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大帝-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国轩沉吟了片刻,才道:“不若这样,将军先去济南,若是能攻下便好,若是不能攻下,可立即回师海丰,等我大明水师赶到了山东近海,刘某再率一支人马前来策应如何?”
  章言与属下的几个游击、千总相互对望了一眼,那几个游击、千总自然是点头的,有了明军策应,把握自然大了不少。
  章言才道:“这就再好不过了,只是烦劳了将军……”
  刘国轩摆了摆手:“我这便命人造饭,你们先去休息,待吃饱睡足再说吧。”
  ……………………………………………………………………………………………………………………………………………………
  关于有朋友说满蒙骑兵实力应该没有这么强,特别是入关之后,战力急转直下,但是大家应该注意到,战力地下的是北京城的八旗而已,关外的八旗在这个时候还是很牛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噶尔丹
  京勤政殿,朱骏看到这一份刘国轩传来的奏折,不由笑,此次登陆作战的效果来看,应当算是失败的,事实上,自从江南一役以来,整个大明朝野都弥漫着空前自傲的情绪,对满人不屑于顾,自视甚高,许多人甚至提出几万大军北伐便可光复关内,就连朱骏也冲昏了头,沉浸在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
  这种情绪也并非没有根据,由于长江以南的清军大部分是以绿营为主,这些由汉人组成的汉奸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作战能力低下,士气普遍不高,偶尔极容易被南北镇府司渗透,因此明军才能以一挡十,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可是清军并非只是绿营组成,尤其是北方,满蒙八旗虽然在入关之后战力有所下降,战力仍然不容小觑。
  小桂子小心翼翼的站在朱骏的身畔,不断的瞄着朱骏的神色,原以为皇上会因为这份奏折而怒,他去内阁接折子时就听过内阁大学士杨肆德的安嘱,让他小心伺候,因此颇有些胆战心惊。
  朱骏伸了个懒腰,将折子放下:“小桂子,去礼部问问,祭祀大典的文准备好了没有?朕要阅览。”
  小桂子见朱骏脸色平静,也不知是喜是怒,连忙应了一声,刚要下玉阶,冷不防伴了一脚,竟自玉阶上滚了下去。
  朱骏抬眸一看,看到小桂子已摔了个四脚朝天,却不敢吱声喊痛,不由得笑了起来:“怎么了?今日怎么心神不宁的?有没有事,若是有事自己去太医院开服药吧。”
  小桂子连忙爬起来:“没事,没事,奴才摔惯了的,皇上,您今日的心情是不是不太顺畅?”
  朱骏听到摔惯了的这四个字时已冷峻不禁地又笑了起来:“哦?你又不是朕肚子里的:~虫,如何知道朕心情是好是坏?”
  小桂子吞了吞口水,大着胆子道:“山东来的急奏皇上没有看吗?往常的军报都是报捷的,此次却是求援的,皇上难道不生气?”
  朱骏板起了脸,原本想斥责他干涉国政,但是又想及小桂子并没有说什么政务,只是揣摩自己的心意而已:“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刘国轩并未完败,只是没有完成预定战略而已,这一次试探却并非没有任何利处,至少可以让人收起狂傲,不要再小视敌人,你快去吧,这些原本都不是你过问地事。”
  小桂子点了点头。小跑着去了。
  朱骏伸了伸懒腰。心里想着山东地事。为了这次行动。各个战线地明军可谓是劳师动众。从苏南到四川。从武汉到朝鲜。几乎能够出动扰敌地军队都出动了。突袭地水师陆战队也是最优秀地士兵。装备配备上也绝对超过了普通部队。偏偏计划还是不能得以实现。甚至连北京城墙都没有看到。实在是有够失败。朱骏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陡然想起了一件事。
  满蒙八旗?朱骏知道。所谓地满人和蒙古人地结合并非完全是铁板一块。清初时蒙古主要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以及辽东于林间蒙古人地地方(他们是蒙古人。但不同于草原上游牧地蒙古人。他们是靠打猎为生)清初时。满人制服了辽东地林间蒙古部族。并且与之结盟。随后又逐渐地收拢了漠南蒙古。可是对于漠北、漠西地蒙古部族地统治力度显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现今满人重要笼络地对象也是林间、漠南地蒙古各王。在各部族之间厚此薄彼。而大部分地漠北、漠西蒙古人并没有得到太大地实惠。不但如此。为了防备蒙古人。甚至在满人入关时也不允许蒙古人进入。若不是南明崛起。满人地兵力捉襟见腹。恐怕也不会责令蒙古各王地兵马进京。
