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在突厥人大军压境下能否守住城是一个大问题。

  杨坚点了一下头,同意了杨勇的提议,转向高颍:“高爱卿,你看宁州该何人防守。”

  高颍数了数朝中的大将,不是年龄太大,就是正在南边与陈国对持,心中不由苦笑,只得道:“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宁州。”

  “好,好。”杨坚自然也是属意高颍。重新封高颍为行军总管,从长安抽调五千大军,加上其他各州抽调的人马总共五万大军,前往宁州。

  —

  突厥人虽然气势汹汹,但果如长孙晟所言,几路并不齐心,进攻大隋灵州道是沙钵略的叔叔达头可汗玷厥。攻击宁州道的是沙钵略堂兄阿波可汗大逻便,这两路人马在杨弘和高颍援军到了之后不但不继续进攻,反而后撤了一点距离,与大隋军队脱离了接触。

  唯有虞庆则和达奚长儒两人面对正是沙钵略亲领的十五万大军,沙钵略完全无视大周过来的援军,挥军猛攻,上郡、弘化、延安等郡处处告急。

  高颍走后,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在,各部尚书事事都要向杨勇禀报。杨勇也不得不早出晚归,花大量时间协助杨坚处理公务,前方的军情援援不断送到长安,面对着沙钵略十几万大军。虞庆则和达奚长儒虽然都是深通兵法之人,却也是败多胜少,每天早朝议论军事时,各级官员脸上都不免忧心忡忡,唯有杨勇一直镇定自若,各人都是暗赞:太子气度果然不凡。

  杨勇能够如此镇定,自然是知道大隋至少有三四十年的国运,现在他根本不用担心突厥人会打到长安来,果然,虞庆则和达奚长儒见突厥势大不可相抗。战术运用灵活起来,单挑险峻和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方与突厥交战,双方有胜有负。开始形成拉据。

  一旦形成拉据作战,朝庭上下顿时放心下来,眼下朝庭已经在全国实行均田制,又轻谣薄税,制订开皇律,国力正在蒸蒸日上,过一日就强一日,突厥人虽然对大隋边境破坏严重,却动摇不了大隋国本,大隋最不怕的就是拉据战。

  一个多月以后,长孙晟终于带着礼物来到北方的奚,习等部落,长孙从长安出发时,虽然秋风已起,却还是闷热无比,到了北方,此时已是寒风阵阵,将人冻得直打哆嗦。

  在奚、习二部,长孙晟看到一副凄凉惨淡的景象,因为突厥人对大隋的出征,奚、习二部的牛羊牧畜被洗劫一空,壮年男子大多被突厥人赶赴战场。营帐中只剩下一些妇女儿童,长孙晟显然来晚了一步,即使得到二部的支持,他们也完全没有能力在突厥后方起事。

  不过,长孙晟还是拜见了奚、习二部酋长,正在愁眉苦脸酋长听到大隋来使顿时大喜,他们饱受突厥掠夺之苦,早有离心;由于战争的爆发,突厥人又超负荷的压榨,更激起二部叛意,他们就位于契丹各部边上,自然知道契丹各部变化,契丹投靠大隋,虽然失去自由,但自身也强大了不少,而且得到许多好处,相反突厥对他们却只有不停的压榨,自然是愿意舍突厥而就隋。

  只是以前二部本身势小力弱,他们根本不敢反抗,如今大隋来使,又有契丹人相助,两部酋长都是胆气大壮,以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长孙,只是看到欢迎自己的人群,长孙晟更是心头发苦,奚、习二部男子十成剩下不足二成。

  长孙晟将带来的金银,绸缎代表大隋皇帝赐给他们后,奚、习二部更是喜出望外,不费任何口舌便签订了与隋室结盟共同对付突厥的誓约。听到长孙是鲜卑人,奚、习二部酋长还同长孙晟拉起血缘关系。声称自己也是鲜卑人后裔,至今,他们每年都到甘河大山嘎仙洞去祭祀鲜卑的老祖宗。

  嘎仙洞在甘河上游、嘎仙沟东侧悬崖的半山腰,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室,室内可容纳数千人,据说鲜卑人就是发源于此洞内,魏太武帝拓拔曾派谒者仆射库六官到此祭祀祖先,是所有鲜卑人圣。

  若不是事情紧急,长孙晟真的会到嘎仙洞参拜一番,只是奚、习二部并无实力,长孙晟眼下首要的任务是与处罗侯联系,只得拒绝奚、习二部的好意,带着剩下的金银财物离开。

  本为这些财物有一半是赐给两部,只是见他们实力太弱,族中青壮已经随在突厥人后面对大隋入侵,长孙晟多了一个心眼,只给了他们不到四分之一,二部酋长虽然眼谗,却也不敢打主意。

