
但是,皇甫靖宗调查了这么久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让太子和厉王这样临时组织起来的势力得胜?
更何况,此时的皇甫靖宗身边,可还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凌云,扯着仁王的大旗,却和皇甫靖宗这个文王来往密切。
而工部尚书褚恺,毕竟已经上了年纪,在经历了丧子这样大的打击后,终于是没有精力再参与朝政,在曹承和崔元盛被关押后,他随即递上了辞呈,告老还乡。
当了一辈子的官,赞了一些银子,也够老两口在老家安度晚年了。
但是就算太子和厉王现在联手了,短时间里也无法挽回这样的局面。
这不,礼部尚书也逃不了这样的命运。
要知道,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也就是说,礼部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别国的人。
而这一段时间里,吐蕃国的外交活动最为活跃,这两年的时间里,吐蕃国几乎和所有西域诸国的国王都接触过了。
更重要的是,吐蕃国想要来金朝,最开始接触的,都是礼部。
凌云顺着这个方向,就发现了礼部和吐蕃国还有来往。
这个发现,让凌云不由得头疼不已。
曾经吐蕃国的欧阳先生,通过层层计划,差点就把陈家弄覆灭了。
所以,吐蕃国是个比较棘手的对象。
尤其是现在,凌云正在帮着皇甫靖宗夺皇位,这后面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万一有战事,还要进行战后安抚和战后重建。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吐蕃国要是发动战争,金朝就会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这是凌云不想看到的。
最可怕的是,凌云还不知道金朝的朝堂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内奸。
但是现在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先把礼部的尾巴抓住。
礼部和吐蕃一直联系到现在,其间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好在,皇甫靖宗的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礼部尚书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连续打探,他们终于发现了礼部尚书——张兆兴的可疑之处。
每个月的月末,张兆兴家里,就会出现几个外邦人。
这些人还都是半夜三更来的,一行人总是鬼鬼祟祟,而且总是在天快亮的时候才离开,似乎在张兆兴的府里彻夜详谈一般。
凌云他们根据这个提示,派人在张府的附近观察了好几天。
终于,在五月的最后一天,等到更夫敲响了三更后,从某处巷子里走出一行人。
一行人大约七八人,等到走进后,打探的人发现,这些人的服装打扮,正是吐蕃国人的打扮。
只见他们来到张府,在大门上敲了几下,三轻一重,重复了两边。
明显是暗号!
随后,大门打开,有个家丁把这些人请了进去,随后朝着大街上看了几眼,确定没有其他人,这才把大门关上。
这个时候,凌云早早就等在了皇甫靖宗的府门前。
而皇甫靖宗的府门大开,一群身穿铠甲的府兵,手握着火把,腰挂长刀,正在等待着命令。
皇甫靖宗正一脸严肃的等待着消息。
礼部与外邦有勾结的嫌疑!
这样的事情,他作为金朝的皇子,是有权利去管的。
忽然,凌云眼前一亮,只见几个人影朝自己跑了过来,等跑近后,凌云认出是那几个去打探的人。
那几个人朝凌云一点头,凌云对着皇甫靖宗一拱手,说道:“殿下,可以行动了。”
皇甫靖宗缓缓抬起手臂,随后一挥,一队府兵便朝着张兆兴的府上,一路小跑而去。
而此时的张兆兴,正在自己的府里,和那几个外邦人聊着。
几个人满面笑容,似乎达成了什么共识或者是交易一般。
而几个人的面前,还摆着一本本的册子,似乎是记录了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张府的大门外面,想起了一声:“文王殿下驾到!”
声音响亮,一下就让屋里的张兆兴听了个清晰。
几个人被这样的声音一惊,赶紧藏好那几本册子。
张兆兴示意自己的家丁带着这几个吐蕃人去躲一躲。他自己则去接见文王。
张兆兴理了理自己的衣服,亲自去开门。
打开门后的景象,让张兆兴惊讶了一下。
只见文王带着一队府兵,正气势汹汹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赶紧跪下,说道:“下官不知文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皇甫靖宗走上前,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兆兴,笑着说道:“这么晚了,张大人还是衣着整齐,是在接待什么客人吗?”
