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身边的卢象升道,“以后的战争,都要围绕坦克和火炮的使用来做文章,这是战争发展的趋势,你要多研究,如何做到步兵和坦克车配合使用,不要不当一回事情,朕还是那句话,不换思路就换人,不要犯下经验主义的错误,有了心的器械,就要适应使用这些。”
卢象升急忙跪下称是,心知道是自己在来的路上的神色为皇上所不喜了,诚惶诚恐,暗自警惕着自己不能在皇上面前恃宠而骄。
老蒋说有张灵甫的十个机械化师就能天下无敌,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知道这五门内在是拖拉机的坦克车,能不能开启天下无敌的道路,毕竟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纵然是最古老原始的坦克车,也已经够拉风的了。
这五辆坦克车,并没有像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象当中的,对卢象升等一众将官多大的震慑力,而事实上,即便是这些坦克的建造者们,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觉得这东西能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作用,只有徐光启一个人是对皇帝的各种指示奉如神明的,所以徐光启让人赶在皇帝出征之前将坦克车给运了过来。
“皇上,给坦克起一个名字吧?仿制崇祯式步枪,是不是要将崇祯式坦克?”徐光启急等着皇上的答复。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叫光启式坦克,这是第一代,希望每年都能更新一代,每一代都能够比前一代量产的更多。”
徐光启的老泪纵横了,他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大明的第一辆坦克车,急忙跪下道,“万万使不得,皇上,怎么能以老臣的贱命来命名坦克?这不是要让老臣被天下人唾骂不成?”
崇祯皇帝朱由检摇摇头,“崇祯式步枪是朕主导研发的,以朕的名字命名,没有什么问题,而这坦克,确确实实是你和徐正明弄出来的,以你的名字命名,非常合适,朕亲口说出来的话,岂有收回的道理?朕要看看,大明谁敢笑话?老大人赶紧平身。”
徐光启擦着眼泪,被徐正明扶了起来,“谢皇上龙恩,老臣这一辈子都无憾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拉着徐光启的手,指了指大海,“老大人等着吧,徐正明,朕要带你去看看,这坦克对于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徐光启也点点头,“要不是老臣已经七十多岁了,真想跟着皇上出去看看,咱大明再不能是被人家给骑到头上。老臣真想拿起崇祯式步枪跟敌人斗一斗。”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了看老头的神色很好,也很欣慰,本来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徐光启应该已经死了的,但是随着大明医学的进步,官员们的寿命至少增加了些许。但毕竟是老了,估计老人不能再活多久,不由的感叹命运的无情,也为自己尚且年富力强,尚且能够亲自驰骋沙场而感到一阵豪迈!
大海之上,波涛滚滚,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先锋大军,御林军卢象升部五千余众,加上五万多民兵,出征了。
“二十艘铁甲舰,给朕全速前进,开往对马岛!给朕去寻找日本舰队!”崇祯皇帝朱由检站在了指挥舱中。
大明中央水师旗舰就是大明最精良的战舰,此种铁甲舰共计二十艘,行驶速度要比大明中央水师的其他战舰快上一倍,而大明中央水师的其他战舰都是蒸汽机动力,速度已经比普通楼船快上一倍了,而崇祯皇帝朱由检所乘坐的这种铁甲舰,是蒸汽机和内燃机双动力结构的,就要等于比一般的楼船快上四到五倍。
卢象升吓了一跳,直到此时,他才知道皇帝的目的地居然是对马岛,而不是福建去剿灭四国联军!?因为皇上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在大明报上面对天下发文,要先剿除四国联军的,谁会想到皇帝也会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呢?
当即执行命令,二十艘铁甲舰全速前进,其余四百艘战舰速度稍慢,载着五万多大军和辎重跟在后面。
卢象升想说什么,却又不敢。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了看欲言又止的卢象升,“想说什么就说,虽然是朕御驾亲征,但是你就跟你自己直接指挥一样,只要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尽管跟朕提出来。”(未完待续。。)
第1004章 倭奴
卢象升沉吟着道,“皇上,本来朝鲜的三万大军就已经令朝廷的补给捉襟见肘了,此时再调大军去朝鲜,不是补给更为艰难吗?而且,四国联军已经在两广横行,长此以往,会不会对大明的士气打击极大?”
虽然卢象升已经在措辞当中注意了,但是朱由检却还是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容许自己底下人有其他的观点,但是对于一个将军想不通他这样做的用意,他不是很开心,这证明卢象升也就只配为将,不能为帅,毕竟跟杨嗣昌,陈新甲和陈奇瑜他们的水平相差一些。
朱由检转过身问身边的杨嗣昌,陈新甲和陈奇瑜,“你们三个人怎么看?也跟他是一样的看法吗?”
