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正想要解决草原边患,唯有采用后世美国人对西部地区的殖民手段,通过大量的移民和屠杀印地安人,一步步地改变西部的人口比例。当时北美大陆的西部,是大峡谷和荒漠,论自然条件,还比不上蒙古大草原,但美国人只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就彻底地解决了西部问题,难道说困扰了中国数千人的北方边患问题,就不能用类似的手段来解决吗?

刘胤所走的路,的确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不管是活在前面的秦皇武帝,还是活在后面的唐宗宋祖,都没有给他提供任何有用的东西,刘胤只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长治久安的道路来。

至于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或许在刘胤的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成效,但刘胤相信,只有他的方法正确,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彻底地消除来自北方的边患,或许将不会是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也不必再一次次地经历来自北方胡人的浩劫之难。

也许,这将是刘胤留给子孙后代一笔最为丰厚的遗产。

刘胤从狼居胥山一路向北,来到了北海之滨,汉代的北海,后世称之为贝加尔湖,这颗草原上的明珠是世界上淡水蓄量最大的湖泊,这里的淡水占到了地球总量的五分之一,最早接触到北海汉人是苏武,他这里牧羊十九年,矢志不移,而刘胤也是成为继霍去病之后,第二位真正踏足北海的汉将,采撷这颗明珠则是刘胤最大的梦想。

鲜卑诸部的臣服,已经让刘胤在这片草原上没有了任何的对手,刘胤一路向北,目的就是猎杀野马群。

想真正扼制胡人的发展,就必须解决马的问题,单纯的禁马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消灭野马群,才能真正断绝胡人的铁骑之梦。

第1251章高句丽

由于此时正值严冬,辽西一带尚且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那么比辽西更寒冷的辽东,完全就是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此时出兵,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就算是汉军拥有冬装,都无法支撑在辽东作战。

所以刘胤也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出兵的时间定在了来年的春天。

此时的幽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已经是初见成效了,当初慕容鲜卑撤退之时,几乎焚毁了除蓟县、渔阳、昌黎三座城池之外的所有城镇和村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这笔血仇,自然是要向慕容鲜卑讨还的。

不过要向辽东进军,刘胤还是要细加思量的。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在辽西一战之中,已经被打残了,他们放弃了辽西的根据地,潜逃到了辽东,投靠了高句丽,以其残兵败旅,已然是不足虑的,唯一能称之为对手的,只有土生土长的高句丽。

其实高句丽也称不上什么强悍的对手,相比与纵横大漠的匈奴鲜卑来说,偏居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实力要弱小的多,最多滋扰一下辽东一带,对中原王朝从来也谈不上什么重大威胁。

高句丽起源于夫余,在西汉时,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在争夺王位时失败,逃到了玄菟郡高句丽县,在那儿另立一国,号为高句丽。

高句丽自建国之时起,就与扶余国争斗不休,扶余国在北,高句丽在南,与汉朝的辽东诸郡接壤,所以辽东诸郡常受其侵扰。

东汉末年,辽东被公孙氏的割据势力所占据,由于公孙氏的强大,高句丽屡次进犯,也未有战果,反倒被公孙康攻破都城,丧师失地,被迫迁都到了丸都。

不过在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之后,高句丽又复猖狂起来,再次进犯辽东,后来魏国派遣大军征讨高句丽,摧毁了丸都城,让高句丽受到了重创。不过高句丽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趁着中原大乱之际,他们不仅又重新修筑了丸都城,而且趁晋国濒亡无瑕北顾之时,再次进犯辽东,并攻取了辽东的诸多城池。

如果说那个民族最为猥琐,估计高句丽是无人能及的,论战力,它打不过辽东的公孙氏,打不过魏国的军队,但它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不断地滋扰着辽东诸郡,就如同一块牛皮糖一样,黏黏乎乎的,甩是甩不掉,灭又灭不了,着实让中原王朝比较头疼。

