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大帝-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经意间,一个念头自朱骏的脑中冒了出来,云南人怀念的是黔国公的恩德,所怀念的却不是大明,如今沐天波是内阁首辅,沐剑铭是神机营指挥使,再加上民心所向,他们有没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朱骏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他稀里糊涂成为这个皇帝的时候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说就已经和他的臣子产生了对立,帝王与臣子的关系是微妙的,他们既要共存,又要彼此猜疑,对于臣子来说,这是伴君如伴虎,对于帝王来说,这就是功高盖住。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呢?朱骏忍不住打了个颤栗,随后摇了摇头,他实在太多心了,或许周慕白不可以相信、杨嗣德不能相信,但是李定国和沐天波却是他的左膀右臂,如果连他们都不可信,世上就再也没有忠臣了。
  “传朕旨意,速速诏令内阁首辅大学士沐天波入定北,全军就地扎营造饭,饭饱之后,协助山地营入山搜索吴逆残余。”朱骏觉得自己疑神疑鬼荒诞的可笑,随即晒笑一声,下达了旨意。
  在深山里,棘刺和削尖外扬的树枝刮的吴三桂的脸上满是血痕,在亲兵的拥护下,他漫无目的的在枝叶繁茂的遮住了阳光的山中逃亡了整整三、四个时辰,他的脑中一片空白,就在几个时辰之前,他还踌躇满志,神驰在自己所编造的美梦中,到了最后他几乎能感觉到这个梦想几乎触手可及,可是,一个突然的变故将他打翻在地,或许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
  到现在他仍然想不明白,原本要赶七八天路程的援军,为什么能够在两天后到达战场,犹如掐准了时间一般,正在对战如火如荼的那一刻从腹背对自己发起了必杀的一击。
  一切都完了,吴三桂的心底感觉到一丝难以遏止的惶恐,就算是在山海关听到北京城沦陷,闯贼攻入北京都要可怕,这是一种没有任何依靠的感觉,皇帝死了,帝国轰然倒塌,那他这个幸苦所得来的平西伯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
  一下子,一个帝国的伯爵前途黯淡无光,山海关的将士们人心惶惶,一个又一个的消息自后方传来,他们担心着关内的家人,这个时候,一个清人的使者进了山海关,他告诉吴三桂,他的荣华富贵仍然可以享用不尽,平西伯对于他来说实在太屈才了,他应该做平西王才对,他所要的做的很简单,只需要开放关口,便能取得他所希翼的一切。
  很公平的买卖,至少对于吴三桂来说是十分划算的。紧接着就是清兵入关,吴三桂成为了满清最大的走狗,十年之后,满清遵守了诺言,吴三桂成为了满清政权中辖区最大的王爷。
  “王爷,前面有条小径。”身畔的一名亲兵惊呼一声,在这连绵不绝的深山中不能辨别方向,若是能够找到一条小径,至少可以走出去。
  吴三桂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接着摇摇头道:“后又追兵,若沿着小径走,早晚要被追兵发觉,不能从这里走。”
  他毅然决然的朝着另一个方向抬起了步子,身后十几个亲兵怏怏的跟在他的背后,在荆棘之中穿梭而过。
