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羊祜根本就没有同刘胤有过任何的交集,双方的关系,也仅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不得不虚于委蛇,暂时地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因为羊祜很清楚,仅仅依靠晋国的力量,是不足以平灭匈奴叛乱的,而如果此时与蜀国交恶,后果更是雪上加霜。

羊祜是识大体明大局的人,同蜀国保持怎么样的关系他清楚的很,但同时为了防止朝中有用心不良的人恶意地诬陷,羊祜还是很理智地保持着与刘胤的距离,历次的战役,最多也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配合,从来没有进行过事先的沟通,更没有达成过任何书面上的协定。

但尽管如此,司马炎最终还是将羊祜调任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朝中忌恨羊祜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敏感时期,还是很轻易地就可以改变司马炎的想法。

钟会的叛乱对司马炎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同时也让司马炎变得极为地敏感,任何人一位手拥重兵的封疆大吏都让司马炎不得不用心提防,而用司马骏来代替羊祜,似乎更符合司马炎重用家族势力的风格。

司马骏算得上是老对手,蒲津关一战,刘胤杀得他是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如果不是因为刘胤顾全大局,不想把和晋国的关系搞僵,司马骏根本就没有机会从蒲津关脱身。

吃了败仗的司马骏似乎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蛰伏了一年半之后,这回又高调的出场亮相了,从原先的河东都督摇身一变,成为了讨逆大都督,总揽冀青幽并四州的军权,拥兵三十万,一时风光无二。

和司马师司马昭相比,老七司马骏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水平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司马炎派这样的人来当大都督统领大军,刘胤背后应该是笑出了声才是,如果一直用羊祜来做大都督,刘胤真有一种头痛的感觉,毕竟羊祜是那种很难对付的角色。

从表面上来看,羊祜治军的能力似乎也很平庸,丝毫看不到什么出奇出彩之处,但就是那种滴水不漏的严谨,让任何的对手都不敢小视羊祜,羊祜治军,几乎是无懈可击,如果真的和晋军开战的话,刘胤也觉得想要打败羊祜,很难很难。

不过换作是司马骏的话,刘胤就感到轻松了许多,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司马骏的能力长短,刘胤早已见识过了,就连一个小小的蒲津关之战都打不好,更别说来指挥千军万马了。

倒是司马骏手下的两位副都督,让刘胤还是颇为重视的。文鸯已经是老熟人了,其悍勇善战的能力,刘胤早已经领教过了,不过文鸯厉害之处也就是本人骁勇非凡,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但真正论及韬略智谋,却并非是文鸯的强项。

另一位副都督马隆,却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刘胤确实是知晓马隆这个人的,当年与鲜卑人秃发树机能作战,刘胤就是采用了马隆的偏厢车战法,克制了鲜卑人的骑兵,才取得了凉州大捷。说陌生,刘胤也是第一次和马隆交手,此前马隆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匈奴人进犯青州,马隆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积功而升至青州刺史,此次更是被司马炎任命为讨逆副都督,出征冀州。

马隆不但骁勇,而且智谋出众,更是一位技术革新的高手,历史上,晋军在凉州是屡战屡败,接连地战死了四位刺史,马隆临危受命,率着自己新招募来的三千五百勇卒,使用改进后的偏厢车,长途进军数千里,彻底地击垮了秃发树机能,平定了凉州之地。

马隆在平西之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极为地耀眼,堪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

第922章战信都

由于刘胤的关系,马隆这段大放异彩的战绩自然是再没有机会展现出来了,秃发树机能坟头已经是草高三尺了,马隆还蛰居在充州一偶当一个芝麻绿豆的官。

没有匈奴之乱,马隆或许只能是平淡地终其一生在充州做一小官,但匈奴人东渡黄河进入青州作乱,无疑给了马隆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正应了一句古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马隆失去了鲜卑人这个成名之战的舞台,但却将另一个对手送到了眼前,马隆表现的同样出彩,击败匈奴人之后,马隆也如愿以偿地坐在了青州刺史的位置上,比原当初马隆的晋级还要早上好几年。

这次司马炎委派马隆为讨逆副都督,率青州之军进入到了冀州作战,确实引起了刘胤的重视,这样的一位智勇双全之将,在此时的晋国已经是不可多的一位人才了,司马炎居然能将他挖掘出来并委以重任,确实不得了。

