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厥弟承兄业者多也,沙钵略若是有意传位于你倒也罢了,若是无意传位于你,眼下你对他还有用,所以才没有加害于你,一旦他得胜而归,声名远播,位牢靠,叶护大人何以自持?你现在卖力为他稳守边疆,难道就是为了等他大胜而归再加害于你?”

  一席话正说到外罗侯痛处,他这些天常接到沙钵略得胜情报,突厥大军胜利的越多,外罗侯非但不高兴,反而更加忧虑。

  他只所以将长孙晟软禁,又好酒好喝招待,一方面是害怕沙钵略得知他接触隋使会怪罪,一方面也是心中举棋不定,见长孙晟说得如此险恶,顿时更是没有主意:“长孙使者,你一箭双雕,不但武艺了得,谋略更是高明,可否代筹一安身良策?”

  长孙晟暗中思付,眼下沙钵略势大,让他起兵肯定不愿,反而会惹起他的反感,以为故意让他送死,故意叹道:“叶护大人若起兵,一旦沙钵略挥师北还,叶护大人也非对手,若是不起兵,眼看着沙体略威望越来越高,再也用不着大人,大人也难逃性命之忧,这样,不若叶护大人自解兵权,做一普通牧民,本使想沙钵略大汗总能容下叶护大人。”

  外罗侯自小养尊处忧,近几年又尝到了统领大军滋味,要他去做一个普通牧民,那比杀了他还难,脑袋连忙摇得象拨浪鼓:“不妥,不妥,若是本汗自削兵权,大哥更是毫无顾忌。”

  “难!难!难!起兵也不成,不起兵也不成,放权不行,抓权也不行。”见外罗侯上钩,长孙心下大定,嘴里却不肯将这些天苦思的计谋轻易说出。

  尽管长孙晟比处罗侯还急,但所谓欲速则不达,处罗侯没有到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步,不会铤而走险吞掉大隋给他的鱼饵。

  帐内顿时沉默了下来,唯有二人喘气声音,他们时而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时而又躲开,外罗侯想从长孙晟眼中找到化解办法,长孙晟却想观察处罗侯着急的程度,是否到了自己该说出计策的时候。

  处罗侯突然大踏步的朝帐外走去,临行还吩咐士兵:“看住此人,不准他出营帐一步。”

  看着处罗侯离去,长孙晟心中一惊,张口想叫,最后还是闭上嘴,若是他此时开口,明显着等于先前隐瞒了处罗侯,很容易引起他的疑心,只是处罗侯走后,长孙晟心中却忐忑不安,生怕处罗侯一凉他又是十几天。、

  长孙晟白担心了,不到傍晚,处罗侯又来到了长孙晟帐中,脸色惶恐,情绪颓丧:“前方又打胜仗了,我军攻陷了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现已全线越过长城,形成弧形包围圈,疾速向长安推进,过不了数十日,长安可能就要陷落。

  就是长安不陷,现在沙钵略大汗已掠来大量子女、玉帛和牲畜正送来都斤镇,突厥上下齐声夸赞沙钵略汗的英明,等他回来,位再也不可动摇。”

  听到从处罗侯嘴中说的情报,长孙晟也是心惊肉跳,从前线传到这里消息又要晚上几天,现在一天时间也不能耽搁,否则真有可能让突厥人攻破长安。只是越如此,长孙越沉得住气,一言不发。

  处罗侯告诉长孙晟军情,就是想催促他快点为自己设法,没想到长孙好象丝毫无动于衷,反倒是自己沉不住气,连忙问道:“长孙使者,贵军节节败退,何以为计?”语气中,恨不得自己领兵帮隋军一把。 


第五章 形式逆转

  对处罗侯恳切的询问,长孙晟正要回答,营帐突然被都吓了一跳,处罗侯正想大骂掀帐入内之人,看到正是自己的一名心腹才强忍怒火道:“什么事?”

  那名附离连忙道:“叶护大人,又有紧急军情。”

  “讲。”

  那名附离看着长孙晟,咽了一下口水,有点不知所措:“叶护大人,是紧急军情,这……”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能让外人听到。

  外罗侯此时正要讨好长孙晟,见那名附离吞吞吐吐,连忙喝道:“长孙使者不是外人,快讲!”