(本章完)
1/10 18:58:44|48723246
第262章 解释解释
皇甫靖宗的这句话,可是把张兆兴的汗都吓出来了。
张兆兴心中有鬼,不由得想到:“他是怎么知道的?”
随后他转念一想:“不对,他肯定不知道,是在诈我!”
于是,张兆兴定了定神,说道:“下官正在整理公文,所以稍微有些迟了。”
“这样啊,张大人正是勤政的好官员啊,”皇甫靖宗笑了笑,满脸的轻松,但又说道:“张大人,不请我进去坐坐吗?”
张兆兴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下官糊涂,文王请进。”
说罢,赶紧让开一条路。
“好了,起来前面带路吧。”
皇甫靖宗装作没有什么事一般。
看到皇甫靖宗一直没有说什么,张兆兴的心里,稍稍有些平稳了下来。
于是,他赶紧领着皇甫靖宗往里走去。
正走到张府的前院,突然,有三个人押着七八个外邦人,从后院出来,来到了前院。
这三人把这几个外邦人往地上一推,那几个外邦人便跪在了皇甫靖宗的面前。
“你们是何人?”
张兆兴这句话,不是问那几个外邦人,而是问那押着外邦人从后院出来的三个人。
不用说,能无声无息进入满是守卫的礼部尚书府里,自然是凌云这边的人。
这三个人,也就是毛晋,宁轩翰和杨清源。
可是,皇甫靖宗心里清楚,于是他也装作大怒的问道:“尔等何人,胆敢夜闯吏部尚书的府邸?”
只不过,皇甫靖宗的目标,是那几个跪在地上的外邦人。
那几个吐蕃人在自己的国家里,也是不小的官员,现在被强制跪在地上,自然有些气愤。
可是,张兆兴却是有苦说不出。
皇甫靖宗在金朝的官员府里,发现了几个被抓的外邦人,那他喝问外邦人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他张兆兴不去喝问外邦人,反而喝问杨清源等人,就会让皇甫靖宗知道,自己和这几个外邦人是认识的。
深更半夜,和七八个外邦人一起,被说成是密谋也没有什么不对啊。
张兆兴也只好闭嘴。
但是,杨清源等人却说道:“殿下,我们在张大人的府上,抓住了这几个形迹可疑的外邦人,看样子,他们应该是吐蕃人,刚刚藏在柴房里,被我等发现了。”
听到这里,张兆兴心里那个气啊。
自己已经让家丁去安排这几个吐蕃人的藏身之处,可是怎么就被发现了。
原来,张兆兴为了方便这些吐蕃人逃走,早就在自己家的柴房里挖了一条密道,这么久以来,这些外邦人都是大门进来,密道出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发现过。
可惜,皇甫靖宗的人在长时间的探查后,就知道其中有问题。
因为只看到从大门进去的,没看到从大门出来的,所以,他们断定,张府里一定另有通道。
于是今天晚上,凌云早就派杨清源他们在张府屋顶上守着,只要看到有人要逃,直接抓住。
这也就是这些吐蕃人为什么会被抓的原因。
这几个吐蕃人可谓是有口不能言。
一来,他们不能表明身份。
异国的重臣来到别国,是一定要有文书的,并且报于朝廷知晓,朝廷同意,你才能来,来的时候,是有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的。
可若是这些都没有,那这个人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来做奸细的。
二来,他们还不能说自己是普通的外邦人。
普通大晚上成群结队出现在金朝重臣的府里,还被人抓了,你说你不是来偷什么东西,或者是使什么坏的,谁信啊?有好事为什么不大白天,正大光明的,非要在晚上?
三来,他们还不能承认自己和张兆兴是认识的。
如果承认了,张兆兴被抓那是板上钉钉的。
深更半夜,和几个外邦人在家中私会,谁知道你们在商量什么?更重要的是,如果是什么好事,为什么要心虚躲起来,可如果不躲,被发现了又该怎么说?
这就又绕回到上面的两个问题上去了。
所以这几个吐蕃人那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是这样面面相觑,随后低下了头。
可就在这时,谁都没有发现,杨清源竟然消失了。
正当张兆兴在皇甫靖宗面前,假模假样的要把这几个吐蕃人抓起来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