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相比上这次的运输费,也就是四分之一而已,不出意外,把其他的成本划掉之后,基地可以得到大概六七千美元的净利润,这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了。
当然这些钱,要用起来也肯定是一点也不经用,哪里都需要花钱。
在这次的新涡扇之后,新的发动机预研不说,首先就得要解决材料问题,一代材料一代发动机,这绝对不是夸大。
所以现在新材料需要大量花钱,当然还有基地的各种生产设备也急需更新,精密的加工设备是工业产品的基础。
不说基地全面数控机床化,至少百分之二十的精密机床需要更新。这就只能是四轴甚至五轴才能胜任,现在基地专门有人在对外接触,到处进行着精密数控机床采购。
而那些机床的价格那叫一个吓人,每次杨辉看到这报价,都无数次想要去搞这项目。
来自后世,杨辉知道这高精密机床行业有多暴利,特别是数控机床那更是如此。但是在想想后还是放弃了,现在基地还没有那么多搞数字式工业控制的人才。
这种人才若是有,那都是直接拉到了电传飞控项目去了,哪里能把人腾出来搞数控机床系统。
还有其它的也要钱,如基地广大员工的生活问题,碍于国企身份不能直接发钱,但是基础的员工住房问题,等等的其他物质都急需保障。
若是不能把人留住,你培养再多那也是不够的,搞工业的最需要的就是积累,老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最为宝贵。
钱不够,但是杨辉也有了各种计划,慢慢来总还是能解决的,只要在前进,追赶的速度比前面领跑的速度快,那就是最好的。
“那行,我们就按照700万一架超七计算,一个大队的战机,我们给六千万可以吧!”
一次护航有六千万的好处,还赚的光明正大,同时又能起到练兵的作用,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六千万用来投入到永新岛建设,前期已经可以铺开来,只要开始建设了,那后面想想办法,再向上面批点资金。实在不行就莫许下面的动作也行,总要弄到些钱来支撑起这个前沿机场建设。
85年中央允许军队经商,但是这种事在85年之前早就有了苗头,而海军现在则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毕竟是靠海嘛。
杨辉不知道刘司令所想,就是知道也无能为力,实在是没有办法,有些事终究还是要往原来的路上走。
“刘司令,那么我问一句,海军方面打算怎么安排这次的护航任务?这个我还是有必要知道一下,这样才好去和沙特方面谈判,要我们的运费。”
=〃
d…load…s〃
第二百一十三章:我冒这个险
护航这种是事本来是并不需要大动干戈的,但是以现在共和国的军力来看,要进行一次远洋护航还真就需要大动干戈一番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实现远洋护航肯定是要大吨位的军舰才能行得通,没有大吨位军舰要远洋护航这种事就相当危险。至少现在这个时候的053这些名副其实的护卫舰就干不了护航这档子事。
刘司令是海军司令对这些事比杨辉清楚多了,早早的就在从聂帅办公室出来时就开始计算了编队配置。
“嗯,军舰的配置问题,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首先这次我们对外的名义是对巴基斯坦访问,肯定就不能超过了一般访问的规模,最多也就是两三艘我们的051级驱逐舰,然后是我们的补给舰,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需要一艘拖船。”
听到这个配置杨辉真心觉得好寒碜,就这样咱还是得要去护航,051那吨位,若是遇到个啥特殊气候情况,那就准备着非战斗减员吧。
而杨辉说的这话还真不是吹的,051那吨位,加上那长宽比的军舰出海远洋,其抗风浪能力之低,遇到极端特殊的情况,虽一般也不会倾覆,但是战斗减员这种事都是板上钉钉子的。真的大风浪来了可不是你把自己固定起来就安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都会出现。
黄水海军要挑战自己极限冒险远航,那就得要有心理准备,80年的那次远航那都是有牺牲指标的。这些数据是深深藏在五号导弹成功背后脊梁。