毕竟辽东离中原太过遥远,许多时候中原王朝是无瑕顾及的,尤其是在中原地区激战正酣之际,任何人都不可能分神去考虑辽东的事,这无疑给了高句丽一个机会,让它得以一次次地在辽东是如鱼得水。

季汉已经是一统中原,平定大漠,如何惩治辽东高句丽这一块顽疾,是摆在刘胤面前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尽管高句丽从来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敌,它的军队也从来没有到达辽西,但它对辽东的祸害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不解决掉高句丽,就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东北边境。

更何况现在高句丽和慕容鲜卑等鲜卑族的残余势力勾结在一起,为了避免慕容鲜卑等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刘胤也必须要进军辽东,清除掉这一祸患。

但对付高句丽,却又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一路横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后逼着鲜卑举族而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蒙西草原虽然广阔无垠,但却是一马平川,无论鲜卑人逃到哪儿,汉军的骑兵总能追得上,他们无所遁逃。

但高句丽却不一样,他们的领地,几乎就都在长白山中,苍茫的原始森林,几乎是一座天然的大迷宫,如果高句丽遁入到深山之中,汉军就算是穷尽力量,恐怕也无法将其搜寻出来。

这恐怕也是高句丽连番受到重创之后却依然不死不灭的原因了,当年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的军队两次攻破高句丽的国都,却无法彻底地消灭高句丽。高句丽人蛰伏到了深山老林之中,有着原始森林的辟护,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军队自然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等到他们撤退之后,高句丽人又伸出了****东山再起,再次滋扰辽东诸郡,让汉人百姓是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刘胤这次想要对付高句丽,自然不能象以前魏国一样,打破高句丽的丸都城之后,就以为是大功告成,班师回朝了。要打,就要打得狠一点,把高句丽人真正给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生出觑觎辽东之心来。

所以在用兵数量上,刘胤就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三路大军齐出,势如破竹地一路横扫下去。象高句丽这样猥琐的民族,估计一看到季汉大军浩荡来袭,第一个念头不是如何来抵挡而是如何去逃命了,如果仗还没有打高句丽就远遁深山,那么刘胤的这次军事行动无疑便是失败了,因为刘胤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军队都有放在辽东,可等你一走,高句丽人又复来攻,辽东之局,必然陷入死局。

所以刘胤进军辽东的人马准备的并不太多,虎骑军、青龙军、白虎军三个骑军再加上虎步军、无当飞军和阳安军三个步军,合计兵力九万余人。

九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正好处于一个裉节上。太少的话,对付高句丽和鲜卑部残余来就会吃力的多,毕竟光是逃入辽东的慕容鲜卑等鲜卑残余人马就有好几万人,高句丽的人马详细数目不太清楚,但绝对不会少于十万之数。太多的话又恐怕会让高句丽人感到惧怕,未战先怯,万一战还没打高句丽先打了退堂鼓,那可就不妙了。

汉军九万人入辽东,同时也能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毕竟辽东距离幽州蓟县尚有千里之遥,粮草辎重也是一件令人比较头疼的事。

第1252章扶余来使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所以刘胤也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出兵的时间定在了来年的春天。

此时的幽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已经是初见成效了,当初慕容鲜卑撤退之时,几乎焚毁了除蓟县、渔阳、昌黎三座城池之外的所有城镇和村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这笔血仇,自然是要向慕容鲜卑讨还的。

不过要向辽东进军,刘胤还是要细加思量的。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在辽西一战之中,已经被打残了,他们放弃了辽西的根据地,潜逃到了辽东,投靠了高句丽,以其残兵败旅,已然是不足虑的,唯一能称之为对手的,只有土生土长的高句丽。

其实高句丽也称不上什么强悍的对手,相比与纵横大漠的匈奴鲜卑来说,偏居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实力要弱小的多,最多滋扰一下辽东一带,对中原王朝从来也谈不上什么重大威胁。

