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犹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人犹记-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人正是程安澜从西北军带出来的兄弟,姓孟,在家行七,程安澜带出来这些兄弟,官职虽不尽相同,但都不高,又经过仔细安排,散落在各处,并不显眼,这一位正是进了大理寺。
    今儿难得要来查抄程哥的家,孟七咧嘴一笑,就带着人来了,说起来,兄弟们还没怎么见过程哥的家不是?
    一家子女眷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早吓的了不得,晕得过去的早晕过去了,晕不过去的只得哭,二太太一边哭着一边低声吩咐管事媳妇:“叫大姑娘带着弟弟妹妹们到她屋里坐着,别叫人吓着了。”
    程家大姑娘是二太太唯一的女儿,今年十四了,二太太没儿子,也就这样一个女儿。
    程三老爷在外头大厅,耳朵里听的后头鸡飞狗跳,却也只管在左梅生跟前说着好话:“江南军情,我们家怎么敢窥探?真的只是听说!左大人,当日的情形,您还有什么不知道的?满京城都传遍了,差不多就当了真了。别人家不过是看一看热闹,并不要紧,可咱们家,好歹也有这样几十口人口,怎么能不早做打算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左梅生垂目喝茶:“我说什么理儿有什么要紧,这是皇上的吩咐,谁叫你们家办事这样孟浪呢?自然叫人疑心的。”
    左梅生贵为正三品大理寺卿,自能体察圣意,要说程家就能窥探军情,皇上肯定是不信的,只不过皇上不满程家,随手扣个帽子罢了。
    既然皇上不舒坦了,那谁能舒坦呢?左梅生也不大舒坦呢,自个儿这样忙,还得来办这件事,且还得亲自来。
    左梅生道:“伯爷上了年纪,身子骨儿也不大好,我想着,就不劳动了,只劳动三老爷与我到大理寺走一趟,问一问话,听说也罢,传言也好,终究要给皇上一个交代。”
    也不待程三老爷说什么,随即吩咐:“带走!”
    待得程家被抄了个底朝天,也不知被砸烂了多少瓷器瓦罐,被顺手牵羊了多少东西,总之,孟七是喜滋滋的发了一笔小财,可程家众人惶惶不可终日,程三太太更是要把眼睛都哭出血来,肿的桃子一般:“这可怎么了得啊,老太爷救救三老爷啊!三老爷哪里进过那种地方,要是有个什么好歹,我们娘母子也只得跟着三老爷去了……”
    一时哭的殷殷切切的,早不是平时的样子了。
    “那时候、那时候,不是谁都在传吗?啊?”程老太太早失了方寸,不知要如何说才好:“都说澜哥儿被关了起来了,是不是?连韩家、韩家也说就那两日就要降罪了!她们不是常进宫的吗?难道不对?要不然,老太爷也不会就急着请族里商议的啊!”
    提到韩家说的话,正在嚎哭的程三太太顿了一顿,然后就哭的更大声了。
    程大太太却低了头,轻轻说一句:“可是后儿,韩家却并没有来退亲呢。”
    “大嫂子这话是什么意思?”程三太太哭归哭,耳朵照样灵便,本来就心虚,说话不由的更大声:“大嫂子这是连我也疑上了不成?那韩家到底怎么着,难道我还管的着人家?大嫂子怎么不现去问问?无非是大嫂子当初拦着不肯给澜哥儿往那边府里提亲,后来闹成那样,又不能不去,自个儿臊着了,自己儿子的事,也不好意思去,才打发我去。亏的我还体谅大嫂子,一个不字儿没有说,我一隔房的婶娘,来回的跑腿儿,没当得大嫂子一句辛苦,如今倒问到我脸上来了!”
    “我还真是里外不是人了!”程三太太一头哭,一头夹枪带棒,把程大太太数落的脸都涨红了,不过程大太太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见程三太太那样不客气,便冷笑道:“前儿那事,原是老太太打发你去的,并不是我张嘴求的,三弟妹这样委屈,当时就该驳了老太太的回才是,何苦这会子来说辛苦?且到如今我不过白说一说韩家,三弟妹就急的这样,也不知是不是叫我说准了呢!”
    “都闭嘴!”程老太太本就心里煎熬的什么似的,这会儿倒听两个儿媳妇在这里为着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吵起来,越发就恼了:“咱们家都闹的这样儿了,还管什么韩家退亲不退亲的!”
