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麒!”两船才接舷折彦冲便跳了过来,呆呆看了他半晌,这才松了口气道:“好,好!”
他没说什么,杨应麒眼睛却有些湿了,说道:“大哥,我没事。咱们成功了。”
“成功?”折彦冲摇头道:“你还没去见国主之前,我们都觉得事情很有把握,但越到后来就越没有信心!总怕国主一个暴躁就……总之我们以后再不能干这种事情了。”
杨应麒能活着,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汉部不败,二是阿骨打还有理性。前者是汉部诸将能争取的,但后者却是一个变数!折彦冲等人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后悔让杨应麒去冒险,怕的就是阿骨打失去了理性!
杨应麒事后想想也觉得危险,但毕竟他已经活着回来了,所以又感到欣慰,叹道:“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在冒险,但没办法,我们现在的军力还比他们弱。如果能冒一冒险来换取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折彦冲沉吟道:“扩军的事情,得赶紧了!刀不握在自己手上,性命就是别人的!”
杨应麒想了想道:“国主大行想必就在这几日了。他一死我们就扩军,似乎不太好吧。”
萧铁奴冷笑道:“老七!去了一趟龙潭虎穴你居然还没改掉你的迂腐脾气!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忌这个!”
杨应麒道:“我不是守什么礼法啦,只是觉得这个时候匆匆行动,一来贻人借口,二来也会刺激新国主,对我们刚刚争取到的缓冲很不利。再说,扩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总得一步步来。眼前最重要的,是辽口的重建和津门经济的恢复!还有,现在辽南的常规兵力其实已接近极限了。”
阿骨打“南巡”的这段期间,津门对北方的商路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对津门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幸好这次“南巡”维系的时间不长,如果再持续几个月的话,津门的一些产业非伤筋动骨不可。
萧铁奴听了杨应麒的话皱眉道:“我在草原上,如果旗下有三十万人丁,便能有十万战士!如今辽南人口不止三十万,而常规兵力却还不到三万,你居然说已经接近极限!”
杨应麒苦笑道:“六哥啊,这账不能这么算!草原和津门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士兵占人口的比例也大大不同。唉,这事我一时也不知怎么跟你说。但总之我们的常规兵力以及附属于军务的人口其实已经不少了,并不完全是因为忌惮着名份才不扩军。”
萧铁奴道:“你说的那些我不完全懂,但我只知道一件事:在现在的局势下,只有扩充兵力才能生存!如果你的那种什么结构限制了我们扩军,那就是你那种什么结构不对!”
杨应麒默然半晌,说道:“六哥说的对,现在辽南确实得改变了。不过那也需要时间。社会结构改变得太过剧烈的话,会动摇民本的。”
萧铁奴冷笑道:“时间!时间!不是我不给你时间,是他们——”他手向北一指:“不给我们时间!”
杨应麒凛然道:“又出什么新状况了么?”
萧铁奴冷笑连连,折彦冲则叹道:“宗望对杨朴露了口风,要我们汉部做大金的先锋……”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这才说完最后两个字:“伐宋!”
杨应麒呆了半晌,忽然整个人跳了起来,叫道:“伐宋!”
“没错,伐宋!”
“这……这……这……”杨应麒惊叫道:“这是谁的主意!谁的主意!他们既然懂得用这一招,为什么还要南巡呢?那是比南巡毒辣百倍的招数啊!”
折彦冲道:“逼我们伐宋,自然是很好的主意,不过这一招施展开来会很费时间,我估计是国主等不得了,想要在生前解决我们,所以才会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匆‘南巡’。”
杨应麒坐倒在甲板上,喃喃道:“对,应该是这样。可是……可是大哥!如果他们真的逼我们伐宋,那我们该怎么办啊?现在就起兵反了么?”
“反?”萧铁奴瞪眼道:“为什么要反?”
杨应麒道:“不反?难道六哥你真要做伐宋的先锋不成?”
萧铁奴笑道:“只要能确保我们的部队入宋境后女真人不会抄我们的老家,伐宋又有什么不好的?反正大宋这块肥肉,我是想了很久了。”他望了折彦冲一眼道:“大哥,你说呢?”
