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子如此激动,孙思邈心中一惊,想起一事,心道不好,原来在大成元年,杨坚任大丞相时,就有地方官员以孙思邈医术高超向杨坚举荐,杨坚征其为国子博士,孙思邈听到杨坚对宇文氏大开杀戒,不愿为杨坚效力,称疾逃跑,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研究养生长寿之术。
这几年,突厥,吐谷浑先后被大隋击败,大隋境内国泰民安,孙思邈才重新下山,四方游医,由于杨坚对佛教地支持,道教也沾其光,对出家人无比宽容,孙思邈以道士打扮行走四方,一直逍遥自在,差点将自己征召不就之事忘记,如今自己自动送上门,就是朝庭不怪罪他以前称病之举,重新将他征为国子博士或太医,也非孙思邈所愿。
“贫道正是孙思邈,还请殿下恕罪!”孙思邈说完,跪了下去。
“你真是孙思邈,何罪之有,起来,起来。”杨勇心中兴奋难言,对杨爽地病信心大增,若孙思邈对杨爽治不好,恐怕天下就无人能治了。
孙思邈虽不愿为官,但对皇家收集地各类医学典籍却非常感兴趣,这次揭榜替卫王治病,一方面是医者父母心,另一方面却是想借机能进入皇家的藏书院,翻看收录的前人医书,将自己的医术进一步提高。见太子丝毫不提以前征召之事,孙思邈松了一口气,从医箱中取出银针,替卫王先行针灸起来。
刘虎一出来,马上就被众多太医团团围住:“怎么样,怎么样,那道士有说卫王得的是什么病?”
刘虎冷冰冰的回道:“无可奉告,这是道长开出来的药方,太子殿下有令,太医署立即将药物备齐。”
听到刘虎无可奉告地回答,这些太医都非常失望,见到刘虎拿出药方,脸上又露出兴奋之色,争相观看。
“荒唐,荒唐,这是什么药方,金银花既然要用一斤之多,用来泡燥吗,还有这个地龙干和蝎子干怎么能混在一起用?”
“地龙干和蝎子干怎么就不能混在一起,我看可以。”
“这个泽泻的量也太多了,若是煎服,一年也吃不完。”
“恐怕不是煎服,是用来泡药澡。”
……
一见到这张药方,众太医就争执起来,这张药方药材用量奇大,还有许多相克之物,若不是他们早上刁难了对方半天也没有难倒对方,只会认为这张药方是一名庸医胡乱开的玩笑。
“住嘴,殿下有令,太医署马上照方抓药。”看到这些太医只顾议论,刘虎大为不耐。
几名太医嘀咕了几声,总算停止了讨论,拿着药方回太医署领药,他们对卫王的病已没有信心,如果治不好,也有那道士领罪,除了少数人心有不甘外,大部分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甚至有人巴不得卫王治不好,以期挽回太医署的名声。
卫王府离太医院不过二三里的路程,半个时辰后,数大马车的药材拉进了卫王府,在卫王寝室外地大厅中,已架起了一口大锅,上面放上盛满清水地木桶,大锅下,大块大块的上好松木正发出剥剥的响声,锅中地水已经开了,而木桶中的清水也在咕咕作响,冒出大量的白汽,再过一会儿,桶中的清水马上也要沸腾。
整个大厅中,所有人都被赶了出去,广元的两个道僮由丹炉工变成了烧柴工,还不时往大锅下加干柴,药材一送进来,孙思邈马上开始挑选药材,加入到木桶中,等差不多时,命刘虎将全身插满银针的卫王从寝房中抬出,放入到木桶中。
第八十六章 监军
中滚烫的清水虽然因为加入了大量的药材温度下降了名道僮在孙思邈的吩咐下也减小了火势,不过,桶中的水依然冒出大量热汽,人稍为靠近一下热就会感到灼热难耐,若不是杨勇对孙思邈深具信心,恐怕不敢同意哪个医生如此治病。
杨爽一放进药水中,全身的肌肤马上开始慢慢变红,到了最后,简直成了一只烤虾,大颗大颗的汗水从脸上滴了下来,连汗水都成了红色。
杨勇还以为自己眼花,后来却越看看象杨爽流出来的汗水是红色,正想走近观看,孙思邈连忙拦住:“殿下,当心有毒,不可太过靠近。”
大锅下加柴的两名道僮已用湿布捂住了鼻孔和嘴唇,孙思邈自己也是如此,杨勇只得停下脚步,指着杨爽红色的汗珠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这正是侵入卫王身体肌肤中的蛊毒被药材逼了出来,好在现在离卫王中毒只过去了二天,若是再迟上几天就不会如此轻易了。”孙思邈语气轻松起来
看着红色的汗珠,杨勇只觉得心惊,担心的问道:“会不会将余毒都逼尽?”
