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奶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敌奶爸-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李天云说,“在这些钢铁巨兽面前,人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好比这些钢铁巨兽在广阔的大洋上一样。”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说道,“小麦,你在渔业公司上的思路是对的。把重点放在远洋上面。现在不要说近海,按海鲜三百公里之内的海域,渔业资源都在剧减。这个情况不改变,咱们的子孙恐怕就吃不上海鲜了。”
    李麦点头说道,“是的,五大洋深处有异常丰富的鱼类资源,虽然成本高上不少,但是生活成本也在提高嘛,营销得当,也就是少赚一些钱,不是什么大问题。近海的鱼类修生养息个三年五载,就能很快恢复过来。国家在休渔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这个思路可以运用到五星造船上面。”李天云点拨说道。
    李麦没能明白过来,“云伯,我不是很明白。”
    李天云纵横商界大半辈子,他是红色船舶重工集团发展壮大最大的功臣,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很简单,持续发展。”李天云说,“别看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公司,都在讲持续发展,但是真正能做到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很少。眼前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红船。”
    “相对于国外几家大型造船厂,按照比例来说,红船是用不着养着二十几万员工的。前车之鉴很明显,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基本上都是给数量庞大的退休员工给拖垮的。但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制度问题。红船前年开始,就迎来了大规模的员工退休浪潮。但是红船能够做到员工退休有良好福利保障,同时没有大幅增加企业开支。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咱们国家的社会体制有优势,二是红船在这方面的设计非常的完善。它不是一个只出不进的模式,而是一个良好循环的体系。所以红船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员工数量保持在较高的程度。”
    “你对这个行业也很了解。每一个资深的一线工人都是极大的财富。红船造的军舰出口到非洲,经历了战火,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验证,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任何时候,再先进的机器也替代不了人的作用。武器也好商品也罢,终究造出来是给人来使用的,这就意味着制造过程必须以人为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老少传帮带,是保证企业活力和技术底蕴的最好办法。”
    “你以后规划五星造船,不管是造高端游艇还是造特种船艇,始终要记住一点,船造出来是给人来使用的,造船的过程当中必须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达到不管是生产力技术实力,还是顾客资源,都能形成良性的循环,这就是发展的持续性。”
    笑了笑,李天云看着李麦凝眉沉思的样子,说,“不急,以后有的是时间,好好的思考思考,罗马城也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你的枪团建设集团开始有些横冲直撞,现在不是也逐渐达到了很好的发展形态了吗?”
    提到这个,李麦尴尬地笑了,说,“主要是当时挖了一名很厉害的干将过来,没有她,恐怕就我这半桶水,很难让枪团建设集团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
    手指点了点李麦,李天云说道,“你觉得你爸有没有商业天赋?”
    李麦果断地摇头,说,“他是我们家里最没有商业天赋的一位,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他有远见,而且都非常的准。”
    “这就对了。”李天云说,“为什么最没有天赋的人却做出了最伟大的事业?远见,你不缺。还有什么?最重要的一点,你爸非常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你也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是领袖的基本条件。”
    说着,他笑了笑,说,“就比如云伯我,搞了大半辈子的船舶,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已经是巅峰了,同行中,能达到我这个程度的,绝对没有超过十个。但是和你爸相比,呵呵,完全没有可比性。”
    “云伯,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李麦当即严肃地摇头,“我爸说过,一支部队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指挥官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关键还是整个团队整个系统的协作能力。再说了,您的功绩连我奶奶都佩服得很,比我爸那两下子,强太多了。”
    “哈哈哈!”
    李天云心里是很高兴的,不说别的,能够得到老李家的二号人物的肯定,就是一种人生成就。
    “好了,咱们就不要在这里互夸了。走,到游艇船坞那边看看。”李天云和李麦一边走过去,一边说,“咱们边走边聊。”
    “云伯,接手了五星造船厂之后,我想把它搬出去。”李麦思考了一下,说。
    “哦?理由说说看。”李天云并没有急着说自己的意见,而是问道。
    李麦缓缓说道,“当年看着挺长的五公里海岸线,如今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而且我也知道,红船这几年外国的军舰订单接了不少,恐怕得新建船坞。”
    “是有这么回事。”李天云点头,说道,“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还是新建一个造船船坞,目前还在讨论当中。毕竟涉及几十个亿的投入,还有一大批技术工人的岗位调整。”
    李麦点了点头,说,“我是这样认为的。随着咱们国家的军舰牌子越来越响,以后的外国订单会越来越多。我前些天查了相关资料,单单是东南亚地区,未来十年各国海军就有超过五十艘的主力舰艇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未来会是一顿大餐,我想,红船必须得有所准备才能尽可能地吃进更多。”
    李天云颇为赞赏地朝李麦点了点头,“小麦,你看得很通透,假以时日,你一定可以成为像你爸那样伟大的人。”
    “云伯您就别夸我了。”李麦笑了笑,说,“五星造船厂最大的干船坞完全可以建造万吨级大型军舰,外国那些几千吨的驱护舰就更不在话下了。给红船腾出地方来说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我想重新设计建造一个更加现代化……呃,就是逼格很好的那种高科技造船厂,以后不仅卖游艇,还能以参观游艇建造过程为噱头,吸引顾客。位置也好找,就在南海岛上面,钢铁城南区就有很好的位置。”
