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大帝-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知道,就在他渡江的那一天,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已投降南明,而他的家乡泉州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南明的一个郡县,他开始向乡党疯狂的打听南面的消息,不经意间,却碰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同乡。
  这个同乡正是南镇抚司的暗探,接触之后,李光地终于醒悟过来,原来官和官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自己所踩的这片土地上,这里的官,不过都是满人的奴才罢了,汉人衣冠变成了猪尾巴,大唐卫国公李靖和辅信将军李伯瑶的后人如何能向蛮荒建奴屈膝求取富贵?
  “你不能回去,留在这里,你已是满人朝廷的举人,待开科之时便有机会殿试考取进士,只要你能够在这里谋得一官半职,总有一天,我们的人会来联系你。李兄,珍重。”
  艰难的抉择之后,李光地同意了,他不能回去,他知道留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可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脑海中先祖李靖,李伯瑶的影响在支持着他,先祖可以北驱突厥数千里,可以南入闽地平定四疆,自己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不可以千千万万的汉人做一些事呢?
  李光地留了下来,赶赴北京,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科考。并且以二甲的成绩进入翰林,为了取得康熙的信任,他一面花空心思写下了平海的策论上呈康熙,一面处处挖空心思了解康熙的秉性处处投其所好。
  今天,时机似乎终于到了。李光地木然的望着书房边的窗格,一偻斜阳投射进来,洒落一片光辉。


第一百四十一章:羊口夺食


永历大帝第一百四十一章:羊口夺食
  气愈加凉了。秋风渐去。新始年的寒冬悄然临过多遮蔽的流民们开始觉的日子愈发难熬起来。白日尚好。一到夜里。便是天寒地冻。虽然流民们换上了冬衣可是睡在荒野。边上就是揣揣的长河。等到第二日起来。眉毛便已结了霜。也正是如此。寒冬给流民带来了寒意。也让瘟疫在无数大夫的治护下。再加上细菌不过这寒冬。终于平复了下去。
  流民安置计划正式启动。朱骏抛出了两个选择第一便是去松江府。朝廷已经为他们搭盖了简易的房屋。也吸引了许多作坊工厂投产。到了那里。可以找到一份至少一个月两两银子的工作。虽然相比其他江南府道来说。月薪两两银实在少了一可是工作人口太多。人力自然也就贱了。但是养家糊口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第二个选择便是去遥远的印度。在那里。每人将分的五十亩的土地。按人头计算。这样一下。一户三口之家至少也有一百五十亩的良田。虽说不能大富大贵可江南的富农也不过如此。
  流民们开始在临时搭建的登记点做出自己的选择。按常理来说。在印度能够拥有大量的良田应当是不错的选择。至少也算是一笔家产。去松江府虽然稳定。可是毕竟还是给人去做雇工。问题是松江府离这里不过百里的路程。而印度却相隔万里。从此之后。恐怕一辈子也难的再回一次家乡了。因此。在流民们眼里。去松江府和去印度的条件都是相等的。有的人选择冒险。有的人宁愿踏实实在这片沃土上生活下去。
  而远在东印度。刘二已抵达了锡兰岛。总兵徐达昌亲自相迎按编制来说。南洋水师负责巡航南洋。同时也包括了东印度。而徐达昌是东印度殖民军团总兵虽说二人互不律属。可也算是上级的同僚关系。徐达昌对于这个总督大人自然不敢怠慢。
  二人一道到了总兵衙门。徐达昌已憋不住问了:“刘大人此次来可是有上谕吗?”
