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国演义》里,管亥与关羽大战了数十个回合,才被斩杀。而在三国系列的游戏中,管亥的武力,一般被标定在80以上。由此可见,管亥的武力,应当相当不错。本书设定他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实在是很给关帝爷面子了。
    人物——张绕。
    青、徐黄巾军首领之一。曾经率20万众,从冀州还攻北海,大败孔融。
    人物——楼异。
    设定为黄巾军小帅,后来随青州黄巾投降曹操,于濮阳之战中露面。
    出处:(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



第66节 大旗力可扶
    如今,张绕在经过了管亥的指点之后,自觉现在踢出的这一脚,既有力量,又有速度,还有足够的突然性,就算不能一击踢倒对手,也可以让对手吃个小亏。
    然后,张绕感觉自己这一脚,踢起来比平时更加轻快,更加快速,更加……收不住脚!
    周围的旁观者,只看到臧霸如一阵风般,飘到张绕身侧。张绕骤然踢出一脚,却被臧霸轻巧的避过。然后,张绕的身体就腾空而起,“嘭”的一声,重重的摔倒在地。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张绕下盘不稳,自行摔倒了?
    众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只有张狂、管亥、典韦等区区数人,看得真切。
    臧霸在闪身避过张绕的横扫腿时,手掌上明黄色“战炁”一闪,疾如鬼魅般的,在张绕脚后跟上顺势一推,这才让张绕的身体失去了重心,狼狈的摔倒在地。
    ——好快的速度!
    ——好高的技巧!
    管亥感慨之余,忍不住大声喝彩道:
    “好一招‘顺水推舟’!”
    张绕这一摔倒,楼异立刻心神大震。臧霸瞧得真切,左手一拳,右手一拳,直奔楼异的面门。楼异急忙招架,却不料臧霸这两拳尽是虚招,楼异的招架,居然连臧霸的身体都没碰到。
    突然间,楼异胸口一痛,他的身体就腾空飞起,步了张绕的后尘,狼狈的摔倒在地。
    原来,臧霸的实招,也是一记飞腿。不过,比起张绕的那一脚来说,臧霸的这一脚,不但速度更快,隐蔽性也更强。从出脚到收脚,居然都没有让楼异亲眼看到。
    如此轻松愉快的撂倒了两员小将,即使管亥心胸宽阔,脸上也未免显得有些难堪。同时,管亥对张狂手下的实力之强,也有了一个明确的初步认识。
    之前,管亥军隐隐听说泰山有一只黄巾军,出了一个“万人敌”。据说这位强者身高一丈,腰围也是一丈,手拿两把八十斤重的大铁戟,无敌于世间。
    这样的传闻,管亥军里的小帅们,只当是乡野村夫的以讹传讹。毕竟,早在数年以前,管亥帅就被公认为“太平道第一高手”。但是,连管亥本人都承认,自己的武功,离“万人敌”的境界,还要差上那么一筹。
    泰山那里民风固然彪悍,但要是突然间不声不响的蹦出一个谁都没有听说过的“万人敌”来,可信度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不要说是“万人敌”了,就算是“千人破”,在这个世界上,也是足以独霸一方的存在。
    ——难道你以为,高手就像田野里的青菜,一把一把的,到处都是?
    但是,臧霸现在的表现,让管亥军众人,都有了极大的震动。
    ——这两人都是“百人斩”级别的高手,居然在这个臧霸面前,撑不过一个回合?
    ——即使是管亥帅亲自下场,也不可能就如此轻松的撂倒这两人啊?
    ——难道……
    ——真是“万人敌”?
    张狂和楼异从地上一跃而起,垂头丧气的回到管亥身后。臧霸的出手不重,毕竟这只是切磋,不好出手伤人。他们两个虽然心中仍然有些不甘,却明确的知道,自己二人的身手,确实与那个狂傲的小子,有着天与地的差距。
    “果然身手不凡啊!无忌,你还真是有幸,居然能得到如此良将,真是我太平道之大幸啊!”
    在显露了一手本事,不至于被管亥部下所轻视之后,张狂自然见好就收,谦虚了一番。管亥说了两句,目光突然望向典韦,问道:
    “刚才介绍的时候,这位壮士,似乎还在臧壮士之上啊?”
    不等张狂回答,臧霸就插嘴说道:
    “典大哥的武力,还在俺之上,自然要先于俺介绍啊!”
    这话一出,从管亥到小卒,无不悚然变色。臧霸的武力,虽然没有彻底展示一番,可是结合了张狂的介绍,在管亥的心中,已经可以算是“万人敌”了。但是:
    ——居然还有人,能在武力上居于他之上?
    ——这就意味着,张狂区区数千黄巾军中,有两个“万人敌”?
    当今之世,“万人敌”如同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早几年被公认享有“万人敌”之称的,唯有“凉州三明”中的段颎、段纪明。至于现在,“江东猛虎”孙坚和凉州大豪董卓,则是被身边的人推为“万人敌”,属于最有希望得到公认的当世强者。
    众人惊愕间,突然响起了“呼剌剌”的声音。大伙儿循声望去,却见一面高达三丈以上的粗大军旗,正向着地上落去。旁边负责打旗的五、六条有力大汉,正手忙脚乱的想要重新扶起这面大旗,不让它落到地上。
    原来,这几个扶旗的军士,听到典韦的武力,还在臧霸之上,一时间大吃一惊。正好这时,一阵狂风吹过。扶旗的军士们一个分心,竟然让大旗被风给吹歪了。
    若是大旗倒在地上,那就少不得要有人头落地。
    当时的人,甚为迷信。不但在学术界,流行大量掺杂了“谶纬之书”的今文经学,普通百姓甚至地方豪强,也有着修庙祭拜的风俗。
    而在军中,如果代表一军的大旗倒地,那对全军来说,都是一个极为不祥的兆头。轻者要吃败仗,重者主死大将。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恶**件,全军的士气,都会因此而降低一截。
    因此,几个护旗军士,知道现在是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个个拼了命的,想要将大旗重新竖起来。然而,这面大旗的重量显然颇为惊人,就这样不顾军士们的劝阻,我行我素的向地上躺去。
    ——这样天天站、月月站,我容易吗我?
