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那结果就是必须要和晋军去拼消耗,而拼消耗我们是拼不过晋军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死守信都就是缩小战场的一种表现,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扩大战场,尽可能地发挥我军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迂回包抄,纵深穿插,善于把握战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敌人。一口气灭掉晋军三十万人很不实现,但我们可以慢慢打歼灭战,将战线拖长漫延,寻找晋军的薄弱点对其进行打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尽可能的打歼灭战,一口一口地来蚕食敌人。

“冀州之地,地域辽阔,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里的地形地势,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便可以一步步地扭转战局。目前敌强我弱形势险恶,诸位将军都必须要戒心浮气燥,不可急于求成,饭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步步地打,目前晋军兵分三路而来,正是给我们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机会,具体的作战方略稍后会公布。”

诸将纷纷表示赞同,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刘胤的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将战场变大,首先便是要将眼界放宽,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仗一战的胜负,而是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一步步地将敌人蚕食掉。

要实现这种目标,就必须要避免与敌人进行大决战,尽可能把作战的范围扩大化,将晋军引入到蜀军的作战区域之中去,化被动为主动,积小胜为大胜,只有这样,蜀军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对于这一点,刘胤已经做了充分地考虑,也正是出于这种战略安排,刘胤才会主动地放弃信都。

刘胤放弃的,仅仅是一座空城而已,刘胤不放弃的,是每一支蜀军队伍。阳安军在信都为了生存,打得十分艰苦,为了救援出阳安军来,刘胤思量出围魏救赵之计,随后又对文鸯的军队进行了猛攻,最终成功地解救出了阳安军,避免了一个军的损失。

放弃掉信都虽然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但刘胤不是毅然决然地连夜撤离了,这个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包括文鸯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信都乃是州城,是冀州的腹里要地,这样重中之重的城池,晋军早已是唾涎欲滴,集中兵力,不计代价地也要拿下,但最后文鸯进入信都城之后,却是一个啼笑皆飞的结果,不费一兵一卒,未发一矢一弩,文鸯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先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未曾拿下的信都城。

刘胤之所以主动地放弃信都,除了基于晋军三路大军顷刻而至避免陷入到重重围困之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刘胤追求的是战场扩大化的效果,而不是将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到信都来,进行一场豪赌。

刘胤并不是好赌之人,在战斗之前,他已经是权衡利弊,重兵守御信都的话,这场赌博的代价也是太大了,大到刘胤根本就无法承受,所以刘胤最终还是选择了撤出。

放弃信都并不意味着刘胤准备放弃掉整个儿的冀州,现在放弃,也并不等于刘胤对信都就无所求了,等到将来蜀军的力量超越晋军,刘胤还是会重新夺回信都来。

那么在此前,刘胤就必须要学会隐忍,该放弃的就不能舍不得,舍得,舍得,没有舍,如何才会有得?

接下来的战斗,又会进入到刘胤所熟悉的步调之中,司马骏为了追求效率,将晋军人马兵分三路,这样固然可以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但这同样也暴露出了晋军的弱点,太过急于求成了。

只要蜀军能捉住机会,断其一路的话,必然可以给晋军以重创,从而彻底地扭转冀州的形势。

冀州作战,那绝不是一场可以简单到几个月就能解决的战斗,司马骏狂言三个月内拿下整个冀州,在刘胤看来,那不过是一个笑话,冀州之战,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作战过程,不管是谁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都不会是简单轻松的事。

第931章任尔三路来,我只一路去

晋军得了信都之后,气势大涨,司马骏更是信心满满,为了实现自己三个月内击败蜀军的“豪言”,司马骏果断地兵分三路,出兵冀北,妄图一举歼灭从信都撤退后的蜀军。

当然司马骏的行动,也得到了司马炎的鼎力支持,攻克信都,让整个的洛阳朝廷都沉浸在喜悦和幻想之中,这个胜利甚至要比消灭匈奴还令人欢欣鼓舞。

在司马炎的内心深处,真正视为大敌的,也就只有蜀国这么一个敌人,尤其是刘胤,这几年来一直就是司马炎的梦魇所在,让司马炎如履薄冰,芒刺在背,寝食难安,司马炎头痛的顽疾,也是当年刘胤在洛阳城掀起腥风血雨后留下的。

