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熬鹰航空业-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

第三百二十二章:外倾双垂尾


  机体采用塑料制造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大名鼎鼎的f18就大规模的使用了复合材料,被美国海军飞行员称之为为“塑料虫子”。

  但杨辉提出的就要个更加简单、更加粗暴一些,直接用世面上普通的工程塑料制造部分机体,这倒是前所未闻,若是能够成功使用,飞机在重量、成本上都将有很大的降低。

  但现在只是初步设想,具体的情况没有做测试谁也不知道,也就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默默的看着杨辉,想要听听杨辉还有什么惊人之语。

  在杨辉记忆库中,各种成熟的设计经验数不胜数,停下来思考一番才想起,在发动机的选择上似乎也是比较纠结的。

  小型侦查无人机,肯定是不能使用航模所采用的涡喷发动机,航模上的那发动机放在军用无人机上完全就是笑话,杨辉自己都不好意思。

  “那就再说说发动机的选择,我们这款无人机肯定是螺旋桨发动机,这就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采用小型活塞发动机,第二种选择是采用汪克尔转子发动机。”

  使用小型活塞发动机做动力,这是小型低速无人机使用的比较多的方案,相对而言比较成熟,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一种就是汪克尔转子发动机,光是听起来就感觉相当陌生,平常人几乎就没怎么听说过,就算是这款发动机直译出它的中文名之后,知道这种发动机的人依然寥寥无几。

  汪克尔发动机又被称为转子发动机,这里的转子和涡轮喷气式航空发动机中的转子又不一样,涡喷发动机属于透平机械,是典型的外燃机,而汪克尔转子发动机这东西却是内燃机,这两种东西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好处挺多,首先是体积比较小,只有活塞发动机的三分之二;再就是重量轻,运行平稳;最后是结构简单。直接扔掉连杆配气机构;同样功率下运转转速只需要达到活塞式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就够了,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和耐久性质。

  缺点则是耗油比活塞式发动机高上那么一点,但和航空发动机上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比起来就没什么区别了。

  转子发动机在二战结束后研发出来,当时还引起了一番注意,比如马自达就把这东西用在汽车上面,但进过几十年的研究摸索,最后发现这种发动机最适合的地方还是小型无人机。

  光是转子发动机运转平稳这一点就可以在无人机上大放异彩。发动机运转平稳,振动小。就能有效延长机体使用寿命,还可以改善传感装置的性能,提供更清晰的图像,这对于一款以侦查为使命的无人机来说简直就是天籁。

  内燃转子发动机广泛的使用在美、德、英、以色列等国家的:哈比、赫尔墨斯、影子200等等无人机上,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就连共和国也眼热,也研制了这种发动机:cys…208

  t。

  现在的杨辉准备提前把主意达到这种发动机上面,要自己研制是可以的,低价引进这种还不太被军用无人机重视的发动机也行。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在杨辉提出了自己在发动机选择方面的意见之后,居然有人知道这种德国人在战后发明的发动机在,在思考一番之后,马上就把头点的飞起。

  “在无人机上使用转子发动机,这肯定要比使用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要好,我看这种发动机在无人机上面使用的潜力巨大,可以花钱投入。”

  听到有人支持自己。杨辉倒是多看了这位原本只是负责航模发动机改进的技术人员,现在这位搞不好就是基地除了自己以外,对转子发动机最熟悉的人,倒是可以培养一下。

  有人力挺杨辉的提出的转子发动机,这让其他对转子发动机不了解,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几人面面相觑。这转子发动机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下去之后应该找资料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教授默默地点,头表示明白:“你说的这转子发动机我不懂,不过看这位同志的反应,这种发动机确实有独到之处。这样吧,我把西工大无人机研究所的联系方式给你们。我是不管机体研制的,这边的电传飞控控制率编写离不开人手。”