  附离不解的看了一眼长孙晟,这些天一直软禁的人什么时候又变得不是外人了,只是见到外罗侯生气,心中再疑惑也不敢耽搁,连忙道:“回大人,前方传来消息,达头可汗不愿随军南征,带着自家十万骑兵返回西方。”

  “什么?”处罗侯大吃一惊,心中隐隐有几分高兴,达头可汗十万大军一去,隋军的压力应当会减轻不少,那名附离重新说了一遍,处罗侯才挥手让他退去。

  长孙晟知道另一路使者已经起作用了,轻易让达头可汗撤军,达头与沙钵略本来就有裂隙,达头这一撤军,双方的决裂已必不可免,长孙可以预见,很快草原上就会燃起战火,离突厥人自相残杀的日子不远,眼下应当是他再加一把火的时候,让沙钵略也不得不撤军。

  “叶护大人,达头深知养虎遗患的道理,这一釜底抽薪,颇有远见!”

  处罗侯咀嚼长孙晟的话,达头这一举动让处罗侯感觉到暂时摆脱了危机。他当然不会为隋朝着想,巴不得沙钵略和隋军拼得越惨越好,神色轻松下来。

  看到处罗侯的神色,长孙晟就知道他打着什么念头,呲笑了一声:“叶护大人难道就以为危机已经过去?”

  “难道不是吗?”处罗侯反问道:“达头可汗带走十万大军,莫非你们隋军还抵挡不住?”

  外罗侯这一反问凌厉之极,长孙晟即不能自承大隋太弱,也不能反驳,长孙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处罗侯摸不着头脑:“长孙大使,刚才本汗有说错?”

  “叶护大人当然错了。达头突然撤军,沙钵略大汗肯定会恼羞成怒,他若胜了大隋,叶护大人的处境丝毫没有改变,若是他败了,恐怕头一个就是要拿叶护大人开刀。”

  “长孙使此话差矣,沙钵略要恨也该恨达头才对。为何会拿本汗开刀?”

  “叶护大人不信,那好,叶护大人与达头孰强孰弱?”

  “本汗不如达头。”

  “沙钵略与达头孰强孰弱?”

  “沙钵略强!”

  “那如果叶护大人与达头联合,再与沙钵略相比,孰强孰弱?”

  “当然是本汗和达头合兵要强。”

  长孙晟微笑起来:“这不就结了,若沙钵略失败,威望必定大跌,他必须将达头击败才能重拾威望,可是他若带兵与达头作战。又怕叶护大人会在后面捡便宜,必然会先害了叶护大人,将叶护大人兵马吞并,他才能放心与达头交战。叶护大人的处境岂不更是危险?”

  “他敢,若真如此,本汗就与达头联合。”

  长孙晟摇了摇头,冷笑道:“真到了那时,恐怕叶护大人就没有与达头联合的机会,沙钵略岂不知各个击破的道理。”

  处罗侯顿时慌神,对于沙钵略,处罗侯一直有一种畏惧心里,沙钵略无论是实力还是战略战术都不是他能相比:“那本汗该如何?”

  长孙晟目光一亮,他所等待的正是处罗侯此言:“叶护大人。沙钵略之所以要你镇守这里,怕的就是铁勒人趁着突厥大军南下袭击,倘若你派人到前线告之沙体略。就说铁勒族和契丹人联合陈兵漠北,准备袭击都斤镇大本营……”

  长孙晟还没有说完,处罗侯已经摇动:“那怎么行,铁勒人一点异动也没有,至于契丹人更是可笑,就凭契丹人也敢和我突厥为敌,沙钵略班师回来,发现没有敌情,一定把我砍了!”

  长孙晟轻松起来,处罗侯已经完全钻进了他布置的罗网,如此重大之事,处罗侯考虑的不是对突厥是否有利,只是担心事情败露自己惹麻烦而已。

  “这有何难,叶护大人只需派一个亲信组成的侦察小组远出北疆,然后回来当着都斤镇大本营所有特勒、伯克以及俟斤之面禀告铁勒犯边之事,各人得到禀报自然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叶护大人随后即可率师出境,摆出应敌姿态,铁勒人担心大人要入侵,自然也会调集兵马严阵以待。

  至于契丹人,那更简单,契丹八部已接受我大隋领护东夷校尉统领,只要我回去一说,数万契丹大军真的冲到都斤镇大本营也是可能,沙钵略回师之后,看到两军对垒情形,还能疑心你谎报敌情?有了铁勒和契丹大兵压境,沙钵略威望未失,他自然不会先挑起与达头的战争,大人的安全自然无忧。”

