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的喧哗声越来越大,纵使相隔一重殿宇也听得清清才慢慢平息下来,又过了半响,邹文腾和杨石两人才回来。两人头上都是满头大汗,仿佛外面不是大雪纷飞的冬季,倒象是刚从盛夏的阳光中走进大殿。
看到两人进来,杨勇恢复了平静,问道:“大家都回去了?”
邹文腾点了点头:“回太子,各人都回去了,大家听到太子感染了风寒,本来还要给太子探病,多亏卫王殿下的相劝,又加上有汉王殿下带头,各人才肯回去。”
“好了,你也下去吧,记住,一直到过年,无论何人来访你都回道本宫感染了风寒,不能亲自接待。”
从冬至这天起,直到正月初五,朝庭各衙门都已休假,早朝也停止,太子说感染了风寒,完全可以足不出宫。
“微臣遵令,只是太子……”邹文腾现在还没有想通,这么多王公重臣来给太子贺节,为何太子非但不高兴,还要装病躲过去。
杨勇瞪了邹文腾一眼:“只是什么,还不下去。”
“是。”邹文腾不敢再问,只得百思不解的下去。
其时杨坚正在门下省内,门下省驻地离东宫明德殿只隔有一个弘文馆,不过,负责弘文馆的官吏都已放假回家,中间非常安静,明德殿的声音还是传到杨坚耳中。
此时杨坚还沉浸在上午祭天的兴奋中,他虽然多次拒绝礼部和钦天监提出到泰山封禅的请求,只是有时静下心来一想,以自己的功业末必没有超过秦皇汉武,秦皇汉武可以登泰山封禅,自己当然也可以登泰山封禅,之所以委次拒绝,是因为他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间而已。
从长安到泰山封禅,来来去去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在外面,杨坚心中还是隐约有点担扰,只是眼下四海升平。偶有动乱,也是边疆一点癣疥之疾,自己到底为什么担心,杨坚却是想不出,也不愿想。
听到东宫传来的喧嚣,杨坚顿时眉头大皱,对身边服侍的陆老太监道:“派人去看看,东宫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宣哗?”
“是。奴婢遵旨!”陆老太监颤巍巍地走出门下省,经弘文馆,由通训门直接进入东宫。
还没有接近明德殿,各个王公大臣的声音就清晰的传入陆老太监耳中。陆老太监虽然年龄大了,耳朵却没有花,稍停了一下顿时下了一跳。明德殿内地大臣之多。几乎可以直接开早朝了。
陆老太监很快返回。向杨坚报告:“回皇上,是几位王爷在明德殿喧闹。”
“几位王爷?”杨坚却不是那么好糊弄:“朕怎么好象听见韩擒虎。史万岁等人的声音?”
“皇上好耳力,这么远就能听见韩大人,史大人他们的声音,老奴老眼昏花,到明德殿才勉强分辨出数人。”
见陆老太监装耳聋,杨坚不好再问,只得对旁边另一边年轻太监道:“小丁子,你去看看,东宫到底在干什么?”
“奴婢遵旨。”叫小丁子的太监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转身下去,不一会而就返回报告:“回皇上,卫王、汉王、腾王、河间王、申国公、宋国公、曹国公……六部尚书,侍郎共有近百王公大臣一起在明德殿等待太子接见。”
杨坚越听脸色越沉,不悦的向左右问道:“内外朝官一起朝拜东宫,这是何礼?”
此时杨坚身边随侍的除了太监外,还有四名大臣,内史舍人封德彝,兵部侍郎柳述、太常少卿辛亶、员外散骑侍郎王邵,柳述因为前段时间史万岁先谒东宫之事引起杨坚的不悦,不敢插言,太常少卿辛亶只得委婉的道:“禀皇上,今日是冬至节日,百官到东宫是为贺节,不能算朝拜。”
听了辛亶的解释,杨坚沉默了一下,才自言自语地道:“若是贺节,或几人,最多十几人同去,为何所有官员一同齐聚?”