    说着,李麦尴尬地笑了笑,说,“再一个,最近我打算做一个互联网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有点儿多。用五星造船厂的一些基础设施和设备作为代价,交换红船手里的那百分之三十股份……”
    “哈哈哈,你小子,恐怕第三点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吧……”
    李麦就嘿嘿笑起来,大姑说只要支付一元钱就能拿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但是在李麦看来,只有相对平等的交易,才能够让红船的那一批高管们心服口服,最起码李天云的工作压力就会小很多。
    也许,李天云给李麦这么高的评价,恰恰是来自于看到了李麦身上这一难能可贵的闪光点。
   

第861章 零号船坞
    李麦提到了红色船舶重工集团面临着的船坞不够用的问题,正是李天云这段时间重心所在的问题。
    当年南港市府大笔一挥给了五公里的海岸线,对于当时的红色造船厂来说,是绝对有富裕的。十年之后,红色造船厂就觉得位置有些紧张了,又一个十年之后,红色船舶重工集团就觉得不够用了。
    这个问题之前还能暂时放在一边,在多种技术变革下,包括采用岸上造船法,解决了一定的岸线不够用的问题。
    但是正如李麦所说的,各地区国家海军舰艇更新换代的时期已经到来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是一个军舰需求井喷的时期。任何国家,它有可能会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但是绝对不会在国防上面偷工减料,毕竟当前是一个海军实力代表国家实力的年代。
    所以,红色船舶重工集团位置不够用的局面,就更加凸显了出来。要知道,最大的一号船坞几乎每年都要为海军的大型核动力航母进行维护保养,起码要占去半年的时间,而随着新一代航母的图纸在加速形成,这个最大的船坞是根本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红色船舶重工集团必须要在岸线这方面进行扩张了。其实李麦提出的搬走五星造船,留下基础设施,仅仅也是能够解决部分的缺口。
    实际上,南港市府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给南港地区财政贡献了将近百分之三十税收的红色船舶重工集团遇到的发展瓶颈,就是南港地区整个领导班子的瓶颈。
    红色船舶重工集团的陆地面积完全够用,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便再进去二十万人,都卓卓有余。要知道面积只比它大二十来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足足挤进去了一百多万人。
    李天云对岸线前后进行了考察,往北,也就是往市区港湾方向延伸是没有可能的了,因为北面不到两公里,就是南港最大的三十万吨散装码头。从澳洲以及南美等地运来的铁矿石等能源矿物源源不断地日以继日地卸货。保持两公里的距离是最基本的了。
    当然,南港的油轮码头不在陆地岸线上,而是在南海岛的东面,三十五万吨级,大部分直接输入那里的石化基地,还有部分通过铁路线输入内陆。
    唯一的办法,就是朝南延伸。
    朝南边延伸对红船来说,没有问题。市区、连接南海岛的人工陆路加大型跨海大桥形成了一个直角拐角,红色海洋园区就是在这个直角的竖边上,距离人工陆路架大型跨海大桥还有足足十公里的距离。
    按照李天云的想法,最理想的就是岸线朝南延伸五公里,这样会让红船获得一倍的发展余地。
    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那段海岸线五公里纵深内,部署着一个陆战团和一个海防团。
    把部队营区迁走,这就不是南港市府可以决定的事情了,更不是李天云可以左右的事情。
    听李天云把情况介绍完,李麦也是苦笑着说道,“这恐怕需要军队高层的批准了。”
    李天云笑了笑,说,“是,所以扩张计划只能暂时地停了下来。我们再怎么讨论,也绕不过这一关。”
    “计划上报了吗?红船是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肯定会妥善考虑的。本来把那两个团放在南面,就有出于保卫红船的考虑。”李麦说。
    “上报了。”李天云说,“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调整部队驻扎的位置,二是将部队驻地囊括到新园区里。”
    李麦缓缓点头,沉声说,“第一种对红船来说简单点,军队做了让步。如果是第二种,恐怕新园区要做重新规划。”
    “你有什么想法?”李天云问道,基本上,他基本是可以估测到,上层肯定是倾向于第二种方案的。
    没成想,李麦说道,“我个人认为,上层大多数人都是倾向第二种方案。首先调整部队驻地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涉及到两个满编团的驻扎。这两个团一动,周边的部队也要跟着动,影响的是整个军事国防层面的部署。其次,这两个团本来就是放在旁边保卫红船的。红色海洋园区周边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放下两个团了,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很快这一片区域都将没有部队的立足之地。野战部队驻扎在城区里,这显然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如此,这两个团就势必要放到南港地区的西部去,那样就丧失了保卫红船的能力。”
    李天云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很正确。如果是第二种方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笑了笑,李麦说,“第二种方案看来是唯一的方案了。把部队营区包含在园区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就意味着新园区会被列为军事禁地,管理方面也会是军事化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估计,云伯,您得把重点大型军舰的建造放在新园区这边,比如新一代航母,新一代巡洋舰驱逐舰。这样一来就完全走得通了,像这样的尖端装备,必须得在军事化的管理下进行建造工作。”
    “哈哈哈!”李天云大笑,“小麦啊,我看啊,你完全可以给我当个副总裁了。”
    “云伯您就别取笑我了,我就班门弄斧一下,您心里肯定有数。”李麦尴尬地笑了笑说。
    李天云摆了摆手,说,“我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一层。我想到了管理方面的,但是没想过把航母的建造搬到新园区。把整个一号船坞进行移动,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李麦笑了笑,却是说道,“重新建造一个一号船坞,或者更大更先进的零号船坞,对现在的红船来说,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一愣,李天云意外地看着李麦,然后哈哈大笑,“你说得没错。嗨,人年纪大了就没了以前那股冲劲。”
    “云伯,您的思想是对的。船舶建造跟其他的不同,动辄三两年的建造期,冲劲只会坏事。”李麦笑着说。
    李天云又是哈哈一笑,“嗯,你的意见很不错。也是时候再建一个超级船坞了。以后啊,海军可就不会埋怨说航母的维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