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带走发动机的模型前往莫斯科,这就有了雅克设计局所研发出著名的雅克…42客机。发动机催生出飞机项目,这在苏联是绝无仅有,现在,我们MZ…2200发动机同样也是一款优秀的发动机,相信它也是完全可以催生出一款重型武装直升机出来。”
就这一下,全场响起热烈地掌声,虽然还没有具体说到MZ…2200发动机的性能数据、设计方案,但是尹总师精彩地演讲已经征服了众人。
第七百二十二章:我们投2。5亿
“MZ…2200核心机性能优秀,按照这台核心机的初始能力,就算要设计出一台2500甚至3000马力的涡轴发动机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认为现在国内需要的不是这个级别的发动机,因为2200马力刚好够用。我们可以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同样也不至于把发动机负载设计的太高,这将利于我们的发动机延长使用寿命,能够有更好的响应速度,一系列的好处都是通过发动机降低功率实现。”
指着幕布上的MZ…2200发动机模型照片,尹总师又继续往下介绍着,全然不管现在台下的惊愕之情。
想来也是,国内重来都是感觉动力输出不够,因此会选择透支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来换取更强的输出,这已经是很老的习惯了,同样也就很容易的带到了新发动机设计之中,这就有些类似当年美国研制F…100的时候,啥都不管不顾,要的就是发动机输出强劲动力的同时,还要8一级的推重比。
这样的要求,也就导致了F…100发动机在早期较高的事故率,十年之后才给了通用F…110发动机逆袭的机会,而通用的F…110发动机也恰恰就是靠着自己可靠、优秀的综合性能,最后获得各方喜爱,而代价则是发动机推重比上有一些妥协,没法和F…100比。
不得不说,新时期的航空发动机已经过了单纯去比推力、比输出的时候,发动机全方面的综合性能都要考虑到,既然国内现在也不需要功率太高的发动机,那么牺牲部分输出功率,用来保证发动机优秀的综合性能也就不奇怪。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牺牲部分输出功率,自然是因为我们现在本来也不需要那高达2500甚至3000马力的输出,2200马力已经足够我们使用,我相信军队也是欢迎一款能够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发动服役,这才是我们研发MZ…2200的核心思想。”
话刚落下,众人就开始商量起来,本军种之间、跨军种之间都有,看起来还是颇为有趣的。
“杨总,好像军队那边有些其它的想法,看起来这次有些棘手啊!”
再一看,原来是刚才下来之后坐在自己旁边的沈总师在说话,这倒是可以给解释一下:“放心好了,2200马力的输出功率已经足够使用了,毕竟我们这次直8的高度砍了将近1米下来,仔细算算货仓高度大概被砍了也有70CM,这就导致飞机的运输空间小部分下降,所以维持原来的4400马力总功率就足够了,相信军队会明白这些的。”
沈总师心里面其实还有些不太相信的,就国内军队这帮家伙,会选择放弃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去注重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怎么都感觉有些不太容易让人相信啊。
而下一刻,残酷的事实就告诉沈总师,军队还真就同意了这次MZ…2200的总体设计思想,而且还是这次的出资大头陆航首先站出来。
“说的有道理,2200马力确实已经足够我们使用,而且高原运输飞行也不成问题,因此不再追求高输出功率,转而注重发动机的综合性能确实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发展方向,至少我们在使用法国研制的涡轴8的时候,优秀的综合性能就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确实是该转变传统的老思想了。”
