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乎,韩世忠再谋进击的计划便搁浅了。
韩世忠非常生气,对于朝廷的安排失望之余,唯有带兵杀回江南。
为了向朝廷显示自己在战场上的无敌,老韩除了带领全军回归外,还特意把一万多名淮阳的百姓安全带回到驻地。
韩世忠的这个举动很有意思:老百姓们拖男带女,行动缓慢,与军队同行乃是兵家的大忌,除非实力比敌军高出一筹,敌军不敢靠近骚扰。
这个举动,说白了就是给总指挥张浚打脸。
连最基本的粮草后援都没有安排好,还谈什么北伐大业!

在绍兴六年的七月间,也就是韩世忠收兵回朝的三个月之后,岳飞也开始了他的北伐。
岳飞之所以耽搁到七月才出征也有些客观原因。
第一是高宗皇帝想他了,便把他宣召到临安府中见面聊天。真的只是聊天。并没说什么重要的事。
虽然两人并没有聊什么实际性的内容,但是这些沟通是一种必要的政治手法,能够让上下级之间迅速产生亲切感,从而让工作更顺畅有效率。
在此时朝廷的心目中,岳飞的战斗力又强。又廉洁奉公不扰民,还特别听话,简直就是三好学生中的典范。
对于这样的好孩子,皇帝肯定是千方百计都要拉拢的。
王彦是第二个耽误岳飞出征的原因。
当时王彦所统八字军驻守荆南府,其正式军号为前护副军,王彦任都统制。
这位八字军创始人的年纪很大了。而且多年四处征战,健康迅速恶化,还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
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商议,万一王彦病故,其军便无人统率,不如将此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受岳飞“节制”。等岳飞移军襄阳府,作为其宣抚司驻地后,就将八字军并入岳家军。
他的军队就近交给岳飞,辖区刚好就在旁边,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赵鼎和张浚的这番安排,给王彦军队番号。让他个人拥有实际管辖的区域,其用意是让他能够光荣地退休。
可是王彦并不领情,还拒绝接受这样的安排。
岳飞是他曾经的部下,并且是很不听话很违逆很刺头的那种。这些年里岳飞声威大震,每一次大功铸就,都仿佛是对他的讥讽。
因此,对于朝廷这样的安排,让他无法忍受。
王彦终究是不同凡俗,在压抑和病痛之中,他突然振作。居然病好了起来。
朝廷为息事宁人,只好下令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
就这样,王彦辞去了襄阳知府一职,率领本部一万人马,由荆南府离岸登船。顺江东下,转去张浚的都督行府参议军事。
传说之中,王彦途中经过鄂州,岳飞约他在江边一叙。在浩荡的江水之畔,两人执手交谈了好一阵子。
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说了什么,只是一阵江风吹来,王彦立即登船解缆而去。那船乘风鼓棹,远飏千里,很快就远了。
岳飞一直目送着,不断叹息。王彦风骨硬朗,愈老弥甚,不愧一代英才。
不过回到现实中,岳飞却发现防务有了点小麻烦。
八字军跟着王彦到临安府去了,成了张浚的都督府嫡系。岳家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此而增强,反而要因为接管原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而分散兵力。
又得进行一番人事调动,又要临战减兵。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耽误了岳飞的出征………岳飞的母亲去世了。
在古代,由于医药等多个因素的限制,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岳飞的母亲姚氏年逾七十,在宋朝也算是高寿了。
只不过岳飞侍母至孝,平时尽管军务繁冗,只要不出兵,总是晨昏侍候,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
为照顾姚氏的休息和调养,岳飞连走路和咳嗽都不敢出声。
两年前,岳飞在克复襄汉六郡后,就因姚氏病重,“别无兼侍,以奉汤药”,上奏恳请暂解军务,建议由王贵和张宪两人代统岳家军。
这次老母身故,其悲恸之状更可想见。三天之中,岳飞连水浆也不喝一口,哭得双目红肿,旧病复发。
最后,岳飞把母亲埋葬在风景优美的庐山;而高宗皇帝为此特赐银一千两,绢一千匹,以示安慰。
岳飞平日自奉俭薄,但此次却例外地大事铺张,“仪卫甚盛,观者填塞,山间如市”。他认为既然在老母生前不能尽孝,死后的厚葬,乃是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
丧葬完毕,岳飞就在著名的古刹东林寺中,为母守孝。
按中国古代的礼法,儿子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居官守丧。称为“起复”。