一提起刘胤在洛阳的所做所为,司马炎也不禁是为之心悸,如果不是司马攸手下容情,很可能司马炎就已经身首异处了,当然那个时候司马炎也不知道刘胤的真实身份,否则的话,也不会纵容他轻易地离开洛阳了。

就算是匈奴人叛乱最猖狂的时候,司马炎也没有过度地担忧,在司马炎的眼中,那些胡人和盗匪流寇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他们烧杀劫掠,图得是财富和人口。

而蜀国则不同,他们是魏晋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对手,彼此之间敌对的关系根深蒂固,是国仇邦恨,亡对方之心从来不死,蜀国所图的,是大晋的江山社稷,想篡夺的是他司马炎的皇权帝位,这可比那些胡人要命。

所以司马炎才会不计一切代价的要消灭已经进入冀州和并州的蜀军,当羊祜提出暂缓进攻的建议之时,司马炎毫不留情地就把羊祜给撸了下去,就算羊祜功劳再大,也不可能纵容他与蜀人有些牵连勾结。

洛阳事变之时,身为司马炎心腹重臣的裴秀都背叛了他,这让司马炎对身边的任何人都抱着一份提防之心,所以司马炎才会重用宗室之人,毕竟也只有血脉相通的司马家族的人,才会让司马炎重用和信任。

司马骏虽然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最重要的一点,却是让司马炎很放心,那就是他对司马炎言听计从,司马炎让他往东,他绝不敢说往西,其实对蜀军的所有战略层面的都东西,司马骏都不敢擅自做主,全凭司马炎来拿主意,他在前线只需要按着司马炎的方针战略行事即可。

此次向冀北发起进攻,也是司马炎的安排,信都之战,让司马炎看到了的是灭掉蜀人的希望,他的野心极度地膨胀起来,恨不得一下子就将冀州的蜀军连锅给端了。

司马骏自然得无条件地执行,当然他本人也是极为地乐意从命的,现在晋军无论是兵力上还是气势上,都明显地占据着上风,这样唾手可得的功劳,司马骏又如何肯轻易地错过?

晋军兵分三路,除了在冀南留守了大约五万人左右之外,其余的二十五万人马,全部被派往了前线,东路的马隆率领十万青州兵攻打渤海郡,西路的文鸯率兵七万攻打常山郡,司马骏亲率八万大军进攻河间郡,三路人马各自渡过漳河,向目标挺进。

冀北的这三个郡,正是蜀军所控制的区域,如果晋军此番进攻可以顺利地拿下这三个郡的话,就可以将蜀军彻底地歼灭在冀北,或者可以将他们逐出冀州境内,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个目标,司马骏觉得还是很轻松的。

晋军在漳河上搭建了三处浮桥,以保证二十五万的晋军可以顺利而快速地渡过漳河,这次的军事行动堪称是魏晋历史上的用兵之最,景元四年魏国伐蜀之时,也不过才出动了十八万的军队。

司马骏骑着高头骏马越过漳河,看着两岸川流不息的晋军人马,司马骏是踌躇满志,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指挥如此规模的军队,司马骏庆幸自己生得真是适逢其时,能够统率如此庞大的军队,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晋国光复的荣耀的就在他的肩头之上,真正那功成之日,司马骏在朝中的地位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无人能与之比肩。

渡过漳河之后,东西两路大军已按照既定的计划,向蜀军所占据的城池发起了进入,而司马骏中路军的目标,首先便是河间郡城乐成县。

┄┄┄┄┄┄┄┄┄┄┄┄┄┄┄┄┄┄┄┄┄┄┄┄┄┄┄┄┄┄┄

“任尔三路来,我只一路去!”刘胤从容不迫地在议事会上道。

晋军兵分三路,那可是正中刘胤的下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刘胤一贯的战术策略,如果司马骏将二十五万军队抱成一团的话,倒也是不好对付,但此刻司马骏将二十五万平分做三路,每一路都不超过十万人,这无疑给了刘胤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莫非是司马骏真的愚蠢至极,不知道分兵而进的危害?其实也不尽然,如果晋军抱团进攻的话,效率会很差,而且对围歼蜀军没有任何的帮助,蜀军可以轻易地脱身避战。