  “契丹已投靠大隋?”处罗侯吃了一惊,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好,此策绝妙,就依大人所言。”

  两人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若没有大隋在旁边挑拨离奸,长孙此话原也没错,但加入了大隋的因素,突厥人处处充满了变数,沙钵略再想维持突厥不分裂,简直是痴人说梦。

  关陇大,到处是一片烽火,突厥近四十万大军越过长城,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数的城镇在突厥人的铁蹄下化为一片灰咫,中原边境民众在突厥铁蹄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着突厥人四十万大军,隋军只能紧守城池,眼睁睁的看着突厥人在城外肆虐。

  杨弘镇守灵州已经二十多天了,开始突厥大军毫无进攻的意思。不过,后来突厥人仿佛突然之间受到了什么刺激,发疯似的对灵州进行攻击,数天时间投入不下五万大军,死在城下突厥人至少有万人以上,

  样是损失惨重。

  今天突厥人却停止了攻击,太仆元晖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和丝绸进入突厥人的帐中,杨弘站在城上死死的盯着突厥人的大营,突厥人野蛮成性,不知礼仪。杨弘生怕一会儿太仆元晖的头颅就被挂到帐外,那至少一个保护钦差不利罪名就要落到他头上,何况元晖还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折在他手中,此战过后,就是回到朝中恐怕也会有不少责难。

  突厥人占尽优势,仗打到现在。杨弘可不相信单凭一点金银财宝就能收卖,突厥人随便攻下一座城池所取得的财物也远远超过这一点金银,只是太仆元晖说什么也不听,执意要到突厥人营中,杨弘无奈,心中只得恨恨咒骂,据说这个主意是长孙晟出的,若是太仆有事,长孙。我杨弘跟你没完。

  杨弘只是杨坚远亲,借着杨坚大封同宗机会,也得到了一个河间王的封号,比起元晖这样的老臣来。他虽然贵为王爷,也不敢有所指责。

  “王爷,快看,太仆大人回来了。”就在杨弘胡思乱想之时,他旁边的一名亲兵叫了起来。

  杨弘睁大眼睛看去,元晖骑着马上,身边两名随众护着,他带去的数大车财物已经没了,杨弘心中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太仆总算还活着。

  元晖进到城中,杨弘亲自到城门迎接,元晖满脸笑容。见到杨弘发出爽朗的大笑:“王爷,老臣幸不辱命,已说服达头可汗退兵。”

  这大出杨弘意外,他有点不相信:“当真?”

  “王爷若不信,何妨再登城一看。”

  —

  在城下已经可以看到前面突厥大营有烟尘飞起,只是看不清突厥人的具体动作,杨弘顾不得客套,甩下元晖,噔,噔,噔重新上了城墙,放眼一望,果然见到突厥大军正在拨营。

  这样的事在宁州又发生了一遍,有了高颖援军,宁州城同样坚固无比,在死伤惨重下,阿波可汗大逻便同样接受了隋军一笔金银,将军队撤走。

  沙钵略自领大军正在与虞庆则交战,达奚长儒受创太重,已送到后方休养,虞庆则背靠着六盘山,虽然没有城池,却硬是将沙钵略十几万大军挡住,虞庆则手上有十万大军,虽然精锐募兵不过万余人,其余都是临时召集的州府兵,但是依靠坚固的营寨,突厥人始终对虞庆则大营无可奈何。

  不能打破虞庆则的大营,沙钵略就不能与达头和阿波两路大军汇合,共同向长安进攻,沙钵略已派出信使催促达头和阿波两人数次,让他们一起出兵攻破隋军大营,可惜两人都以种种借口推迟。

  对于达头和阿波两人来讲,此番出兵只得为了劫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灭亡大隋,当然如果有机会攻破长安,他们还是乐意效力,毕竟长安是大隋京城,里面的富裕不是其他城市能比,但要他们进攻一座兵营,对不起,他们没有兴趣,他们现在已经抢够了,巴不得沙钵略在隋军面前损兵折将,当然是能推就推。

  对于两人的阴奉阳违,沙钵略也是无法,不过,只要两人肯继续攻大隋就会牵制隋朝军力,沙钵略只得强忍,自己独立承担着攻破大隋军营的任务。

  这天,沙钵略正指挥着大军攻打隋军大营,双方在营口前激战成一团,突厥人仗着骑兵优势,不时对军营发出轮番冲击,隋军的军营虽然坚固,只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营寨许多方都是漏洞,陷井被突厥人填平,木桩被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