杨辉对海军的安排也拿不出好的建议,他只能是最多像刚才一样。能力所能及的稍微支持一下,毕竟这些都是在拿命来护航。
“好。这样的水面舰艇配置还算现在最豪华的,应该是海军的最大能力了,那么水下护航力量是不是也要安排一下?这个就看刘司令你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毕竟我们这次的东西实在太敏感。”
水下的护航力量,那是什么东西,大家不用说都知道,肯定是潜艇,但是用什么潜艇那就有讲究了。不是所有的潜艇都可以远洋护航,部分常规潜艇虽然也可以实现远洋航行,但是那都是有潜艇支援舰的情况下实现的。
若是这次对外访问都把潜艇支援舰拉出来了,那不就摆明了了此行有潜艇出没吗?你对外访问拉出了主力驱逐舰之外,又拉出来了潜艇,这不说也知道情况不一般啊。
所以综合所有情况,要在这次远洋航行中配备水下力量,得要什么级别的潜艇自然就呼之欲出,当然国内的木边鱼到底性能怎么样。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中就不足为屁民所道也。
听到杨辉问起水下力量的情况,刘司令仔细看看杨辉之后,还是忍住没有说出来。这些事还是不要被知道为好。
“水下力量这个我们自有打算,你就不要打听,我们现在的水下力量保密级别你还没法知道。还是说说水面舰艇就好。”
刘司令不愿意将水下力量的配置说给杨辉听,这个不奇怪。不过杨辉八成都能猜出来。这个时候没有明确说明不派出水下力量,那就是一定程度上的默认了。杨辉根据后世的情况稍加分析,就知道了结果。
当然,刘司令不说,杨辉也没有傻到会将自己猜测的问题说出来求证一下,知道就好,默默的烂在心里,不过这次海军方面不说水下力量配置,那么就注定了这次的水下力量出海的钱,那都得要海军自己掏腰包。
如此,杨辉何乐而不为:“好,我们不说水下的力量,那我们这次的运输船要怎么安排?这么大的一批东西是不是要分开装成几批次,亦或者是要装到一艘大船上?还有运输船我们要从哪来?”
运输船这个问题还确实需要好好计划一下,肯定是不能用当事国之外的运输船来运输,自然到最后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不是用共和国的国有海运公司商船运输,要不就是用沙特的运输船运输,反正不可能是用海军的登陆舰来装着这些东西来运输。
当然了,若是这个采购项目再晚上五到六年,把导弹也改为购买共和国的固体导弹,或许可以考虑一下直接就是水下偷渡,想来那应该是最安全的。
现在嘛就只能是最光明正大的水上运输,这就要看各个方面的协调,在最后才能顺利到达沙特,将和平送到中东这片久经战乱的沙漠土地之上。
杨辉问到这个运输船的问题,同样刘司令也在纠结到底是该怎样来做,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用国内的商船运输自然是最好,但是这事最后若是暴露了,那共和国这次的大项目就坐实了,一点辩解都不行。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要不我们联系沙特方面,使用他们的商船来进行这次的运输?这样我们最后就算这次事情被暴露了,我们也可以打死不承认,这样还算是留有最后的一点退路。”
留退路,现在还在想留退路,杨辉还真就没想过什么退路,项目都进行到这个时候了,哪来的退路,再说就沙特的那些商船杨辉还真心觉得不安全。
这些沙特的老爷们,哪里会有人愿意去出海跑远洋?恐怕船员甚至船长都是雇佣的外国的产品,对于这些人,杨辉是完全信不过。
“司令,我们现在哪来的退路,我觉得就用国内的商船最好,大不了到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们直接把船沉了就行,印度洋很深,容得下一艘小商船。”
听到说最后直接沉船,刘司令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办法应该是最保险的,只要沉没的海域水深不是太潜了,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过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个方案实在是太那啥了,这种事情,到了最后肯定是没有时间让那些船员脱身,必定会长眠于水下。
