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货在有的政府部门还是首选。
了解民品变速器的进展,杨辉又跑到了气动设计组,杨辉走之前提出的侧板技术,就在这里进行着前期理论探索,按计划这将和0611的十号工程合作。
杨辉就要去看侧板技术的进度之时,却又出现了意外情况,这倒是令杨辉史料未及,但又不得不前往解决。
说来事情也简单,杨辉提出的在基地的洪都联合研制的初中级教练上使用发动机,这是上辈子K8最早选用的发动机,现在提出使用这款发动机自然是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洪都和发动机的拥有者美国加雷特公司接触之后,加雷特公司也欣然同意将这款发动机出口到新的教练机之上。唯一的问题在于,加雷特方面并不愿意将这款发动机技术出售到共和国。
说来还是因为现在的发动机还相当的吃香,虽然是一款小推力发动机,但是其优良的性能,依然占据了公务机市场额半壁江山,可谓风光无限。
现在加雷特公司自然没有再将这香馍馍技术出售到共和国的道理,虽然就算出售到了共和国,共和国生产的型号也没有办法和加雷特公司抢市场。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加雷特一直对洪都方面提出的要求不冷不热,反正就是你要装我的发动机这个可以,但是你要引进生产发动机,这就要考虑考虑考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半年时间,现在K8都以经开始了初步的设计,还没法把发动机的事完全定下来,这就有些让洪都方面抓狂。
当然也不是加雷特完全一口回绝了洪都方面的提议,反正人家就是拖着,一句话恐怕还是钱的问题,这时候本来和洪都合作的比较好的株洲南方动力机械厂就不行了。
株洲0331厂本来就没有一个大项目,和洪都差不多都是难兄难弟,国家不重视,0331厂自然是没有资金。
就算是洪都一起搞,依然是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加雷特的胃口拿下这台发动机的技术,自然洪都就又看上了现在相对来说还活的比较滋润的0011基地。
=〃
d…load…s〃
第二百三十八章:要去美国一趟
?
现在洪都负责K8发动机项目的负责人来到了基地,而基地的人手不足,自然又要把杨辉拖出来,至于杨辉本来打算去看看侧板技术的进度这事,肯定又只能是无限制的拖延下去。
前来和杨辉谈发动机问题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杨辉倒是对这位没有什么印象,恐怕又是一位默默无闻搞的中层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
杨辉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在食堂吃过了午饭之后,一番交流开始了。
“杨秘书对吧,我来之前听石总师说过你,久仰!我先介绍一下:黄彻,是我们两单位共同合作的新教练机发动机项目洪都厂方面负责人,现在有些事要和你们这边一起商量一下。”
被比自己大上近二十岁的的中年人说久仰,杨辉总觉得哪里不对,不过心里想着这次急迫的发动机问题,杨辉也不管那么多了。
“我叫杨辉,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秘书长,这次我们的初中级教练机合作项目是我们新公司的又一个大项目,所以对这次的发动机引进的问题,我们也非常重视。”
谈话之前,杨辉已经大致看了洪都方面提供的他们和加雷特公司初步接触时的谈话记录,大致分析一下,杨辉得出一个结论,引进的可能不是没有,恐怕这还是加雷特公司在对价格不满意,要引进确实需要一番周折。
当然杨辉对这个项目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若不是为了齿轮传动技术,杨辉才懒得去管这个发动机的问题。
需知仿制小推力发动机这种事还真就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上辈子共和国后来给自己使用的K8就仿制了AI22小推力发动机。
之所以现在杨辉不选择仿制这条路,而是选择成本更加高昂的引进,主要还是因为要得到齿轮传动技术的一手设计资料,毕竟齿轮传动这种技术算是绝对的小众技术。
现在共和国是完全没有任何搞涡扇发动机齿轮传动的经验,若是冒然去仿制,恐怕也不见得玩的动。这也是上辈子国内为什么选择仿制AI22而不是选择仿制K8在设计中就选择的原装发动机的原因。
所以现在杨辉还是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去搞这个技术,不花钱是不行的。
“黄组长。我看了和加雷特方面谈判的记录,发现没有引进成功最主要还是因为你们给的价格达不到加雷特方面的要求对吧?”
