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熬鹰航空业- 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翼技术和无人机结合起来这就又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大家可以来看看。”

  既然这个时候说到了飞翼布局,杨辉当然不介意来点儿刺激的猛料,将角落中的移动小黑板拖出来,随后开始画着一种光是看着就觉得相当科幻的气动设计方案,随着两三下的线条勾勒之下,采用正统飞翼布局的一款无人机就这样出现了。

  这家伙一眼过去看似共和国上一位面的利剑无人机,同时又和法国的神经元、英国雷神无人机都有着高度相似的气动外形,一时间还真有些分不清这到底是什么,而实际上杨辉本人也不知道自己这画的到底像哪一款。

  “大家看,若是我们采用无人机设计,取消了各种没有必要的机载设备的同时又腾出了空间,原本有人机驾驶员座舱的位置就可以安装进气道,这样对飞机的隐身性能就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外形干净、没有多余的翼面,我相信这样的一款隐身无人机绝对可以有非常大的潜力,装上内置弹舱之后,预设好飞行轨迹就能够实现隐身突防,发动精确对地攻击,这将是比美国的F…117更加先进的气动设计。”

  本着怎么先进就怎么吹的出发点,杨辉当然是把后世利剑、神经元这一类隐身无人机气动和设计理念提前暴露出来,要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对这个项目能够有足够的重视,知道飞翼布局的飞机在未来大有潜力可挖。

  正如杨辉所预料的那样,参加会议的老一辈设计师都被这先进的设计理念惊呆了,原来飞翼气动还是可以这样用,原来隐身加飞翼加无人机可以有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这。。。。这尼玛,这他丫的不土鳖啊!

  当然,如此激进的设计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就比如陆总师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这样的设计确实不错,所要求用到的技术现在世界上都已经开始出现,也就是说从技术上层面来看,这个项目是可以完成的。但我们要明白之所以有人轰炸机没有被无人的长程巡航导弹、战略弹道导弹替代,就在于有人机任务弹性更好,在投弹的前一刻都可以取消、变更任务,但是换做了无人机之后,有人轰炸机任务弹性也将大大的被削减。”

  紧接着,陆总师其实也被杨辉带坏了,不断地大开脑洞:“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直接研制一款具有隐身外形的巡航导弹,只要愿意,巡航导弹在中途改变或取消飞行计划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这样的设计似乎还要更加简单廉价一些。当然,我并非是觉得飞翼布局加隐身加无人机设计不好,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设计成一款侦查机也没有问题,我相信这东西同样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飞翼布局的侦察机,这东西很困难吗?

  来自二十年之后的见闻表示,这东西也是可以有参考原型的:“走上前去,就在刚才所勾勒的利剑无人机飞翼布局上面改上两笔,这就又是另外的一种方案,即大名鼎鼎的美帝X…47B无人机,这东西和纯正的飞翼布局无人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机翼前缘外侧后掠角减少,这就是典型的隐身长航时无人侦查机气动布局。

  利剑这种无人机的气动设计中,机翼前缘其实更像是一个******布局,而X…47B这种布局在机翼的前缘就更像是双******设计,******和双******各自的优点自然在前面都有说过。自然是X…47B这种双******布局的特殊飞翼设计更适合做侦察机使用,而事实也同样表明,美国的Q…170/180两款隐身无人侦察机都是采用了双******的机翼前缘飞翼布局。

  因此,当杨辉刚改了设计之后,就听到陆总师由衷地赞扬着:“妙,这样的设计就实在是太妙了,这才是我所设想的隐身无人侦察机,没错,就是这样的。老马,看清楚了,到时候你在对飞翼布局进行气动探索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气动方案好好地研究研究,我有预感这方案一定很有前途。”

第七百三十二章:大家都很有想法啊


  “既然这样,那就让6o3所把飞翼布局的气动探索项目扛起来,这也给算到此次的前沿气动探索项目中,大家以为如何?”

  几乎是早就已经决定了下来一般,会议很快就通过了关于飞翼气动探索的项目。≧≥ 随后则是另外的各种提出要求,人人都想要把自己认为合适有前途的方案提出,并意图借此机会完成各种大有前途的高难度项目,使自己所在的单位从此以后也能拥有核心技术。

  也就是这个时候,联合航空动机公司派来的老一代温总师,也不温不火地提出了一些并不属于之前“高推预研2”项目的技术问题,而这些也都是亟待解决,它关系到了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未来。

  “既然我们要准备第四代战斗机项目,在气动上面已经展开了前期的研究工作,那是不是也要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代军用大推力涡扇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工作?至少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大致还停留在三代机涡扇动机水平,要想能够到达F…119动机的水准,我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有李总师开了话题,随后的其它人也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各种想法,而宋总师则高呼:“没错,我们需要让动机的研制走到飞机立项的前面,现在飞机开始了关于气动的研究工作,那么动机方面也绝对不能落后。我们同样需要一款17吨的大推力涡扇动机,要小涵道、要低油耗、要高推比、要可靠性、要矢量推力,这些技术是第四代战斗机所要求的硬性动力指标,现在我们则需要为此而努力。”

  宋总师有如连珠炮一般地提出了各种要求之后,其它的6总、于总同样也是举双手表示赞同,这让联合航空动机公司这边的温总师表示很有压力,这些要求要做到,还需要各种砸钱、砸时间才行啊!

