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些飞行员听到这话是从战友空中加油失败坠海之后的第一个好消息,只要人还在就好,总算是包住了最重要的。
看到这些执行任务归来的飞行员们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师长也再次宣布一个好消息,这也是他刚刚才接到的消息,虽然没有详细的相片佐证。但有了共和国在越南内线提供的消息确认,这已经让师长兴奋了起来。
“最新消息,你们这次发起的攻击效果是非常的好,敌人的927团驻地已经是一片火海,据说最后连弹药库都被点燃了,蘑菇云很美丽啊!”
自己师里有一支作战部队完成了这样好的一次攻击,做师长的也是喜上眉梢。这次海航的对越南927团攻击行动,绝对是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历史上数得着的一次战斗。
甚至鉴于这次的奇袭案列。摆上教科书成为经典案列也是再正常不过。高兴的师长现在没有拿到最后的攻击现场毁伤报告,自然是不知道这次的攻击中其实也有很多的不足,要不是最后运气好,恐怕这次完全瘫痪927团的作战目标是肯定达不到。
就在永新岛上的海航部队各种庆祝的时候,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却开始了他们最忙活的时候,两艘072登录舰冲上浅海,打开舱门放出63式水陆坦克快速登岛突击。
同样是登岛抢滩作战,共和国海军则要比越南海军容易的多,一方面是越南海军精锐尽失。甚至一条一千吨级的军舰都难以凑出来,要想抵抗共和国海数量庞大的水面舰队自然是不可能。
而作战目标的选择上,共和国也灵活的采用蛙跳战术,绕过一些无人岛礁,抓住时间选择比较大的有人值守岛屿进攻。
只有这种大的岛屿打起来才能奏效,而大一点的岛屿也才好让63式水陆坦克展开行动空间,充分发挥坦克的能力。
第一个被拿下的就是距离海军永新岛机场仅仅几百千米距离的南子岛。这个岛满足了所有的攻击条件,驻岛人数也不多就一百多号越南军队。
在海军舰炮、轰炸机的攻击下实际上还存在的作战兵力恐怕少之又少,当63式坦克冲上海岸之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后续海军还要有什么动作,又要接着攻击那些岛屿这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越南军队对共和国海军威胁最大的苏22团已经团灭。可以放心的打。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有一两架苏22战机漏网之鱼,也还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没办法啊!配套的武器弹药都被爆掉了,光是一两架飞机有什么用,还是老老实实的缩起来节约些油料为好。
就在共和国不断登陆那些被越南占领的岛屿之时,越南当局终于是急眼了。拍桌子、摔板凳、也就差写日记了,陆上边境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边海上又开始了,而且败的比陆上的战斗更加彻底、丢脸。
这时候终于是想起了前不久共和国提出的停战提议,在越共总书记的指示下,越南军队高层和外交部人员组队开始前往边境谈判,希望可以早日结束战争,越南也好少丢一座岛。
南海的战斗不可谓不激烈,仅仅是416海战的第二天,这次共和国胖揍猴子海军的新闻就如同病毒一般向全世界各地蔓延。88年,作为北约准成员国的兔子把苏联的小弟给打了,这能不让北约老大高兴吗?
于是,在这个埋葬华约的最重要关口中,在北约各国的领导人指示下,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简直把共和国这次海战都吹上天了,当然也顺便贬低了一番苏系战舰的孱弱。
而这些北约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宣传中,其中又以大阴帝国的后起之秀的标题最为吸引人眼球,作为一家立足大阴帝国的军事刊物,编辑在宣传这次海战中,扔出一个大大的标题
把这次的416海战比作大阴帝国最后的荣誉之战,随后又着重分析了两场海战中两款差不多的导弹,为什么飞鱼导弹最后没能力挽阿根廷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除了借此机会再次满足了一次大阴帝国的虚荣心,这个标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简氏防务周刊虽然说话尖酸、犀利,但文章内容的确是很有料,洋洋洒洒几万字就把416海战是分析的相当透彻,不管是谁看到了这里都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好文章。
要说唯一的一个令人不爽,令大阴帝国铁婊砸尴尬的则是这最后问出的一句话。
“今天,兔子凭借着反舰导弹之利,长途奔袭一举歼灭越南海军主力,那明天若是大阴帝国还要对远东进行一场马尔维纳斯群岛式的海战,伟大的大阴帝国海军是否还能获得胜利?”