杨辉这话说的几乎是摆明的,洪都和株洲厂哪来的那么多钱,这两厂砸锅卖铁。还向刚成立的国有四大行借贷了一些资金,最终才堪堪凑齐了5000万人民币。
记住是人民币,还不是美元,就这点钱加雷特自然是不愿意出售技术了,虽然这是一台技术含量不算太高的小推力发动机。但是也不可能这么低的价格就出售了。
如杨辉所想,黄彻苦笑着表示赞同,瘪瘪嘴:“没错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么也知道这些钱并不够,所以现在我们只能来求助一下你们,要不我们就只能是放弃引进国产化这款发动机的计划,直接购买成品发动机使用。”
听了这话,杨辉怎么能行,好不容易有了一条还算不错的民用发动机技术路线,杨辉绝对不能容许现在放弃。
狠狠心。觉得这事还是得要继续下去,实在不行这次基地就一起参加到这款发动机的引进,反正这次自己运输导弹赚到的1。5亿美元的净利润还在那里放着。
杨辉相信他说明这事之后,基地再投资一些资金将这款发动机拿下也不是问题。
实在不行杨辉就打算退而求其次,只要能把齿轮传动技术拿到就行,不过这样恐怕就有些对不住株洲厂。
不过杨辉相信,只要基地把齿轮传动技术搞到手,那么以后株洲厂就可以着手仿制发动机,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就这这样有些坑了加雷特公司。
想了这么多。杨辉觉得还是好好的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为好:
“这不行,我们完全看好我们联合研制的这款新教练机的未来,发动机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绝对不能受制于人。这样。我到时候回去在和基地领导们申请一下。”
杨辉这话算是给给了黄彻希望,发动机受制于人这一点洪都也是知道危险极大,自然有希望就要抓住机会,能自产是最好不过。
这次黄彻来,就是和0011基地一起商量一下这个问题,若是0011基地能支持下去。那么洪都肯定是愿意继续搞。
当然这次来基地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加雷特方面的谈判队伍已经离开回了美国,只留下来几位工程师负责和洪都方面沟通飞机的发动机舱设计安装问题。
那么要继续谈下去恐怕就只能是去美国谈:“杨秘书长,还有一个问题,这次的发动机引进要继续谈下去,恐怕就得要我们去美国谈,美国谈判团已经回去了。”
杨辉本来还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事,没想到这又有情况:加雷特公司的谈判队伍居然已经离开了,看来这次还得要去美国走一趟,看来咱就是天生满世界跑的命啊。
想想又要去美国,杨辉突然想去好像85年美国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大事,好像还是和基地的财源相关的,具体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杨辉思考着自己忘了的是什么东西,倒是让黄彻以为杨辉在考虑如何说服基地的领导,黄彻瞬间就觉得这杨辉这么年轻就坐上如此高位,那果然是付出了努力的。
“那好,既然是这样的,那么我就不打扰了,这几天我会继续在这边等消息,还希望你们这边能尽早拿出一个处理结果。”
说完,黄彻就准备离开,杨辉心里有事也不多留,将黄彻送到招待所,杨辉边走边思考问题,一直走到基地的试飞跑道,突然眼前掠过一架航模,这才突然想起问题来。
再看过去,果然杨辉就看到了已经降落的航模,走过去一看果然不出杨辉所料:F14模,这是杨辉提出的变掠翼航模的终极产品,也是杨辉预计中最吸金的一款航模。
先不说航模,在一边的杨月已经把杨辉拍醒,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杨辉,杨月以为这家伙被拉去挖煤去了,现在终于看到了杨辉,这才算是心里踏实。
“杨辉,你最近跑到哪里去了?今天怎么又有心情来这里看我们的航模试飞?”