但司马骏似乎等不及马隆到来,就已经率先向信都发起了攻击。

晋军的主力,一直就盘距在南宫一带,这儿距离信都很近,司马骏到达冀州之后,第一个进攻目标就选择在了信都。

信都乃是冀州的州城,拿下信都意义自然是非同凡响,当初匈奴人进入冀州之后,也将信都做为防御的核心,现在最利好的消息就是蜀军在信都只驻扎着一万五千人马,而且信都曾被洪水淹没,城防残破,这么短的时间内,蜀军根本就来不及修缮完成。

种种的迹象表明,这场信都之战晋军是势在必得,司马骏对此也是信心满满,为了确保首战旗开得胜,司马骏几乎投入了晋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围城的围城,阻援的阻援,在信都的周围,摆开了一个极大的阵式。

晋军光是围攻信都的军队就达到了八万人,另外派遣七万军队进攻堂阳、扶柳、武邑、下博,试图将蜀军信都守军和蜀军在冀北的主力分割开来。

一时之间,冀中平原上铁蹄滚滚,战车隆隆,晋军的进攻在十月初一正式地打响了。

蜀军驻守信都的是赵卓所率领的阳安军,阳安军原先下辖阳安左营和阳安右营两个营,共计一万人马,后来进入并州之后,阳安军和左军团的几个军都进行了扩编,阳安军在编制上也增加了一个营,为阳安副营,如此阳安的兵力就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

为了追击刘渊,蜀军的主力向冀北方向而进,在信都只能是派阳安军一军来守御,做为和晋军接攘的最前沿,这样的兵力配置多少有些单薄。

但更大的困难却不仅于此,水淹信都之时,整个信都全浸泡在了洪水之中,全城除了城墙之外,几乎找不到任何露出水面的建筑,尽管后面洪水退去,但信都一带地势低洼,城中的街道至今都还有被水淹着的。

洪水帮助蜀军轻取了信都,但同样洪水也给蜀军守卫信都带来的无穷的后遗症,夯土的城墙被水长期的浸泡,许多地段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塌方,赵卓率军驻守信都之后,立刻展开了修缮,但由于城墙损毁严重,维修的工程量浩大,赵卓的人手不够,是以信都城防一直都未能完善起来。

晋军频繁地调兵遣将,蠢蠢欲动,赵卓看着眼里,急在心上,以目前信都防御力量,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了晋军的进攻,而工程进展缓慢,让赵卓也是忧心冲冲,不得以,只能是在城防比较紧要的地方集中力量连夜进行抢修,其他的地段只好是采用临时封堵的方式,先捱过眼前一关再说。

同时,赵卓将晋军的动向飞报给了在高阳一带的刘胤,请求刘胤速派援兵南下救援信都。

赵卓的书信刚发出去,晋军的进攻就开始了,站在信都的城墙上,眼前几乎成为了一片白色的海洋,恰如平地之间卷起一层白色的巨浪,以山呼海啸之势向着信都扑来。

赵卓立刻下令阳安军全体人员放弃修缮任务,登上城墙准备进行战斗。

由于事先已经经过了操练,蜀军进入阵地速度很快,也没有出现任何的混乱,各营各部各曲飞速按事先的分配进入指定的阵地,弓箭在弦,刀枪在手,严阵以待。

赵卓的脸色冷沉,他很清楚这将是一场恶战,晋军扑天盖地而来,兵力上是蜀军的数倍,而蜀军只能是依靠并不没有修缮完成的城墙,进行抵抗,以坚持到援兵到来为止。

晋军担任进攻指挥的是讨逆副都督、冀州刺史文鸯,做冀州刺史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但文鸯却始终也未曾踏足这座州城半步,冀州刺史府也一直安置在军营之中,这对于文鸯而言,等同于名不副实,所以拿下信都,也相当于是文鸯的证名之战。

文鸯骑了一片枣红马,披着一件火红色的披风,在一片莹白如雪丛中,显得分外地扎眼,文鸯轻骑而进,几乎和前锋部队保持着一致,他亲自杀到了信都城下,纵马环城一周,亲自查看信都的城防状况。