杨应麒也想折彦冲望来,极怕折彦冲说一个“是”字!
海风海浪,拍了海船数十回,折彦冲才挥了挥手道:“这事,等回津门之后再说吧!”
听了这句话,杨应麒忍不住向萧铁奴看去,而萧铁奴也向杨应麒这边望来,两人目光一接,杨应麒便低下了头,而萧铁奴也随即把目光投向大海。
一个部族内部的局势,有时候比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外部的局势就算说不出对错,至少能理清楚利害。但内部的事情,有时候真不知怎么处理才对这个团体更加有利。
在外人眼里,汉部的事业是越做越大,但在杨应麒这里,却觉得路越走越难。
——————
《千钧一发》完,请关注第十一卷《锋鞘难衡》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五七章 新城 上
大宋宣和五年秋末,一代枭雄阿骨打终于死了。
尽管金国内外对此事都有准备,但他的死仍然造成很大的震荡!北国上下,或者如张觉般干脆行动,或者如耶律余赌般仍在观望!张觉等刚刚造反的人觉得自己反对了时机,而耶律余赌则很奇怪的没有任何不稳的迹象——是阿骨打对萧庆的那几十杖把他们打怕了吗?不!不是!他们是在等待。
相对于张觉,耶律余赌由于投降女真较早,因此更加了解汉部的实力!辽口城一烧,所有明眼人便都知道完颜部与汉部之间的裂缝再也难以缝合了。所以耶律余赌知道对他来说,最大的契机不是阿骨打的死,而是汉部的反!他就在那里等着!等着看汉部什么时候反!
怀着这样心思的人,怀着这样心思的部落,在大金境内不知有多少!所以吴乞买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诸将列侯,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国多了一个新的勃极烈:折彦冲!
折彦冲会不会接受册封呢?
诏书到达辽南后,几乎就在当天,杨应麒马上安排张玄素率领一个隆重的文官队伍前往会宁,一来是吊丧,二来是婉拒大金新主的美意。
一些直心肠的人见折彦冲竟然拒绝不禁有些紧张,认为汉部是决意要反了!但宗翰在会宁的文官代表韩昉见了心中好笑,赶紧上书金主,告诉吴乞买:折彦冲的这种举措不是有意拒绝,而仅仅是在履行汉人“应有”的受封程序而已。于是吴乞买便第二次下诏,不许折彦冲拒绝。折彦冲再次上书请辞,吴乞买第三次下诏册封,折彦冲才在津门“扶病望北而拜”,接受了“汉部勃极烈”的封号,位在已有诸勃极烈之末。
总之,向来不迂腐的折彦冲和向来直接野蛮的会宁王侯都假惺惺地将这场政治秀表演完。接到折彦冲谢恩表的吴乞买知道汉部暂时会老实了,他可以安心地去料理那些公开反叛的部族、安抚那些蠢蠢欲动的兵将了。而拿到册封诏书的折彦冲也知道汉部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趁着这个空隙,杨应麒赶紧动手要把辽口城重建起来,他知道下一次如果是由吴乞买来发动攻势,只怕就不能再像这次这样有惊无险了!
这一场持续数月的政治作秀让北国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不但汉部的民众放下了一块心头石,连女真的兵将也都暂时安心。汉部不比他们已经征服过的其它国族,折驸马麾下的那帮人硬得让女真人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折彦冲的威望在金国又如此之高,以至于中层以下将领其实都不赞成讨伐汉部——他们通过交换也能从汉部商人手中得到财富,为何要动刀动枪去抢呢?就算要动刀动枪,去动其它国族显然也比去动汉部划算得多!比如大宋!由于通婚的缘故,许多女真人其实都与汉部的民众沾亲带故,阿骨打和折彦冲的矛盾他们未必看不出来,但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勃极烈们的权力斗争而已,与女真的对辽战争在性质完全不一样!
