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当家!”

    “下去!”

    见尤竣如同一个发怒的狮子,郝佘也收起了劝说的心思。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聪明人都能推测出今后会发生什么事。就如同《水浒传》里面写的那样,虽然单百零八将各有奇招。可在北宋朝廷不断进攻下,即便是声势浩大的起义,也终究是失败告终,宋江被招安,单百零八将死的死,残的残,被招安的招安。究其原因,不过是北宋还不该亡。

    现如今,大顺以天下大势相压,这是阳谋。就算尤竣武功通天,手下有喽啰十万,也难逃一败。尤竣自己又何尝不知?只是习惯了占山为王的日子,叫尤竣去屈居人下。心里面那关,又怎么过得去?

    郝佘面色不快,走出了聚义堂。尤竣看着郝佘离去的背影,心中突然想到:“如果禁军真的打来了,我该投降还是继续抵抗?要是抵抗的话,连经营多年的飞鱼帮都不是朝廷的对手。逃到江湖上,又能如何……”

    泉州,船舶司最新兴建的船坞中,一些造船工匠在做工空闲之余,开始说起闲话来:“你说,朝廷突然要造船,这是为了什么?”

    “我听说啊,山东路那边,水贼闹得挺欢的。圣上不喜,自然要派兵剿灭。你想啊,这围剿水贼,没船怎么行?”

    “可不就是,凭着原先那些小船坞,哪里能造战船?”

    “诶,你们说,这船真的是战船吗?为何咱们造了这么多船,却从未看过这样的战船?”

    “嘘,噤声。你没看到那些丘八吗?在这里说这个,自己找死啊!”

    就在这时,见他们围成一团,正在督建战船的监察士走了过来,皱眉说道:“还没有放工时辰,你们在这里聒噪什么?去去去,不然的话,今日的工钱统统减半!”

    这些船匠原本以为,被朝廷征用,从来都是无偿的。没想到这次老天开眼,小皇帝亲自下旨,要足量给他们工钱。谁敢克扣的话,一旦被小皇帝知道了,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杀头。这些地方官员,没理由为了那几个钱,置自己前途性命不顾。所以工钱月结,这些船匠倒是安心地留在船坞,为朝廷造新式战船了。

    只是唯一能克扣他们工钱的,便是小皇帝的派来监督他们的这些监察士了。这些丘八,严格得很,稍有马虎,除了不会打之外,骂是家常便饭。要是出工不出力,扣你工钱没二话。早就有人以身试法,知晓厉害的船匠,倒也不敢这么糊弄了。

    拍了拍衣裳,这些船匠又开始分工合作起来。打铆钉的打铆钉,铺龙骨的铺龙骨,造水密隔舱的造水密隔舱……这样的战船,他们已经完成了好几艘,现在做起来已经很熟手了。

    他们私底下,都在讨论,这样的战船靠什么驱动,是用普通商船的风帆,还是车船的轮桨。不过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战船,既不像江船,又不像海船,能不能驾驶得动还两说。

    造好的新式战船,高达三丈有余,长十余丈,宽达四丈。船板上有船舱,还有风帆,船肚里也还有隔舱,还在船身上开了不少窗户,这让那些船匠猜测纷纷,这样的设计到底为何。

    通过最新发明的滑道,把新式战船送到海面上的时候,这些船匠惊讶地发现,原以为这些战船扛不住风浪,却没想到这样的战船结实得很,采用的软风帆也能顺利地在海面上航行。船头的破风浪的尖形设计,乘风破浪也不成问题。原以为吃水不深的船底,也没想象中那样重心不稳。

    事实胜于雄辩,亲眼看到这样的船只能在海上航行,经验丰富的船匠都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四不像”都能造成海船,这还有天理吗?