  话说完,教授就在纸上刷刷的写下一串电话号码,随手递给杨辉。然后转身离开,显得匆匆忙忙,留下杨辉和几位无人机研制组骨干成员。

  教授走了,现在需要再从新安排工作,联系西工大无人机研究所的事,被杨辉光荣的交给了杨月这位无人机项目组长。

  一本正经的对杨月嘱咐着:“杨月同志,以前你是航模项目负责人,所以现在的无人机项目也该是你负责,联系西工大那边的事就交给你,无人机的气动设计方面,我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争取拿出不错的气动外形设计。”

  将联系合作方的任务安排好,杨辉独自一人离开,又往一所气动组走过去,现在无人机研制组还真就拿不出一位会专门玩儿气动设计的人才。

  一路上回想着所有的拿出像样的无人机气动设计,杨辉完全可以顺手抄来,但现在必须要考虑到更多的地方,比如技术的继承方面,同时还要和先进技术的预研相结合,这就相当考验统筹策划能力。

  一路上左思右想,发现在无人机的气动设计上,唯一可以做到和有人机有技术重合的地方也就是垂尾的设计,单垂尾?双垂尾、亦或是更加变态的三垂尾、四垂尾。

  这些统统都可以,但最适合西南科工采用的还是双垂尾设计,单单是双垂尾设计还不够,杨辉要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到v型外倾双垂尾。

  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的合作已经是比较深入,来自诺斯罗普的外倾式双垂尾技术也到了西南科工,有了这些资料,在这次的无人机气动设计中又能免去很多的麻烦。

  “刘军,你们策划的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进度怎样?能不能抽出些人手,把刚刚运到基地的外倾式双垂尾技术好好研究一下,我们现在有一款新飞机可以采用这技术,也算是给你们练手,用以加快技术消化吸收速度。”

  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刘军怎么能不高兴,虽然现在的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研制很紧,但抽调人手加上风洞所在地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消化新到手的垂尾技术绝对可行。

  “当然,只要公司有需要,我们这边可以抽调出十五人出来,加上诺斯罗普移交的技术资料,我们可以开始研究,就是时间上比较脱一点,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对了,刚才说的新项目能透露一点吗?”

  看到刘军求知的眼神,杨辉也不忍瞒他,刘军已经是西南科工的技术骨干,新的无人机气动设计少不了要用上刘军。

  “没什么保密的,就只是一款大号的航模而已,我们有了些新的想法,可以在这上面实现。”

  p

第三百二十三章:缩小版赫尔墨斯


  简单的向抽调出的十五人介绍了一下杨辉自己所设想的无人机气动布局,见所有人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有的人还在笔记本上按照杨辉所描述的外形,大致的画出了三视图。○

  杨辉大致的看了一眼这些三视图,发现这些已经是**不离十了,这才将自己用catia建立的无人机模型放出来,关掉灯后的会议室显得黑黢黢的,唯有幕布上的图形最为抢眼。

  细长的机身,几乎没有任何的突出部分,机身看起来就像是一枚巡航导弹,甚至连机头都不是尖尖的圆锥形,而是圆滑的半圆球。

  过了机头之后马上是一部光学观察设备,然后是机身段,这里布置了采用上单翼布局的平直翼,再往后面则是外倾双垂尾,最后面才是推进式螺旋桨。

  没错,这架无人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就是按照赫尔墨斯的外形设计,不同之处也就是在体格上要小了赫尔墨斯一些,但这确实是最适合西南科工的气动外形设计。

  杨辉自然可以直接将后世共和国的

  wp01炮兵侦查无人机拿出来,但这款无人机在气动设计上和基地并不是太合适,承前或许可以做到,但是要启后恐怕就相当困难。

  看到这样简洁的气动设计,众人再和自己刚才画出来的简图对比,才发现自己设想的比人家预先计划的气动外形还要复杂,能将复杂的飞行器设计的这样简洁,这才是技术的体现啊。

  “这飞机没有设计到起落架?它是准备怎样起飞。这倒是挺有趣。”

