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之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性之心-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璃有些奇怪地问:“有什么不对吗?这东西的样品已经有了,味道很好啊。”

味道,的确,金蕨草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辅以类似于饼干、薯片这类东西的调料,味道怎么也不会差。现在市场上所谓的绿色食品或者果蔬口味的食品大行其道,如果金蕨草做成的豆饼能上市,怎么也不会差。对大脑有好处的特点一旦被发现,更加不用担心销量。可是,千万不要让人知道,这以前是这个世界上一小部动物享用的专利。

“……我的意思是,这金蕨菜成本有点高,做蔬菜也就算了,反正现在蔬菜都不便宜。做零食的话,那么贵的东西会有人买吗?”左林掩饰地说。

金蕨菜的生产营销方案都是韩璃在负责,对各种问题了如指掌,她说:“虽然我也不清楚金蕨菜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不过要说以后的发展,那还是很有信心的。本来豆饼就是针对中级高级白领,作为思维活力补充食品定位,再捎带一些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生就可以了。金蕨菜的产量毕竟也只有那么一些。”

聊着聊着,话题就说得有些远了,可是,当韩璃不经意之间将3年之后仅金蕨菜能够产生的利润预期数字透露出来,在场的这些人都有些动容。蔬菜并不是利润很高的行业,受气候环境等等的影响大,模仿者跟进也快。尤其是以这种单一品种的蔬菜作为市场上开疆拓土的武器,风险会很大。可是,金蕨菜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只要兵车菊这种命很硬的东西不死,金蕨菜吃苦耐劳的程度和仙人掌差不多,几乎不用怎么照料。而模仿者,就算看破了金蕨菜和兵车菊的伴生关系,也没办法在没有德鲁依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兵车菊的大规模繁育。

燕北斋的眉毛一挑,看了看正在深思着的左林。金蕨菜能挣多少钱,燕北斋是不在乎的,他想要做的是证明德鲁依体系和科学体系,商业体系是具有很多可以共同的地方的。德鲁依的物种培植,现代蔬菜种植技术,加上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很大的综合效益。对现在越来越为钱发愁的左林来说,这种思路毫无疑问有着绝大的吸引力。

“燕老,我的那两个暖房里,好像有可以当水果的东西,还有可以做花茶,做茶叶应该味道不错的东西,回头我们试试看怎么样?那些东西不比金蕨菜难养多少。”考虑了一下之后,左林说道。

对于左林甚至没有进一步询问就主动提出了这些,韩璃有些喜出望外。她知道左林靠着种植药材坚持了很长时间,在左家的暖房移交给于平彰和他的学生们管理和研究之后,事后跟进的也是她。虽然并不是她亲自过问,而是通过她所管理的燕北斋的秘书团,但暖房的研究进度,还有左林隔三差五去给那些学生们解答问题的记录,韩璃都一一过目。对于那两个暖房里的丰沛的资源,韩璃的了解甚至要超过燕北斋。

“把最挣钱的项目留给我,其他的,不妨让于平彰那家伙去张罗人来经营。”燕北斋为叶怡兰夹了一筷子金蕨菜,一脸温柔。“于平彰和那些研究生在做的事情很有趣。于平彰和其他几个经营蔬菜水果的公司关系很铁,和他合作不会亏了你。而且,多一个靠得住的朋友也很好啊。”

燕北斋的话让左林有些明悟。左林又想了一下,说:“天心莲怎么样?做成药膏很不错。”

燕北斋忽然抬起了头,惊异地问:“天心莲?……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可以用普通的技术种植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在这类对话里出现无数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植物,可韩璃仍然很有兴趣,是什么东西能让燕北斋如此动容。

很多事情,燕北斋是不会说的,比如天心莲制成的药膏有多神奇。这东西的功效仅次于左林之前用来救金晓华的迷靛芥,但是,天心莲的效果不需要自然之力催化。而孙老当年更是根据天心莲的特殊性,结合了许多种其他药材,定出了一个效果最好的配方。

