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偶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偶像- 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瓦?萨瓦林在学校里受欢迎的程度。

到此时,马克?扎西伯格和艾丽卡?奥尔布赖特的谈话进入了尾声,经过了短短两分钟的铺垫,好戏上场了。

马克?扎西伯格说,“等我加入社团之后,一定带你去见见大场面。”一副孤芳自赏的模样,就好像艾丽卡?奥尔布赖特完全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村姑。

艾丽卡?奥尔布赖特显然被激怒了,“你这个高傲的驴子,以为没有你我就只能随便混混啊,你算个P。我要和你分手,我自己也可以混得很好。”

这是第一个炸弹。但稍微懂点女生心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女生在气头上的气话而已,不是什么大事。但马克?扎西伯格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他不仅不说好话哄哄女友,还火上浇油加了一句,“我们能够订到座位,都是因为你跟看门的有潜规则。”

男朋友诬陷自己跟别人上床,如此大的羞辱,彻底激怒了艾丽卡?奥尔布赖特,她要掀桌了。马克?扎西伯格迟钝的人际反应神经终于接受到了负面信号,第一次提出了道歉,但看他的眼神,却是一副“老子都和你道歉了,你就算了吧”。

此时,虽然艾丽卡?奥尔布赖特情绪不稳,但还算理智,以回宿舍看书为由,离开争吵现场。如果此时艾丽卡?奥尔布赖特真的走了,下次还有回旋的余地。毕竟,马克?扎西伯格的那些话从另一方面理解,也可视为男友的嫉妒心发作,只是言语不当。

不过,在大卫?芬奇的镜头之下,事情没完

马克?扎西伯格继续苦苦挽留,艾丽卡?奥尔布赖特终于忍不住说了真话:跟你拍拖实在太累太烦,你整个一话痨不说吧,而且还尖酸刻薄,我招惹不起你还不行?此时,马克?扎西伯格的高傲再次显露了出来,“我也没说什么啊,我说的都是事实来着。”还是不肯认错。

这是第二个炸弹。

艾丽卡?奥尔布赖特无奈了,回了一句,“为什么你就是不让我回去读书?”

马克?扎西伯格眉毛略微扭了扭,十分生动地表明了他的不屑,“你不就念个破BU(波士顿大学)吗?随便混混得了,女人无才便是德,长得漂亮就行,再用功读书也追不上我。”这句话集中体现了马克?扎西伯格的自负和优势心理,他总觉得人家漂亮女孩跟他拍拖都是必须的。这是最后一个炸弹。

但事实恰恰相反,艾丽卡?奥尔布赖特不仅漂亮而且也比较聪明,波士顿大学可不是谁都可以进的,而且她居然可以跟上马克?扎西伯格那天马行空的说话节奏,理解力显然也很出色。可就是如此出色的人,在马克?扎西伯格的嘴下,却成为一无是处的花瓶。于是,艾丽卡?奥尔布赖特爆发了,这一次分手是真的了。

当然,聪明的马克?扎西伯格也还是有一点眼力架的,此话一出口,马上也意识到不对劲了,立即左顾而言他,说“吃点什么好呢?”显然,这也就是马克?扎西伯格唯一的沟通技巧——转移话题。他不知道该如何道歉,也不知道该如何哄人,更不知道该如何迂回婉转。

当然,此时这种小技巧已经完全无效了,艾丽卡?奥尔布赖特彻底心死,甚至都不再以争吵的语气说话,只是很平静的告诉眼前的自大狂:“分手了,以后做朋友。”但谁都听得出来,这句话里的“做朋友”也只是客气而已,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以后最好别让我见到你,否则掐死你丫的”