柳述和辛亶一时无言,王邵看着杨坚脸然不宜,心中一动,连忙自高奋勇的道:“皇上,不如让微臣去看看,太子和诸位王公大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杨坚点了点头,王邵连忙转身向东宫方向而去,王邵的专职是撰写皇帝起居注,本来撰写起居注地官员常为皇帝所不喜,因为他们的职责是事无巨
皇帝地一言一行,即使是皇帝不愿意也不行,这样,工作的关系得罪皇帝,只是王邵善于拍马屁,常称皇帝有龙颜戴干的仪表,并指示给群臣观看,让杨坚大悦,王邵自然也获得了皇帝地信任。
王邵赶到明德殿时,众大臣已得到太子感染了风寒地消息,经过卫王和汉王两人地相劝,正陆陆续续的离开,王邵连忙拉住一名熟悉地官员,询问刚才发生了何事?
那名官员也不隐瞒,直接说出给太子贺节,只是太子染了风寒不肯接客之事,王邵不死心的问道:“你们真的只是给太子贺节,没有其他用意?”
那名官员不耐烦的道:“王大人,太子是储君,群臣给太子贺节也是应当,你若不信,那不妨向卫王,汉王诸王爷问去。”
王邵当然不敢向杨爽等人询问,等众人散尽,明德殿重新安静下来,王邵也只好悻悻返回,他这次没有得到什么惊天消息,太子是储君,王邵纵使想讨好皇帝,也不敢胡言乱语,只得将看到问到的情况据实说了一遍。
“太子得了风寒?”杨坚心中的疑虑却没有消失,太子虽然是储君,只是只有皇帝才能接受群臣的朝拜,若是太子接见众臣,他心中肯定会非常不舒服,朕还没有死,你急什么,可是若是太子心中没鬼,为什么又要装病不见?
天色暗了下来,丽正殿内,烛火摇曳,十数名宫女穿梭来回,将殿内布置的富丽堂煌,当中一排长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元清儿,云媚儿,杏儿三人分座在各自的位置上,不时用眼睛瞄着正中间空着的位置,那个位置当然是留给杨勇所坐。
杨俨、杨裕、杨格三人也有各自的位置,他们挺直着胸,如同大人一般,默默的等待在一旁,而杨妍,杨岚两个小公主却不见了踪影。
吱讶一声,侧门打开,杨妍,杨岚两人出现在殿中,元清儿等人忙向她们身后看去,见她们身后空空如已,脸上都露出失望的神情。
“怎么,你们父王还在书房?”云媚儿忍不住问道。
“回娘亲,不但父王在,就是章仇大人,房大人,吕大人,李大人他们全都没有回去?”杨岚清脆的声音回道。
元清儿三人都苦笑起来,从下午听到汉王到来的消息后,杨勇就一直没有回到丽正殿,如今晚饭已过,杨勇还没有脱身,眼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凉了下去,众人只能饿着肚子等待。
元清儿挥了挥手:“去,把饭菜撤下,命令厨房重新做一遍。”
“是。”周围的宫女顿时忙碌起来。
杨勇的书房内,巨大的蜡烛发出明亮的光亮,照得整个书房亮如白昼,李纲、吕沐霖、房彦谦、章仇太翼四人都围坐在一旁,脸上神情严肃。
今天百官有意无意的集在一起向东宫拜节,表面上是百官自发而来,实际中哪有如此巧之事,杨勇已命杨石悄悄的向几名相熟官员询问,才知众臣向皇帝和皇后贺完节正要各自回家时,中间突然有一名官员提议道:“诸公,太子是储君,今日时值冬至节日,何不一起向太子道贺?”
