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戎-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说才两千人,以三千人统帅两千人,想必不用多久就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让辽口的兵将对自己惟命是从。

    但他到了辽口才知道:他面对的不是一千人、两千人,而是整个汉部的政府机器!辽口的武卫营虽然只有两千人,但这两千人却只是辽南军队的刀刃!而不是辽南武装队伍的全部。

    各国史书上的古代各大战役,常常动不动就夸言有数十万大军,其实在打仗时真正投入战场的人数绝没有那么多,因为这类数字通常都是把后勤队伍也算了进去。特别是那种千里远征的灭国大战,沿途押运粮草的人一般比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还多!

    辽口军队对外宣称的数量,既不包括大量的工兵,也不包括辽口城内负责治安的民卫——而这些人实际上也有很严密的组织,在防御战中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折彦冲、曹广弼所布置的辽南军事系统与萧铁奴带出来的兵马完全是两码事,这些部队在日常训练上和调动上都有着颇为严密的程序,士兵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荣誉更与辽南政府的体制环环相扣。

    当初来自大宋、室韦和东海女真的大量移民迁入以后,汉部官方通过各方面条件的筛选,将其中较为强壮的人安置在辽东半岛的北部,在几年中陆续建立起了几十个农、牧合一的村庄,每个村庄约有几百到二千人不等。这些村民的族源以宋人为主,但东胡人也不少。胡人剽悍,而能被选到这里的宋人也大多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村落建立初期,几乎天天都有人打架。津门的文官建议把胡、汉分开,免生事端,但曹广弼和杨应麒商量以后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每个村都设立擂台和打擂的规则,真遇到非动手解决的事情便上擂台见分晓——但在擂台下私斗却要受到严厉的惩处。擂台设立以后这些村庄的斗殴便慢慢转变成一种公开的、有序的、受节制的比武。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这些村落的胡汉居民在这种有序的比武中并没有走向骚乱,而是走向互相理解与认同。尤其在胡人们习惯用汉语交流以后,这种认同感便更加强烈。

    汉部设立的这些有军事目的的村庄所在的土地并不肥沃,不过这里的村民主要任务也并不是种田养马,而是过着一种且农且牧且军的生活,由辽口兵将主持的军事训练显然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汉部并不对这些村庄征税,相反每年都有大量的补贴奖赏那些在军事训练中表现杰出的人。

    慢慢的,这些村庄中最能适应战斗生活的村民便完全脱产成为全职的战士,入驻最北线的十二座村庄,不再务农——这便是被辽南军方称为上十二村的十二座和农业没有关系的村落,这些村落的兵将要轮流到辽口服役,没轮到时就呆在上十二村中训练。上十二村的全职战士又被分为上中下三等,体能和战斗技巧排在下等的兵员要定期接受中部村落排在上等的村民的挑战,如果失败就会被打回中部村落,重新过那种且农且牧且军的生活。相应的,中部村落最强悍的村民则能通过打败上十二村的下等战士得到进入上十二村的机会。而那些连中部村落也无法适应的人则会被贬迁到以务农为主的南部村庄。

    如果说,津门的东海擂台是选拔城市浪人入伍的偏途,那辽东半岛北部的这一片村落便是汉部在农村选拔兵员的大道。在汉部武风兴盛的情况下,能进入上十二村本身便是一种荣誉!更何况伴随这种荣誉而来的还有经济上的保障。

    萧铁奴和辽口的兵将交流过后才知道那片军事村落不但是一个选拔系统,也是一个教育系统——战士们并不要求背诵四书五经,但至少要识字。上十二村的战士里那些熟悉古今战役的人也比较容易升迁。当然,忠诚与自律也是文训的内容之一。

    “这些人会很听话,但也会很不听话!”萧铁奴想。

    这些兵将确实听话,因为萧铁奴是汉部枢密正式任命的将军,而不是因为萧铁奴是萧铁奴!他们听的是将军的命令,而不是萧铁奴的命令。

    “一个两个,都是曹老二照镜子做出来的!”萧铁奴背后骂道。可他心里其实很妒忌!在阴山脚下时他本觉得自己已经是兄弟几个发展得最快的了,直到现在他才完全颠覆了内心的这种看法!辽口和上十二村的兵将数量还不算很多,尤其和汉部已有的非军事人口相比简直低得过份!如果汉部有朝一日能摆脱附庸的地位,光明正大地扩军,那种发展潜力萧铁奴自己想想也感到恐怖:“五年——不!三年——不!一年!只要有一年时间全面征兵入伍训练,北国没人是我们的对手!”