孙思邈摇了摇头:“殿下,此刻卫王并没有脱离危险,要等卫王醒来贫道才能判定卫王殿下是否脱离危险,而且蛊毒最为难缠,即使卫王殿下醒来,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将余毒清除。”
“数年时间。”杨勇听得大皱眉头,眼下大隋统一南方的行动已经启动。杨爽最多一个月就需要亲赴前线,如此一来,这次征陈地主帅岂不还是要换,只是卫王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能将卫王救回已是天大的喜讯,杨勇摇了摇头,将其他杂念驱除。
刘虎走了过来:“殿下,是不是该吃饭了。”
得到刘虎提醒。杨勇才感觉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从昨晚到现在。自己已经七八个时辰没有吃饭,看了看木桶中的杨爽,还是不放心的问道:“卫王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快则晚上,慢则明日。”
“什么,你是说王叔要一直泡在木桶里到晚上。”
孙思邈摇头:“那倒不用,再过半个时辰就好了,不过。每天都要泡上一个时辰,要连续七天才行。”
杨勇松了一口气,若是泡到晚上,别说杨爽能否承受,就是父皇,母后过来看到这种情况,他又怎么解释杨爽的病症。
虽然杨勇肚子空空,在饭桌上依然神思不舍。眼下有太多的事要解决。如何追查给杨爽下蛊之人,杨爽不能出征,又该用谁做主帅。如何向皇帝解释杨爽的具体病情……
这些事都是如此的紧迫,尤其是这个下蛊之人,若不找出来,谁知道此人会不会把目标放在自己或者元清儿,杨俨,杨格等人身上。
杨爽清醒地比预计要早一些,在黄昏时就已经清醒过来,身体非常虚弱,全身一碰就痛,话也不能多说,杨勇松了一口气,杨爽地命总算抢了回来。不过,出忽意料地是,尽管杨爽醒过来,对于追查下蛊之人也毫无帮助,杨爽对自己中了蛊毒之事毫不知情。
蛊虽然没有传说能杀人于千里之外的本领,但蛊虫毕竟是活物,只要相距不远,下蛊之人就能放出蛊虫,趁其不备钻进衣服内咬上一口,有些蛊虫一咬就能让人痛彻心骨,有些蛊虫咬人却让人毫无查察,要数个时辰甚至数天之后才发作。据孙思邈推断,杨爽的蛊毒应当就是发作当天所中,若不是杨爽每日都要练功,蛊毒延迟几天发作,基本上就无救了。
杨爽一醒过来,杨勇马上派人向皇帝汇报,不过,杨勇瞒下了杨爽是中蛊毒的事实,将功劳推到广元身上,广元诛除猫妖得力,卫王才能清醒,如今卫王已无生命危险,不过,卫王所中猫妖之毒已深,需要久治才能恢复。
这番汇报虚虚实实,孙思邈并不在乎虚名,他要的只是想自由出入皇家藏书室而已,自汉代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掌管藏书的官吏。汉武帝时设太史令掌管天下之书。东汉时期,掌管图书和文书的官员为校书郎和兰台令史,桓帝曾期特设专管艺文图籍地秘书监一职,可惜大汉数十万卷藏书随着诸侯四起,大多数毁于战火。
大隋建立后,宫廷藏书只有三万余卷,如今七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加上杨坚和杨勇的重视,每年都有大量民间书籍收进秘书监,如今秘书监藏书已增加到七万余卷,其中许多都是医学孤本,对于孙思邈的要求,杨勇当然一口答应,他巴不得孙思邈能将前人的医学典籍都整理出来,造福天下。
听到杨爽舒醒,杨坚和独孤氏都大感欣慰,并没有马上过来探望,数十万大军调动,无数的粮食,器械需要向前线运输,各种政令堆积如山,杨坚连每天三个时辰的睡眠也不能保证,杨爽既然没有生命危险,他也就将精力重新放在国事上。