  摸摸头,温总师和一旁的624所刘总工互相苦笑着,这才艰难地开口:“以上说的这些技术我们都清楚,但是要解决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就说这次要求的高推重比要求,就现在我们的涡扇12也才仅仅是推重比8的设计水准,要想达到F…119那样的推重比1o,这不仅需要动机增推,同样也需要对动机进行减重设计,而这减重设计就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了。”

  示意旁边负责航空动机核心机研究的刘总工先说,而刘总工自然也是毫不客气:“为了减轻动机的重量,我们在“高推预研2”项目中,重点跟进了压气机大小叶片技术,若是能够在高压压气机中采用两级大小叶片设计,我们就有望把高压压气机控制到6级甚至是5级,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对核心机的重量、体积都有很大的好处。”

  打算在新一代高推核心机上面使用大小叶片技术,这是杨辉一早就知道的消息,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一切还是看后面能有些什么介绍。

  于是,就这样静静地听着。。。。。

  刘总工也继续说着“而由于在此之前我们为了防止钛…钛之间的摩擦自燃,因此在中推核心上采用了笨重的钢制机匣,这是很不划算的,所以这次我们在预研中,安排了阻燃钛合金高压机匣方面的研究,最终则是要达到能使用新的阻燃钛合金制造高压压气机机匣的要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核心机的重量。”

  这次仅仅只是提出了两项技术,但杨辉相信这要这两项技术能够成功,那么对核心机的重量、体积控制都会有巨大的帮助,但杨辉同样也深刻地知道这两项目技术的难度有多大,其本人对于大小叶片技术或许还有些底,而关于阻燃钛合金材料的研制,杨辉心里则是各种不踏实,而这种感觉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

  不过,既然刘总工能够把这两项技术提出来,并且列为“高推预研2”项目的重点技术,想来这应该还是值得相信的,而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阻燃钛合金技术不成熟,想必那也是正常的,这些都是搞工程项目经常都要遇到的,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项目要是没有遇到些挫折的话,那才真是奇了怪。

  “我明白,虽然在高推预研项目中,这两技术只是其中的五分之二,但绝对也是相当重要的,而我能够保证的则是在高推预研项目中,资金绝对不会中途断裂,这一点你们要放心,只要能把技术做出来就是最好的答卷。”

  随后,话题又转回到温总师那边,刚才让刘总工先说了这次在核心机项目上的努力,那么现在对动机除了核心机以外的冷端部件以及加力燃烧室和尾喷管方面,这又是如何实现减重的,大概这也是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心里的想法。

  “温总师,那么冷端部件是打算。。。。。。。”

  “在冷端部件方面,我们可以设计成一级常规低压风扇加一级大小叶片风扇的方案,这样我们的新动机将采用前所未有的两级低压风扇设计,这样也是可以给动机带来不错的减重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缩短动机长度的奇效,最终我们的新一代大推就可以设计成2+6的风扇和压气机设计,而这也将是F…119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果然,杨辉就知道在打开了大小叶片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航空动机的研制肯定会迎来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先就是这动机的长度尺寸控制方面肯定是过F…119的3+6方案了,而这样的存在确实让人心潮澎湃,还好大小叶片这个技术在上一位面好像出生时刚好晚于F…119这款动机的技术方案定型,所以F…119是无暇享用这等好东西了,而这也大概就是后优势吧。

  当然,杨辉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的则是,若是这一位面的军队还是执意要选择611鸭式方案的话,想必在那款战机巨大的尺寸和重量要求下,新动机仅仅是达到F…119那样的17。7吨推力,恐怕还有些不太够啊!

  到时候,能够满足611方案的动机,大概也就只能是达到18或者19吨才行,要是军队真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在同样的小涵道比要求下,恐怕就不是普通的2+6压气机构型就能满足,或许那个时候会有3+7或者2+7、3+6的压气机设计方案都有可能,而这样就又给退到了和119同样的压气机级数。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大小叶片技术能够按时完成设计,那么中航西南的大推在整机推重比上面绝对不会小于9。5这个级别,在尺寸上就肯定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肯定是过毛子的存在,而要是再有一些其它的减重设计,想要美标的推比1o也还是可以达到的。

  而这所谓其它的减重设计,似乎就要涉及到温总师这次重点关注的:“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大力展复合材料技术,冷端部件的外涵道机匣将会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也将会是我这次申报的一个重点项目。”8



第七百三十章: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与应用

  对于复合材料,这东西终究还是航空航天领域属于那种绕不过去的坎儿,若是说之前在飞机的机体减重要求中,还可以使用铝锂合金来实现,那么在制造航空发动机外涵道机匣的时候,这就注定只能使用复合材料来制造。

  军用加力式发动机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外涵道机匣,这技术最早在通用改进F…404发动机的时候有使用到,随后才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中大规模投入使用,此后新研制的各种军用加力式航空发动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之前因为共和国的技术还不够,所以涡扇12采用的依旧是钢制金属机匣,而新一代的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要求更大的推力、更高的推重比,复合材料机匣终究还是要面对。

  但总体来说还算是挺不错的,至少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和使用,虽然只是基础的飞机机体、桨叶上面使用,但国内终究还算是开始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最基础的纤维材料算是有了成品,航空发动机上面使用的复合材料机匣研究也可以开始了。

  对这次温总师提出要大力发展复合材料,杨辉是第一个统一战线:“这复合材料的研究确实很有必要,能够制造军用发动机的复合材料机匣,同样也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制造超大涵道比的民用涡扇发动机外涵道风扇包容环,那东西直径确实太大了,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制造成本太高,重量也不好控制,现在国外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都开始了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东西,所以复合材料技术还很有发展空间。”

  风扇包容环,实际上这东西就是超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外面的外涵道机匣内衬,只不过为了凸显这东西的尺寸巨大,并且能够和机匣区分开来,所以才将其称之为包容环,但大体上这两是可以算作一种东西的。

  这个道理温总师当然比杨辉清楚,不仅是清楚,而且知道的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