“天心莲药膏,用黄金比例配方的话,效果是同等体积云南白药的4到5倍,至少。如果可以生产,那就不是利润的问题了。那是暴利。估计光是国家的订单,就够挣到死。”燕北斋微笑着,对韩璃解释道。

这下子,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这种东西的价值到底有多高。张聆好奇地打量着左林,她从来都没有停止在左林身上发现惊奇,这只是又一个而已。

“种植的条件比较苛刻……不过还是可以种的,反正这东西也不用很多吧。”左林的脑子里已经在设想一个大致可行的方案了。天心莲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神奇的药材,而对于德鲁依来说,只不过是在迷靛芥缺货的时候应急处置用而已。将天心莲的种植方法拿出来,左林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第二天开始,左林飞快地将那些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花花草草的培育方案写了出来,虽然文笔不好,但这种方案只要辞能达意就行。几份方案,连带着样品植株几天里就陆续送到了不同人的手里。

于平彰愉快地拿到了3种水果,2种用来制作特殊品种花茶的草本植物,和一种蔬菜的种植方案。而燕北斋,则悄悄开始了天心莲的全封闭种植基地的建设,还把左林拿出来的两小罐天心莲药膏直接交给了军方和国安局进行测试。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虽然暂时可能看不到钱,但左林的确感受到了事业蓬勃展开的巨大乐趣。

40.草根版生物圈

左林都有些算不清,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回到自己家的那两间平房了。要探望爷爷都直接去疗养医院,需要从暖房里拿的药材也有专人负责去取了之后送到医院。于平彰和那些研究生们的问题,好多也通过韩璃转交给他,他要么口述答案让燕北斋的某个秘书记录,要么索性送回去一份录音。平房和暖房和他的生活的交集似乎越来越小。

于是,当他再次回到自己家的那一小片土地上的时候,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

在那几间小平房的基础上,一幢两层楼的金属和玻璃结构的小型写字楼被搭建了起来。而原先的平房部分镶嵌在整个建筑里,显得十分后现代。平房部分保留着几乎所有原来的设施,包括灶头,现在只分成两个功能区:食堂和接待处。于平彰拉来的足够的研究经费之后索性将这里建设成了一个公司的模样,只是前台这个职位由在这里实习的学生们轮流担任。

至于农田,变化就更大了。左林原先那两个暖房,外观的改变不大,只是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锈蚀了的钢铁框架被铝合金框架取代。至于里面,那就完全不同了。从于平彰到下面那些学生,恨不得将这两个暖房用显微镜一寸一寸观察起来。各种探头装得密密麻麻,用看上去很粗的电缆直接将数据传回办公楼里进行监视处理。

而在原先左林种一般作物的地方,一排排外形各异的玻璃暖房占满了所有空间。由左林实践,由林京华命名为“小气候环境”的暖房工程对暖房本身的要求很低,只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让内部循环能够以比较低的损耗进行而已。一些铝合金框架,一些玻璃就能搭起来,比较关键的反而是种植在里面的作物的选择,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大致了解了左林的暖房里的情况之后,于平彰就鼓励着麾下那些学生们组成一个个的研究小组,建立自己的暖房,自己选择作物进行尝试。使用普通玻璃还是使用隔热玻璃、毛玻璃、茶色玻璃,用不用喷灌滴灌,是不是需要学习左林那样在暖房内种植高大乔木来过滤阳光之类的选择都交给学生自己,每个小组有一定预算,也有一定指标,大家互相竞争。随着这个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兴趣,这里的暖房数量一直在上升。总的来说,虽然土地利用效率不算很高,但现在体现出来的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已经初步凸现了出来。也借由这些尝试,了解了许多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作物之间的互相作用。

进入这个项目的学生们,亲切地将越来越好玩的这里称为“草根版生物圈”计划。色泽夸张的小型喷绘广告版也为金属与玻璃形成的景观平添几分生趣。

首先发现左林到来的是林京华。虽然仍然在安置办挂着职务,但林京华现在几乎全部的工作就是“配合”于平彰的研究工作。

“左林,你怎么来了?”对左林的意外到来,林京华惊喜莫名。

左林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怎么和林京华这个老朋友联系,虽然林京华当初帮了左林很大的忙,但现在,除了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研究“基地”之外,却渐渐失去了共同的话题。长时间不联系是一种尴尬,而联系了却找不到话题可以继续同样是一种尴尬。