    老太太还真是抓不住重点,程大太太在心中腹诽,以往她只觉得老太太好糊弄,可如今她也不敢再说话,程三太太接着哭,只听得老太太问着:“老爷子,这可怎么着才好啊?”
    程老太爷抬回来不久就醒了,只直挺挺的躺在那里,听的屋里人来人往的响动,一家子惶惶不可终日,如今连三儿子也被大理寺锁了去,从上到下不是哭就是吵,宛如大厦将倾的模样,不由的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叫老二来,去请族老们,还得、还得将澜哥儿的名字记回来!”
    “啊?”
    “啊?”
    “啊?”
    一屋子都是这个声音,众人哭的忘了哭,说的忘了说,不由的面面相觑,这除了族,又记回来……
    老太爷这是糊涂了吧?
    程老太太不由的道:“老太爷,这……”
    “既然澜哥儿没有不忠不孝之事,那自然就没有除族的缘故了。”程老太爷当然知道这样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可他好歹也是有爵之人,知道皇权之威,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虽然丢脸,却是非打不可的。
    只望着自己打了自己耳光,皇上见他们家识趣,能放他们一马。
    程三太太立时连哭也忘了,不由的道:“老太爷这心固然是好的,只是按理说,也得澜哥儿自个儿情愿才是。”
    族谱是人写的,当然是愿意记就记,可人家被记的,认账不认账,那就是两说了,程安澜被除了族,又随即记回去,按照流程来说,当然没问题,可程安澜自个儿怎么想,那就不知道了。
    程老太太哭着道:“他还能有什么不情愿的?他是咱们家的孙子,还有什么说头?如今既没事了,回归本族自然是应当的,没得说连祖宗都不要的!没了宗族,那就是孤家寡人,连个照应都没有,谁还能说不情愿呢?老二媳妇,老太爷既然说了,那就快些找了老二来,去请了族老来说一说!”
    今儿这个阵仗,老太爷倒下了,三儿子又被大理寺抓了去问话,程老太太那是吓了个半死,她一介妇人,生来就在后宅,除了些后宅的小手段,哪里还有什么见识,无非拿着一个孝字,端着老太太的身份,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然就是老封君,哪里听得进一个不字。
    可外头的事情老太太却是不懂的,这会儿只听老太爷醒了就说要认回来,那自然是认回来了就好了,万事大吉,跟以前一样了。
    至于程安澜怎么想,那可是她嫡亲的孙子,难道还能不认宗族父母不成?且向来只有宗族不要你的,没有你不要宗族的,如今家里既然情愿认你回来,想来自然是要赶着回来的。
    于是,在程安澜从头到尾没有在场的情况下,他被除了一回族,又记了回来,简直像是一场玩笑。
    大约也是今年帝都最叫人觉得好笑的事了。
    
    第88章
    
    韩元蝶也听的目瞪口呆:“还能记回去?”这也太儿戏了吧,她还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去程家了呢。
    不过接着洛三跟她说:“程哥要班师回朝啦!”
    韩元蝶顿时就把那玩笑般的程家丢在脑后了,欢喜的道:“真的?哪天呀?”
    “说是就要回来了,说不准这会儿已经动身了吧。”洛三的消息那叫一个灵通:“听说彭城府、大同府都接到护卫钦差的谕令了呢。”
    “那边的的事也知道?”韩元蝶笑,她在韩家的花园里头的小亭子坐着喝茶,洛三也是翻墙惯熟了,其实这样子,反倒比在外头见好的多,到底是在自己家里,也传不出去。
    “那边也有兄弟的!”洛三笑道:“程哥向来仗义,自己有了出路前程也不会忘了兄弟们,有些兄弟在西北大营里跟着程哥出生入死,有了点儿功劳资历,又攒了些银子,便想要回老家侍奉爹娘,程哥也尽着想法子给安排,彭城府大同府都有。”
    话赶话说到这里,洛三还笑道:“说起来,还得多谢韩姑娘呢。”
    “我?”韩元蝶笑道:“和我有什么相干?”