  刘二一**坐下。了抖靴子:“谕是没有的但是皇上这一次让我来。也是有大事要办。徐总兵。你派人去把各寺庙的僧侣统统请来。”
  徐达昌点了点头一次凭着教改革让他的到皇上信任之后。徐达昌对那些僧侣是极为重的一方派人监视这些侣地一举一动。督促他们好好宣扬“新教”。另一方面与一些高级僧侣也维持了不错的关系:“末将这就去办。”
  徐达昌退了出去叫来了几十个克亲兵这些克人如今的到了大明官方的重用。他们口虽然少只有几十万人。但是只要加入军队便可成为士官。或者是汉人军官亲兵整个殖;军团现在的模型犹如一个金字塔。最顶层是以汉人为首的中高级军官。中间是锡克人为主的下层士官。最底层的。自然就是那些印度士兵了。锡克人常年受到统治地压迫。与印度人势同水火。如今受到大明的重用。并且汉人方面对锡克人地宗教习惯也给予了一定的尊重。并没有强迫他们加入印度教。因此。如今的印度社会形成了一个极有意思的象。婆罗门地僧侣成了汉人麻痹印度的工具。而锡克人成了汉人地辫子。双管齐下。再加上印度人原本就知天乐命的性子。顶层的统治者不管是雅利安人或是蒙古人。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上了现在地汉。都仿佛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治安状况甚至比之海都还要好上不少。更没有什么民族之争了。反正都吃饭等死。谁在乎谁来统治?
  锡克士官们领了命。分头去了。
  ………………………………………………………………………………………………………………………………
  高级僧侣们又一次来到了锡兰岛。前一次来的胆颤心惊。这一次的心境也是一样。半年前那些不肯屈服地僧侣像狗一样的被人拖出去宰杀地往事仍然还盘绕在他们的心头。听话就什么都好说。一旦不听话。就是宰了喂狗。没有任何回旋地余地。更没有多余的选择。因此。僧侣们回到寺庙之后。自然是卖力的宣扬新教。他们出身是婆罗门。在那些愚昧的贱民和平民眼来就神的代言人。因此虽然新教教义与传统教义有相悖之处。可是没人提出任何的质疑。
  格如今已是东印度教的大祭司。地位崇高。已是整
  度教的最高的领袖了。他的心境与其他僧侣不同。人更加聪明。知道既然依附了大明皇帝。那么甘心的做他的奴才才能获的最大的好处。这一次不管皇帝陛下有什么事要交代他都会第一时间表示拥护。只有这样。大祭司的位置才能坐的更加踏实。
  刘二很不客气的视着一众僧侣。慢悠悠的开始宣布皇上的口谕:“皇上听说各寺庙的土地极多。如今明需安置一批流民。大明国土虽然广褒。但仍然差了几许。望各位踊跃纳捐。”言与此。刘二已没有更多的话说了。地是一定要的。他们拥护自然是好。若是有人不愿意出血。刘二也有法子治他们。
  僧侣们立即议论纷纷起来。与前次不同前次修改一些教义而已。只要不触及婆罗门的利益这些僧侣自然谓。是这一次。大明皇帝要的可是他们的土地。这就全然不同了。僧侣们或交头接耳。或心下沉思。脸色都不好看。
  “将军。皇帝陛下需要多少土地?”一个僧侣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的出来发问。
  计划…个流民五十地。来印度安置的流民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万。也不过需要一百五十万顷土地可是了刘二这里。张了口便升高了一倍。只不过是想漫天要价而已。
  “啊?”僧侣们更慌失措起来。一百五十万倾是什么概念?整个印度不过一亿顷的良东印度不过一千五万顷。各大寺庙千百年来接受信徒的捐纳。际占有的田地至少有五百万顷以上。纵是如此。这也是东印度数百个大小寺庙在几千年的宗教统治之下积攒下来的。印度教鼓励信徒地。扬言只要土地便可洗清一切罪孽。几千年来只进不出。才留下来的家底。而明皇帝却一口气百万顷超过了寺庙所占土地的一以上。僧侣们如何愿意轻易答应?
