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地呵呵一笑。施琅客气了一这才当先出。向酒席上仅剩的几个官员辞别。
…………………………………………………………………………………………………………………………………………………………
到了巡衙门李光地下了轿子施琅也跟着翻身下马。二人并肩一道入了衙门穿过前。穿过越洞。总算在一个耳房前停下李光地做了个请的姿势。施琅笑呵呵的也不客气当先进去。二人分宾主坐下李光地的那个家人便给二人斟茶。
因为边上有人。因此二人说的是一些题外话。无外乎便是施琅将军在白洋淀如何如何。大清如何如何之类。等家人奉上茶盏上来。李光地才挥挥手。让那家人下去。
此时屋内只有李光地施琅人。两个人的眼光对视了一眼。李光地才刻意压低了声音道:“尊候兄。南边已传来了消息一个月后。北洋水师将会抵临天津。”
施琅原本是个火暴性子。则也不和郑成功反目成仇。闹到不可收拾地地步。可是自逃亡出金厦降清之后。身负血海深仇的他秉性也变了许多。因此脸上并没有激烈的表情。只淡淡的道:“好。沿岸地工事由大人负责。末将负捣乱。此事必成。”
李光地毕竟年轻。然性格深沉。但是在此刻却已露出激动之色:“这是天命要绝建奴了。熙竟让施琅将军统辖战舰。又将将军划归李某的辖下。”李光地地脸色突然又变变:“哎施将军何必…日都着脸。李某深知将军的痛处。郑虽是延平郡王。是日子也不好过。现在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吧。”
施琅点了点头:“末将岂不知这个道理。王师北向。正是施琅平身的志愿。从前末将被仇|蒙蔽了眼睛。去给满人做了走狗如今想来除了对父兄仍然满怀愧疚之外。仍是觉的后悔。父亲大人平日教导末将和家兄总是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要学武穆那样做个精忠报国驱逐鞑虏地好汉子。哎…………”
施琅这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此时眼眶中已层层水雾打着转。世事当真是弄人。明明他的父亲教导他要懂的民族大义。国难之时。更是舍身忘死驱逐鞑虏地时刻。父子三人一道投奔郑成功。为的就
功乃是反清地主力军。打的也是反清复明地大旗。可想到。因为他施琅的脾气郑成功会闹出这种摩擦。直至反目成仇。被郑成功杀了个全家死绝。后不的不投靠满清。发誓去为父报仇。
李光地虽然不能明施琅的心境。但是感同身受还是有一些的。也跟着唏嘘了一会。才道:“将军的父兄都是我汉家的男儿平生的志愿为的就是反清复明。救民水火。到了这个时候。将军应该更加振作。一展父兄之志就在今日。”
施琅重重点头:“李大人放心。施琅再也不是那个粗鲁狂暴的施了。李大人的计划。末将一定小心谨慎。定要满人水师尽数葬身海底。”
李光地笑了笑:“将军严重了。尽数葬身海底岂不可惜。不若俘获了战舰给我大明水师用。岂不是妙的很。”
施琅也跟着笑了起来。二人又说了一话。这个时候。那男仆在屋外高声禀道:“老爷。丽春坊的张掌柜求见。”老仆的话音显然有些不太好。他是李光地家的世仆。显然对主人被婊子坊的东家找上门很是不满。声音中带了些责备。
李光地笑了起。对施琅道:“将军。李某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向施琅说完对门外男仆道:“请张掌柜进来。”
片刻之后。门被推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白面书生的人走了进来。看了施琅一眼。一点也不显的突兀。施琅拱拱手:“这位莫非就是经常提起的琅将军?”
琅连忙回礼。他自然知道这个丽春坊的东家只眼前这人打在外面的幌子。李光地在一旁介绍到:“这就是施琅将了。至于这位张兄施琅将军恐怕是认识的。不过张兄的父亲张煌言先生施琅将军想必是有耳闻的吧?”
