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还有一些不玩儿航模,但对我们的制作的f14机体模型却很喜欢的猫党,美国经销商反馈消息传来,要我们制作一些便宜的f14模型。这模型一架也能有大概2000美元的赚头,钱不多但订单数量非常多,预计有好几千笔订单,又是好几百万美元”
伴随着杨辉不断的将这些订单介绍出来,一单一单的累积,这时候才发现,仅仅是借的东风,西南科工这次赚到手中的美元已经快接近五千万美元。
五千万美元,在外汇贫瘠的八十年代,绝对是相当大的一笔巨款,就算是去掉成本、税收,西南科工至少也能得到超过的四千万美元的净利润,没办法,谁让西南科工生产的航模的成本太有优势。
85年的巴黎航展上,西南科工拿下来自伊拉克的五十架歼教七a订单,价值二点五亿美元,最后去除成本,去除歼教七a的投资大头沙特、巴基斯坦两国要拿走百分之七十五的盈利,实际西南科工能留下的赢利也不会超过三千万美元。
由此可见,这次的f14航模盈利到底有多强,足以比得上一笔中型军火订单,可以说这次
上映,除了电影公司本身的盈利,在经济上最大的赢家非西南科工莫属。
“好东西啊,我们的航模潜力巨大,盈利能有这么强,以后还要再增加关注力度,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惊喜。”
这话说的很好听,但杨辉早就根据市场反映,调整了计划。
“不,现在情况恰恰相反,航模项目已经没有多大的盈利潜力了,西方的传统航模制造商在去年就做出了同样的喷气式航模,普通航模的价格已经被拉到了一万美元左右,这次的f14是个特例,不能按正常情况计算,以后航模盈利每年恐怕也就是一两百万美元顶天。”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航模盈利前景评估书,这里面写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看过这份评估计划书,几位大佬只能无奈的放弃利用航模大赚特赚的幻想,还是老老实实的赚辛苦钱。
杨辉说航模的事,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这就要引出正题:关于上马无人机项目。
“这是关于上马小型野战无人侦查机的项目计划书,它以后可以代替航模成为我们小型飞机研发的又一大利益增长点,在国外已经有了这种侦察机,研制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国内军队也有这种需要。”
之所以现在提出这项目,则是因为来自西工大的合作计划已经谈妥,上马小型野战无人侦察机的各项条件都已经相当成熟,上马之后很快就能出成果。u
第三百三十一章:隐藏的天才
对于杨辉给出的计划书,其实西南科工的这些领导们也早就有了些消息。
杨辉要准备发展无人机这事也不是空穴来风,此前早透露过这项计划,现在大家看到计划书也就没有什么好惊讶。
出于对杨辉个人能力上的信任,加上航模项目确实没有了太大的发展潜力,还有无人机的广阔发展潜力,对这次的无人机计划,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统一口径。
“我看这项目可行,和西工大无人机研究所合作开发我们的第一款无人机,风险也会更了西工大本来也在着手开发这中明这种无人机确实有潜力,我看可行。”
随着于总师的发话同意这项目,其他人就更没有道理反对,而白所长肯定也要力挺杨辉提出的项目,接着话茬也添油。
“我看这项目可行,和西工大合作技术风险不大,经费也不用我们公司额外批准出,研发资金全部由以后的航模盈利承担,每年有一两百万美元的投资绝对是够了。”
没错,这次的无人机项目,在经费上直接截留以后的航模销售盈利,每年一两百万美元左右的投资,折合成人名币每年也是五六百万美元,用来支持小型无人机研发肯定足够。
最为赞同这项目的,还是要属负责生产航模双阳厂厂长,现在要上马无人机项目,以后的无人机生产肯定也是在双阳厂了。
别看现在双阳厂生产航模过的滋润,但从生产军用战斗机变成生产玩具,谁心里也不好受,若是能从新回到军用飞机的生产中,就算是生产军用无人机也不错了。
“我们们双阳厂也同意,”
好嘛,公司高层都同意这项目,杨辉也乐得可以节约些口水。后面准备的说辞也省了。
“那我们就上马这个项目吧,后面具体的项目细节会有详细的文件,有需要可以直接到无人机研发处索取。”
六月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七月悄悄来临,在这炎炎烈日之中,杨辉又赶回了二所,这次是共和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也是西南科工安身立命之本。
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改进自涡喷13发动机。采用一些列新技术的涡扇10发动机终于完成了所有的测试项目。来自军队、政府、甚至还有一直和西南科工不对付的航空工业部的众多领导,都挤到一起。
二所的测试中心,最大的发动机测试台上,一台发动机正在不断的咆哮,在测试人员的操作之下,最后的一项测试项目正在进行中。
突然间,操作人员猛的打开加力燃烧室,将油给到最大,加力燃烧室瞬间变得暴躁起来。长长的尾焰喷射而出,足足有好几米长。
蓝色的火焰中,一圈一圈的马赫环更显的无比耀眼,尽管阳光耀眼,但发动机的尾焰却更显得妖异,有一种魅惑人心的美,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感到心醉。
虽然美的让人心醉。但加力燃烧始终不能持久,短暂的几十秒之后,发动机整机最后的测试完成。
“测试完成,发动机无异常,这款发动机可以定型了。”
当这话说出来之后,温总师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多年的心愿完成,突然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款发动机就要定型了。做科研的都是理性的,感性往往很难在他们身上体现,温总师只能把头转向验收组。
“吴。。。吴组长,我们的涡扇10发动机所有测试都已经完成,现在申请发动机完成定型生产。请专家组验收。”
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太多,共和国两代航空人的努力,终于就要出成绩了,作为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达观吴老怎么能缺席。
做为专家组组长,这次由他牵头负责涡扇10技术定型审查。已经到了西南科工有小半个月,这款发动机的技术数据都由吴老亲自把关审查,包括试验过程,甚至新制定的国家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标准。
按照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吴老知道这款发动机不会在再有问题了,不过最后一关还是要把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西南科工负责,更是对国家和军队、对飞行员负责。