  长孙晟通过奚习两部领到了突利设牙帐后。才发现处罗侯不在牙帐,战争一开始,沙钵略就命令处罗侯到都斤镇大可汗的汗庭,重新授处罗侯叶护之职,交给他留守大营的任务,长孙晟只得重新开始长途跋涉,到了十一月底才到达都斤可汗庭,此时草原上已经下起了雪花,到处是白雪皑皑。

  对于长孙晟的到来,处罗侯却没有长孙晟在突厥时那么热情,他客气的接待长孙晟之后,就将长孙晟安排在一个营帐内,虽然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事实上却将长孙晟软禁,长孙晟顿时忧心仲仲,处罗侯如此对他,只能说明突厥人在前线沾到很大便宜。 


第四章 苦战

  着天气转寒,对隋军确实是越发不利,突厥人入侵时当时天气依然很热,军士多身穿一两件衣服即可,而到了十一月底,天气急速转寒,由于冬衣运送不及时,隋军手脚大量冻伤,战力大减。

  反观突厥人,他们虽然也是九月出征,只是他们生长的北方远比中原寒冷,早就备好了皮衣,而且他们远比隋军耐寒,隋军感觉到手脚冰冷的天气,突厥人却丝毫不觉寒冷,双方再战,隋军自然要吃亏。

  因为冬衣的问题,虞庆则向后方发出了无数信使催促,高颍和杨弘两人也是如此,无奈就是让度支和工部两位尚书抓破头皮一下了也拿不出所需的的数十万件冬衣,即使连十分之一都拿不出来,杨坚不得不命杨勇亲自接管冬衣的工作。

  在周时,除了禁卫军,只有二十四府府兵算是募兵,一共四万八千人,比如杨勇的玄龙军正是其中的一支府兵,杨坚篡周后,对军队的改动同样很大,府兵由募兵改成义务兵,战时才从各州府征集,战后府兵立马解散,回归州府,成为普通农民。这就是唐时战后兵归于府,将散于朝的府兵制由来。

  大隋的募兵则只有十二府大将军,这十二人统领内外禁卫部队,直接隶属于皇帝,这样一来,杨坚才能牢牢将兵权抓在自己手中。

  除了十二府兵士外,其余士兵都是半兵半农,不但没有军饷,就是连衣甲兵器等物都需要自备,由于突厥人的入侵,朝庭一下子征召数十万大军。人人都需要冬衣,一时间让朝庭到哪里筹及。

  冬衣都是要一针一线缝好,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为了此事,杨勇也是愁眉不展,无可奈何,只得发动长安百姓,从府库中拿出棉花和布料,要求大家一起为前线将士缝制冬衣。

  虽然许多百姓热情很高,不要报酬就到府库中领取棉花和布料。但要做出一件合格的棉衣也需要不短的时间,何况库房中的棉花和布料也不足予提供数十万冬衣用量。

  为了这冬衣问题,朝庭上下都在发愁,一个如此大国家,竟能连数十万件冬衣也拿不出,杨勇才想起现在的纺织是如何的落后,若是放在后世。一个中等的成衣工厂就可以生产,想起那些年生产量数千万件的羽绒服厂,杨勇更是暗暗咋舌,实在是无法相比。

  对于纺织,杨勇知道现在的方法不要说和后世机器相比,就是手工好象也差得太多,一件棉衣,从种植,到采摘。脱籽,纺线,缝制……中间的工序非常多,若是对中间加以改进。增加数倍的效率不是不可能。

  据他所了解,元朝时有个叫黄道婆的女子不知对哪道工序改过,生产棉布的效率一下增加了数倍,更别说珍妮纺织机,更是后世英国一个小小岛国称霸全球的关键。

  杨勇不由暗恼自己早没有想起,若是能早几年将心思放在纺织上,虽然自己没有在纺织厂干过,可是以后世的见识,总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可以改进,若是不行。还能提供一此意见找人研究,若是能增加数倍效率,没准现在就不用为冬衣发愁。

  只是现在就是要研究也来不及了。杨勇只得将已做好的冬衣先分给最需要的军队,让史万岁亲自押着,以最快速度向虞庆则所在的大营送去,至于高颍和杨弘两人的军队,则要继续忍着寒风苦冻。

