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大帝-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了,惊惧的清兵这才知道,这不是梦,是最残酷的现实,只要被这炸弹一炸,连尸骨都不能找到,许多人拥簇着想往城梯下逃,有人在喝止,有人缩在女墙后瑟瑟发抖,人类在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前,所表现的无非是这几种形态,这种火炮威力太强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甚至超出了他们对火炮的认知。
  一颗炮弹炸中了墙根,飞沙走石过后炸出了一个口子,城上的满人千总意识到城墙在明军火炮面前的不堪一击性命令守城的士兵在街巷布防,既然不能来一场轰轰守城战。千总打算来一场巷战。
  接到命令的清兵立即如蒙大赦,飞快的下了城墙往车城内的民巷里跑,确切是逃。令千总郁闷的是,除了几十个忠心耿耿的亲兵之外,其余的人都钻入小街民巷里,再也没有出来,只留下了一地的号衣和长矛大刀。
  鳌拜当年入湘之后,将各城的绿营兵都抽调去了长沙等重要城市,并且积聚兵马准备会战,因此,各城各县的驻防绿营早已抽调一空,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外,还新招募了一些乡野村夫象征性的守城,这些人欺负老百姓或许很是威风,可是一旦遇到了外敌,只是逃的无影无踪而没有争先投降便算是对不起康熙爷了。
  千总看着空旷的街道,沿着城门的大道上一个人都没有,或许连鬼影都逃走了,这仗还打个屁啊,千总倒是很想做个像模像样的满洲巴图鲁,就算是死,也想死的像个男人,可自己身边怎么数也才几十个人啊,还是先逃吧。千总很有气概的高吼一声:“走,我们也撤入民巷里去。”
  几十个亲兵原本就惊惧有加,这时听到命令,脸色立即焕发出笑容,真心的笑容!于是在明军还未入城之前,在千总的带领下,几十个人跑入民巷。
  “大人,您的衣服。”有个忠心耿耿的亲兵在半道上腿脚不停的情况下已抛下了武器和脱去了号衣,不望提醒跑快的千总。
  千总回头一看,这一身的衣服果然扎眼的很啊,既然是街道巷战,自然不能让明军有所察觉,不错,这太碍眼了,爷们要的是出其不意,于是千总一边跑,一边开始脱去上衣的钉甲,接着又停下了步子,将敝膝,护腿一概脱得干净,连头盔一并丢到巷口,又觉得官靴很是碍眼,一并脱去,只穿着内衣,丢了刀,往巷子里钻。
  据说这个满洲巴图鲁一直在娄底城里活了七十岁,期间从事过的职业五花八门,却绝对没有与明军发生过任何巷战,就连刀片都再也没有碰过,到了后来又人认出了他,邸报还特意为他撰写了一篇文名叫《大明最后一个满人》。
  明军开始入城,一切恢复了平静,安民榜贴出,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另外官衙传出消息,从前的绿营兵全部赦免罪行,各自归家,若无衣食还可到衙门口领些粥米。而李定国则进入娄底知府衙门,开始制定北伐的下一个战略。


第二百六十章:围城打援
  在李定国进占娄底的时候,作为先锋的李霄所部迅速,进逼长沙城下,湖南绿营主要集结于大城市,郡县只有一定的老弱病残和临时组成的民团组织,几乎属于不设防的地域,再加上南北镇抚司的渗透,先锋军可谓是势如破竹,军马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接着又是迅速北上,当地的军政则由南北镇抚司的桩子暂时代领。(
  长沙城已出现在地平线上,李霄看着高阔的城墙同时接到一封密信,是李定国出的,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围而不打。’李霄先是有些疑惑,此时趁长沙守军仓促应战,正是攻城的大好时机,先锋军虽然只有一万人,可装备精良,士气如虹,反观城内的长沙守军足有三万,可是各个方面都差了不少,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随后,李霄便明白了,他十二三岁便跟着父亲东征西讨,后来又被委以重任,对军事的领悟自然高于旁人,细想之下,李霄便知道父亲的战略了,长沙城中清兵不多,此次战役要想一鼓而定,就必须吸引大量清军的绿营援军赶来,以求决战。这便是围城打援,并不显急于攻城,而是利用长沙城吸引各省的绿营援军再打,这样表面上看两面受敌,却让明军占尽了地利,西南地区大多多山,而江南则以水为主,又有平原,十分方便马军驰骋,而且一旦深入清军境内,反而不美,倒是湖南也是多山陵的地势,大明陆军由于多在海都训练,习惯山地作战,若是到了广阔的平原和水路纵横的水乡,实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将长沙作为吸铁磁,将各省的援军吸引而来,再借用地势以及援军远来的特点将其逐一击破是为今最好的主意,再加上明军的后方就是娄底贵州,至少不会犯孤军深入地危险。