“张煌言?”琅吃惊的瞪着眼前的这个白面中年。连忙道:“失敬。失敬。原来是苍水先生的公子。”
一时间。施琅显谨了不少。煌言在这个时代恐怕是家喻户晓的。是崇祯时期的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合亲率部队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年。至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当他赴刑场时。大义然。面无惧色。头举目望见杭州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仁万事毕。”临刑时。他“坐而受刃”。拒|跪而受戮。同时就义还有罗|等人。
而在此之前两天。煌言的;人唯一的儿子亦在镇江被杀害。为了不使他绝后。由张煌言的第二个侄子承嗣。眼前的这个公子。自然就是张煌言的侄子了。
张煌言在当时的名声很。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生涯中。张煌言出生入死。辗战千里。三渡闽江。四入长江。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并写下了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爱|《入武林》和浩气长存《放歌》以志。后来江南屡屡有人偷偷给他建立祠堂祭拜。到了隆时期。为了笼络人心乾隆只好赐号“忠烈”。以表示尊敬。
《题外话:由此可见。要想让人看的起你。不是卑躬屈膝给人做奴才的。那些抗清的英雄最后连他的敌人都不不祭拜。那些做汉奸落到好下场的实在无几。》
李光地在一旁道:“张世兄名叫张茹诚。如今是北镇抚司直隶千户使统管直隶一省活动。此次行动。是张世兄与李某一道参详出来的。”
三人又分宾主坐下。张茹诚道:“在下听说施琅军与李兄回了衙署研究“天津防务”。因此特来相见。请施琅将军恕张某突兀了。其实这次张某前来。是因为南边出现了一些变故。计划也要适当的修改一些。”
一听说出了变故。光地与施琅都显的凝重起来。张茹诚反而安慰道:并不是坏事。你|也不必担心。”
…………………………………·……………………………………………………………………………………………………………
明天应该**了西洋水师万字左右将要建立。
第四百一十九章:提振军民士气之战
李光地和施琅一脸惑,张茹诚轻轻笑了一声:“是向北镇抚司报备的,扈言都指挥使极为支持,但是等上呈到御前时,皇上却改变了主意。张茹诚在这里顿了顿:“皇上的意思是不单只是占领港口剿灭满人水师这样简单,既然能在天津港登陆,倒不如派出一支奇兵直袭北京,鼓舞天下汉人的士气。”
“直袭北京?”李光地,施琅两个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这绝对是极为冒险的计划,毕竟深入腹地,而北京附近彪悍的满蒙铁骑以及新军足有近二十万。
张茹诚道:“当然,如今江南等地确实缺粮,朝廷还不能制定大规模登陆的计划,只能趁着北京不防备的功夫,派出一支万人的孤军突然深入,此次作战并不指望攻破北京,只图耀武扬威,让满人胆怯,更重要的是试探满蒙铁骑的实力。”
李光地闻言动容,若是真有一支孤军能够深入京畿,还能全身而退,这其中的影响可想而知,这等于就是告诉满人,哪个地方都是危险的,只要留在关内,你的身边都可能出现敌人,单止这一点,心理上对满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施琅却是历经过海战的,在郑成功属下时,曾带过舰队袭击沿岸,立即就现了其中几处漏洞,道:“一万人孤军深入,给养如何解决?此外,满蒙铁骑加上新军共有二十万众,一万明军由天津登陆,如何突袭?”