而岳飞也向朝廷提出了“丁忧”三年的申请。
对于岳飞的这个想法,高宗和赵鼎、张浚等大臣所决然不允的。
李纲深悉岳飞是个大孝子,认为岳飞要“终制”,朝廷要“起复”,势必大费周折。费时失事。
于是李纲上奏宋廷,要求为此“早降处分”,以免耽误大事。
此外,他还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但也恳切希望他不“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
而高宗皇帝的做法是恩威并举。
高宗首先派了一个叫邓琮的贴身太监前往江州庐山东林寺。以表示皇室体恤;另外,朝廷下达了最严峻的命令,说,“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在全体僚属都得以“重宪”论处就这样,在绍兴六年七、八月间。在各种的压力之下,岳飞开始了他第二次向北方讨伐的征程。
大军开拔了,岳家军的左军统制官牛皋又一次如愿地抽到了先锋官的职位,先行渡过长江,往蔡州地区攻击。
牛皋的第一个目标是汝州鲁山县附近的镇汝军,因为这是他的故乡。
镇汝军的守将名叫薛亨,素有骁勇之名,牛皋在交战之前就已经放出了风声,说一定要把给薛亨生擒活捉。
牛皋说到做到,只用了区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把当薛亨作为战俘押解回宣抚司的总部,让岳飞也颇感惊讶。
牛皋成功地打穿了东路,连续攻克颍昌府的大部,蔡州周边地带,逼迫伪齐的军队向这个方向集结。
一个月之后。岳飞率主力过江,攻击的方向是西边的虢州。
岳飞采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牛皋的左军在东面佯攻,掩蔽大军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战告捷后,岳飞的大部队往着西北方向进击。
八月初,岳家军的王贵、董先、郝晸等知名主将合兵一起攻打虢州的卢氏县,这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这里有岳家军北伐最急需的东西——粮草。
对于这次的出征,岳飞其实是有抵触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此次朝廷并没有给岳飞调拨给足够的粮草。以至于岳飞过江的时候,全军只带有十天的粮草。
粮食不够怎么办,只能在敌占区中抢掠。
卢氏县则是伪齐的一个重要粮仓。这条消息是伪齐的武义郎、监卢氏县酒税杨茂“挺身归附”而后献上的。
有了杨茂作为内应,岳家军很轻松就拿下了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
粮草到手,攻势豁然铺开。王贵等人迅速兵分几路,攻占虢略、朱阳、栾川等县,兵锋继续向西,从虢州进入商州境内。
按照一般地理上的划分,虢州、商州都是属陕西路,是西北方向吴玠的战区。吴玠的部将邵隆早就上书要求收复这两州,宋廷也预先批准了他,只要打下来,他就是两州的主管。
也就是说,岳飞居然踩过了界,打到西北来了。
是的,岳飞是过了界,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进一步展开攻势,横扫了整个商州之后,才给吴玠写信,说可以派邵隆来上任了。
到了这时,岳飞已经率军转到了另外一个地区………顺义。
顺州坐落在今天河南省嵩县的西南方向。
再回顾一下岳飞这次出兵的路线图:先先派牛皋向东吸引伪齐注意,主力却进入西北抢夺军粮,扫荡全境再次吸引伪齐兵力之后,又突然转变方向,来到了此行的真正目标——河南中原地区。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曾经巫山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hans2006大大的月票支持。

第三百一十九章:第二次北伐(中)

岳飞指挥他的部队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四处腾挪突击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把伪齐的腹地搞得翻天覆地、乱七八糟,而伪齐方面至今为止,还尚未能够摸清岳飞的作战意图。
这就是岳飞的作战特点,也是他与同时代的所有战将都不同的地方。
岳飞在战场上矫娆变幻、动静无常。在别的将领总是在一城一地中牵扯纠缠不清的时候,他在广阔战区内随心所欲,纵横驰骋。
每攻必克,每动必果。这样的能力不仅让敌方惊慌失措,就连南宋朝廷内部的某些文人都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他们觉得岳飞不够堂而皇之,有些胜之不武。
因此,右仆射张浚对韩的评价是“忠勇”,而给岳飞的评价是—“沉鸷”。
什么是“沉鸷”?