  李霄对于这个战略极为认同,若是一路打下去攻城略地不知要消耗多少时候,倒不如吸引绿营主力集结在长沙城下决一死战的痛快。于是命令所部在长沙城外十里处驻扎,搭建营盘,修建工事,做出一副常驻于此的模样。
  长沙城内的守军由于总兵身死,可谓是群龙无,只有一个佐领暂代总兵之职,约束军士,准备负隅顽抗。这佐领名叫齐尔泰,也是镶白旗的满人,看到城下明军的先锋抵达,人数虽然不多,可是西南前线的战报让他不敢轻敌,动城内兵马谨守四城,在瓮城内紧急操练兵马,征募壮夫,总之是报了必死的决心。
  可过了一天,明军城外的营盘似乎并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城下到处都是骑着快马地斥候来回驰骋,并没有做出任何攻击的准备,齐尔泰这才松了口气,连忙与驻地长沙的湖南巡抚相商,湖南巡抚名叫刘弘遇,汉军正蓝旗人,初籍辽东,后在皇太极属下为官,虽是个汉人,对满清却是忠心耿耿。其人也颇有才名,顺治元年,为满人翻译辽、金、元三史,顺治皇帝赐他白金、鞍马,授工部理事官。后外放山西朔州道。顺治二年,在陕西治疗捕盗贼有功,擢升为陕西布政使。顺治五年,授安徽巡抚。又帮助总督养量、总兵刚阿泰剿五台山刘永忠、高鼎等反清势力,降陕西土寇杨茂。
  因此又授为山西巡抚,直到南明从西南崛起,清廷振动,由于此人在汉人中薄有微名,又懂得军事,因此又将他调到湖南,为湖南巡抚,以稳定人心,筹备军饷。
  汉军旗也律属八旗的范畴,虽然地位比之满蒙八旗要低,可比寻常人的身份还是高了一截,这些人大多数是投靠满人地辽东汉人组成,他们对满蒙之间的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并且一直以满人的家奴自居,因此这些汉军旗的旗人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皇室的信任,被委与重要的官职。
  如今明军兵临城下,总兵科哈多不知生死,长沙的重要门户娄底被占,一切的一切,都让长沙城流言四起,刘弘遇也是心急如焚,他这一辈子兢兢业业给主子办差,从未有过污迹,既平步青云,在太后和皇上的心里也是有好印象的,若是长沙有失,从前地一切可都功亏于溃了,虽然城下的明军人数并不多,也未起攻击,刘弘遇可不敢掉以轻心,这个时候城中佐领求见,他是求之不得,连忙让人请刘弘遇进来,宾主落座之后,齐尔泰毕竟是下官,还是代职,因此先给刘弘遇行了礼,刘弘遇不敢托大,连忙回礼,这才谈起了‘匪患’之事。
  “巡抚大人,城中的绿营兵不过三万,粮草又未准备充分,城下的明军可是越来越多啊,听说他们的火炮及其犀利,凭借城墙根本不能抵挡,卑职匆忙暂代总兵之职,又不能约束好下面的兵士,该当如何?”齐尔泰一上来便是诉苦,不诉不行啊,这仗根本没法打。
  刘弘遇哪敢去接她地话。这可是责任问题。他可不敢沾染。忙道:“将军掌兵。至于如何据守该是将军地事。本官只管军政民政。负责帮将军筹措粮草。尽量拉些壮丁协助守城吧。“他心里说:“你打了败仗与我无关。现在兵危战线。我地职责只是为你筹措。”这也算是为了自己留了条后路。若是齐尔泰实在挡不住。按大清律。他是必死地。可自己不同啊。自己该做地事也都做了。破城那天只要逃得性命。大不了反过来说你胡乱指挥。使得长沙陷落。自己原本带着几个家奴要上阵杀敌呢。无奈被家奴抢出了城去。京里头还有自己地一些关系。他地事不算大。至少这命算是保住了。至于这个齐尔泰。管他去死。
  齐尔泰急道:“卑职并不是攀责地意思。只是望大人想个主意。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如今城内人心惶惶。还暗藏了乱党。昨日卑职去巡夜时营中竟现有兵士偷偷地说什么反清复明。当时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卑职虽然听说。想要治罪也找不出人来。此时又是大战之际。卑职又不敢大张旗鼓地审查。怕引兵变。再这样下去。不待明军来攻。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了。”