“于老师让我过来的,他没和你说吗?有几种东西捉摸着可以大规模种一下,应该可以是比较受欢迎的蔬菜水果什么的。于老师说想先从这里开始尝试。”左林说。

林京华连连点头,说:“于老师说过,不过没和我们提起你要来。估计有人要找你签名了。这里变化很大,我先带着你看看吧。”

在林京华的介绍下,左林在逐渐了解了在于平彰的“实验农业”的概念下,到底这个看起来极为烧钱的“基地”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在这片地的一角,一排12个更大更规范,设施配备也更完整的蔬菜暖房整整齐齐排列着。这些暖房不是提供给学生们进行实验,而是提供给那些富翁们玩的。里面种什么,怎么种,都听那些富翁安排,在那些暖房里工作的人,只负责按照那些人定出的方针来做,会有人提供意见,但要是那些家伙不愿意听也不强求。而且,也随时欢迎那些人自己来暖房里劳动,可能也就是满足一下新鲜感,出一身汗而已。吃“自己种的”蔬菜瓜果可能真的很香,香到了让那些家伙都忘记了实际上他们付出的暖房的租用费,那些在他们不能来的时候承担日常种植工作的工人和偶尔前来的学生们的人工,那些提供意见的“专家咨询”费加起来,比起他们从任何一个农贸市场上买蔬菜水果都要贵了好多倍。

“左林”,林京华很认真地问,“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的暖房里有那么多种从来没出现在植物名录上的东西?”

任何一个对生物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认为现在已经出版发行的那些“名录”“大全”真的能涵盖所有物种。林京华了解这一点。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仍然是贫乏的,多少生物学家一觉醒来仍然能欣喜地在自家后院发现新的物种,或者是老的物种的某种变异。对于整个自然的探索,肯定有许多不周全的地方。可是,一个山村少年带着许多种从来没有被登记在任何大全上的植物出现,还是让人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

“我可从来没见过那些什么大全”,左林有些感慨,“从小时候起,我的老师就带着我满山跑。那种小山村,平时和外面的联系少,可能几年才会有什么地质考察队或者旅行者来一次。他们去得地方也就那么些,而我和老师,差不多亲身走过整个山林的每一寸土地。你觉得,谁能比我们对于山林的了解更多?”

“现在,不知道水线到底划在了哪里,不然可以一起去看看,那些你们觉得奇怪的东西都长在什么地方。好多种东西,整个山林可能只有一个地方生长,可能在这个地方也只有几株,甚至只有一株。来上海之前,我可是收集了很长时间的种子,原先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在平地上长活,现在基本上都能活下来,我也实在很开心。要知道,这些东西可能就是我和那片林子最后的联系了。”觉得话题有些沉重,左林连忙打岔说:“林大哥,你觉得要是大片种植,从什么东西开始尝试比较好?”

林京华脱口而出他们这些人研究了几天之后达成一致的结果:“水果!”

左林愣了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水果”在这里并不是一种泛称,而是指一种极为特殊的果实。生长这种果实的果树对水环境和土壤肥力的要求极高,而结成的果实非常特殊。“水果”的大小和柠檬差不多,外皮也一样是金黄色的,但是,“水果”几乎没有果肉的部分。外皮分成两层,光滑坚硬的外层是保护层,内层是略薄于1厘米的“脂肪”部分,储存着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奇异的是,“水果”的种子是由一个极为细巧的膜包裹着,位于果实的最中间。从外皮到种子之间,全都是空的,当果实长成的时候,整个果实内灌满了水。这种实际上可以叫做“果汁”的东西无色无味,但富含营养,口感要比纯净水好许多。“水果”在果实长成之后,并不像其他果树类一样,果实会直接掉下树来,砸出个万有引力之类的什么。它会让种子在果实内生长到一定限度,然后才掉落。在果实成熟直到果实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