沉者,就是沉默寡言、高深莫测;鸷者,最凶悍的猛禽,如鹰、雕、隼之类。用以形容人,那是厉害到了极点。
在历史上,除了岳飞外,还被形容为“沉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是唐朝的李光弼,《新唐书?李光弼传》中赞曰:“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而另外一个是明朝的常遇春,《明史常遇春传》中记载道:“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岳家军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打得就更欢了。
这一次出彩的是王贵所统领的中军。而先锋官就是杀神杨再兴。
杨再兴以雷霆万钧之攻势,先是攻下顺州。杀光了驻守在当地的伪齐士兵,然后毫不犹豫冲向了下一个目标………洛阳所属的长水县。
直到这个时候,伪齐方面才终于反应过来。
伪齐方面派出一个姓孙的都统制和一个叫满在的统制,带领着上万名从汴京抽调过来的精锐士兵,前来应战。
这样的阵容,是杨再兴兵力的两倍还多。
不过对于岳家军而言,兵力数量的多寡从来不是胜负的关键。
杨再兴再一次发挥出他那强横无敌的冲击力,这一战很快就打完了。
结果是。那位姓孙的都统制被他腰斩,连带五百多名伪齐士兵一同被歼灭;而那位叫满在的统制官识时务,早早就下马投降,反而留得一条性命;而其余的伪齐士兵则四处溃散而去。
杀得性起的杨再兴不愿在当地多做停留,仅仅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向着西京洛阳挺进,第二天到达长水县边界处的张洪涧。在这儿他遇到了伪齐在顺州界内的最高长官。安抚使张宣赞。
这个张宣赞也是个妙人,虽然被上头强迫着前来迎战,却也不敢上前,而是躲在了张洪涧的另外一边。
张洪涧是条挺宽的河,张宣赞以为一河之隔便能确保自己安全,竟与杨再兴隔河对骂了起来。
杨再兴是急性子人。最受不了别人的挑逗,于是冒着箭雨,渡河冲上对岸,把张宣赞一枪挑下马,把伪齐的两千多人马冲散。之后一路穷追,一定要把这帮口贱的小兔崽子们杀光方休。
只不过。杨再兴追到晚上二更天左右,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追了,这次就放过这帮小贱人吧!
莫非是杨再兴突然顿悟,大发慈悲?
当然不是。
实际的原因是,杨再兴发现了伪齐的一个御马监,里面有一万多匹战马。
杨再兴和他的手下全都乐疯了。
有了这些谁还去追什么卖国贼,抢,都抢过来。
抢的是如此激烈,乃至于和战马堆在一起的一万多石粮食都没法带走,全部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
岳家军的捷报在八月末时传到江南宋廷,张浚喜出望外,他等的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重大战果,他没法实施接下来的设想。
张浚上报赵构,请求宋廷借此战机,集结各路大将集体渡江,收复河南地。为此,他敦请皇帝把行在前提至建康,濒临大江,以此鼓舞士气,显决战之心。
高宗皇帝同意了,准备在九月初一日时动身。
出杭州之前,皇帝与众大臣去天竺寺进香祈福。而出得寺门的时候,正好是岳家军的又一份捷报送到。
高宗皇帝把捷报看完,反应是冷眼一双,对身边的大臣说道:“岳飞的捷报,极有可能有夸大战绩的情况。你们要写信给他的幕僚,认真核实战事的结果。朕不是舍不得给岳飞加官进爵,不是舍不得给岳家军赏赐,而是因为朕要论功行赏,讲求实际。”
高宗皇帝居然对捷报产生怀疑。
不过想想当时的环境,也难怪高宗皇帝会有这样的反应。
自从金兵南侵以来,宋军胜少负多。虽然踏入绍兴年间之后,情况大为改变,宋军对上金齐联军已经逐渐占有优势。
但如今岳家军在伪齐的腹地纵横驰骋、大杀四方、捷报频传,在南宋的历史上还从来未曾有过。
有时候人饿久了,就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吃饱的一天。
见皇帝有所怀疑,多位大臣提出辩解,包括了左丞相赵鼎和右丞相张浚。而他们的意见大同小异议,其中又以李纲的说法最为精辟。
李纲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