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之帝国再起-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面前站着的是一位神王。
  刘宏看着似乎被惊吓过度的罗马人,没有再继续和他谈宗教以及神明的世界,接下来自然会有真正的这方面的高手去找这些罗马人。
  就在罗马人从地上站起来以后,花园外的羽林第一军团的士兵就已经涌入了花园,刚才那一连串的‘雷声’几乎惊动了整个皇宫。刘宏挥退了进来的帝国士兵,然后便让佩伦尼斯他们离开了皇宫,给他们时间来接受这一切。
  花园的假山下,是一条通往宫外的秘道,在半个时辰后,皇宫外的一处民居内,南华看着和自己一起执行天子计划的三名死士道,“这件事绝不能透露出去,你们的家人会得到妥善的安置,而你们也将被派往西域,你们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说完,南华便离开了,被天子称为黑火药的火药在他看来威力还不够,可惜这并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不然的话他倒是很想研究一下。
  皇宫里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还是传了出去,作为主谋者的刘宏自然不会跟任何人提及真相,至于剩下的四个人,那三名死士会被派往西域,然后死于某次战事,他们将成为英雄,虽然这近乎于另一种形式的灭口,可是刘宏却只能选择这样做,即使是死士,也不能保证他们永远守口如瓶,他能做的只是为他们安排一个英雄的归宿,至于南华,他是属于那种可以把秘密守住一辈子的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单独挑选他来执行这个计划,而不是一向进行这种事情的贾诩。
  真相的彻底湮没,更加落实了刘宏的天子之名,对于帝国的百姓来说一切都显得天经地义,至于有所怀疑的人们不敢也不可能去对刘宏说,请他再来表演一次,更何况当日在皇宫里的人个个都发誓赌咒,一切全都是真的,本就寥寥无几的怀疑声音很快被淹没了。
  因为赵云和典韦,让整个帝国军再一次掀起了对刘宏的狂热崇拜,而这也带动了帝国的年轻人和道教的信徒,每个人都虔诚地相信刘宏能带领帝国走向强盛,给他们以富足而安定的生活。
  作为当事人的佩伦尼斯,回到驿站以后,和安东尼以及在场的其他人一直到了三天后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而这时候整个使团的人都已经知道,由于佩伦尼斯平素的威望,其他人也都是相信了他们口中东方皇帝是神王的事实。
  罗马人是多神信仰,除了源自希腊的诸神,他们还相信其他地方的神明,被他们征服的地方的神明也有不少被他们塑造神像放在神庙里膜拜,而他们崇拜强者的天性也让他们对东方帝国的塞里斯神明充满敬畏,一路上就有不少人在沿途的道观选择了道教的至高神太一作为自己在东方帝国信奉的主神,佩伦尼斯他们只是让他们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
  在和东方帝国的内阁省有关两国关系的商讨中,精神受到影响的佩伦尼斯完全没有对塞里斯官僚们提出的条款有任何异议,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一次自己来到东方帝国,也许是神的旨意,当条约签订以后,佩伦尼斯也没有察觉出上面的不妥,在他和其他人眼中,这份条款不但公平,可以说是偏向于罗马,两国结为兄弟之国,逐步建立稳定的海上航道,东方帝国派遣学者,传道士去罗马传播东方文明,而罗马也同样可以派学者和贵族过来方。
  表面上看上去是互惠互利的条款,其实却毫无实际意义,和多神信仰的罗马不同,已经统一宗教的帝国是不会接受任何外来神明的,而文明的互相交流,罗马的学者会很快失陷在东方博大精深的哲学里,而那些想在帝国传播那不合时宜的古希腊民主精神的人会从精神到肉体都被消灭,而恰恰相反的是,帝国去传播儒学,带给罗马的贵族,政治家们梦寐以求的家族独裁和一整套制度的帝国学者将会相当地受欢迎,只要罗马人明白了那些被派遣的帝国学者们手中被修改过的儒学,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原先所采用的各种学派,虔诚地拜倒在孔夫子的脚下,让自己成为东方式的皇帝,而不是什么奥古斯都。
  南华被派到了罗马人所在的驿站,作为刘宏的特使向佩伦尼斯他们传道,他要让佩伦尼斯成为日后道教在罗马传播的重要棋子。在南华之后,从西域被调回的张角也到了驿站,为了帝国对罗马的文化和宗教的双重入侵,刘宏打算把手里最犀利的宗教组合送到罗马去,他要看看正在发展中的基督教如何面对南华和张角的手段。