这个说法一提出来,众官员顿时口口相传,虽然中间有人意识到不妥,只是谁也不敢落后,最后连几位王爷也跟着过来,至于最先提议的那名官员是谁,反而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众臣一起到东宫贺节,此事实在是太大,一不小心杨勇就会落入陷井,若是杨勇认为百官贺节是理所应当,摆出礼乐,仪仗来迎接,恐怕不等到朝庭休假结束,就会有御使弹劾,说提议的那名官员只是无心,实在是说不过去,如今杨勇虽然装病躲了过来,很难说皇帝就会没有想法。
李纲、吕沐霖、房彦谦、章仇太翼四人本来都已归家,杨勇不得不派人将他们请进东宫,商量如何才能把此事的影响消除到最小对策。
第五十章 自贬
仇太翼等人的头脑自然不是杨石和邹文腾等人可以比到今日之事就感觉到事态严重,何况在百官走后不久,陆老太监就将皇帝得知百官到东宫贺节后的言行一五一十传给了杨勇,让众人更是出了一身冷汗。
无论是秘密聚敛大量钱财,还是组建暗衣卫,基本上都够得上造反的标准,只是尽管背着老子做了这么多事,杨勇却没有起过造反的心思,这和他的地位有关,若他不是太子,没准造反就造反了,只是他本身已是太子的情况下,没有逼到极处,要下造反的心思实在是需要太大的毅力了。
这个世代的皇权太大了,大到杨勇这样二世经历的人也不敢轻易挑战的地步,前周时,周宣帝一登极,原先那些骑在太子头上的重臣无不引颈就戳,杨坚如此人杰,在做了大前凝之后,也只能小心翼翼应对,唯恐一不小心,就落得全家抄斩的下场。
周宣帝死后,尽管杨坚只握有京城,宇文氏的王爷遍布各地,通过皇权的分化打击,最后比杨家强的家族要么投靠,要么落得象尉迟迥这样,身死家灭。
杨勇记得有人说过,猜疑就象是一粒种子,一旦动了心思,就象是给种子浇上了水,只会越长越茂盛,即使是父子之亲,一旦有了猜疑,要想消除,几乎是不可能。
尽管章仇太翼等人都是足智多谋之人,只得面对皇帝的猜疑,也一时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这天。议到半夜众人才散去,以后东宫只能更加低调行事,以时间来换取皇帝重新对太子的信任。
开皇十五年地年关,可以说是东宫过的最低调的年关,多数官员除了在冬至祭天时见到太子。其余时间太子连东宫的大门也没有迈出,许多人对太子感染了风寒的说法变得将信将疑起来。
大兴寺地钟声在子夜悠悠响声。意示着新的一年开始,新生地大隋已渡过了十五个春秋,进入开皇十六年。
大隋的国势正如日中天之时,去年全国清查人口。竟然已经突破了五千五百万,全国的垦田达到六千五百八十五万顷。户部收入钱达到二百三十亿,布五百万匹。锦缎四十三万匹,粮二千二百万石。
这个收入,和开皇元年比起来,钱增加五倍,布增加了十二倍。
锦缎增加了七倍。粮增加了四倍,去年新增可存数百万石粮的洛口仓。如今秋粮一收,整个洛口仓就已经堆满了,户部报告,明年必须再建相当于二个洛口仓面积地新仓,否则朝庭收取的赋税将面临无库可存地地步。
大隋蒸蒸日上,对于朝庭官员来说,无疑十分值得自豪,只是这些年,皇帝变得越来越刻薄,让大家有点无所适从,有时还胆战心惊,皇帝厌恶奢侈,痛恨贪污,这当然不错,只是皇帝却喜欢派人私下向官员行贿,然后以此为据抓人,虽然这个举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官员面对贿赂时担心对方是皇帝派下来地人,不敢轻易接受贿赂,虽然每年还是有不少官员以身示法,只是比起前朝来,大隋的官吏还算清廉,只是皇帝此举却不免让一些重臣看轻,太过下作,不似明君所为。
第二件事却是皇帝这些年过于杀戳,猜忌无度,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只因上书:“皇帝宠高颍过甚。”就被杨坚命人在朝堂上用鞭子将李君才活活抽死,去年任刑部侍郎的辛亶因为穿着红裤上朝,杨坚认为辛亶这是避邪,把皇帝看成邪恶,一怒之下,就要推辛亶出去斩首,若不是大理少卿赵绰拼死据理相争,现在的太常少卿已成为死人,其他人却没有这么好命,一年下来,死在朝庭上的大臣达十余人,皇帝几乎每月就要在朝堂上杀一人。
被杀地大臣不能说没有罪,只不过他们地罪行一般都较小,大部分人远没有达到需要杀头的程度,这让许多人自危起来,这些官员当然没有胆量造反,只是皇太子先行继位却有先例,周宣帝刚做皇帝一月,就将皇位传到了数岁小儿,自己称太上皇。
早在开皇六年,有大臣见皇帝每日只休息二个时辰,太过操劳,曾劝皇帝退位给太子,杨坚以四海尚没有平定,自己
清加以拒绝,提议之人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今年春是因为以为皇后将现今地宣华夫人杖杀,要主动禅位,后来宣华夫人无事,禅位之事才作罢。这次众臣一呼百应到东宫贺节,心下未尝没有早日让太子登极的愿望,只是太子以生病之由不见众人,许多官员才死心,这些天也不到东宫打扰,让杨勇清静了不少。
大年初六之日,朝庭重开早朝,当值太监有事早奏,无事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