  朱骏最熟悉地自然是准噶尔叛乱。根据现在朱骏所掌握地情报。蒙古四部中。以漠西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地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尔丹在吞并了新疆境内地杜尔伯特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地辉特部后。进占青海地和硕特部。又攻占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诸城。随着准尔势力范围地不断扩大。尔丹分裂割据地野心愈益膨胀。在历史中。尔丹与俄罗斯人勾结在了一起。在康熙朝中期动了叛乱。
  但是由于一系列地蝴蝶效应。如今地满人与俄罗斯人已经缔结了盟约。俄罗斯人更多地精力应该在中欧应付奥斯曼帝国地战争。所
  几十年内。绝对不可能与葛尔丹有过多地纠缠。但。尔丹地野心绝非是俄罗斯人挑起地。而要纵容葛尔丹。唯有一个强大地幕后推手给予他足够地支持那么提前动叛乱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葛尔丹在漠西对东、南蒙古各部采取一定的压力,逐渐侵吞各部族的领地,那么蒙古各部不可能将自己的子弟兵还放在北京,为了自保,唯一的办法要嘛向清廷求援,无果之后单方面调回子弟兵,毕竟跟着满人大哥吃香喝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一旦要各部抛去牧场、牛羊、奴隶去支持带头大哥的傻鸟并不多,一旦漠南、漠北、辽东的蒙古部落自身难保,而满人为了防御清军也不可能对蒙古各部进行多少有效的支持,那么整个盟约就形同了一张废纸,失去了蒙古的满人实力至少下降一个档次,届时若是养精蓄锐的明军全线出击,整个战略的疆域岂不是就打破了?
  朱骏理清了思绪,脑海中豁然开朗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小桂子抱着一叠文本进来:“皇上,这是礼部的祭文带来了。”
  朱骏看到那一掌厚的文本不由得吓了一跳:“这些全部是?”
  小桂子道:“是,这是礼部尚书亲自亲自提笔撰写的。”
  朱骏摆了摆手,皱眉道:“不必看了,走,随朕四处转转,北镇府司的衙门在哪里?”
  朱骏想到北镇抚司,是不知道北镇抚司是否在漠西有探子存在,如果有,那么事情就顺利多了。…………………………………………………………………………………………………………………………………………
  南京原本就是大城,虽然是几年前遭受了满人的破坏,但是轮廓都还在,经过恢复,以及大批工匠的修缮,如今比之海都城尚要繁华几倍,南人人口众多,头脑灵活,朝廷自开海、鼓励经商之后,各种商铺、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再加上在这里下定了都城,许多商人自然是看好南京的前景,前期已将产业搬迁过来,如今人口已超过了七十万,源源不断的人流仍然在往这边赶。
  人类有史以来,聚群而居,人口的鼎盛才是繁华的关键所在,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下连江南,北连长江出海口,往北便是千里沃原,都说金陵王气尽失,可是这繁华却是任何城池都不能比拟的。
  朱骏坐在马车上,随着车轱辘的转动转过几个街角,因时微服出访,因此侍从并不多,除了周围装作客商的侍卫之外,明面上的从人只有十几个,为的自然是上次那个历史中郑成功属下五虎之,在琼州用身体掩护朱骏的甘辉。
  等到了北镇抚司衙门,这里坐落在一处小巷子里,门可雀罗,虽然锦衣卫校尉的形象改变了不少,但是留存给南人的阴影仍在,因此,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就算是路过也是匆匆而行。
  朱骏下了马车,小桂子已经进去传报了,待朱骏登上两座石狮相交的台阶,镇府司的大小坐堂官员已连忙出来迎驾,朱骏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正要进堂,却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皇上,这……小人这就去驱人。”坐堂的指挥使同知一脸尴尬。
  朱骏淡然的摆了摆手:“驱人就不必了,去看看怎么回事吧。”说完背着手当先入衙,那同知又告了一声罪,急匆匆的去了,声音是边上的巷子传来的,显然是聚了很多人,否则也不会如此嘈杂。
  朱骏在堂前坐下,便开始问起漠西的事,北镇抚司的档事一脸激动的去查找,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北镇抚司在那里设了一个百户所,只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且与大明的干系并不大,所以只有一个挂职的百户在那里守着,光杆司令,这还是司衙给了极高的补贴,又给了他一个百户的世袭头衔人家才愿意去的,否则在那茫茫大漠,千里无人烟的漠北,恐怕任何一个南人都熬不住。
  朱骏点了点头,他并不指望北镇抚司能把触手伸到数千里之外的大漠去,能有个人挂在那里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派可信之人前去传信,让百户尽量与葛尔丹联系,不管用什么手段。”
  档事庄重的将朱骏的话记下:“回禀皇上,用什么名义接触才好?”