    “这样的船,我造船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啊!”一位负责铺船板的老船匠,惊叹地说道。

    而一位学徒模样的船匠,倒是没觉得奇怪:“这样的船,采取了海船的头尾,江船的底,以及远航的风帆,还有船橹,还有那什么密舱,可以压放石头,能远航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得不说,年轻人的念头就是比老人通达一些。听得这样的解释,近两百多人的船匠也暗自点了点头,唯有这样,才能解释这样不合常理的船,也能有如此神奇的表现。

    PS:  谢谢书友淡丹龙的打赏!SJGSF0916

第三百五十一章:战船已成

    洪祥三年八月初四,第一艘新式战船诞生了。采用了与流行车船完全不同设计的新式战船,拥有龙骨、水密隔舱、还有用途不明的船舷开窗。这样的设计,能不能在水战中占到优势,这些老船匠都是不看好的。

    失去了车船的速度,那如何靠近敌舰,进行肉搏战呢?难道要靠在战船上装备床弩,或者是抛石机,用远程攻击敌舰吗?除了大型的投石机,床弩也没办法对庞大的敌舰造成什么伤害的。没办法,这个时代,对于水战的理解便是,靠远程攻击是打不垮对方的。想要解决对手,必须用速度靠近敌舰,进行肉搏战。

    投石机装石弹的速度太慢,而且装载过多的石弹,会拖慢自己战船的速度。在这个时代的水战之中,速度就是生命。不然的话,短时间加速度最快的车船也不会大为流行了。而床弩,不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战果。箭镞攻击,也不过是肉搏前的尽量消耗而已。

    没办法,如果他们知道有一种远程武器,攻击几下就能击毁敌舰,那他们就不会这么想了。这种武器,叫做火炮。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武器,肯定不是他们能预知的。

    当第一艘新式战船建造完成,泉州船舶司和地方监察司同时递上奏疏。五日后,坐镇长安皇宫的陆承启便同时收到了战船下水的消息。

    陆承启看完奏折之后,哈哈大笑。恰巧内阁首辅徐崇光前来觐见,陆承启毫不犹豫地召见了他,还没等徐崇光说话,就把这本奏折拿给他看。

    徐崇光一看,耗费三百万贯钱银,才造就的第一艘战船,苦笑不已:“陛下,这件事就不用给老臣看了吧?”在徐崇光看来,前期投入就三百万贯的新式战船。要是这都造不成,还真的说不过去。

    大概是这个时期,除了认识到海贸获益巨大的商贾,就连比较开明的徐崇光。都不认为把钱投入到无休止的造船业当中,能带来什么收益。

    可陆承启的眼中,却满满都是金山、银山。有了远洋船只,就可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探索,要是能到达美洲大陆。这开疆扩土的功绩,哪一代帝王比得上?

    即便是与外国商人进行远洋贸易,船舶司所收到的关税,肯定也是惊人的。正史上,南宋以长江以南一隅之地,还差点打回了失地。要不是南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真的收复了北宋失地,迎回二帝,说不定历史真的就改写了。南宋能支撑这么短时间,靠的便是出海贸易。由此可见,这远洋贸易的收益有多大。即便是海上风险很大。可巨大的财富诱惑下,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种新式战船,一定要配上火炮,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唐勋和苏颂对于铸炮,只能说在积累经验。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钢铁,可成型火炮,却只能打到一里多地,还不如床弩。

    这远远低于陆承启的预期。铸炮一事进展缓慢,在这个钢铁冶炼技术低下的时代,即便有了小高炉技术,还是难以解决火炮膛压、炮身气泡以及漏气等一系列问题。

    不过在短时间内。能积累起铸炮技术,已经很了不起了。陆承启也知道,在没有科技树积累的这个时空,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中华民族古人智慧的体现。要想再进一步,非得建立起一个工业体系,才能量产火炮。

    陆承启知道。此事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建立工业体系,那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哪怕是最初级的工业体系,也需要整整一代人的积累。这还是有陆承启这个“先知”在指明前进道路的情况下,要是没有陆承启,别说工业体系,就是那洪祥式步枪,起码也得五百年后,才有雏形出现。

    遗憾地叹息了一声,徐崇光开口道:“既然战船已然就备,不知这梁山水贼何时能剿灭?户部尚书给内阁的这份奏疏,说到禁军出征粮饷问题,国库已然有些撑不住了。”

    陆承启大为不解:“这秋收不是刚刚才收上来吗,怎么会撑不住?再说了,商税是一月一收,单单是京兆府,怕是也有三百万贯了吧?”