连陆航都同意了这一点,海军和空军当然不会再挑刺儿,方案汇报也就继续了下去。
“既然新直8是要重新设计动力系统,我们自然也就选择了将发动机改为更加合适的减速传动系统侧置方案,新发动机预计高度为0。5米。宽为0。65米,这方面又要比老涡轴6稍微小了一些,而发动机的长度预计会在1。5米左右,虽然没有控制到T…700发动机那样的1米长度,但是也比涡轴6、BT…117两款发动机2米的长度好上了很多,相信装上新的直8飞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一下,情况就有些意思了,没有想到发动机的尺寸还是有点长,这个同欧美的发动机相比起来,是不是就有些太长了?一时间又开始了各种窃窃私语。
“要我说,这1。5米是不是有些太长了点,欧洲在80年开始研发的TM…322发动机同样是2200马力的水平,但长度好像只有1。1米,所以这是不是好需要再。。。。”
“你拉倒吧!亏你还知道这是欧洲在80年开始的项目,322这款发动机也就是87年才定型使用,这是代表了欧洲在涡轴发动机领域的最先进水平,而欧洲那边况且还需要1。1米长,我们各方面都比不上人家,现在又要综合性能足够优秀,功率也同样是2200马力,发动机体积长一些也是情有可原,所以也就不要搞那么太高的要求了。”
听到这样的解释之后,再一想这好像也确实如此,而且这发动机不也是为了以后的功率增加预留了很多的余量嘛,所以有这样的长度也是应该的,1。5米也就1。5米吧。
当下也就有了决定:“同意,虽然1。5米的长度有些长了点,不过用在直升机上面也还可以忍受,况且这台发动机以后的升级发展空间绝对比T…700和TM…322发动机更大,我看这多出的0。4米的长度是值得的。”
最大的一个问题都同意了,后续介绍这台发动机的设计细节也就简单很多了,各种数据都因为之前在功率上做了妥协,因此都还是挺好看,每当爆出一项不错的数据来,都还能够引起现场一阵高。潮。
“最后,我们关于MZ…2200发动机的设计思路也都在这里了,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有了成熟可靠的核心机,也用两年时间进行了型号预研和设计,因此在进度上已经非常不错,大概明年我们就可以有第一台原型机投入运转测试,94年就能够提供给新直8试飞使用,95年完全定型生产。”
就现在报上来的研制速度,其实已经和西方国家研制一台涡轴发动机所需时间相差不大,TM…322用了7年时间,T…700出生的比较早,大概用了9年时间,MZ…2200从核心机研制的88年开始算起,也是要用8年时间来完成研制工作。
不过,这样的研发进度已经足以让人满意,差不多也刚好可以和新直8的研发试飞进度相吻合,至于说重型武装直升机项目,想想那应该都是要等到新直八研发定型之后看能不能上马吧!现在北方的威胁暂时解除,重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好像也不需要多紧急,先集中力量把新直8做好。
“这款发动机让我们非常满意,新直8的设计方案也很不错,都是充分考虑到了军队和国家的重点需求,所以陆航初步决定在这个项目中投入2。5亿元,其中1。5亿是MZ…2200发动机专项使用。”
第七百二十三章:给我装两架
陆军航空兵投入2。5亿元人民币到整个项目中,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瞠目又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虽然说共和国的陆军航空兵确实有些沾了航空兵的味道,但就是这一支陆军中的特殊兵种,依旧是属于比较苦逼的那种。
的确,在共和国陆军绝对是老大哥级别,每年的军费也肯定不少,但仔细算算陆军旗下还有众多的作战单位,比如炮兵、装甲兵,以及规模庞大的步兵,哪一个不是需要大笔花钱的主?
陆军航空作为成立还不满十岁的新兵种,确实很有前途,但是在底蕴上绝对还不足以同其它兄弟单位相比,现在陆军航空兵能够抽调出2。5亿,用于支持新直8项目的研发?