  刘弘遇脸色一变:“有这样地事?”这可当真是内忧外患了。刘弘遇脸色一变:“为今之计。稳定人心最为重要。军心更是重中之重。将军务必要细心一些。派了心腹在营中暗暗打探。”
  齐尔泰就是为了稳定军心而来地。见刘弘遇话。忙道:“这是自然地。只是城内绿营士气低下也是颇为头痛地事。大人。将士们舍不得卖命。”
  刘弘遇立即明白了齐尔泰地心思。原来是伸手要钱来了。军饷是定额地。在皇上未恩旨之前也没有奖赏。因此齐尔泰便打上了刘弘遇地主意。长沙府库里不是有钱吗?现在非常时刻。开府库放赏银激励将士也不是没有先例地。只要刘弘遇点头。其他地都不是问题。只要守住了长沙。朝廷总是不会怪罪地。
  刘弘遇沉吟了片刻。倒是觉得这一个主意好。现在城池都朝不保夕。府库里地钱虽然是税银要送往朝廷地。可这是非常时刻。他也不怕担责。因此道:“本官明日便开府库激励将士。只望将军能够谨守长沙。保住城池。本官就算是因此而获罪摘下了顶戴也是甘心地。”
  刘弘遇喝了口茶,润了润喉,接着道:“本官已向各省去了求援奏报,我们要摆脱困局,重要的还是等待援军解围,只是本官总觉得明军的动向有些可疑,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攻下长沙,不知做的是什么打算?”刘弘遇参与过好几次剿灭反清的势力,闲暇时也会看些兵书,与人聊些军事,因此城下明军的行为让让他起了疑心,总觉得哪里似乎有些不对头。
  …………………………………………………………………………………………
  答书友问:关于到处封王的问题。
  答:朱骏不是白手起家,他的势力至少表面上是大明王朝的一种延续,在这个时期,李定国等一批人已经封王,也就是说南明已经打破了异性不封王的传统,而朱骏显然是不可能将这些王爵裁撤的,而一些投降的大人物,如耿精忠等人,他们在满清时便已是王爵,悉数投降之后反而降级显然不符合传统,这些人已经失去了实权,而这个王爵更多的是一面旗帜,现在的叫法是统一战线。
  问:李雄是否该死的问题。
  答:其实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应该是当时最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不算南明的话大明已经灭亡了几十年,一些士人阶层可能已经认同了这个王朝便是正统,这是知识阶层一个普遍困扰的问题,说不清谁对谁错,至于当时的士人认为谁是正统,谁又是叛逆,效忠谁才符合礼制的标准已经混淆,哎,说不清啊说不清。
  问:有读认为本书太顺了。
  答:确实很顺,基本上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可是大家现了没有,除了刘邦以外,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都很顺,譬如唐朝建立时几乎是百战百胜,就算是失败也不过局部战争的小败,并没有影响战局。还有朱元璋起来的时候,几乎也是百战百胜,当年的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一个战役刚刚结束,第二个战役胜局已定,接着又是大胜,最后打过长江,所向披靡。这个问题除了人心之外,我觉得也是运气问题,任何一个开朝的君主如果没有运气恐怕是不行的,不过这个书友的问题我会考虑,额,好好研究好一点的剧情,尽量不让大家失望。


第二百六十一章:长夜漫漫
  尔泰显然也不是蠢人,听刘弘遇这样一说,心里也按理说明军刚到,正好趁着长沙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才是上策,可是为什么城下的明军到了城下不作出任何攻击或者挑衅的动作而是驻扎在十几里外呢,难道坐等着援军而来,须知攻城战讲的是时间,守军拖得起可攻方却不能持久,那么,明军到底想做什么?
  齐尔泰想不明白,刘弘遇也是丈二的和尚,二人沉吟许久,终于还是刘弘遇笑了笑道:“不管如何,长沙城有了缓口气的时间,只要援军一来,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