第一百七十章 帝国需要奴隶
  帝国大学,儒学部,人头攒动,对于帝国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前去遥远的西方帝国行教化之事,就是一场战争,不少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的。
  虽然前来的人数众多,可是甄选却极其严格,尤其是思想方面,前来报名的学生中,想要获得前往罗马的资格,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其次要对大汉,对帝国,对天子有无可挑剔的忠诚心,再次则是要精通儒学,而且不能懂除了农学以外的其他学科。
  这三条直接筛选掉了一大半人,接着剩下的两千人受到了封闭式的集训,其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刘宏亲自为罗马人编撰的以程朱理学为主,做过修改的儒学教案。
  除了帝国大学,细柳营里,一大批年轻而且忠诚的军官也被挑选了出来,他们被授命和那些太学生一起接受学习,他们在前往罗马以后,会以传播儒学为名,测绘罗马各行省的地图,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密谍司训练的情报人员和死士会随船在沿途经过的国家下岸,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港口城市,他们要为帝国日后夺取这些独霸海权和贸易航道的重要据点做准备。
  罗马人自然不知道这一切,他们只是为东方帝国所表现出来的友好感到振奋,整支使团里的罗马贵族在帝国官僚的招待下,来往于帝国剧院,赛马场,蹴鞠赛场,以及狩猎场和宴会,塞里斯贵族精致的生活让他们着迷不已,原本喜欢在斗兽场看角斗士厮杀的他们居然认为过去的自己真是太野蛮了,看看塞里斯人,他们闲暇的时候可以去赛马场观看赛马,参与赌马,当然也可以去看对抗激烈的蹴鞠比赛,当然最让他们着迷的还是东方帝国的歌舞剧和音乐,和塞里斯贵族的生活比,罗马城内的贵族就像一群乡巴佬。
  一旦人们痴迷于某样事物,他们就会为它找出各种好的方面来说,就好比帝国在出现椅子以后,普通人日常生活里便不再使用跪坐姿态,不过对那些来到帝国的罗马贵族来说,被塞里斯贵族所坚持的跪坐姿态充满了美感,所以尽管觉得腿部难受,这些罗马贵族都坚持了下来,学习东方精致的礼仪。
  由于航行时,罗马人是靠季风到达印度,再继续航行到东方帝国,所以他们若是想回去就要等待下一次季风,因此他们起码要在东方帝国待上一年以上的时间,对此罗马使团的每个人都极其乐意。
  帝国派遣的陪同人员,早已按照刘宏的旨意将罗马使团的人底细查了个清楚,而密谍司更是派人不间断地监视着他们,对他们做出评估,比如哪些人可以让其回到罗马,哪些人则必须留在帝国。
  和同行的贵族们痴迷于东方帝国精致而典雅的生活时,那些罗马学者们则失陷于东方帝国的图书馆和学校,他们几乎全都搬进了帝国大学,和博学的东方学者讨论彼此各种问题,而他们的汉语也随之突飞猛进,半年的时间里,这些从罗马各地行省的优秀学者便基本能使用汉语读写了。
  不管以前是学习哲学,历史,还是雄辩术的罗马学者都能在东方帝国找到足可以做自己老师的学者,古希腊留传下来的各种哲学流派在一本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面前显得黯淡无光,而希腊和罗马曾经的共和和民主在儒学构筑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社会体系以及东方的官僚制度面前,就像孩子一样幼稚可笑。这就是罗马学者们在了解了帝国的历史和疆域以及统治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共和和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和塞里斯学者的讨论,他们对罗马的现状做出了悲观的估计,罗马的行省制度,让总督掌握军团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制度,一旦现在的奥古斯都死去,后继者无能的话,罗马很容易陷入内战中,而原本历史上也正是如此,哲学家皇帝死后,五贤帝的治世终结,罗马陷入了连年的混乱中,之后再也没有恢复帝国时代的光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原本历史的轨迹上,东西两大帝国同时因为内乱而相续衰弱,使得古典时代终结,而那时候生活在欧亚草原的蛮族开始了野蛮对文明的摧残,中国的古典时代所累积下来的科技文化在长达六百年的混乱时代消散大半,直到隋朝才开始复兴,到了宋朝才恢复过来,而之后的蒙古入侵又打断了宋朝累积式的渐进发展,随后的明朝也同样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古典时代的终结。刘宏在接手帝国以后,所做的一切从时代角度来说,是让帝国成为世界霸主,从长远来看,则是致力于消灭欧亚草原上的野蛮民族,对刘宏来说,游牧民族是文明之敌,除了杀戮和破坏,他们什么都不会,丝毫无助于人类的发展。