    徐崇光苦笑,这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陆承启完全是一个甩手掌柜的模样,有什么问题全是他率领一干内阁大臣,以及各部尚书解决,他只要一个结果。虽然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宰辅权力,可这已然被削弱的宰辅权力,对徐崇光来说并不够用,他也是有点不满的。可他也知道先前宰相权力过大,难免引起皇帝猜忌。现如今,宰相的权力被分散到六部,以及内阁、枢密院之中,才符合皇帝的权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相权与皇权的斗争之中,占据了大势的皇权,肯定是胜利的一方。作为失败的一方,除了接受命运,别无他法。除非有人起来造反,不过现在大顺境内四海平靖,想要造反谈何容易?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徐崇光明白,自己的权力是依附皇权而得到的,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可只要皇帝不再信任他,随时都能以任何借口调开他,这便是皇权过于集中的后果。徐崇光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只要做好分内之事,获取了小皇帝的信任,以小皇帝的“惰性”,肯定不会让一个能臣轻易“告老还乡”的。换句话说,他这个内阁首辅,做个十年应该不是问题。

    “陛下,这是户部呈上来的收支明细,请陛下过目便知。”徐崇光拿出一本已然票拟的奏折,递给了陆承启。

    陆承启结果奏折,发现这是用他“发明”的复式记账法记录下的账本,应当是经过监察司专业会计人才监督审核过的账本,看了看时间,是洪祥三年八月之前的账本。

    摊开长长的奏折一看,各种收入支出一目了然,习惯了繁体字记账的陆承启,倒也看得明白。只是越看到后面,越是觉得钱银不够用。

    单单是禁军出征这三个月来,就已然消耗掉了六百万贯钱。其中三百万贯支付了粮饷,另外的三百万贯则拨去做了建造新式战船的第一期付款。SJGSF0916

第三百五十二章:财政计划

    陆承启也知道,若是按照以往的造船办法,直接征集船匠,使用徭役之法,倒也不用支付船匠报酬。这么一来,造船木材不需要花钱,船匠工钱不需要支付,就连建造船坞占地,都可以用一句官府征用,根本不需要任何补偿就能占用民地。

    可陆承启来自后世,知道被征地的痛苦,便下旨给占用民地的百姓,以市场价的补偿。再加上数以千计的船匠工钱,国库拨给的第一期三百万贯,其实是撑不了多久的。

    稍微知道了钱财是如何如流水般花去的,陆承启也稍稍有些不安。不过,通过禁军置换厢军,强化自己兵权的计划不能半途而废。厢军实在过于糜烂,不整顿一番,还不如就地解散。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是朝廷用钱养着一群废人。既不能为社会增添贡献,反而消耗国力。

    陆承启计划着,把厢军整顿之后,让禁军和厢军的战斗力接近之后,便要进行防守反击契丹人了。在现如今的敌人之中,辽国是大顺最强大的对手,也是可能让大顺陷入险境的危险对手。先前能打赢幽州城下那一战,不过是靠着偷袭,以及对手的愚蠢。把胜负手寄托在对手的愚蠢上,未打便输了一半。

    再说了,加强自己的军权,不管是对大顺,还是对自己坐稳皇位,都是极为有利的。要想彻底推动整个国家商业化,拥有强大的军权,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大顺现在军队已然超过六十万人,除去二十万辅兵,还有四十万战兵。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每年消耗的粮饷,都是惊人的。在土地出产不丰的年代,养这么多兵等于穷兵黩武。

    陆承启用监察司调查过,几乎二十个农民才能养一个兵,这个比例已经非常大。虽然大顺现在已经有过亿百姓,可农民只有八千万左右。大顺农民所交赋税。除了养兵之外,还要用在各个方面。所以并不是兵越多越好,养兵这么多,随时能把大顺拖入财政崩溃的深渊。

    陆承启仔仔细细地看完了户部呈上来的奏折。用了几乎小半个时辰。把奏疏合起来之后,陆承启才缓缓地说道:“徐卿所虑,果然很有道理。”

    徐崇光正色道:“陛下,若再如此下去,国库定然没有钱财剩余。若是此刻再有天灾。朝廷无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