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验出伤来,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暗器。不过有什么用,这个是我当初从一个唐门弟子手里搜出来的,里面只有六根针了,就够发S一次的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在这里了。”李景隆看的出来赫杨又对这个牛毛梨花针来了兴趣,而自己留着也是没有用的,便又对着赫杨说到:“大哥既然喜欢的话,那么这个东西我就送给大哥了。只要你把选的那一箱宝物给我留下。”
赫杨心里的确是对这个什么唐门的暗器感兴趣了。自己虽然用不上它,但是给柯木尔和徐妙锦做防身之用也是不用的,便简单的研究了一下使用原理后,又将这件宝物揣入怀中!
李景隆对于这种自己没什么大用的宝贝根本不怎么心疼,反正赫杨想要就让他直接拿走好了。便说到:“大哥,你都选了两件宝物,你看咱们是不是该出去了?”
“不急。”赫杨回答完了李景隆的话,又依次的打开了第三个箱子!
李景隆见赫杨这根本没有出去的意思,心里更发慌了。急忙陪着笑跟在赫杨的身边!
赫杨打开了这个箱子,在里面赫杨看到了一把宝剑,急忙拿了出来!这把剑,剑身长三尺,而且看着剑身发黑,却又流光通透。赫杨拿在手里感觉出仿佛这把剑自身带着一种平常人难以压制的气息。赫杨急忙又对着李景隆问到:“这个是什么剑?”
李景隆见赫杨拿的这把剑后,也是有慌张的说到:“大哥,快放下,这把是赤霄剑,这个是当年一个老道在我年少时送给我的,说此剑一出,天下大乱,让我寻得明主才能把此剑赠送给他。”
赤霄剑!赫杨自然是知道这个赤霄剑是什么来历。相传此剑乃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因为刘邦起义之前只不过是个小混混,但是得了这把剑后便开始踏上了帝王之路!赤霄剑以玄铁铸造,据说赤霄剑出炉之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而且还雷电交加!连当时的秦王宫殿都感应到了此剑的气息,由此可见此剑的威力。
而这把剑的铸造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公孙冶,公孙冶见此剑出炉时大叫一声:“此魔剑一出,天下定大乱。我公孙冶竟成了千古罪人。”随后,公孙冶拿这把剑自刎。而赤霄剑,饮血之后,剑体突然泛起红光,破天而去,不知所踪,不知道怎么后来就落到了刘邦手里!
赫杨把关于赤霄剑的传说想了一遍后,心里更加确定这个才是真正的宝贝,便笑着对李景隆说到:“什么此剑一出天下大乱,现在不是已经乱了么?”说完自己独自将剑收好了。
李景隆也知道自己说不过赫杨,而且天下乱不乱和自己又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便对着赫杨说到:“大哥,你已经取了三件宝物了。咱们走吧,我请你饮酒去。”李景隆是实在不想再让赫杨在这里乱翻了,估计着赫杨能把自己的宝箱挨个打开看一遍,所以急忙催促着赫杨。
赫杨见李景隆那副心疼的样,想想自己也算是得了三件宝贝,便也不逗李景隆了,说到:“走吧,喝酒去。”赫杨也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走的话,李景隆估计就得当着自己的面哭出来了。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说走,立刻松了一口气,急忙拉着赫杨回到了睡房之内,关好了暗道。两人才从李府出去,去了酒楼……
而另一方面,徐曾寿回家早就收拾好了东西,给魏国公留书一封,自己便出城去投奔燕军去了。魏国公看到了徐曾寿的留书后,顿时痛心疾首。自己的家人竟然全部离去,都要了燕军那边!魏国公立刻驾着快马带人出去准备拦截住徐曾寿,可是徐曾寿此时早就已经远走,魏国公追不上,急忙回京把徐曾寿投敌一事告诉了朱允炆!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的话后,心里也感觉到惋惜,毕竟现在朝廷是用人之时,没想到自己的重臣居然这样轻而易举的就投靠了敌军。但此时朱允炆心里却还担心着一件事……
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中调查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说徐曾寿留书投敌一事后,沉默了好久才对着魏国公说到:“罢了,该走的想留也留不住,随他去吧。也是难为你了!”朱允炆认为魏国公将此事都告诉了自己,足矣见得这个魏国公对自己的忠心,所以更不可能责怪他什么。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立刻跪下说到:“皇上,臣一家人均已在燕军之中,实在是家门不幸。但皇上请放心,臣必定誓死忠于大明朝,忠于皇上。”魏国公知道现在自己基本上全家人都是燕军的人了,只有自己还留在京城中,若要是换成别的疑心重的皇帝,估计自己的命都不保了,可是朱允炆却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所以自己急忙下跪表了忠心!