招呼其他的审查组专家坐下,吴老有些激动,颤抖的带上眼睛,仔仔细细的审查着最后一份文件,厚厚的五十多叶测试资料,前前后后翻了半个小时。
放下这资料:双手微微握在一起:“我看这些测试数据没有问题,老吴,你们也再看看吧,多些人审查安全一些。”
说着就把这资料递给了另外一位姓吴的老者,而这位姓吴的老者也笑着接过这些资料,同样也仔细的审查起来。
要说这位姓吴的老者是谁,那也是不得不说的一位大牛,共和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中有两位姓吴的先驱。
一位自然就是在发动机总体设计上很有一套的吴达观,另外一位则是在透平机械基础理论设计中的很有一套的吴中华老先生。
吴中华是一位在航空发动机理论设计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自己独创了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这套理论在喷气式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绝对是基础姓的理论。
这种在专业领域的提出的理论,完全可以媲美钱老生在空气动力学中提出的卡门…钱雪森方程,单是说回国之前各在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影响力,两人可谓旗鼓相当。
之所以回到国内以后,没有钱老的人生更辉煌,主要还是因为共和国选择重点发展更具有威胁性的航天工业、轻航空工业有关。
一句话:不管你多么天才,没有舞台给你施展,也只有默默的抱憾终生,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体现。
尽管回国之后吴中华没有太大的舞台用于施展抱负,但吴中华一直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燃气发动机技术人才,并不断的理论上开拓发展。
尽管回国之后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吴中华一直在燃气发动机的叶轮设计中不断前进,他早年就能提出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就说明其在叶轮的理论设计中的技术能力,那么现在的吴中华理论造诣到底有多高呢?
这一点是杨辉非常看不透、也猜不透,上一位面中,吴中应为国家轻航空工业投入,放弃了在航空发动机上的研究,但却另辟蹊径一头扎进了燃气轮机里面。
燃气轮机同样也需要多级叶轮,组成压气机、涡轮最后合成转子,这东西实际上和航空发动机上面的转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老天也嫉妒吴中华的才华,再一次让共和国的燃气轮机项目也下马,涡喷8发动机改燃气轮机下马,后来的斯贝航改燃气轮机也因为美国出售lm2500发动机而下马,这位天才的努力再次失败。
这时候,杨辉却有了一些打算,现在的斯贝虽然活了过来,但斯贝航改燃项目却没有再活过来,吴中华现在处于低谷期间,或许可以好好的用好这位天才,现在的新中推核心机高压压气机出了问题,或许
p
第三百三十二章:定型生产
先暂时放下对吴中华老先生想法,关于新中推高压压气机的的问题,可以先放几天,最在最重要的将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会进行下去。,
随着两位吴老先后签下自己的大名,其他的专家组成员自然也没有反对,这半个多月的审查比以往任何一款发动机审核耗时都更长、更仔细、更严苛,就连航空部派来的刺儿头也很难挑得出毛病。
专家组十三人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就说明这款发动机在技术不会再有大的问题,出现重大事故的qing况已经非常之小。
这一刻所以人都是激动的,试问哪一位又不希望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吴达观吴老收起眼睛,站起来感慨万千。
“不容易啊,真的是不容易,几十年的夙愿终于再你们这里看到了结果,后继有人啊!现在我宣布:由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通过技术定型审查,该发动机技术先进,xing能优良、承前启后,具有历史xing的意义。”
随着吴大观吴老宣布审查通过,所有人不由自主的用尽所有力气鼓掌,而一些老专家、涡扇10的研发项目组更是狂飚热泪,三年的不懈努力,全年无休,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成功。
纵使是杨辉也同样热泪盈眶,自己重新来过,能在自己的影响之下,研制出一款还算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相比上一位面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而言,绝对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吴老。我们幸不辱命,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道路已经被我们淌出来。具有共和国特se的**标也编写完成,以后的路会更加宽敞。”
杨辉提到**标,就不得不说两句,随着涡扇10的研制而逐渐成熟的新一代**标,也终于走向成熟。
来自帝都的国家军工航空发动机标准制定办公室主任意气风发,相比起涡扇10这款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编写一点也不简单。
而杨辉这话算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处,能编写出一部共和国自己特se的**标,并且军标中贯穿世界最前沿的思想。就这则一点,也可以官路亨通。
“是啊,我们的新一代gj
67…89军用航空发动机强度和刚度规范,军用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xing大纲都在已经通过审核,新的军标正在加紧刊印,在今年年底之前会在相关航空发动机研发、维修、制造、使用单位全面贯彻。”
这消息来的果然及时,让所有人扬眉吐气,还有什么能比的上由西南科工主导编写的行业标准来的更有说服力。
仅仅凭借这一点,西南科工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力在国内就算得上是老大。“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
当然了,现在的西南科工仅仅只是在国内算一流企业。放在国外那就只能说是有一些自己的独到技术的潜力型公司,和三巨头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不过这并不妨碍西南科工继续奋发向前,做出更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