    不过萧铁奴隐隐猜到杨应麒短期内不会支持这种程度的扩军,因为就连他也知道那样会对汉部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压力甚至破坏:“除非把他逼急了!”

    到辽口以后不久,萧铁奴开始调整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把老七兜里的钱和人都抠出来!”

    对于经济、民生与军事之间的关系,萧铁奴和杨应麒都有很深的认识。但两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却完全背道而驰。

    杨应麒认为,军事力量是用来保障经济和民生的,非万不得已不能为了前者而干扰了后者的发展;而萧铁奴却认为让百姓生活得好些就是要他们别造反,后方的经济发展好了,归根到底是为了征服、征服、征服!所以杨应麒总是小心翼翼地维系着汉部经济、民生和军事的平衡,一方面疏导着汉部的尚武之风,同时又千方百计地提高文官的比例,拒绝由武人的意志来主导汉部的未来。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杨应麒总显得太过小心,也让汉部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没有爆发出萧铁奴所希望的那种水平。

    一言以蔽之,杨应麒希望汉部能成长为一个民生导向的政权,而萧铁奴则希望汉部能变成一个军国!

    “老七的意思,总是认为把汉部的武力维系在足以御敌的情况下就好,但……但老大未必也这么想!”一念及此萧铁奴笑了,认为自己已经悟到了折彦冲重用他的原因。“看来老大和老七之间,也不是一点矛盾都没有啊!不过他毕竟不肯和老七破脸,甚至不肯摆明了站在老七对面,所以才让我来跟老七唱对台戏!”

    萧铁奴明白,如果折彦冲真的打算这样做,那对他自己也没坏处:“可是老大的胃口究竟是多大呢?独立?吞金?还是……连大宋也要?”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他摸清了折彦冲的底线,那无论他做得多么过火,只要事态的发展与折彦冲的期望相合,都能得到折彦冲的默许与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 上

    冬天熬过去了,阿骨打自己觉得身体似乎略有起色,但大费心神的事此去彼来,竟让他一刻不得歇息。

    入春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耶律余睹涉嫌谋反!耶律余睹刚投降时,阿骨打待他以宰相之礼,十分优厚,但西京攻陷后却只是给了他一个虚衔,不但不升他的官,反而削了他的权,甚至要求他把妻儿安置在黄龙府作人质!“鸟尽弓藏”这个词虽是汉人所发明,但实际上天下的政治家没有一个不会用的。所以当斜也来密奏说耶律余睹意图谋反时,阿骨打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但他现在却还没把耶律余睹连根拔起的打算!这人在契丹人中声望不俗,仅仅因为一个还没有成型的谋反就动了他,容易引起治下契丹人的大反应。若在别的时候他也不怕这些反应,但现在处理他时机却还不对,不过不敲打敲打他也是不行的。

    一切部署妥当之后,阿骨打便把耶律余睹连同他手下几名干将叫了来,直截了当问道:“听说你要造反?”

    耶律余睹等听了大吃一惊,不知如何反应。阿骨打从容道:“我大金能成就今日大业,靠的不是你们,而是国中君臣的上下同心!当初我们两阵对敌时我曾给你留了一封信说:要战,就光明正大地来!如今还是如此!如果你当真有胆子与我为敌,我便给你兵器、马匹、部属!容你一战,绝不食言!但你若到时候再败,我可便容不得你了!”

    耶律余睹手下听了无不战栗,耶律余睹则低头不能回答,阿骨打冷笑道:“若你不敢与我为敌,那以后便老实些。以前人家说的风言风语,我也当没听说过,今后也绝不因此疑你忌你!”

    耶律余睹闻言忙跪下道:“皇上圣明!余睹万不敢有欺背之心!”

    阿骨打哼了一声道:“好,你的事就此揭过。不过有功当赏,有罪当罚!这次你闹出一些扰乱军心的事情,不警戒警戒却也不行!”传命将他的副将萧庆打了七十杖,余人不再怪罪。

    萧庆谢恩受罚,七十杖打下来痛晕过去两次又痛得醒转,但从头到尾竟哼都不哼一声!