而兵分三路围攻,不仅可以将蜀军分割包围,而且很轻易地就掐断蜀军的归路,对将蜀军彻底地歼灭在冀北地区创造机会。

这种兵分几路的进攻方式,在三国时代似乎很流行,历史上魏灭蜀之战,晋灭吴之战,都是兵分几路而进的,魏灭蜀之战,魏军也是一样的兵分三路,晋灭吴之战,晋军更是达到了五路之多,最终是结果辉煌。因为所攻击的目标都是急所,所以守军也必须分兵多路来防御,至于想打集中兵力的战术,对手也是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力量过于悬殊,对手很难凑得起足够的兵力来打围歼之战。

不过这对于刘胤来说,却不是什么难点,拥着后世先进的战略思维,刘胤的战略目光自然是远胜这个时代的人,司马骏必然会为他的狂傲恣意付出其应有的代价。

第932章选择打司马骏的理由

针对晋军兵分三路而进的特点,刘胤决定先打中路司马骏所率的这一路晋军。

刘胤刚一提出来这个方案,便遭到了罗宪的质疑,罗宪认为,司马骏所率的这一路中军,是晋军的核心,也是人马最为强壮的一支,由于他所处于中路,可以随时得到两翼的救援,如果蜀军攻击不利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到敌人的反包围之中。罗宪建议,如果要选择一路来打的话,最好挑晋军比较薄弱的一支下手,马隆这一路有十万人,也不好打,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的,是文鸯所率的这一支。

刘胤淡然一笑,成竹在胸地道:“咱们可不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选择打司马骏这一路,倒是有几个理由,第一,别看司马骏身为主帅,论指挥水平和战场上的临机应变能力,却是远远不及文鸯和马隆的,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晋军中路军虽强,但只要在司马骏的指挥下,就未必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第二,围点必须有阻援,打司马骏的同时,我已经安排好了东西两面阻援的兵力,就算文鸯和马隆闻讯赶来增援的话,也未必能轻易地靠近到司马骏;第三,晋军刚刚拿下信都,气势正旺,难免会心浮气燥,认为我军不堪一击,我军不打晋军的偏师,专挑其主力来打,就是要给晋军一个迎头痛击,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选择司马骏下手,是刘胤早就考虑好的,其实晋军的三路人马的兵力分配差不太多,东路是马隆带来的十万青州兵,司马骏不好拆分,仍旧由马隆统领,中路八万、西路七万,几乎没什么差距,不过在兵员的配置上,司马骏的中路军自然是优于其他两路的,精兵勇将居多。

不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以司马骏的治军能力,再好的军队在他的手中也只能是糟蹋浪费了。刘胤和司马骏交过手,对于司马骏的治军水平和应变能力,刘胤确实是不敢恭维,当初号称固若金汤的蒲津关被刘胤轻而易举地拿下来,就足以证明司马骏能力的高下了。

和司马骏相比,他的两位副手却是两位相当了得的大将,悍勇无双的文鸯,智勇双全的马隆,都不是可以轻易能对付的主。十八岁的文鸯在淮南之战中便有令人惊艳的表现,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完全复制了赵子龙在子坂坡的神勇,就连司马师都是因他而亡,可见文鸯之勇天下无人可出其右。

虽然事隔多年,但文鸯的斗志丝毫未减,在和匈奴人的作战中,文鸯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顽强地坚守在冀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尽管大兵团作战中个人的武力值并不能直接地影响战局,但主将悍勇无畏,必定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励军心士气,文鸯的这一路人马号称是三路之中最弱的一支,但有文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晋军的作战能力,也并非是不可能。

与文鸯的悍勇相比,看起来儒雅文弱的马隆却是一位更加全面的将才,用三千五百猛士大破秃发树机能的十万骑兵,就连刘胤都十分地好奇,这马隆是如何做到的?

当初打秃发树机能,刘胤也没有丝毫感到轻松容易,仗仗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