这句临别赠言,看似只是女孩子分手时故作淑女的话,但其实是颇有深意的。解读起来,也就简单几个字:马克你其实就是一傻*滚

开场的五分钟,让全场观众屏住呼吸,惊为天人

922 时代惊喜

推荐歌曲:龚诗嘉………再一次拥有

五分钟,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洗一个战斗澡,比如在办公桌上小小偷懒一会;但其实它也很短暂,短暂到似乎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眨眼。大卫?芬奇却用五分钟的时间,把一个生动形象的马克?扎西伯格放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准确的说,是五分二十四秒。但这五分钟结束时,几乎所有观众都想起立鼓掌叫好,太精彩了。这绝对是2010年最为精彩的开篇,没有之一。贾斯汀?比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遏制住了自己起立拍手的想法,往右手边一看,对上了凯特琳?比德尔斯那双亮晶晶的双眸,显然,两个小家伙都十分激动。警卫大叔没有坑人啊,这五分钟的确是太过精彩了。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细化到马克?扎西伯格身上,就是一个书呆子,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书呆。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他也是个荷尔蒙泛滥的青春期男生。2003年秋天,他才十九岁,他一些做事的动机说出来可能会让你无语,比如被女生羞辱甩掉后的发泄,比如嫉妒好朋友加入了凤凰会,比如想要重新树立自己在全校女生心里的形象,但就是这类的动机才最后有了Facebook。

李准奕用他精湛的演技,为所有人呈现了一个马克?扎西伯格,一个有严重人际问题的天才。很少人知道他呈现的是不是最真实的马克?扎西伯格,但所有观众却都愿意相信,这就是真的,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无论现实生活中的这位亿万富翁是怎样的,观众们就认定了这一个。

“社交网络”是以两场世界闻名的官司为主线展开的,一场是马克?扎西伯格和好友埃德瓦?萨瓦林的官司,一场是马克?扎西伯格和双胞胎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官司。围绕着这两场官司,回忆在不断闪回,毫无生硬之感,完全就是无缝衔接,把Facebook创建过程的所有故事一点一点呈现。这个略显枯燥的故事,在大卫?芬奇的镜头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人几乎不想眨眼。

大卫?芬奇的拍摄和剪辑手法无疑体现了他对镜头、对空间、对艺术的掌控力,各个时空里的无数镜头在交错,不仅不让感到混乱,还清晰地展现出了同一时间点、同一时间线上整个故事的全貌。

马克?扎克伯格在失恋后制作哈佛女生比美的“Facemash”网站时,马克?扎克伯格制作页面的过程、凤凰俱乐部里富家子们狂欢的场面、其他人玩“Facemash”网站时各种不同的反映,无数个不同空间的场景,被完美地穿插在了一起,无论在剧情和节奏感上都没有让人感觉丝毫不妥,充分展现出大卫?芬奇对蒙太奇艺术的超强表现力。

而马克?扎克伯格设计“Facebook”网站时的镜头效果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现实中两方人马在会议室的法律交锋,更是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扎克伯格背着文克莱沃斯兄弟设计“Facebook”网站,埃德瓦?萨瓦林在凤凰俱乐部当菜鸟的经历,文克莱沃斯兄弟在马克?扎克伯格拖延过程中的种种反应,配以律师质证的画外音,被串联剪接在了一起。如此清晰明快的表现手法,让人的脑海里立体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随着大卫?芬奇的镜头,一起经历了整个事件的每一个细节。

当故事的全貌一点点展现出来,所有人都为大卫?芬奇和编剧阿伦?索尔金拍手叫好。

电影接近了尾声,那位女律师玛琳对马克?扎西伯格说了一句话,“你不是一个混蛋。你只是太想成为一个混蛋了。”这几乎就是全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了,和电影最开始时,艾丽卡?奥尔布赖特的那一句“你就是个混蛋”首尾呼应。

这一句台词,似乎就把电影中间的整个过程变成了,这是马克?扎西伯格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混蛋的过程,可事实是,越是想证明不是就越是在向一个混蛋靠拢。天衣无缝的首尾照应。至于马克?扎西伯格到底是不是一个混蛋,每个人心中都有把秤,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电影的最后,马克?扎西伯格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在Facebook上申请了前任女友艾丽卡?奥尔布赖特为好友,然后不断按着F5刷新,似乎是在等待着艾丽卡?奥尔布赖特通过好友申请,似乎又是在等待着艾丽卡?奥尔布赖特、埃德瓦?萨瓦林的原谅,似乎也是在等待着视线自我救赎。意味深长。

影片就在这里落下了帷幕。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几乎在第一时间,贾斯汀?比伯和凯特琳?比德尔斯就站了起来,用力地鼓掌着,即使双手的掌心已经变得通红,但还是无法平息他们心中澎湃的汹涌。如今Facebook在美国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大卫?芬奇却用他的镜头展现了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李准奕更是用他精彩的演出为所有人带来了一个他们心中的马克?扎西伯格。不管真实的马克?扎西伯格是什么样的,在所有观众心中,就是李准奕那样的。