    “程哥总说,有些地方不好想法子,全赖齐王殿下肯说话,不过那也是齐王殿下看着韩姑娘的脸面呢。”洛三笑着解释。
    以前洛三等人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甚至是多的话一句没有,韩元蝶问话都只答话,其实是只瞧着韩元蝶那是高门大户的小姐,娇滴滴的样子,他们都自觉粗糙,不会说话,生怕吓着人家小姐,或者得罪了人家小姐。不过是见着程哥尊重韩姑娘,自然不敢怠慢,但也只管听吩咐,不敢搭话。
    倒是这些日子来,一则见的多了,熟悉了些,渐渐发觉韩元蝶虽然是高门大户的小姐,可并不骄矜,十分温柔,还常常照管着他们的饮食起居。二则程安澜出事,虽然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韩元蝶跟洛五说了那样的话,豁出性命去救程安澜,但连程家这样一家子亲祖父叔父的都迫不及待的要跟程安澜划分界限,反而是韩家这样的姻亲没有动静,韩元蝶也没有置身事外,还一如既往的常问着程安澜的事儿,照样儿的照管他们。
    这样的嫂子,虽然还是小姑娘,可多叫人敬重呢?洛三这些人,那是刀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人,经历过多少生死,自然更明白,更敬重这样的心田,也知道了程哥为何这样敬重韩大姑娘,自然越发觉得程哥这福分,实在叫人羡慕的紧。
    这渐渐的,这些豪爽男儿就越发的不把韩元蝶当了外人,只当嫂子看了,说话也就不一样了。
    韩元蝶也发现了这样的转变,笑道:“我哪有那么大体面呢。”
    “自然是有的。”洛三笑道:“程哥早跟兄弟们说过呢,若不是有韩姑娘在帝都调度,别说咱们,就是程哥也没有今日。远的不说,单说那宅子,程哥只会出银子,咱们兄弟也任事不知道,还不都是赖韩姑娘吩咐么。若不然,还不知道乱成个什么样呢。”
    韩元蝶柔和的笑道:“你们都是在外头办要紧事的,哪里得空儿理那些,我横竖闲着,也不过吩咐两句罢了。”
    韩元蝶其实自己没什么感觉,她那天性中生就的体贴照顾人的性情,使得这些对她来说,这些事都是十分自然而然的,随手就能办的事,倒是今儿得了程安澜要回来了的消息,叫她欢喜起来。
    不知不觉中,她居然会因为知道他要回帝都而欢喜起来,韩元蝶在这一日快要结束,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不由的有点发呆了,可是,偏偏又是遮不住藏不住的欢喜。
    江南危局,历经近三月,终于渐渐平静下来,这是一年里头最冷的三个月,可再冷也不如江南官场的阵阵寒意。
    齐王获救之后,入东安郡王钦差行辕,近一月之间,钦差大臣东安郡王与齐王在江南发落了两省官员,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江苏巡抚方鸿与其下属扬州知府、淮扬总兵等,均因治海匪无力,致匪患猖獗,为祸百姓,或罢免官职,或降职,或入罪。
    江苏巡抚虽非一方诸侯,也为正三品大员,便是钦差大臣位高权重如东安郡王并有皇子身份的齐王殿下也不好轻易定罪处置,于是押解入帝都,交三司审查,并奏请圣裁。
    江南官场如此震动,帝都朝廷自然也几乎都注目江南了。
    这样的情况下,程家那点儿事,哪里能入得了帝王之眼呢,那一回在朝堂上恐吓了程家之后,皇上也就没空理会他们了。大理寺去程家走了个过场,闹的个鸡飞狗跳,把程家三爷关了两天,又把老太太给吓的病了一回,才给皇上上了个本,轻描淡写的表示程家确实没有与江南联系,只是‘听闻’。
    要说左梅生能坐到大理寺卿这个位子,那也不是撞大运来的,于秉承上意而言,做的十分到位,知道皇上并不是真想查谁,只是不满意程家,朝廷还没动,他们就先给程安澜定了罪,于是把案子截在听闻这里,让程家倒了霉,就结案了。
    后头无非就是御史台弹劾程家的奏折也还风风火火不肯歇着,连续上了好几次,折子里主要说的便是‘妄度上意,以宗族为儿戏,为亲不慈,为臣不贤,卖子钻营’等,简直批的体无完肤…
    程家不仅不敢有动静,简直连出门都少了,老太爷告了病假,一家子都以侍疾为由,哪里也不去。
    到得程安澜卫护着齐王殿下回京的时候,已经是正月里了,程家这个年过的是凄凄惨惨,不仅是年酒都没请,就是自己程家的族亲,也有些不肯上门的。
    当然,程家终究是伯爵,又有富贵,肯上门的还是有的,只是今年大不如前罢了。
    程安澜在江南当然听到家族这样儿戏,可江南本来形势紧张,忙正事都来不及,哪里还有空理这个,只不过是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