很显然,信都的城防状况很糟糕,其残破程度甚至都超过了文鸯的预想,如此一座破蔽的城池,对于大军的压境的晋军而言,等于是小菜一碟,文鸯观察了一圈,很快就确定了攻击的方向。

城南的城墙被水浸泡的时间最长,毁损的程度也最为严重,文鸯自然把主攻的目标定在了南面,不过为了牵制蜀军的,文鸯依然派出了四路的人马,同时向信都城发起了攻击。

晋军的装备非常的齐全,投石车、床弩、冲车、攻城车、云梯等大小型攻城器械是一应俱全,文鸯一声令下,投石车和床弩首先便开始向信都城发起攻击,飞石和巨箭呼啸着飞向了城墙,原本就残破不堪的城墙此刻受到轮番打击,已经是摇摇欲坠,战斗刚一开始,就已经是危机四起,险象环生了。

第923章战信都(续)

不过经过多年恶战锤炼的阳安军并没有因为敌人的强大就产生畏惧,相反地却激发起他们藏在心底的斗志,面对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晋军,阳安军的全体将士在护军赵卓的率领之下,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坚守在城池的最前沿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较量。

晋军主攻的目标就是信都城比较薄弱的南城墙,文鸯亲自在城下督战,指挥晋军对南城墙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攻,有文鸯亲自督战,晋军士气高涨,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信都城攻去。

南城墙最为残破,加上晋军在发起攻势之前,已经用投石车对城墙进行了破坏性的攻击,整个南城墙多处受损,好几处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垮塌,整个城防芨芨可危。

晋军攻击的正是蜀军的软肋,浪涌般地扑向了南城墙的缺口。面对如蝗而至的的晋军,赵卓亲临南城墙指挥作战,临时地用沙袋来封堵缺口,布署了大量的的弓弩兵对扑上来的晋军进行压制性射击。

元戎弩在这个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晋军太过于密集,一发十矢的元戎弩几乎就成了大杀器,几百具的元戎弩同时发射弩箭,可以形成一个死亡扇面,就算晋军使用盾牌,也无法做出百分百的防御,弩箭如水银泄地一般,无孔不入,冲在最前面的晋军是纷纷地倒地,伤亡者甚众。

晋军第一波的进攻被打退了下去,蜀军也得了一些喘息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不断地用沙袋来垒高缺口,以弥补城墙的防线。

在以寡敌众的战斗中,城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这一道高墙,才使得兵少者有能力与兵多者相抗衡,城墙的垮塌几乎是致命性的,所以蜀军必须要对城墙进行修复,否则一旦被晋军破防线,那结果就是毁灭性的。

不过晋军似乎不甘心受挫折,第二波的进攻紧随其后,文鸯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全力地向信都城发起攻击,整个南城墙一线上,晋军的队伍密密麻麻,几乎成为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战斗的进行地非常的残酷,城上城下,尸枕相籍,浓重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耳边永远都响彻着隆隆的战鼓声,鼓声如雨点般密集,催人奋进,尸体和鲜血似乎都已经被熟视无睹了,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寸步不让,以死相争,战战斗的惨烈程度无以言表。

晋军对信都城是势在必得,而蜀军则是拼死而战,这样的较量本身就是针尖对麦芒,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了,更多的是双方意志力的比拼,谁的意志力坚强,谁就有可能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的那一刻。

晋军占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气势上是压倒蜀军的,但蜀军却是擅长在逆境之中作战,劣势之下,也绝没有放弃的念头,万人同心,誓死而战,将晋军死死地挡在信都的城墙之外,不让他们越过雷池一步。

蜀军的顽强让文鸯有些意外,原本认为一边倒的状况并没有出现,不过文鸯也没有太过心急,攻城作战需要的是耐心,在这个时代,攻打一座城池是很费力气的,如果没有象蜀军那样拥有火器的话,拿下一座城池少则数十日或数月,多则也有几年的时间,信都毕竟是一座州城,虽然残破了点,但是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可是那些个小县城所不能相比的,所以第一天的进攻受挫,文鸯也丝毫没有在意,休息了一宿之后,第二天晋军的攻势依然如潮,丝毫没有半点减弱的迹象。

赵卓脸色很严峻,这确实是阳安军离开蜀地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