“哇哦,你可以相信吗?奕说话的语速简直要飞起来了。”贾斯汀?比伯和凯特琳?比德尔斯走在离开电影院的路上,却已经按捺不住激动,手舞足蹈起来。

“我绝对不相信,奕先生仅仅是眉宇之间的几次变化,就把马克内心的所有复杂情感都表达了出来。”凯特琳?比德尔斯也很是激动,声音都提高了两个语调,“只是皱眉而已,居然可以有那么丰富的变化,天呐。”

其实,贾斯汀?比伯和凯特琳?比德尔斯现在完全就是在各说各的,不断在抒发心中的感慨。他们可以很深刻地理解,之前那场离开电影院时观众们议论纷纷的心情了。这就好像是心中塞满了无数的感想,不抒发出来就会随时爆炸一般。

事实上,贾斯汀?比伯两个人的心情,只是万千观众看完电影之后的一种而已,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社交网络”就如同Facebook的扩散一般,以恐怖的姿态开始蔓延。而这一次,专业影评人们都疯了。

“社交网络”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大学宿舍或者教室里,没有绚丽的风景;大段充满精英色彩的专业性对话,没有幽默打趣的桥段;马克?扎西伯格整日坐在电脑前写程序,是个女生绝缘体,更不要说什么美女眼球效应了。这样的故事底子,很难讲得有趣。

虽然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年轻IT富豪的故事也很传奇,但那只是个引人注目的结果,至于商业人士创业的过程,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观众而言,远不如他们和女明星的绯闻来得吸引眼球。就像不久前的“华尔街2”,大段的金融术语没有造成紧张感,反而令人昏昏欲睡,在上映之前,“社交网络”也陷入了这种担心之中。唯一让人稍微心安的,也许就是李准奕的加盟了。

但事实是,大卫?芬奇还真的把这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一口气看完,并不觉得乏味,淡淡的嘲讽和平视的同情兼而有之,静下心回味一下,又觉得意味深长。Facebook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而“社交网络”这个代表了时代精神的电影,也成功惊艳了今年的大屏幕。

这部电影最出色的构思就在于,Facebook创业的传奇其实只是背景,大卫?芬奇和阿伦?索尔金为观众展示的,却是一个天才永远寂寞漂泊的内心,这眼光之中还带着几许的讽刺和悲哀。马克?扎西伯格创造了一个社交帝国,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本人却是一个没有社交的人。他没有办法与任何人建立长久稳固的关系,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在和这个世界的角力之中,妥协屈服还是孤独骄傲,马克?扎西伯格选择了后者。于是,在这个庞大的社交帝国里,他依旧孤身一人,可笑至极。

更重要的是,阿伦?索尔金通过这部电影里的各个人物,讲述了不同的阶层,在这个时代里的不同象征。

双胞胎文克莱沃斯兄弟是哈佛校园的上层人物,家境优渥、身材高大、外表英俊,他们代表了贵族阶层,他们也保留了历史悠久的“传统绅士风度”。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泰坦尼克号”里即使在沉船之际依旧要保持贵族优雅的老学究们,即使在海水淹没过来时,他们也不愿意去和“低等舱”的人拥挤,以免失去了贵族的传统。盛装打扮、手握红酒,即使胆战心惊,依旧一动不动,就让海水这样把他们吞没。虽然这种精神让人佩服,但心中却不由升起了一种滑稽的悲凉感。

他们属于过去,就像他们从事的代表古老传统的赛艇运动,即使在追赶新的潮流,却依旧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文克莱沃斯兄弟想出了Facebook的原始创意,却没有能够取得成功,而是被马克?扎西伯格捷足先登了。也许,文克莱沃斯兄弟是马克?扎西伯格开始融入校园主流生活的契机,但注定无法驯服马克?扎西伯格这匹野马,只能狼狈地在后面追赶时代的步伐。

与双胞胎相对应的是,埃德瓦?萨瓦林代表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普罗大众了。

923 惊为天人

推荐歌曲:Elliott。 Yamin………Wait。 For。 You

经典,必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现象,更是一个时代的现象,是时代文化沉淀下来的众生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