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地说道:“启禀陛下,末将那是丧妻,丧妻……”
陆承启一听,心中琢磨道:“不对啊,杨家好歹也是将门世家,怎么甘心把女儿嫁个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不过也是,他女儿都二十四了,放在后世当然没什么,刚刚大学毕业的。可这个年头就不同了,二十四就是老姑婆了,确实是逮到一个算一个。嗯,王子纯他也不错,都是禁军统领了,怪不得会看得上他。有这样的前途,丧妻算什么!”
“既然如此,朕许了!”陆承启乐得成人之美,用王韶拉拢住杨家,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他怕的是什么,杨文广看上了当朝的某个文官而已。文武勾结在一起,哪怕陆承启再大度,也不会放纵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杨文广当即起身,一拜到地:“谢陛下成全!”
而王韶却神情激动,跳将起来:“陛下,不可!”
陆承启一愣,笑着对杨文广说道:“杨卿,你这贤婿,看起来不太想做你的女婿啊!要不你们翁婿先商量商量,免得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王卿想递休书都不行。这赐婚不能乱用,朕也不想做恶人,婚姻大事,可做不得儿戏!杨卿,你也不想你女儿吃亏吧?”
杨文广火气有点上来了:“王子纯,你想作甚?你在奉圣州,与闹红同处一屋这么久,真不拿我女儿的名誉当回事是吧?我杨家虽是将门,可也知道礼教之防。说吧,王子纯,你到底想怎样?”
陆承启听到这,似乎知道了些什么:“王卿,这就是你不对了。吃干净抹嘴就溜,可不是大丈夫所为!杨卿勿恼,朕给你做主!”
杨文广压住了火气:“多谢陛下!”
王韶此刻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陛下,不是你想的那样,杨姑娘与我,恪守礼法,并无逾越之举啊!”
杨文广怒道:“那你们同处一室,也是事实吧?恪守礼法,说出去谁信?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女儿跟定你了,你却说不想娶她?要不是陛下在这,老夫给你几个大嘴巴,让你清醒清醒!”
陆承启连忙劝道:“杨卿勿要动怒,有话说清楚就行了。朕从你们的话中听得出,杨姑娘和王卿乃是情投意合吧?”
王韶涨红了脸,辩解道:“我们只是朋友……”
陆承启说道:“王卿啊,这你就不懂了。这女子啊,和你做朋友,就是想多了解你。女子想多点了解你,就是对你有好感,想要进一步发展关系……诶,你别说你对杨姑娘一点意思都没有!”
王韶呐呐地说道:“杨姑娘是个好姑娘,可末将家中尚有六名幼子,这……这对杨姑娘不公平啊!”
陆承启说道:“怕什么,是不是朕的俸禄给少了,你养不起浑家孩子啊?如果是这样,朕说不得要提一下俸禄了……”
王韶苦笑道:“不是这样的陛下,这世上有哪个女子,愿做后娘?”
陆承启奇道:“这就得问杨卿了,你介意杨姑娘做后母吗?”
杨文广瓮声瓮气地说道:“只要你们夫妻恩爱,闹红绝不会亏待你儿子的!”
陆承启说道:“你看看,杨卿都这般担保了,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杨姑娘都这般主动了,你身为一个大男人,还是从军之人,就这么没有担当?要是这样的话,朕真的就看走眼了……”
王韶沉默了,其实他又何尝没有动心?三年不食肉味,尚且如狼似虎。更何况他正是壮年?虽说前妻温婉可人,可毕竟逝者已矣,他这么沉浸在哀思之中,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心中那道坎,要是跨得过去,那就不是问题。
陆承启也不着急,端起茶杯,悠闲自在地喝了一杯茶,静静候着王韶做决定。
“陛下,此事得问一下杨姑娘……”
王韶终于还是妥协了,要是因此事失去官职,失去圣眷,那他就没有收入,他的六个儿子怎么养活?权衡再三,王韶觉得还是顺驴下坡比较好。
陆承启闻言,哈哈大笑道:“这才对嘛,朕说了吧,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朕觉得,都到这个份上了,就不需要问了,朕直接赐婚好了!”说罢,立即大笔一挥,一道赐婚圣旨便写就了。当然,这就不能用“制曰”、“诏曰”、“敕曰”了,得用“上谕”,表明这是皇帝亲手写的,亲口说的,也是圣旨的一部分。
杨文广听了,脸上立时阴转晴:“好贤婿,好贤婿!多谢陛下赐婚,老将心事已了,心事已了!”