杨辉在台下倒是有些对此表示惊讶,但很快也就释然了,既然人家能够这样放出话来,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到时候要实在不行了,大不了就只能是总公司这边在项目中多出些钱的问题,而现在陆航抛出的这个消息至少是非常利好的。
尹总师明显被这突如其来的豪气所震出内伤了,张口间原本是要准备说些什么的,但是到了最后却又鬼使神差一般地,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海军和空军那边默然不语,看样子好像是要提醒剩下的两方该给出一个表态。
空军和海军倒是没有想到陆军航空军能够有如此大的手笔,不过很快也就反应了过来,接着由空军方面先给出了他们最后的结论。
“空军愿意投资1亿元用于整个新直8项目,希望项目研制单位不要让我们失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对于你们这次所带来的新一代通用直升机有非常强的需求,只要项目的研发定型能通过,空军可以追加承担新生产线的建设、培训费用。”
看的出来,空军的心里面显然也是对新直8项目很有些期待,特别是最后所承诺的飞机生产线建设、人员培训费用,这也是足以让杨辉眼前一亮。
这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培训费用也重来都不低,不用想也知道以后新直8的生产线一定是脉动生产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军队庞大的订单需求,而脉动生产线好是好,但建设、维护起来所需资金也绝对不低,没有一两个亿也同样是没法摆平的。
虽然空军只投入了1亿人民币用于研发,但后续承诺的费用加起来同样也不比陆军航空兵的2。5亿弱到哪里去,而这个时候就让海军这边有些为难了,咱不是说好了,双方各自再投1亿到项目中,共计4。5亿应该就差不多可以解决问题,剩下的1。5亿由中航西南那么大的一个总公司自己去解决,想来也不会有任问题。
而现在,空军办事如此不厚道,海军好意思就光说投入1亿了事?要这样一来,怎么对得起之前海军在西南科工时代双方就给打下的深厚友谊,这它丫的不是把人往烤架上推么?
可是,现在的海军确实也拿那不出多少资金来,腾挪出1亿人民币已经是非常困难地情况下才整出来的,要是。。。。。。。
但最终还是狠狠心,这次就:“海军也出资1亿用于新直8项目中,但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这款飞机的设计能否做到在七千吨标准排水量的驱逐舰上面携带两架反潜直升机?”
好嘛!这海军还真是够了,知道自己仅仅投入1亿元人民币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选择提出关于新飞机尺寸大小的问题。很好,这非常有意思,毕竟这也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沈总师是这次新直8的总设计师,在这个时候当然是第一个站出来,走上前台同尹总师两人并肩,给解释着新驱逐舰能不能携带两架新直8问题。
“作为飞机总设计师,我并不知道这次的七千吨驱逐舰计划的机库尺寸是多少,唯一可以给出的只有新直8的尺寸数据。高5。5米,但是就算是折叠后的机身宽度,应该也要比美国的海鹰直升机宽1米左右,这是我们经过计算后能够得出的最好结果,所以要携带两架新直8直升机完全不成问题。”
052的后续舰要装两架最大起飞重量12吨级反潜直升机很困难吗?这个实在是太简单了,完全就是不成问题的设计。
上一位面的052C/D型之所以仅仅只是装上了一架反潜直升机,那是因为在早期的052C时期,要在机库的一方安装两具蜂窝煤导弹发射装置,如此自然就占用了一个机库的位置。
再后来,052D虽然没有了那两蜂窝煤占用机库位置,却又增加了一左一右的交通艇仓库,这就又将机库空间挤占,如此也就只能带一架直升机,这样的设计才是导致052系列一直只有一个机库的罪魁祸首,要不然真以052系列17。5米的船体宽度又怎么可能装不下两架反潜直升机。
君不见,就算是佩里级那样14米的船舷宽度,机库都能够带上两架直升机,虽然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海鹰直升机的折叠尺寸小,但这些差距在宽度多出接近4米的情况之下,完全是可以克服的。
所以共和国052系列只安装一个机库的原因绝对不是说船舷太窄装不下,而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只做了一架反潜直升机的要求,再加上052系列为了妥协K28反潜直升机6。5米高度,是综合考虑之后才给出的设计方案。
现在,一听到海军要装两架反潜直升机,杨辉也是第一个感觉有些惊讶,难道这一位面的海军要准备换换设计思路了?
沉吟之后的海军那边确实是很快就有了一个结果:“这样看来也应该是能够装上两架反潜直升机,把机体高度降低到5。5米,这样设计机库的时候重心虽然还是有一些偏高,但想来应该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