看到杨辉在这里,杨辉也是这才想起,自己在基地还有一位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女人,说实话,在前几个月忙起来的时候还真就把这给忘记了。
连忙解释一番,也不管奏效与否:“最近不是太忙了吗?我连上次我们二所的新发动机整机试车都没有去参加,事多着在。对了,你们现在把F14的航模制造出来了?”
杨月本来是跟着于总师去搞了一段时间的超级歼教七的,后来超级歼教七做模型的时候,又把杨月拉出来做航模,后来杨月也就一直在做航模。
因为她对这个航模有了全新的想法,对航模这个东西,杨月觉得以后好好做,其中的潜力不可预估,实在是太大。
杨月不知道杨辉给基地安排航模业务,就是为以后的无人机大爆发埋下的钉子,现在看来杨月已经能够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对,我们已经把你早前说的变后掠翼的终极战斗机F14做出来了,时间刚好在你定下的85年四月之前,现在刚好是三月底。”
=〃
d…load…s〃
第二百三十九章:新的技术线
???
PS:
第三更奉上,有票的捧个票场,有人的捧个人场啊,各位!
没错,杨辉要用来捞钱的自然就是F14航模,借助86年的《壮志凌云》上映后,又用这款F14航模在美国人民中掀起的巨大旋风,以达到吸金的目的。
要知道F14这款飞机就是在《壮志凌云》之后,才升华为公众眼里一代明星,甚至在退役之后依然被无数人顶礼膜拜。这些人被称为:猫党,哪怕在后世的共和国,他们也潜伏在各个军事论坛和小说之中,其势力相当之大,堪比当年的战斗机黑手党。
计划很好,但是现在是85年,距离86年还有整整一年时间,杨辉却是有了新的计划,需要提前把航模设计组的研发力量释放出来。若是把F14航模的研制也排在86年,那就和杨辉后续的计划有些冲突。
至于为什么说要在85年拿出来F14的航模来,就是因为杨辉要准备让航模设计组开始准备下一个系列的固定翼战斗机航模。
没错,杨辉把欧美的变后掠翼战机玩坏了之后,准备要重新开一条航模技术路线。
“看样子你们是把这款飞机定型了是吧?我看这架飞机还算不错,到时候我们让它在美国收发,我们在欧洲销售航模都有两年时间了,一直压制着美国市场就是为了酝酿市场。”
杨辉所谓的酝酿市场,这个问题杨月不懂,不过杨辉要压制着不开发美国的航模市场,想来因该是有他的计划。
“你的意思是我们今年就要在美国铺开航模销售?我看这也差不多了,我们的生产力量是足够满足欧洲和美国的需求。”
生产力能满足需求那就没有问题,杨辉点点头,这次前往美国,他就将要把拉皮后的狂风战机(F111),超级歼教七,两款航模带到美国。让美国人民也能享受的喷气式航模带来的全新体验。
仔细看了看试飞后的F14航模,做的很不错,甚至细节都做了出来,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搞航空工业这种精密制造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看的出这架航模应该是定型了,你们还没有建立起这款航模生产线吧?”
如杨辉所想,杨月点点头,认同了杨辉的猜测。F14的航模的确还没有建设生产线。就等着杨辉回来确认生产线,开工生产,然后推向市场。
然而杨辉现在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开始生产,86年才推出市场,一年时间生产产品的积压,基地可承受不了。
“生产线建设的事先延后,我们86年才对外出售这款航模,现在没必要这么快就建设生产线。现在我们需要开始准备新的航模技术路线,F14之后,我们就没有再继续做变后掠翼机型的理由。”
新的航模技术路线。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欧洲售后返回来的消息,对于新的航模型号要求,欧洲各国航模爱好者有各种不同的选择。
有F14、F15、F16、F18这些美制战斗机机,甚至还有人对英国的海鹞、掠夺者感兴趣,瑞典的萨博35、萨博37、法国的幻影系列,这些都是各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