王韶整个人还是晕乎乎的,呆呆地看着杨文广捧着那道圣旨,笑得见牙不见眼,喃喃地说道:“我这不是做梦吧?”
陆承启打趣道:“王卿,看来你是做梦都想续弦啊!”
王韶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道:“陛下,我……不是那个意思……”
陆承启笑道:“慌什么,朕不过开开玩笑罢了。你们皆为大功之臣,可惜这等功劳不能立时正名。不过朕可以保证,日后青史,定会有你们浓重一笔。好了,赐婚也赐婚了,给朕说说,当时滦河一役的情形吧。看着军报,似乎没有你们亲口诉说来的好!”
杨文广此刻喜上眉梢,兴奋地说道:“陛下想知道些什么?”
陆承启恶趣味地说道:“朕就想知道,当时你们都打到滦河行宫了,那耶律洪基被吓成什么了样子?”SJGSF0916
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见略同
杨文广向来不会撒谎,实话实说道:“回陛下,当时的情形是,契丹人刚刚内乱完,正是新力未生旧力已竭之时,我军却士气高昂,定是一举击溃。但不得不说,契丹人悍勇,死守着滦河行宫,伤亡惨重,亦不曾后退半步。”
听得杨文广称赞对手,陆承启脸上先是一阵不喜,然后才释然。确实,游牧民族的凶悍,不是贪图安逸享乐的汉人能比得上的。大顺能挡得住契丹人的侵袭,多半靠着地利。幽云十六州、雁门关、大同府……哪一个不是雄关耸立,把契丹人牢牢地挡在外面?要不是陆承启大力整改军制,以禁军、厢军的孱弱,等边军疲累,被契丹人突破了防线,恐怕北宋亡朝的故事,在这个时空一样也会上演。
想想北宋先天不足,还能扛了一百多年,也是不容易。要不是北宋都城以北无雄关险隘,被女真闪电战而灭,或许北宋还能再撑多一会。好在长安不同于汴梁,北有西凉府、西平府边军镇守,东北有幽云十六州,这便是先天健全的好处!这个时空没有西夏,原先西夏的版图被大顺、辽国、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四个国家瓜分殆尽。大顺守着长城以南的位置,而对面便是辽国。比北宋更遭的情况是,大顺和辽国的摩擦,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个帝王,陆承启还是明白当前形势的。要是他误判了形势,那就有点遭了。毕竟这个时代,是皇帝的一言堂,皇帝做决定了,臣子不管对错都要去执行。道理大家都懂得,哪怕是错的方向,大家齐心协力,还是有成功的希望。当然,能避免错误就是最好的。所以听了杨文广的话,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那经此一役,我大顺与辽国之间的强弱到底有何变化?”
杨文广沉默了一会,认真地说道;“陛下,末将戎马一生,所经战阵无算。可自十年前起,便觉得边军血勇之性趋降。非是我汉人不及契丹人也,乃是我大顺朝中安稳繁荣,人人思定,无心抗敌。”
陆承启讶然,看着杨文广,说道:“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狄卿也是这般跟朕说的,若是不改军制,再纵容下去,则北方防线危矣,大顺危矣!”
杨文广谦虚地说道:“狄老将军英勇善战,非末将能比。”
陆承启笑道:“杨卿谦虚了,朕以为,你们皆为大顺中流砥柱,若无你们二人坐镇军中,恐我大顺三军,战略不明,将帅不和!”
杨文广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过誉了,末将已老,血气渐衰,上阵杀敌恐有心无力……”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老将的优势,并非阵前捉对厮杀,而是其对战役的理解,对指挥的心得,士气的激励,还有后勤的保障。若是此等经验传递下去,我大顺何惧契丹?朕把杨卿调度回来,一来是迫于辽国的压力,二来则是出于这等心思,杨卿可明白朕的心思?”