  他们的身后传来一阵阵鸟鸣声,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身后的一刻巨树上,一名黑衣的战士正隐藏在枝叶中,一双精亮的双眸正打量着他们的背影,战士抬起了钢弩,瞄准了片刻之后又放了下去,对方的人太多,单靠他一人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他迅速的摘下遮挡在眼前的两片树叶,合在一起之后放在唇边吹奏出一声类似鸟鸣的声音。片刻之后,四周的鸟鸣声大盛,战士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的同伴已经回应了他,他见十几个背影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一片丛林中,这才小心翼翼的攀下树,向着背影方向追去。
  “嗤嗤……”惊魂未定的吴三桂和亲兵们突然听到一声弩响,吴三桂敏锐的四处张望,却没有看到任何的异样,当他回过头看着自己的亲兵时,却发现几个亲兵的喉头处正插着一支颤动着箭尾的羽箭,口里发出咯咯的古怪音节,张大着瞳孔望着他。
  “有追兵!”吴三桂和剩余的亲兵连忙扑倒在地,身畔被射杀的亲兵尸体也轰然倒在地上,一股浓重的血腥传入了吴三桂的鼻息,吴三桂的心脏几乎就要跳了出来。
  “狗贼,还是束手就擒吧,你逃不掉的。”树丛之外传来一个人的喊叫……
  真的逃不掉了,吴三桂绝望的清楚了自己的处境。
  “不,本王不能束手就擒。”吴三桂心里再想,车裂、千刀万剐,这些都是他束手就擒之后可以预见到的结局,他稳住心神,匍匐着用力拔出一个死尸喉头的羽箭,嗤的一声,在羽箭脱离喉头的那一刹那,鲜红的血泊泊的溢了出来……
  ……………


第一百六十五章:银行
  吴三桂死了,他用一支羽箭插入了自己的心脏,躲过了被千刀万剐的厄运,这样的结果让朱骏唏嘘不已,审判吴三桂,正是自己所预先安排的一幕好戏,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个大汉奸应有的下场,以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不过人死如灯灭,既是如此,朱骏只能在他的尸体上做做文章,他特意发了道谕旨给工部,责令他们一个月内建立一座汉奸墓来,在墓的最前方,吴三桂跪在地上的铜像必须醒目,让他在死后同样遭受万千人的唾骂。
  两日之后,沐天波抵达了定北省军营,得知了即将要打回云南的消息,沐天波的脸胀的血红,双腿激动的不断的颤抖,几乎都是被人扶着进入中军大营的。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沐天波三跪九叩之后,被人扶到了一旁的矮凳上坐下,又朝着上首的朱骏拱了拱手:“皇上召见微臣,是否是因为进军云南的事?”
  朱骏点了点头,道:“正是,朕这次要让沐爱卿挂帅,光复云南的重任便托付爱卿了。”
  沐天波不由得呆了呆,道:“微臣不知兵事,何德何能,如何担当的起如此重责?”
  朱骏坐在另一边方凳上的李定国相视一笑,道:“沐爱卿不必谦让了,朕既然让你来了,自然有朕的道理,明日之后,朕便要回海都去,前方的军务,一应委于沐爱卿。/望你不负朕地期望,早日凯旋。”
  自从当年皇上逃入缅甸,自己带着亲族家将尾随,阔别云南已有三年的时间。沐家镇守云南三百年未离一步,平时自己每念及此,都是黯然伤神,如今寇仇已灭。即将进入故土,沐天波仍然感觉有些眩晕,沐天波深吸了口气,稳住了心神,道:“微臣定然不负皇上所望。”
  朱骏点了点头,道:“南洋地处海洋中枢。若是汉人不能占多数,早晚会有事端。云贵二省汉人居多,沐爱卿入黔之后可迁徙一部分到海都来。”
  沐天波沉吟半晌:“此事倒是好办,我军新占了云南,而云南与清军接壤,二省的汉人定然害怕清兵会来报复,若是皇上能够给他们提供工作、粮食,还是会有许多人愿意南下的。”
  朱骏微微一笑,道:“好了。咱们君臣三人谈完了正事。沐爱卿,你来给朕和李爱卿说一说海都近来可有什么趣事没有?”
  朱骏这样一说。原本严肃地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沐天波道:“皇上。海都城倒还真发生了一件大事。”他抿了抿嘴,继续道:“皇上是否让一个叫丘吉尔的年轻人在火炮作坊上做事?”