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在英国本土也再次掀起波澜,一时间各种威胁论甚嚣尘上,特别是在保守党执政时期出售了蓝狐雷达、空中加油这两项技术的事,又被反对派拉起来当虎皮,对着撒切尔这老婊砸一顿狂喷。
尽管这时候的中英两国在84年就对港岛问题上达成相同意向,也不可能再有变化,但这煽动起来的民意依然让铁婊砸就像吃了屎一样难受。
p
第四百三十一章:近在眼前的人才
整个楠海的中越两国之间的海上冲突,因为共和国海军具备了更强大的单机作战能力,又加上空中加油机所弥补了共和国战机短腿问题,这一次位面的88海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一次海上战争不仅仅让共和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比如一直被共和国海军看好的由西南科工同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研发基于运七飞机和awg…9雷达的海上预警巡逻机。
这一次因为共和国在楠海地区大发神威王八之气外露,让美国海军也不得不正视一番,好在有格鲁曼公司的悲催财务报表拿出来摆給美国海军看,哭天抹泪之后才让美国海军勉强同意合作,但那笔高昂的合作研发费用也确实把共和国结结实实的坑了一把。
由于在这研发资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西南科工、共和**方还一度打算放弃同格鲁曼的合作,直到最后格鲁曼同意想办法帮共和国拿到雷达大修线、易损零部件生产技术之后。
才由共和国政府高层拍板这个合作项目,而这次的整个项目中也增加了共和国雷达零部件生产基地长红厂,由经验丰富、财大气粗的长虹厂出资部分,而长虹厂也将得到易损零部件生产线。
海军航空兵在整个416海战、对越南地面突袭行动中总结出了诸多经验,最后得出的众多结论中一条就是:海军航空兵急需一款初步具备预警指挥能力的预警机,自然由杨辉在87年提出的低成本小型巡逻预警指挥机就理所应当的备受关注。
打了胜仗的海军航空兵在要军费、项目也相当有底气,没过几天时间。当着杨辉的面将整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又再次做了修改。
“我们经过这次南海的两次战斗认为,现在海军对前线机动指挥能力的需求巨大。鉴于此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决定放弃这次的预警巡逻机项目中的巡逻功能。并强化指挥功能。”
没错,现在的海航通过战争的检验,知道了自己急需什么,也理所应当的修改了装备研制指标,这是共和国海航军事装备研发采购成熟的表现,杨辉自然也不能说不。
但杨辉从这次的要求中却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这次的项目就正儿八经的变成了一款预警机,虽然这预警机的能力并不强,但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款预警指挥机。鉴于机型的指标改动变成了预警机,杨辉也开始对整个研发项目有所改变,甚至是研发队伍人员构成也开始重新优化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杨辉想起了上一位面的共和国预警机之父王小漠,找遍所有的航空系统,却还是没找到这位大神,最后还是通过科委丁主任的关系才找到了这位隐居在自己身边的大神。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王小漠居然也在贵洲省工作。同样也是在三线工程单位当所长,看到这个和西南科工相隔不远的共和国电子工业第38所,杨辉不得不感慨这共和**工系统之间的门墙有多深。
同样是贵洲的三线工程,但杨辉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所谓的贵洲38所。这一位面是如此,上一位面中也同样是如此,杨辉在上一位面中只知道共和国38所位于合淝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38所是88年年底从贵洲搬迁到合肥的,在这之前的38所也是贵洲省大山里的三线单位。
而经过杨辉的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位于贵洲的38所同样也是相当落魄,改开思想潮流之下的38所流失两百多名人才。一直到了86年王小漠当上所长之后进行改革才让人才流失情况有所改善,现在是88年4月,王所长正在帝都各种跑步,准备争取把38所搬迁。
这种情况之下的杨辉怎么可能让到嘴的肥肉跑了,当下就和王所长一番胡吹海谈,得知38所得搬迁并不被电子工业部的老大看好,到现在都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王所长啊,我知道你们38所想要搬迁到沿海城市去的原因,无非就是现在的贵洲各种环境都不好,人才流失严重,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没钱。对不?”
杨辉这话说的非常直白,也非常有道理,这问题也让王所长有些不好意思,没钱这种事38所还真就没有解决办法,这让一位技术型研究所带头人也是各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苦笑地摇摇头,都被人一语到天机了,王所长也就不藏藏掖掖。
“杨总经理说的非常对,我们38所现在也的确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虽然现在还能发出工资,但我们不另谋出路就肯定走向灭亡。我是打算把研究所迁移到沿海地区,最主要可以对外承接一些有对技要求比较安高的民品研发工作,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这所里好几百职工以及近千万家属带向加光辉的未来。”
听到王所长的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杨辉也是感慨万千,若是没有杨辉、没有西南科工的存在,这38所得选择的确是最好不过。
但现在的杨辉需要将这支科研队伍留下来:“若是真的到了最后的地步,搬迁到沿海地区并承接民品研发是不错的选择,但作为共和国第一个独立研发了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38研究所,你们不能荒废了武功,国家需要你继续在这领域继续深入。”
说着,杨辉就从兜里拿出了海军重新编写的新预警指挥机技术要求,一脸淡然地将文件推到对面的王小漠面前,并示意他打开。
疑惑的王小漠打开了这份文件,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令他想都不敢想的大项目,毕竟在这个军费用拮据的年代,军队要逆势上马一个大型科研项目,这实在是。。。。。。。
看了第一遍不够,又看第二遍,随即是翻来覆去的看了第三遍,最后抑制住内心的心潮澎湃,颤抖地合起来文件标书。
“还是恭喜西南科工啊,居然承担到了这个预警机项目,不得不承认西南科工一步走对之后就是光明大道,前途光明无比啊!不过,杨总经理将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拿给我看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准备把雷达的研制交给我们38所?”
说道最后,王什么,这种大项目似乎怎么也轮不到38所来啊,老牌的14所,以及现在风头正盛并和西南科工合作良好的长红厂都要比38所更加有可能。
王小漠这样想,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杨辉对此直言不讳。
“14所正在对1471型pd雷达进行攻关,长虹厂正在同以色列合作研发fc…17战机使用的轻型pd雷达,这两方都抽不出人手,况且他们都是研制机载火控雷达的好手,对预警机使用的雷达却是一窍不通,这一点我甚至认为38所更有经验,你们毕竟是研制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老牌研究所。”u
第四百三十二章:又框到手了
有了杨辉的这番解释之后,王小漠突然发现好像38所来做这预警机的雷达似乎还真是非常合适,完全就该是38所盘子里面的菜嘛!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王小漠也就满口答应杨辉的话,不管怎么样先把任务接下来再说,这已经不知道上次拿到科研项目是什么时候了,有这样的一个大项目还多说什么。
“那这样的话,我们38所就能接下这个任务,到时候我看搬迁也就不用了,只要有项目我们就能有订单,生产这些雷达也能养活我们自己,没事儿也懒得挪窝,青山绿水的挺好。”
王小漠这样想的很好,但杨辉却不能如他所愿,这新机的雷达还真就不能交给38所来做,这都说好了为加快速度、降低成本,也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