    好容易把萧庆打完,阿骨打才放他们回去。耶律余睹一行从行营中出来后但觉汗流浃背,回到居处,韩福奴道:“都统,怎么办?怎么办?你说他会不会真的放过我们?”

    萧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听到韩福奴这句话勉强开口道:“今天……他既然没有……把我们当场格杀,想必暂时不会动我们了。”

    韩福奴道:“但……但这提心吊胆的日子叫我们怎么过!”

    萧庆道:“他不动我们……是因为……大金……有内患……再等等……我们要有耐心……”

    “内患?”韩福奴眼睛亮了起来:“什么内患?”

    萧庆道:“折……折……”终于忍不住晕了过去。

    经过阿骨打的这一番警戒,耶律余睹果然便老实了许多,但这事才告一段落,第二件大事又冒出水面——当初阿骨打遣人给辽主耶律延禧下书,要他仿石敬瑭臣事契丹的形式臣事大金,耶律延禧积败既久,也有意求和,后来听闻金人将大辽五京的贵族、女子、财物、典章全部运往黄龙府,耶律延禧傲性忽又发作,对举族被俘大感愤恨,聚拢了五千兵马又来报仇,被宗望以精兵千人杀败。但这一仗金人终究还是没能俘获耶律延禧,只擒住了他的儿子赵王讷埒和辽国的国玺。辽主逃入云内,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毕竟曾做过阿骨打的君主,受过阿骨打的参拜,是大辽二百年天下的最后一个继承人!只要他一日不死,阿骨打便不能完全放心!

    辽主的事情暂时只能搁浅,而大宋的事情却一直在进行!对燕云州府的取弃,阿骨打早有打算。虽然他也有些急着要把这边的事情料理毕好去解决内忧,但在谈判时候却仍然很沉得住气,对宋使步步进逼,而大宋方面由于王黼唯求尽快解决事情以全其功劳,加上是败军之国,谈起判来没有底气,竟是一步又一步地退让,最后不但平州、营州等掌控山海关隘的边州都划归大金,大宋还得在契丹旧岁币四十万之外,每年更加燕京代税一百万缗,阿骨打这才勉强答应把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六州交给大宋,至于西京大同府云中路一带却只是在纸上说明会交给大宋,但何时交接阿骨打却让宋人去和最难缠的宗翰去谈!

    这日金国吩咐宗望料理燕京事务,正要休息,忽然宗翰进来道:“皇上,应麒来了。”

    阿骨打微感讶异道:“他来了?怎么来得这么快?”阿骨打派去中京召唤折彦冲的完颜希尹这时还没有回音,至于去津门的使者,由于走的是陆上通道,这时只怕还在路上呢!

    宗翰道:“应麒并没有见到使者,他是听说皇上打下了燕京特地渡海前来贺喜,同时也是来请罪。”

    阿骨打哼了一声道:“贺什么喜?请什么罪?”

    宗翰道:“贺的自然是得燕之喜——虽然我们打算把燕京交给宋人,但攻城略地之威毕竟值得一贺。至于请罪,他好像是来解释他在塘沽的作为的。”

    阿骨打问道:“他在塘沽的作为,你看应该如何处置?”

    宗翰沉吟道:“这还得看他如何解释了。”

    “解释,解释!”阿骨打道:“若非心里有鬼,何必千里迢迢跑来解释?”斜了宗翰一眼道:“刚才那几句话,怎么听起来像在替他说话一般?他贿赂你什么好东西了?可别忘了你是姓完颜的!”

    宗翰忙道:“皇上这是说哪里去了!我怎么会帮着他呢!不过眼下他既肯主动来解释,可见心中还有敬畏。我们是听他的解释,又不是信他的解释,不过是让他刚好有个下台阶,同时杀杀他的骄气罢了。再说,眼下彦冲还没到呢,就有什么事情,不如先等彦冲来了再一并处置。”

    “等彦冲来了再一并处置”——宗翰最后一句话甚得阿骨打之心,调了一会呼吸,颔首道:“好吧,叫他进来!我看他怎么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