高句丽起源于夫余,在西汉时,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在争夺王位时失败,逃到了玄菟郡高句丽县,在那儿另立一国,号为高句丽。

高句丽自建国之时起,就与扶余国争斗不休,扶余国在北,高句丽在南,与汉朝的辽东诸郡接壤,所以辽东诸郡常受其侵扰。

东汉末年,辽东被公孙氏的割据势力所占据,由于公孙氏的强大,高句丽屡次进犯,也未有战果,反倒被公孙康攻破都城,丧师失地,被迫迁都到了丸都。

不过在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之后,高句丽又复猖狂起来,再次进犯辽东,后来魏国派遣大军征讨高句丽,摧毁了丸都城,让高句丽受到了重创。不过高句丽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趁着中原大乱之际,他们不仅又重新修筑了丸都城,而且趁晋国濒亡无瑕北顾之时,再次进犯辽东,并攻取了辽东的诸多城池。

如果说那个民族最为猥琐,估计高句丽是无人能及的,论战力,它打不过辽东的公孙氏,打不过魏国的军队,但它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不断地滋扰着辽东诸郡,就如同一块牛皮糖一样,黏黏乎乎的,甩是甩不掉,灭又灭不了,着实让中原王朝比较头疼。

毕竟辽东离中原太过遥远,许多时候中原王朝是无瑕顾及的,尤其是在中原地区激战正酣之际,任何人都不可能分神去考虑辽东的事,这无疑给了高句丽一个机会,让它得以一次次地在辽东是如鱼得水。

季汉已经是一统中原,平定大漠,如何惩治辽东高句丽这一块顽疾,是摆在刘胤面前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尽管高句丽从来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敌,它的军队也从来没有到达辽西,但它对辽东的祸害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不解决掉高句丽,就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东北边境。

更何况现在高句丽和慕容鲜卑等鲜卑族的残余势力勾结在一起,为了避免慕容鲜卑等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刘胤也必须要进军辽东,清除掉这一祸患。

但对付高句丽,却又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一路横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后逼着鲜卑举族而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蒙西草原虽然广阔无垠,但却是一马平川,无论鲜卑人逃到哪儿,汉军的骑兵总能追得上,他们无所遁逃。

但高句丽却不一样,他们的领地,几乎就都在长白山中,苍茫的原始森林,几乎是一座天然的大迷宫,如果高句丽遁入到深山之中,汉军就算是穷尽力量,恐怕也无法将其搜寻出来。

这恐怕也是高句丽连番受到重创之后却依然不死不灭的原因了,当年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的军队两次攻破高句丽的国都,却无法彻底地消灭高句丽。高句丽人蛰伏到了深山老林之中,有着原始森林的辟护,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军队自然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等到他们撤退之后,高句丽人又伸出了****东山再起,再次滋扰辽东诸郡,让汉人百姓是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刘胤这次想要对付高句丽,自然不能象以前魏国一样,打破高句丽的丸都城之后,就以为是大功告成,班师回朝了。要打,就要打得狠一点,把高句丽人真正给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生出觑觎辽东之心来。

所以在用兵数量上,刘胤就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三路大军齐出,势如破竹地一路横扫下去。象高句丽这样猥琐的民族,估计一看到季汉大军浩荡来袭,第一个念头不是如何来抵挡而是如何去逃命了,如果仗还没有打高句丽就远遁深山,那么刘胤的这次军事行动无疑便是失败了,因为刘胤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军队都有放在辽东,可等你一走,高句丽人又复来攻,辽东之局,必然陷入死局。

所以刘胤进军辽东的人马准备的并不太多,虎骑军、青龙军、白虎军三个骑军再加上虎步军、无当飞军和阳安军三个步军,合计兵力九万余人。

九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正好处于一个裉节上,太少的话,对付高句丽和鲜卑部残余来就会吃力的多,毕竟光是逃入辽东的慕容鲜卑等鲜卑残余人马就有好几万人,高句丽的人马详细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