  对刘宏来说,他并不希望罗马陷入内战中,至少在他认为罗马可以陷入内乱前,罗马必须保持和平,帝国发展工商业,根据估计,大致在十年以后就可以逐步提高对罗马的海运贸易量,帝国的工商业需要稳定的倾销国,而罗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样在两国航道上的印度也是。
  换一种角度来看,刘宏准备对罗马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在为这个西方帝国输血,当然输入的血液并不是挽救,而是取代,从文明上对其进行侵蚀,比直接的武力要高明得多,在这个时代,除了刘宏,没人知道这种文明战争的可怕。
  建章宫内,刘宏逗弄着满一岁的儿子,最近这一年里,他更多的时间都放在国内的建设和对官员的监督上,大运河已经初步开通,就像他所猜测的那样,帝国南北之间的经济开始活跃起来,虽然总量并不大,可是他相信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
  除了大运河,帝国的农业改革也拉开了序幕,帝国商会下属的各联合商会的大地主们大半都开始了半耕半农的耕作方式,同时从帝国大学聘请了大量学习农业的太学生去进行专门的农业生产,帝国大学的性质接近于预备官僚学校,对那些大地主来说,这些聘请的太学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正式的官僚,所以有关生产的事情都是交给了他们打理。
  除了这些属于刘宏的利益集团的大地主,那些开明的地主也同样开始了农牧轮作的大庄园集成经济,在帝国,只有农业方面的技术和书籍是不受到限制的。
  普通的帝国自耕农也有不少人开始尝试新型的农业耕作,刘宏崇高的声望让他在民间有着极高的信誉,至少那些自耕农除了少部分,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他而进行尝试的。
  一年下来,很难说这种农牧轮作的新型农业形态有多大的进展,但是让内阁省和六部的帝国文官们雀跃的是,这一年的秋收,帝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当然这多半要拜南北新开垦的农田之赐,不过这一年帝国的牛羊马匹等牲畜数量却有了极高的增长速度,凉州和幽州和并州地区,因为划入汉籍的羌人,南匈奴人,乌丸人等归化的游牧民族,这些地区的汉人饮食开始从以前的纯谷物转向谷物和肉类相间,而受到影响,中原,河北,三辅等地区的肉食消费也提升了。
  刘宏对农业改革最关心的只是普通的民众能得到多少好处,这十年里,帝国的农业基本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天灾,连续数年的丰年,让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能够吃上饱饭,他希望新型的农业模式能让帝国的普通民众能够改善饮食条件。
  御书房内,一岁的刘武坐在父亲的怀里,看着书案上的奏章,好奇地伸手想要去抓,让刘宏不由笑了起来,他一把把儿子抱了起来,举到半空中道,“小家伙,想要统治这个帝国的话,可要准备好吃苦的毅力,我是不会随便把这个帝国交给你的。”
  荀彧站在一旁,听着天子的自语,不由一笑,说起来天子也只有在和大皇子一起的时候才会露出这样的一面来,真是让人羡慕大皇子。
  对于荀彧,刘宏很信任,这个少年身上有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君子特质,即使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曹魏集团最重要的谋主也始终是坚持汉室正统的地位,袁绍覆灭以后,曹操就开始疏远颍川谋士集团,其原因不过是荀彧他们有光复汉室的想法,当时已经势力已成的曹操没有回头路走。
  “陛下似乎太过宠爱大皇子了呢?”荀彧朝看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