正是在这种民情底下,女真大军一旦班师,辽南的商路马上又活跃了起来。甚至有这样的情况:“南巡”的会宁兵将还没解甲,他们的家人已经开始和汉部的商人做生意了。吴乞买要册封折彦冲为汉部勃极烈的消息传开以后,原先还在踯躅的部分人也都放下了心,人手与物产源源不断地向正在重建的辽口涌去,这种自发的流动人口比阿骨打憋得半死憋出来的三万精兵在数量上至少要多出好几倍!
热火朝天的辽口工地上,堆满了杨应麒留下给萧铁奴却没用上的石料,挤满了从辽河流域、燕云地区、海外诸岛涌来的大量人员。材料足,人手够,加上原先的地基还在,所以工程的进度出乎意料的快。折彦冲上表接受汉部勃极烈封号的时候,辽口的新城墙已经基本成型。这是一座依河傍海的新城,城池规模比旧城更显野心,而城市的风格也更加倾向军事化。当然,此时城内的设施都还只是胚子,由于贯彻军事优先的原则,民用的房屋暂时没有多少,即便是辽口原来的居民也大多还住在帐篷之中。
这一次辽口重建,在政治意义上是完颜部对汉部第一次准军事攻势宣告失败,而在商业意义上则是大量宋籍商家的逐步北侵!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浙东商人的介入。
由于和汉部接触较早,所以福建籍商人在汉部内部势力极为强大。初期尚有赵、刘等燕云家族与之抗衡,但生意做大以后,燕云商人便显得后劲不足,反而是两浙的商人渐有迎头赶上的趋势,但由于他们进入较晚,许多领域早已被其它家族瓜分一空,尽管杨应麒有意平衡各方面的商业力量避免垄断,但各个主要的商业领域却已经不可避免地为先来者所占领,所以这时辽口重建,有远见的商家大族无不出钱出力,其中尤以浙江陈、王、张等九大家族最为热心。原来在辽口势力雄大的赵、刘、张等世族由于害怕女真人再次南下又把辽口烧了,反而把资金都投往他们认为更加安全的津门、琉球和塘沽去——哪怕这些个地方远没有辽口那么多的空白领域。
宣和五年的最后三个月是浙江商人登陆辽东的重要岁月,在这三个月中他们几乎是承担了半座辽口城的重建资金,而得到的报酬就是这个军港一半的商业经营。赵履民等见这些温州人和明州人竟然“毫无远见”地把钱投进这个兵家所争之地,认为他们是想钱想疯了!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批浙东人也确实经营得举步维艰。可是在更远的将来,历史将证明谁更有远见!
宣和六年春,为了报答浙东商人的慷慨,汉部元部民会议通过破格提案,缩短了对浙东九大家族的考核期,允许他们的子弟成为汉部元部民会议的一员。这个时候,浙东商人在汉部元部民会议中的势力还很弱,弱得只能依附于福建商人,不过,这毕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
快从鲜花榜上掉下来了!!!还有鲜花的朋友,麻烦砸一砸!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五七章 新城 下
宣和六年的东北平原很平静,但貌似无风无浪的水面下其实隐藏着大危机!
阿骨打的南巡,对辽南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南巡”前后的一个多月里,津门的北部通路几乎完全隔断!直接的经济损失就占了津门当年一半的税收!虽然辽口城的重建让整个东海的经济都活跃了起来,但汉部的财政却又再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年的财政结算让杨应麒很头疼:一向宽裕的汉部竟然出现了亏空!幸好有历年存下的积蓄在顶着,但看着点滴积累起来的国库存资每天像黄河决口般倾泻出去,杨应麒的心啊,就像被人捏起来锯一般疼痛!而就在这个时候,萧铁奴还在叫嚣着要扩军!
“扩军扩军,扩个鸟军!”
从某个角度来讲,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结构,在战争面前是比较脆弱的。辽南还算不上是完全以商为本,农业人口依然是汉部人口的基石,所以它的抗打击能力也还十分强劲,但毕竟没有女真社会那样适应战争!
如果真的把军队扩展到萧铁奴希望的那种水平,那对杨应麒这个守财奴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恶梦!萧铁奴的意思,是让汉部全体勒紧裤袋,将生活维持在最低的水平线上,全力以赴把外敌平了再说!但杨应麒却知道汉部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没法走回头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