第四百三十七章:金陵埋金
  上好像这是一句废话,但是在交涉过程中却是十义的,若是以皇上的名义那就是全方面的接触,若是打着北镇抚司的旗号去接触的话,那么所谈的内容恐怕就不多了,或许可以说是试探性接触,看看对方到底什么反应,若是有合作意向,再进行全方面的接触,这里面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种是极为主动的,说明大明对准尔极有兴趣,第二种则是被动性的,意思就是大明有与准噶尔合作的意向,只是并不积极。
  朱骏略想了想了,若是表现的没有这么急躁,那么将来假若真的制定盟约,所占得便宜自然多了些,但是时间紧迫,两地相隔千里,接触一次已属不容易,不可能来回往返传信:“就以朕的名义吧,这些事要抓紧办,不要拖拉。”
  档事连忙点头。片刻功夫,便看到同知带着几个锦衣卫押着两个人进来,北镇抚司指挥使同知向朱骏参拜之后,禀道:“皇上,方才争吵的两个事主逮住了,请皇上落。”
  朱骏闻言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朱骏叫指挥使同知去看看,而这个指挥使同知显然会错了意,以为龙颜大怒,要治他们的罪呢,朱骏扫了两个胆战心惊的人一眼,一个胡须花白,一副老秀才的模样,另外一个年级轻轻,一副金陵城小二的打扮,此时朱骏穿的是便装,指挥使同知见朱骏一副低调的模样也没有行大礼,老秀才与小二还以为上的朱骏是锦衣卫的头子,虽然锦衣卫不再扰民,但是这种根深蒂固几百年地看法仍然让二人吓得瑟瑟不已。
  朱骏语气温和的问:“二位是因为什么事喧哗?你们不要害怕,没有人要留难你们,只是随意问问,来啊,给二人赐座。”
  或许是朱骏的语气和缓,让两个胆战心惊的人镇定下来,小二道:“大人,小人并非是有意喧哗,只是……”小二指了指那老秀才,脸上愠怒道:“这个老汉真是岂有此理,跑到咱们谚月楼去吃饭,却没有银子结账,我家掌柜的见他年纪这么大了,原本就当倒了霉放他走的,可谁知他不但不领情,还胡言乱语。”
  老秀才一脸的不服,梗着脖子争辩:“哪里有胡言乱语,老夫说地绝无虚言,不信你你们挖开地基,若是没有财宝,老夫当场撞死在谚月楼下。”
  “吓!挖开地基?你的命值地基的银子吗?要你命有什么用
  “挖开了地基便有宝藏,你们自己瞎了眼,不愿意取这富贵将来要后悔地。”
  小二一脸义愤填膺,而老秀才也是据理力争,二人吵得兴起,浑然忘了这是大名鼎鼎的北镇抚司衙堂。
  朱骏听地莫名其妙。老半天理不出头绪来。甩甩手道:“都是汉家子孙。穿地都是我大明地衣冠。有什么事一定要吵。来啊。给这老先生结了帐。不许再吵了。”
  小桂子闻言。已逃出一枚银币出来。送到那小二掌心:“诺。其余地是赏你地。你们识相一些。心平气和地回去。不要惹怒了贵人。”
  小二收了银子。笑颜逐开地给朱骏行了个礼。立即去了。那老秀才愣愣地望了朱骏一眼。一副欲言又止地表情。随即跺跺脚。也跟着小二地后脚出去。
  指挥使同知笑嘻嘻地道:“皇上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