刘司令不得不佩服杨辉可以这么光棍的说出这个方案,虽然刘司令心里也早就想到了这个最后的措施,但是刘司令依然不好直接说口。像这种方案,只要是见不得光的事,在最后都有,但哪个不是最后秘密吩咐下去。
刘司令想到了这里,杨辉焉能不知,见刘司令听了自己的话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杨辉觉得这个还是要自己以身作则。
“司令,这是最保险的办法,我们别无选择,我愿意这次随船押送,不敢说一定会安全到达,但是我敢说我绝对是把这条命放在最危险的地方。”
杨辉说出这番话,不是一时之冲动,他这样说还是因为他对后世的情况知道,他明白这个项目是成功的一次项目,甚至上辈子运输的商船完全就是裸奔,至少水面上没有共和国的军舰护航,但最后还是美国人一路“护送”到了中东。
那么这辈子还有什么好怕的,自己表示一下决心又有何妨,涉一次并不危险的险关,杨辉没有太大的心里压力,再说像这种货物,没有负责人在船上押送是完全不可能的,别人的命是命,杨辉自己的命也不见得高贵多少。
刘司令听到这个年轻人,要去随船押送,终于不再多说了,虽然杨辉去了船上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多大的用处,但是就冲这年轻人的这股子气,刘司令都要同意他。
反正刘司令也知道,不管怎么样最后关头自我毁灭这个是要必须的,现在只是让自己同意这个方案更加的顺利而已。
第二百一十四章:我们谈谈吧
既然刘司令同意了杨辉的意见,使用国内海运公司的商船参与运输,那么杨辉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其它是具体事项也不需要杨辉来规划
“那行,司令我们就这样安排,我会尽快去联系到苏尔坦亲王,和他去商谈运输事宜。当然我希望在商谈运费之前,海军方面可以拿出一套大致护航的行动方案,如此我和苏尔坦谈运费的时候就更加简单、容易。”
杨辉需要一套大致的方案,海军的参谋们摆在那里,拿出一套大致的方案那不是简单加快捷?至于后续的细致规划,备用方案这些就不是现在需要的,时间还有好几十天,足矣。
点头表示没有问题,打开小房间的门,示意杨辉可以和自己出来了,重新在外面的大办公室坐下,这才继续谈着后面的问题。
“这个简单,我们这边大概三天之内就可以拿出一套大致的方案,用来给沙特方面看看,谈谈运费什么的完全够用的。”
资金分配问题已经谈妥,只需要等待三天时间就可以开始准备去和苏尔坦谈运费。另一方面的远在西南的基地,也在准备新的一次是试飞。
这次的试飞不一样,一个月之前转场到颜良试飞中心的首飞机,已经在进行着各种国家测试。因为这是一架海空军都非常关注进度的飞机,自然颜良方面也将试飞的安排的相当紧凑,白天进行试飞,晚上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加班加点抢进度。
终于来自阎良的消息传来,超级歼教七的首批最重要的数据已经出来。经过论证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试飞。于是就有了这次超级歼教七的再次试飞。
这次试飞机并不是多么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来参加到试飞的试飞员中。有来自巴基斯坦的试飞员。新的一架试飞机试飞,这位就爬上了后座的座舱,准备提前感受一下这款飞机。
在一番起飞前的检查之后,第三架试飞机终于起飞,这也是新机的第一次双人飞行,不出所料,新的试飞机飞行的相当平稳,在七百米的滑跑之后,飞机搭载着两位飞行员腾起。
一番试飞科目之后。严修福操纵着新机平稳降落。
当两位飞行员都走下飞机,下面迅速来人将飞机拖走,采集本次飞行数据用作分析,于总师和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飞行员交谈起来。
“怎么样,我们的超级歼教七的感觉比起歼七要好很多对吧?我们的新飞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特别是新的环控系统,使得座舱已经有了全新的体验。”
于总师这话若是在以前说,肯定这位飞行员还会有些不相信,但是这次的试飞之后。他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