  又说到了起降设计,杨辉想了想干脆将这款无人机的设计理念。使用环境统统做了介绍,然后再听这些设计师的意见。

  听了杨辉的介绍。众人一番交头接耳,终于有人站出来:“这款飞机在设计上很简洁,在气动设计上肯定是可行的,这款飞机主要的气动控制难点是外倾双垂尾设计。我们得到诺斯罗普的技术支援是超音速外倾双垂尾,现在的这款亚音速飞机的外倾双垂尾有些地方要简单很多,最多三个月时间我们就可以拿出堪用的设计。”

  杨辉当然知道这超音速翼型和亚音速翼型的区别,超音速翼型采用后掠翼,这不仅仅是在主翼上体现,在垂尾上也是同样。

  超音速外倾双垂尾和亚音速外倾双垂尾的很大不同之处。没有了超音速要求,翼型还需要做较大的后掠角度设计吗?

  当然不需要了,亚音速飞机完全用不上大后掠的垂尾翼型,这样新无人机在设计中自然就要简单太多,这也是气动设计人员敢说出三个月拿出合格的初步设计的底气所在。

  按照亚音速的飞行环境设计出来翼型,完全就不用做超音速风洞测试,这里面节约的时间、资金、减少的技术问题,都是设计时间缩短的原因。

  说到这里又说句题外话,在超音速的后掠翼设计中。不仅气动设计要麻烦很多,在受力上也有很大的变化,结构设计更是和亚音速飞机设计有非常大的区别。

  比如:超音速飞机的翼型都是带有一定的后掠角度,而后掠翼翼型带来的‘后掠效应’在机翼设计中是一个相当恶心的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后掠翼的根部由于传力元件的长度不同。刚度不同,而力总是沿着最短路劲传递,前缘的传力元件较长。当然受力较小;后缘的传力元件短一些,导致受力增大。这就要翼型的设计中对翼根后缘做出很多的额外补偿。

  这样的问题要仔细说,那绝对是一说一大堆。说这么多就是要说明白一点:超音速飞行的飞机设计要比亚音速设计困难太多,有了为超音速飞行设计的外倾双垂尾技术资料,要引申设计出用在亚音速飞行的外倾双垂尾还真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就是简单加愉快。

  “好,这可是你们说的,三个月的时间拿出翼型设计,只要你们按计划进度拿出设计,我做主,给你们在物质上增加一些奖励。”

  物质奖励,这在西南科工还真就没有出现过几回,最主要的是,听着杨秘书的意思是要单独给自己这十多人奖励?

  西南科工作为军工单位,妥妥的国营性质,多年来在物质上的奖励也不少,但那些都是人人有份,吃的是大锅饭,说成是发福利更恰当一些。

  现在第一次说到要开小灶单独发奖励,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单独的奖励,和其它的区别开来,这里面所带来的激励效果绝对是相当令人看好的。

  这是杨辉在即将接受西南科工管理的试水之作,西南科工相比其它的老国企问题要少很多,但是一些固有的大锅饭思想早就出现,要激励起职工、技术人员努力工作,不断推进的奖励制度是绝对不能少的,现在仅仅是试水之作。

  看到这些设计人员激动的面部表情,杨辉满意的笑了,这下就准备等着技术成果出来,无人机机体设计的一大重要问题就解决了,至于转子发动机的解决

  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到底是要准备采用活塞发动机还是转子发动机,这要恐怕还要咨询一下军队是不是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结构的发动机。

  “好,我们这次的会议就结束吧,你们可以着手开始研究了,时间不等人。”

  关掉投影仪,杨辉没有把这些气动资料拿走,直接留给这些技术人员,想来对它们的帮助还是会有的。

  走出室内,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下来,不过各个办公室内明亮的灯光泄出来,过道中倒是一点也不显黑,时不时还能听到断断续续的讨论,技术的研制都是在不断的讨论、试验中完善,丝毫来不得假。

  空旷的室外路上,从远处突然传来了战机的呼啸声,这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