朱允炆急忙起身拉起了魏国公说到:“你的忠心朕自然是明白的,但是朕现在想让你帮我去调查一件事!”
“皇上请讲,臣必定不负皇上所望!”现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还让自己去办差,说明了朱允炆还是信任自己的,所以魏国公也是打定决心,不管朱允炆让自己干什么,自己都得完成任务。
“好。”朱允炆见魏国公没有一点的推辞,便说到:“按说令弟和赫杨还有李景隆关系非常近,你说令弟投敌一事他们两人知道不知道?而且他们之间会不会是有什么约定,赫杨和李景隆留在宫中只是暂时之举?这些事,朕都要你去秘密的为朕调查!”其实朱允炆本不想着怀疑赫杨和李景隆的,但是徐曾寿毫无预兆的就投靠燕军去了,朱允炆认为此事不会那么简单!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也感觉朱允炆说的有道理。而且文官一脉早就有传言说赫杨和李景隆其实就是燕军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而且。所以既然朱允炆发话了,自己自然不敢怠慢。急忙领了任务派了心腹开始暗中调查赫杨和李景隆二人……
本来徐曾寿离开,对赫杨和李景隆也没什么影响,两人成天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前线现在休战,这两人在京城里倒也落得个清闲。但是魏国公既然派了心腹日夜调查,当然还是挖出了一点可疑的线索出来……
魏国公经过几日的调查,发现了赫杨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急忙进宫求见朱允炆了……
朱允炆见这魏国公是连夜入宫,就料想到了一定是有急事,便直接对着魏国公问到:“连夜入宫为何?可是朕前些日子交代给你的事?”
魏国公见朱允炆已经猜出自己的用心,急忙点头说到:“回皇上,的确是暗中调查赫大人和李将军的事。不过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可疑。所以急忙进宫求见,请皇上自己定夺!”魏国公的确掌握了一点信息,但是这又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信息,毕竟赫杨和李景隆在京城里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成天还是和以前一样,所以魏国公也不敢自己下定论!
朱允炆听完了后,点了点头说到:“还是直接说吧。”朱允炆也知道可能是自己平时对赫杨表现出了对其他臣子有些与众不同,所以在朝中但凡涉及到了赫杨的事,很少都大臣敢和自己直言。
魏国公见朱允炆让自己说,那么自己就照直对着朱允炆说到:“皇上,臣暗中派人调查了赫大人和李将军,并无发现可疑。两人还是每日上朝忙公事,下朝就回家。偶尔一起喝喝酒。这些都算正常。可是臣的人发现,这次赫大人从前线回来时根本没有带着家眷回来。他现在一直是自己一个人住!”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说赫杨没有带家眷回来,顿时心里感觉到不妙。按说这赫杨和柯木尔是形影不离的,怎么会赫杨从前线回来后,柯木尔却不见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朱允炆想了想说到:“你怎么看此事?”
魏国公想了想,直接对着朱允炆说到:“回皇上,臣不敢隐瞒。臣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当初赫大人出征前,就把家眷带在了身边,到了前线后,直接把自己的家眷送去了燕军那里。第二,可能是赫大人当初并没有带家眷出征,而是回来后把自己的家眷转移了。”魏国公把自己的心里想法分析了一下,但是他或许还不知道赫杨家眷中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妹妹!