杨嗣昌因为父亲被斩首,而他却重新被皇上给重用,一点都没有怪皇上,不但是天下人都觉得皇上的气量大,而杨嗣昌和家人更是对皇帝感恩戴德,后世说杨嗣昌是奸臣,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却不这么看。
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杨时芳为武陵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曾自资在德山孤峰岭修建石塔和八方楼;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诗文俱佳。杨嗣昌晚父六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因处乱世,杨嗣昌及其父亲杨鹤均以督兵著世。杨鹤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步入仕途后,杨嗣昌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期间整饬军务。天启二年五月初二日曾替登莱巡抚袁可立向皇帝请饷。“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
但因为国库吃紧,这项请求并没有得到批准。天启三年(1623年)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
崇祯皇帝朱由检称赞他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抵御后金入侵有功。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农民起义席卷中原,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镇压起义,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杨嗣昌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是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北京震动,崇祯皇帝战、和不定,杨嗣昌力主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於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卢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二年(1640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各地农民起义烈火复燃,崇祯帝“命杨嗣昌督师,赐尚方宝剑进行镇压。杨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於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县),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巖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张献忠则宣称:“有斩阁部(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崇祯十四年(1642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杨嗣昌追剿农民起义失败,忧惧交加,旧病复发,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返荆州,将谒惠邸。”王命阍者谢曰:“先生愿见寡人者请先朝襄王。嗣昌惭,乃缢。”
能为朕累到吐血,羞愤到上吊自尽,崇祯皇帝朱由检当然知道杨嗣昌是什么样的人,即便是有一些缺点,也只是因为生不逢时,杨嗣昌处处为朝廷,为朕着想,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想错过和杨嗣昌之间的君臣缘分,况且,虽然皇党建立多年了,基础工作已经做起来,但是高阶大臣,毕竟是需要资历和天赋的,经验非常重要,还是需要从原先的旧臣当中选拔人才。
杨嗣昌听见皇帝问起,正色道,“臣认为皇上的决策震烁古今,实乃得兵家之大成,大军南下的话,虽然能够得到江南的粮食供给,而大军发朝鲜,并不能得到粮食上的供给,却可以让所有的将士们都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异域他乡,不死战,皆等着饿死,必定死战,这是其一,臣猜想皇上下一步必定是在焚毁了全部日本战船之后出兵日本,死战则得粮食银钱,以战养战可成也。同时可以打掉日本人和建奴的勾结,断其后路,其联盟不攻自破。”
陈新甲和陈奇瑜听见杨嗣昌的分析,不住的点头称是,都赞扬皇帝的主意高明。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汗,这都是郑月琳想出来的,决策虽然是自己下的,却并没有光荣的感觉,淡淡道,“此战凶险,日本人不能轻视。”
这回接口的是陈新甲,陈新甲一贯都有小杨嗣昌之称,本来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一世最后时期的兵部尚书,也是帝国陷落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倭奴自来是很让人头疼的,主要是防着这帮人的死士极多,勇悍之人极多,虽然身材跟火器都不如大明,但拼命之下,在近战和巷战的时候,就很麻烦了。”
卢象升听见三个高级参谋都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觉得有些不甘心,此时便道,“皇上,倭奴再怎么凶猛,我御林军也是长期训练,久经沙场的,臣也必定带着御林军死战。”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打仗不但是要勇武,也要多动脑。”
崇祯皇帝朱由检想到后世的许多半桶水说卢象升的功夫不高,就好笑,卢象升曾经一个人冲入敌阵砍杀上百铁骑,这功夫叫不高?以少胜多,在卢象升和孙传庭那边都是家常便饭,如果不是大明衰弱到了极点的话,凭着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本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大将,儒将和武将的综合体。
在经过了数次海战的洗礼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于大明的中央水师的战斗力,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他为什么敢于让二十艘主力铁甲舰孤军深入的原因,他相信,这二十艘铁甲舰碰到日本人的那四百战舰,也毫不逊色,楼船,哼……(未完待续。。)
第1005章 不宣而战
朱由检以为日本人的战船会停放在对马岛,却没有想到全部停放在釜山口岸,四百多条战舰,直到大明中央水师出现才开始预警,朱由检暗叹一声,这个时候的海战,就如同儿戏,甚至连预警的巡逻船都没有,就被一起堵在了海港。
“横线走位,全歼日本船只!”朱由检点燃了一颗烟,当战争真的到来的时候,他反而觉得心中无比的舒畅,在此之前的筹备当中,他不知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一直处于焦虑当中,想想便有些好笑。
随着圣旨下达,在场众人都是热血沸腾,指挥舱的水兵一起高喊,“皇上有旨,横线走位,全歼日本船只!”
“皇上有旨,横线走位,全歼日本船只!”
这声音通过旗舰上面的信号旗,不断的向二十艘大明中央水师的其他铁甲舰传达着,所有的水兵一边紧张的做着作战准备,紧锣密鼓!
领着五万大军进驻朝鲜的是保科正之,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子,幼名幸松。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是善妒的女人,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怕太太的男人,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武田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后来见性院将幸松养育到七岁时。又将正之交给和武田家有关系的保科正光做养子。
保科正光没有儿子。虽另有养子。不过在收幸松做养子后,就让幸松当自己的继承人。1629年正之十八岁时,因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