  “怎么?诸位都不缴纳吗?”的脸色阴沉了下去。嘴角扬出浓浓的杀意。
  是抢劫。很多僧侣想激昂的挥舞起拳头愤怒的喊出这句话来只是想法虽然是有。胸口虽然积蓄了怒火。可是却无一人敢做出这样的举动。上一次那些不服从的僧侣尸体恐怕早已喂狗了吧?僧侣们现在还是只是两条路。一是交自己一半的土地出来。另外一条是重蹈那些“先辈”的覆辙。
  “将军大。大寺庙共有五万顷田地。在下愿意缴纳三万顷出来。”令所有僧侣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正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大祭司辛格辛格并不是傻子。一就看出这个将军是有备而来的。不同意谁也别想出个门口。不管是死是活。谁都要捐的。与其做无意义的抗争。不如抢先捐了给这个将军留个好印象。否则他这个大祭司也当到头了。
  格向刘二表示顺服之后。扯嗓子开始以大祭司的口气教训起爱他僧侣起来:“大明皇帝陛下就是我们的保护神。他要土地。我们信奉神明的僧侣是要做出表率的。……”辛格在这里脸色变的有些狰狞。完全不像是个教人士:否皇帝陛下生起气来。剥除你们的种姓没收你们的田去做贱民。”
  僧侣们的愤怒开始转化为恐。这些神棍贵族们在平民面前是一副相貌。可是在强权面前却又是另一幅子。他们大多数只是在庙宇中享受荣华富贵。吃着信徒给他耕种的粮食用着信徒捐献的金器。玩着信徒奉送的女奴。是印;社会中十足蛀虫。可是蛀虫是软弱的。他们这辈子的荣华富贵还有享尽。如果一旦大明皇帝撕破了脸………………
  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就算_了一半的土地。剩下的一半照样可以让他们子子孙孙永远享用下去。田地对于来说不过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字而已就算少掉十分之九。也不会影响他们生活的品质。
  刘二显然对辛格的合作态度很是赞赏。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脸色缓和了一些:“大祭司。这里就交给你来吧。三百万顷良田。一丝一厘都不可少。”
  格点了点头。献媚的对着刘笑:“一切交给我吧。将军大人。”


第四百一十五章:新城上海
  通威胁之后,软弱的僧侣们终于做出了妥协,以辛集团缴纳出了三百四十万顷田地,刘二一面组织僧侣签订让地契约,一面让人飞报皇上。
  而在这个时候,南岸的流民也渐渐的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选择,有近二十一万户六十万人选择了留在江南,另外的二十五万户四十万人选择了印度,留在江南的大多是拖家带口的,他们宁愿选择在这里平平淡淡的过下去,也不愿去那未知的领域做什么农场主,而另外二十五万户虽然只有四十万人,却大多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家眷亲人早已在逃亡的路上死了,这里已没有什么过多的留恋,宁愿躲避到万里之外去重新开始。
  按原定计划,去印度的百姓每人可分得五十亩地,可是由于去的人比原定计划的少,从僧侣那里取得的土地又比原定计划要多,因此,每人便可分得一百五十亩地,一个人丁如此多的土地,这要是放在现今,也算是一个地主之家了,此外,僧侣还贡献出了一大批粮食出来,也足够这四十万人吃到来年开春,只要他们到了印度,一年之内是饿不死的,朝廷给他们每人放了二两银子,算是给了他们购买种子和雇佣一两个印度佃农的银子,毕竟印度的贱民极多,只要一天给他们一碗饭吃,一年下来,雇佣几个人恐怕连一两银子都不要,足够应付下去。
  被安排去印度的流民又被分为了两批,一批人直接坐着南洋,东洋水师的船队启航,另外一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东洋,北洋水师的船队只有五百余艘舰船,连补给船也算上不过八百艘,一次性运载十万人就已经到了极限,因此,大多数人还得步行。
  留下来地流民则继续在南岸等候,就在这个时候,松江府知府已抵达了常熟,觐见皇上,这一次朱骏召松江知府前来,其实就是为了安置这些流民的,他的意思是,在松江府靠近海岸地一片土地建立一座工业商贸新城,名字已经定下来了,叫上海,这座新城完全仿造开区的模式新建。其实早在一年前,朱骏所考虑的新城地址上已经被松江府在这里建立了开区,现在要做地,只不过是将这个开区建大而已,并且派人紧急的搭建民棚,并且兴建工厂。
  松江知府名叫李之龙,钱塘人,几年前原是江南的孤儿,被朱骏指派人运到了海都进行学习,五年前毕业之后分到顺天府衙门做皂隶,很快便在众多皂隶中脱颖而出,成了顺天府判官下地一个主事,江南光复之后,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员前往江南进行管辖,李之龙因为精通大明律,又在开区学过工厂建设,原本在学院里所学的知识也十分丰富,在顺天府的十分能干,被拔耀为松江知府。
  如今那座山谷教化孤儿地学院已是大明最为开放的学院,不但开设的课程多,而且专精一门,教材也相较起来比较实用,如今已改为皇家学院,其知名度比之阳明学院,东林学院,理学院更加高了一个档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