朱允炆等着魏国公说完后,也自己在心里暗自分析,假如赫杨是属于魏国公说的那第一种,当初带着家眷去了前线,那么就真的可能是把自己的家眷送到燕军后方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了赫杨与燕军还是有勾结的。而如果是赫杨回来后把家眷转移的话,按照赫杨对柯木尔的痴心,生怕柯木尔会遭受到不测,所以他绝对不会让柯木尔自己离开,一定会找个信得过人护送柯木尔到安全的地方,那么这个人无疑就是徐曾寿,这样也就解释通了徐曾寿为什么会毫无预兆的突然投敌了,因为他很可能也是为了赫杨护送柯木尔!尽管朱允炆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但是自己在心里分析的这两种可能,无论哪一种拿出来说,都可以证明赫杨和燕军有关……
朱允炆想了想,觉得此事还是先观察一下再说,便继续对着魏国公问到:“那李景隆呢?他有什么异常?”朱允炆觉得如果赫杨和徐曾寿一起投敌的话,那么以赫杨和李景隆的关系一定会拉上李景隆一起的。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问话,直接说到:“回皇上,李将军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而且家人也还在京中,看样子生活琐事都是一切正常的!”魏国公如实回答了李景隆的情况,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是赫杨告诉李景隆的。
魏国公说完后,朱允炆倒是感觉到了意外,这个李景隆看起来华而不实,而且满嘴的油腔滑调,但是他却是一点异常没有,这的确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之外。但这也让自己对李景隆放心起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护送空宝箱
朱允炆听完魏国公说赫杨的家眷全部不在京城后,沉默了好久才对着魏国公说到:“此事你先不要声张,不可对其他人提起。你先退下,朕有事的话再传召你。”
“臣明白。”或许是朱允炆自己有他的想法,所以魏国公也不多问,便简单的回复了一句就告辞了!
“传李景隆!”朱允炆等着魏国公走后,对着自己的近身太监说到。
不多时,李景隆进了御书房,但是当李景隆进去后,却发现今天朱允炆只是单独召见了自己进御书房,不免心里开始疑惑起来……
朱允炆见李景隆进来后,便笑着说到:“你来得正好,朕有一件事让你去办。”朱允炆现在也把李景隆列为了自己的深信之人,所以有要事当然是要给李景隆去办。
李景隆听完了朱允炆的话,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但是也感觉到事情重大,而且还非常的隐秘,不然不可能只叫自己来,但是不知道这事有没有油水可捞。便笑着说到:“皇上请吩咐,臣一定不负皇恩。”
朱允炆见李景隆答应了,便说到:“今天夜里,朕要你护送一批珠宝去先皇家乡,凤阳朱家老宅,把宝物埋在老宅之中。秘密护送,你回来后,朕一定重重有赏!”朱允炆也明白李景隆可不能白干了赔本的买卖,所以还是许下了承诺!
李景隆一听是护送珠宝,立刻两眼放光,按照李景隆的性格,就算朱允炆不封赏自己,自己到时也得扣几箱,便急忙说到:“皇上放心,臣一定安全把宝物送到。臣现在就去挑选人手,夜里立刻起程!”说完,李景隆便兴高采烈的出去了……
而朱允炆等着李景隆走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便把自己的近身太监叫了过来,俯耳交代了几句话……
李景隆有这好事当然得和赫杨炫耀一般,便说了这次朱允炆让自己去护送宝物的事,还笑嘻嘻的说自己这次又能发达一笔了!
自古民间就有传说朱允炆怕朱棣攻破京城后,自己为了东山再起,留了一笔宝藏,为日后复国之用。可是这个宝藏好像在金老先生的里有交代了,并不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啊,那么朱允炆让李景隆护送的又是哪个宝藏?赫杨想了想,对着李景隆说到:“别高兴的太早了,可能就是让你送一些空箱子呢!”赫杨觉得朱允炆这么做一定是想掩人耳目,所以对着李景隆说明了可能是运空宝。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的话,觉得今天朱允炆单独召见自己时的那种严肃样,不像是开玩笑啊。便笑着对着赫杨说到:“大哥你多虑了。现在朝廷兵力吃紧,皇上怎么会这么无聊让我运空箱子呢。”
赫杨见李景隆反正是在金钱面前向来都是只认钱不认其它,便也不再劝他,让他一路上自己小心点便是了……
入夜,李景隆带着一批手下连夜进宫,朱允炆的近身太监,把李景隆和他的手下带到了皇宫的一处空地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