不过,杨坚没有忘记封赏广元,第二天,广元的封赏就下来了,赏绢五百匹,米五十石,钱五百贯,最大的封赏还是在大兴城划出一块占地数十亩地地皮供广元建道观所用,官府提供建筑地全部材料和施工,半年后,广元师徒三人就可以直接住进道观,广招门徒,而广元也被杨坚封为通妙真人。
一时之间,通妙真人在京城名声大震,直有追上护国国师昙崇之势,对于这个还没有见到的通妙观许多人也期待起来,只有昙崇有点莫明其妙,他压根不相信什么猫妖之事,又亲自到卫王府查看,卫王府上下得到卫王妃的吩咐。自然是众口一词宣传通妙真人捉猫妖地事迹。
其实没有卫王妃的吩咐,广元糊弄那些下人也绰绰有余,昙崇自然
什么讯息,只是从太医那里才勉强得知事情原委:可榜的道士治好了卫王,只是这些太医也没有看到实际情况,提供不了更多的讯息,昙崇也无法将此事透露出去,只能烂在心里。
对于广元的名利双收。孙思邈倒看得开。不但拒绝了杨勇给他安排官职。就是赏赐也不要,他孤身一人,四海为家,若是带着二百两银子和一千贯铜钱在身上,累也要把他累死。
杨勇只得硬塞给他一个院子,安排了几名丫环仆役侍候,并将所有赏赐搬进院子。杨爽的病至少要数月时间调养,这段时间孙思邈正好可以边替杨爽治病边进皇家藏书馆查阅医书,这么久的时间总不能没有住的地方,孙思邈才勉强接受。
有孙思邈照顾杨爽,杨勇也放心返回东宫,不过,刘虎暂时留了下来作为卫王地护卫,没有找出那名下蛊之人。杨勇很难放心。虽然杨爽不缺护卫,但杨勇怀疑下蛊之人就藏在护卫或下人当中,毕竟杨爽上下朝都带着随众。生人很难接近杨爽下蛊。
数天过后,杨爽身上那种红色地汗水终于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泡药澡,杨爽地精神也完全清醒,只是依然全力无力,孙思邈每天都给杨爽针灸,熬药调理。
杨坚在十余日后终于抽出时间过来看望杨爽,听到杨爽的病要休息数月时,顿时目瞪口呆,在得知萧岩率梁国臣民降陈时,杨坚就命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大造声势,准备伐陈,当时有大臣劝皇帝要保守秘密,到时突然对大陈进攻。
杨坚不以为然,士脆向全国下达诏令:陈叔宝弹丸之地,肆意扩张,贪得无厌,劫夺闾里百姓,使民众倾家荡产;劳役无休止,穷奢极欲,昼夜颠倒;斩杀直言志士,诛灭无罪人家;上欺于苍天,下造孽于百姓,违背诺言,犯我边疆;朕以有道伐无道,正需大张旗鼓,又何需遮遮掩掩,朕当以此为诏令,出动大军应天命诛除暴逆,永肃吴越之地。”
如今这份诏令早已传遍天下,大隋伐陈如同箭已在弦,难道能因为杨爽的病而推迟伐陈数月,那时整个大隋都会轮为南方的笑柄,可是如果不推迟,谁能接替杨爽?
不过,杨坚没有将这个烦恼在杨爽面前表露出来,安慰杨爽好好休养之后,杨坚和独孤氏就失望的返回,数天之后,从宫中传出休息,卫王的病虽然抢救过来,但至少需要休养数月。
一时间,前往卫王府探病之人又骆驿不绝起来,这次不止拉关系那么简单,卫王作为统一江南的行军元帅人选,即使有人有异议也不敢轻易宣之出口,只是如今卫王身体有恙,还能不能担任行军元帅之职?如果不能担任,那又该谁来接替?谁都希望能从卫王嘴中探出口风。
卫王妃虽然借口卫王需要休息,所有人都不接待,还是挡不住这股人潮,同时东宫也热闹起来,许多大臣都有意举荐太子代替卫王,担任行军元帅,统领大军灭陈,在大臣看来,太子是一国储君,虽然打地仗没有卫王多,可也曾经以弱胜强,十三岁就领军打败十倍自己的突厥人,无论是身份还是能力,担任行军元帅都绰绰有余。
只是无论是多少大臣举荐,都仿佛石沉大海,若是有人在朝堂上提议,皇帝马上推托太子需坐镇京城,不可轻动。
大臣们整天热热闹闹,议论征陈的主帅人选,太子无疑支持的人最多,还有就是晋王杨广、杨俊也有不少人支持,至于杨秀、杨凉虽然都独挡一面,毕竟年龄还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