  史万岁冬衣还是来晚了一步,虞庆则的主力部队由于御寒设备不足,堕指者千余人,作战力大减,进退不能主动,无法接应达奚长儒,而达奚长儒所部更是失去以前的机动,在周盘被数万突厥骑兵所围。

  是役,达奚长儒身边只有二千人,在周盘与数万突厥大军作战,众寡悬殊,军心为之震惧,达奚长儒神色自若,慷慨激昂,视敌人如无物,士气因而复振,所部遭敌人冲击,散而复聚,与敌殊死作战。

  达奚长儒早萌死志,率着部队且战且行,连战三日,与突厥人接战十四次,最后军士手中的兵器折断不能用,只得抢敌人的兵器,或者直接赤手与敌人相博,达奚长儒自己手皆见骨,仍奋战不已,这队隋军本来就是精锐,又受到主将武勇的鼓舞,二千隋军死伤十之七八仍誓死不降,杀伤突厥上万人。

  突厥士兵都是普通牧民组成,他们冲入中原,无非是想多抢一些中原的子女衣帛,面对这次看似打不垮的隋军,他们害怕了,犹豫着不敢再进攻,想直接将剩下的数百人拖死。

  突厥人打着如意算盘,这数百人大多有伤在身,又是缺少棉衣,粮食,拖上几天不冻死也得饿死。遂停止了对达奚长儒所部进攻。

  达奚长儒身上五创,有二者伤势前后贯通,其他战士也大多伤势严重,又累又饿,即使是铁人也难予再战,只得如突厥人所料,坐着等死。

  虞庆则得到史万岁押来的寒衣,终于可以重新出兵,他早就听说了史万岁的武勇,令史万岁亲自领着二千兵马接应达奚长儒,当时突厥人还有一万多大军,见史万岁人少,派兵迎战,史万岁带着隋军冲入敌阵,片刻功夫史万岁连杀十余名突厥人,突厥人记起与达奚长儒作战的阴影,不由大骇,转身便逃。

  史万岁轻易将达奚长儒救出,达奚长儒二千大军最后活着的只剩下一百多人,大将尉迟崇也没于阵中。尉迟崇与尉迟迥有骨肉之亲,不过,尉迟崇和杨坚也有很深的情谊,在尉迟迥反叛时,尉迟崇深明大势,知道尉迟迥难予成功,为了避嫌,特令自己为囚徒请罪于杨坚。

  平息尉迟迥叛乱后,杨坚并没有对尉迟崇加罪,特加温慰,命

  入朝。置于左右,表面加予宠信,实际上还是不太这次出征,却死于周盘,算去了杨坚一块心病。

  听到尉迟崇战死,杨坚对尉迟崇也生出数分内疚,尉迟樂长子尉迟义臣还年幼,为报尉迟崇为国家牺牲之功,杨坚特意将尉迟义臣接入宫中。给其改名为杨义臣,当成皇太孙抚养,并写入族谱,历史上,杨义臣曾为大隋立下多次汗马功劳,不过,最后还是受到杨广猜忌。解除兵权后病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次达奚长儒差点全军覆没,虽然杀死杀伤突厥上万人马,表面上看占了上风,事实则不然,达奚长儒统领的都是大隋最精锐的募兵,而突厥人损失的不过是普通牧民,相对于沙钵略的十五万大军。并没有伤到元气,没有了达奚长儒这支兵马神出鬼没牵制,突厥人反而轻松了许多,又连下大隋数郡。

  长孙晟在营帐中呆了十数天。差点急得要发疯时,处罗侯才来见他,一见到长孙晟,处罗侯呆了呆,不觉问道:“长孙使者,如何憔悴如此。”

  —

  长孙晟被外罗侯软禁,虽然每天都好酒好菜招待,无奈他即担心完不成使命,更担心的大隋不能抵挡住这次突厥人倾国的进攻,自然是寝食皆废。十余天下来已是形销骨立。

  处罗侯脸上同样同样一片阴郁,长孙晟难予猜测战事到底如何,只得回道:“我一为君忧。二为两族百姓忧,三为叶护大人担忧,重重忧虑,能不见之于形?”

  外罗侯勉强挤出几分笑意:“你是隋臣,为君忧,为百姓忧都可解释,我有何忧?”

  长孙晟故作讶然:“叶护大人莫非不知自己隐忧,贵军南下,玉石俱焚,生灵涂炭,我之所忧也,然沙钵略可汗心中所忌者为谁,大人难道不明白?

  突厥弟承兄业者多也,沙钵略若是有意传位于你倒也罢了,若是无意传位于你,眼下你对他还有用,所以才没有加害于你,一旦他得胜而归,声名远播,位牢靠,叶护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