杨文广明白了,这是要他著书立传啊!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将虽识字,可写兵书,恐怕有心无力……”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杨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经验,方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文笔,朕早有安排。杨卿可知《武经总要》一书?”
此乃大顺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元绶帝时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文人编撰武书,本来就有些牵强,毕竟很多东西都是臆测的,并不是亲身经历过。而《武经总要》作为武将必学的教材,实在有些拙劣,还不如皇家军校的《步兵操典》呢!当然,这里面说的是超前的战略思想,而不是兵法上面的总结。要论兵法,陆承启这粗糙的《步兵操典》,又如何比得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这些经典兵书?
陆承启要杨文广编书,只是想最大利用杨文广的经验罢了。杨文广见多识广,哪里会不知道小皇帝的意图,当即说道:“《武经总要》乃是先皇登基后不久,下旨编著的,老将自是知道。”
“此书两位编撰大臣,丁度丁公雅已然仙逝,曾公亮曾明仲却尚在朝中任参知政事。朕欲使杨卿与曾卿,一同修编《武经总要》,不知杨卿意下如何?”陆承启缓缓说出自己的企图,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让《武经总要》更完善一些,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科书,把一些经典战役都编撰进去,好为日后皇家军校的学员提供借鉴。
杨文广心中苦笑:“这皇上是不知道文臣与武将的隔阂啊,莫说一根筋的曾公亮不肯配合,就是他不敢抗旨,肯定也会给我脸色看。唉,人人都道京官好,可武人任京官,其中苦楚,有谁人能知?”
心中吐槽归吐槽,杨文广作为一个臣子,还是一个很忠心的臣子,陆承启的旨意,他是非接不可。他早有预料,到长安任职,肯定会一路坎坷。可偏偏没想到,还未曾上任,小皇帝就丢给他一个异常棘手的差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杨文广被派去编书,倒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比如文臣对他的蔑视,以及一系列的不公正对待之类的。杨文广来不及揣摩出其中的好处与弊端,就只能一躬身说道:“末将遵旨!”
陆承启打趣道:“杨卿都成了枢密直学士了,怎么还自称末将?”
杨文广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将戎马一生,便是披着文臣的常服,也不是文臣,何必自欺欺人?”
陆承启哈哈大笑,转移了对象:“王卿,你便不用回皇家军校了,好好陪你的未婚妻去罢。但说好了,欠下的课程,你得给朕补上,朕让狄卿都记着呢!”
王韶连忙起身说道:“有劳陛下挂心!”
陆承启看了看天色,说道:“天快黑了,朕就不留你们了。看你们一路风尘之色,想必是刚到长安城。你们退下吧,好好休憩一番,明日便是例朝了,杨卿记得早些起身!”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末将告退,陛下圣安!”
陆承启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去吧……”
还未说完,就提起笔往奏折上面写了个“可”字。
两人出了垂拱殿之后,杨文广一拍王韶的肩膀,哈哈大笑道:“贤婿,你准备甚么时候来杨府下聘礼?老夫可等不及要再次做外公了!”
王韶赧然:“老将军……”
杨文广顿时不喜了:“怎么还这么叫?”
王韶只得改口道:“泰山……”
杨文广老怀宽慰:“这才对嘛,好贤婿!”
“这婚姻大事,须得看黄道吉日,急切不来。再合生辰八字,定嫁娶之日,细则太多。又是圣上赐婚,更是马虎不得……”王韶是个很认真的人,既然决定要娶杨闹红,就要来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八抬大轿把杨闹红娶回王家。
杨文广听得出他是真心实意的,叹息一声说道:“老夫没看错人,闹红更是没看错人!子纯,此后你要好好担待着一些,闹红性子倔,你也是知道的。唉,这丫头是老夫的心头宝啊,藏了二十四年,还是让你小子得手了!”
王韶听得他说笑,不由地苦笑道:“泰山真风趣……”
杨文广又是一拍他的肩膀:“你莫要回家了,跟老夫回府。圣旨在此,你也要在场的,走!”SJGSF0916
第五百一十四章:惊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