    大旗发着牢骚,向地上躺去。
    “快去帮……”
    管亥话语未完,却见一个极其雄壮的身影大步奔出,一把撑住了大旗的中段,不让大旗落地。众人抬眼观看,这人正是刚才被介绍给大家的典韦。
    只见典韦双手撑住旗杆,一步步向大旗的底部挪去。每前进一步,大旗就被抬起一截。这样十多步下来,五、六条粗壮大汉都固定不住的大旗,竟然被典韦一人夹持住,不再摇晃!
    “好力气!”
    “天啊!简直是巨灵神下凡……”
    管亥军惊讶了一番,发出震天的喝彩声。那几个护旗的力士,更是千恩万谢,没口子的称赞。看见此情此景,张狂不由得想起《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语,大声赞道:
    “真古之‘恶来’也!”
    有了张狂这句话,从此以后,典韦就多了一个外号,叫做“古之恶来”。连带“恶来”这位远古时的勇士,也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就连管亥,也亲热的拉着张狂的手,感慨道:
    “无忌啊!你现在,当真可以‘无忌’了!麾下的猛士,何其多哉!”
    达到了让管亥军高看了一眼,不敢轻视的目的,张狂变得很好说话起来,谦逊的说道:
    “这都是我太平道当兴,东皇太一赐福。”
    有了这个小插曲,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张狂请管亥带领手下,到坞堡中休息,管亥自然高兴的同意了。天平军拿出这段时间积累的物资,大飨三军,让远道而来的一万多黄巾军将士,都美美的吃了一顿。
    席间,管亥对张狂部的实力赞不绝口,当场提出了,要张狂所部,加入救援卜己帅大军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张狂已经思考了很久,非常干脆的答应下来,得到管亥的又一顿好夸。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ps:人物——凉州三明。
    “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位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几乎同时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京师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个人,对羌战争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这三个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不过,这三人都死在黄巾起义之前,并未在三国中露面,属于本书的背景材料。



第67节 愿吃苦中苦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管亥何许人也?被“大贤良师”张角,夸赞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多年,在黄巾军中,乃至整个天下间,都是威名远扬的存在。而且,他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信望极高,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也绝非张狂可以相比较的。
    更不用说,管亥这一生,教授弟子无数,就连张狂本人和周仓,都得叫他一声师傅。如果张狂不同意,只怕管亥开口喊上一声,张狂手下那些将士,不管是来自“波才帅”残部的,还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张狂的,都会干脆的抛弃张狂这个渠帅,转而跟随“管亥帅”,踏上西去的道路,主动去找汉军的麻烦。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反正,只要典韦、臧霸、于禁这些人才还留在自己身边,张狂其实对那两千来普通士卒,并不是太在意。
    但是,真要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张狂就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一个不遵上命,不敬师长,背叛教团,恣意妄为的小人。
    这,才是对张狂最大的打击。
    当世重名声。而良好的名声,首先来自良好的道德。别的不说,光看官府,在召集人才时,都是以“举孝廉”为主,就可见一斑。
    如果张狂的名望大坏,不单以后别想再召集其他人才,就连现在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人,也未必会继续追随。这样一来,除非张狂以后找个地方,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否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随便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告发太平道起义的唐周,同样也是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执掌“巽”部的太平道教众,本人才能卓越,风度不凡。
    但是,当他一朝做了叛徒,出卖了“太平道”起义的机密,立刻就成为太平道最为痛恨的叛徒。凡是太平道信徒,对此人的痛恨,还超过了对任何一个汉室官吏的怨恨程度。
    而汉室朝廷的官员们,也因为唐周的行为,对他极为鄙视。即使唐周身为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一大功臣,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
    根据张狂两世为人的见闻,这样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当前,还是后世,张狂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任何后继消息。
    张狂自然不想成为唐周第二。而且,在得知管亥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张狂在反复思量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
    ——名望不足!
    在未来的规划中,张狂是想要继承“大贤良师”张角的名望,用于号令数年以后再次兴起的青州黄巾军和徐州黄巾军。
    可是,凭借张狂目前在泰山附近,闯荡下的那点儿名望,能够压制得住几年后那些拥众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黄巾军首领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招募人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名望,谁会来投奔一个天知道是谁的无名小卒?
    别看天平军现在拥有周仓、典韦、于禁、乐进、臧霸等历史名将,似乎是人才济济的样子。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这些历史名将,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外加上张狂竭尽全力的诚心招诱,有些还使出了非常的手段,才甘心成为天平军中的一员。
    但是,直到现在,主动来投奔的人,也基本上是些贫民、流民。几个月下来,张狂还没有在主动投奔者中,发现什么像点样子的人才。
    当今乱世,身为黄巾军中的一员,想要出名,除了与敌人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要本部的兵力不多,即使名头大一些,想必也不会被汉室当做眼中钉来处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