张茹诚道:“施琅将军的顾虑是对的,这一趟出的是奇兵,意在出奇制胜,因此孤军只带三日的口粮,奇袭之后,立即撤返天津,绝不拖泥带水。”
施琅摇头道:“太冒险了,且不能保证能重创清军,提振民心士气恐怕也不能收到多大效果。”
张茹诚道:“其实皇上主要看重的是江北各地地反清斗争,如今江北表面上风平浪静,反清复明的抗争却如火如荼,兴山十三家,山东的榆园军残部,还有那些弘光朝官员投降清廷之后又秘密串联反清的,这些人在江北了几十年,有地已与朝廷建立了联系,若是我明军能一举进抵北京,不但这些义士受到鼓舞,江北的汉人反清武装亦能壮大,再加上南北镇抚司秘密活动,届时王师北向之日,烽火连城,定能一举克服旧都。
兴山十三家原本是大顺军的残部,领李来亨,聚众二十万在湖北兴山一带坚持抗清。
山东榆园军在明朝末年起于莘县的一次农民起义。因义军以广大荫深的榆树林为基地,故称榆林军,又称榆园军。明崇祯十三年,县人马应试借该县南部一带荒地不耕、农民饥苦不堪之机,组织农民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先是反明,后清军南下之后,立即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转入抗清斗争。义军在方圆数十里的榆树林中广挖地道,既可在战斗中掩身,又可栖止,人数过数万,屡败清军。当时处于鲁西的观城、朝城等县均为榆林军占领,其活动范围远达开封、徐州、海州,对清廷威胁甚大。清军为毁林,夏射梅豆种子、冬放火,后又掘黄河水灌榆林地道。清顺治十二年(1655)榆林义军被镇压。
但是很快。榆园军领高昌又纠集残部扯旗反清。聚众两万余人坚持抗清。高昌是范县知县高其让地长子。清军攻破范县之后。逼迫其父投降。高其让至死不交印绶。从容就义。高昌被人救出。榆园军感佩他父亲地忠义。便奉他为主。继续盘踞榆园一带地山岭中。
至于投降满人地明朝官员暗暗结党反清地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人数更是多地吓人。当年永历刚刚即位。在前途渺茫地境况下。忽然“于无声处听惊雷”。喜讯接二连三传来。给永历朝廷带来了无限地欣慰。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归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在山西大同反正。这三个事件都可以说是震惊全国地
大变。事变地生不是偶然地。金声桓、李成栋、姜等人都是明朝地总兵。投降清朝之后一直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最后终于举起了义旗。
到了永历元年四月十六日。在苏州又生了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复明地事件。吴胜兆。辽东人。曾经在明朝军中任指挥;降清后跟随多铎大军南下。顺治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到苏州就任苏松常镇提督。
其他各种反清秘密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单清初
人现并镇压地就有大小数百件。这些全是李自成自前后投降满清地官员。倒是深地曲线救国地精髓。他们主要地活动要嘛是武官起兵宣布反清。要嘛是文官在清廷里相互串联拉人头同伙搞小动作。最为出名地就属弘光朝廷官员投降清廷之后又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地串联运动。还有“王道士伙党”。其中涉及地人数极多。几乎囊括了弘光朝所有地重要官员。投诚伯常应俊、总兵李际遇、马儒齐、黄明先、丁启光。副将王士永、一把撒、夏五岳、贾应逵、骆和萧、刘方侯。参将乔松。游击滕和齐、于起范、冯可松(按即弘光朝掌锦衣卫地冯可宗)、傅有功。都司马崇臣、卫士龙。守备李豪、张嵩。闲散官丁启睿………………
另外一伙则是以刘泽清为主,是同山东地方势力联合反清,王道士则是以弘光朝文武官员为主串通河南反清势力进行密谋,所涉及地人十分多,南北镇抚司向北方派出暗探之后,这些人立即与锦衣卫开始取得联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前明时期的官员武将摇摆不定,既有反清的心思,为了身家性命又没有这样的胆子,若是明军如果能够突然出现在北京城下,这对于密谋派以及摇摆不定的官员所给予的信心是极大的,这也是朱骏愿意冒险的原因。
李光地是文臣,因此更多的原意用政治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孤军深入于军事上或许是冒险,但是政治上的好处却是极多的,只要能够证明满蒙八旗并非无敌的观念,恐怕投降满人的明臣都要蠢蠢欲动了:“张兄说的一点也没有错,虽然冒险,但是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施琅勉强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三人又沿着思路相互勉励了一番,具体的参详了一下起事的时间,这才分别告辞。
………………………………………………………………………………………………………………………………………………………………
另一边,刚刚从常熟府移架到南京城的朱骏此时正住在修缮完毕的华盖殿,边上的文楼,武楼,谨身殿还在继续施工,虽然华盖殿离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