  朱骏点了点头。丘吉尔就是那个研究黄火药的家伙,朱骏在火炮作坊给他开辟了一个实验室,让他安心研究。
  “皇上亲征的第二日,火药作坊便发生了爆炸。”沐天波说到这里时脸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地表情:“整个现场浓烟滚滚,爆发所散发的硝烟竟直冲云雾,整个海都都能看到,占地数百亩的火炮作坊被炸掉了一半,好在这是夜晚,并没有工人在作坊里做工,当时各衙门吓了一跳,还以为有人偷袭火炮作坊,于是城内的衙役、锦衣卫一齐出动,赶赴现场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名堂。”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丘吉尔的佛朗机人竟也从城内赶到了事发点,他先是一愣,却突然跳起来大声欢呼,说果然提炼了雷汞。当时的衙役、锦衣卫正为爆炸地事懊恼不已,却看到这个佛朗机人没心没肺的欢呼,正是没处发泄,于是一拥而上,把他锁拿到了公堂会审,这事传到了邸报那里去,一时间民情激愤,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佛朗机人幸灾乐祸,要将他处死。”
  “好在那佛朗机人亮明了身份,西洋顾问阿姆斯亲自作保,这才暂时将他收押了,等候皇上的裁决。”
  朱骏心思一动,知道丘吉尔研究出来了些什么,虽然这是一场灾难,或许正是这个灾难让丘吉尔有所顿悟,不过具体的事他并不清楚,只能按奈住性子不动声色的等沐天波说完,想来这件事已经震动了整个海都,有了邸报这个催化剂,自然会被闹到路人皆知,好在自己明日就要回海都,届时再调查去调查前因后果。
  寒暄了一番之后,李定国、沐天波起身告辞而出。朱骏伏在桌案不断的想着关于黄火药的问题,若是丘吉尔真能提炼出雷汞来激发黄火药造成爆炸,那么对于整个战争史来说绝对是一个从未有过的革命,原有的骑兵、步兵都将会被淘汰,甚至连钢弩也将完全由火枪和火炮地来代替,火炮所发出来地炮弹不再是铁球、铁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炸药,与黄火药相配套地火枪、火炮也也将渐渐发明出来,二十年之内,明军的战力或许就能到达一战地水平。/
  想到这里,朱骏不由得怦然心动,他脑中立即闪现出两个想法,首先,关于黄火药的技术必须保密,所有制造地流程都将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包括那个丘吉尔也必须控制起来,不允许他与外界接触,那么山谷就成了专用的黄火药作坊的首选,在那里,只有一条通道可以通往外界,只要加强防卫措施,这里甚至比囚笼更加安全。其次,相关黄火药的火铳、火炮必须短时间的建立起来,关于这一点朱骏倒不是十分担心,如今海都的锻造技术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许多火铳都制作的十分精良,甚至海都的工匠还自行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机床,只要有一个目标,朱骏相信这些聪明的工匠在短期内定能找出一个锻造的方法。
  第二日清晨,三千近卫、数百辆马车上了驰道,向着南方徐徐而去,朱骏坐在马车里,倒有一些归心似箭的感觉,到了海都还有许多事需要办理,譬如黄火药、最近搞出来的股份公司、银行等等,虽然这些事朱骏都不会亲历亲为,但不能亲自坐镇在海都,他还真有些放心不下。
  “传令下去,让将士们辛苦一些,加快速度,朕要在两日之内赶回海都。”
  吴三桂被歼灭的消息立即出现了各大邸报的头版,对于这种凯旋,海都人似乎都已经麻木了,这也叫新闻吗?什么时候我大明的王师战败了才是天大的新闻呢,每当人们谈论起这则头条新闻时,都是一副既骄傲又故意露出不屑的样子这样说,海都自创立以来,明军还真未尝过战败的滋味,一次次的胜利虽然没有冲昏军方的头脑,却已让海都的百姓们头昏脑热。
  战争的胜利也增强了海都人的凝聚感,也让商人们趋之若鹜,商人们对于投资的安全是十分敏感的,在一个不安定的环境里,谁也无心去做生意,如今海都更加稳固,大明的前途日渐看好,许多海外的商人也纷纷加入了开发区的投资行列中,在开发区第五批报名之时,有七百多个商人缴纳了金额开办作坊,其中海外的商人就占了一半以上,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出人的意外,原因很简单,一来大多数在开发区开设作坊的商人都赚到了白花花的银子,二来这里环境稳定,投资有了保障。更何况开发区内的软环境绝对一流,整个南洋找不到第二个能够让商人们得到身份地位,还可参政的地方出来,若是生意做的大了一些,朝廷封赏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那可就光耀门楣了。
  开发区的土地原本只划了几十顷的土地,如今作坊越来越多,周慕白也开始考虑不断的扩大开发区的规模了,在开发区内,厂房连城了一片,每日都有十几万的工匠在此做工,因此,一些商贩们也开始活络起来,在开发区的中心区域摆起了集市,做些早点、住宿的生意,专门供上下班的工人用。
  随后,海都银行由户部亲自筹建,银行所处的位置正是开发区的中心,四层高的小楼,占地数十亩的银行顶端飘扬着大明皇室特有的龙旗,以此来表明这是皇上亲自参股的产业,值得信赖。
  紧接着银行招聘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在荷兰人高管的短期培训之后开始走入了千家万户,宣扬着银行的好处。
  “什么?存银子进去还能生出利息来?”许多人在听完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之后,都是满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