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亮跪倒在地,绝望地哀号着:“饶命!饶命……”
胡烈眼中掠过一抹的凌厉之色,对于他而言,杀一个人和屠鸡杀狗几乎没什么区别,胡烈在战场上,亲手斩杀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多杀一人少杀一人,胡烈根本就不在乎,至于司马亮的郡王身份,胡烈也顾不上了,现在的形势已经逼得胡烈再无选择的余地,要么司马亮死,要么胡烈自己死,杀司马亮即可保全自己,胡烈当然不会手下留情了。
只听得胡烈大喝一声,一剑便刺了下去,直接刺在了司马亮的心窝上,司马亮惨叫一声,软软地倒下来,再无半点气息。胡烈下手既准又狠,反正司马亮是难逃一死,干脆给他一个痛快,一剑毙命,省得他再受折磨。
拨出了血淋淋的剑,胡烈回过身,冲着钟会拱手道:“都督,末将已亲手斩杀叛国逆贼司马亮,可否复命了?”
钟会抚掌大笑道:“做的好!胡将军果然没令本督失望,将来兴复大魏功成之日,胡将军当为首功。”
胡烈冷沉着脸,没有再说什么,拱了拱手,退至一边。
钟会的目光盯向了丘建,道:“丘将军,轮到你了。”
丘建的脸色更加地苍白了,握剑的右手在不住地颤抖着,胡烈斩杀了司马亮,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只有杀掉卫瓘才有生路。
但丘建并不是那种冷血无情之人,他和卫瓘的关系相当的不错,介于亦师亦友之间,做为上司,卫瓘平日里全然没有架子,对丘建亦是不薄,此时此刻,丘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剑去取他的性命。
其实胡烈之所以选择去杀司马亮,也正是这个原因,胡烈也很难对卫瓘下得去手,杀司马亮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思想负担。不过胡烈杀了司马亮,却将难题推给了丘建。
卫瓘到是很平静,虽然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也全然没有司马亮那么猥琐地伏地乞命,冷笑着道:“果然是好手段!也罢,能用一命换回一命,卫某死也值了,丘建,动手吧!”说着,他缓缓地闭上眼睛,高傲地扬着头颅,坦然地闭目待死。
丘建脸上的肌肉在扭曲着,冷汗不断地从他的额头上滴落下来,他举起了剑,剑身都在不住地晃动着。
这对于丘建而言,是完全是一个痛苦的决择,这一剑,他无论如何刺不下去。
丘建突地大吼一声,转过身来,一剑刺向了钟会,高声厉叱道:“去死——”
谁也没想到丘建会对着钟会突然地发难,丘建所站的位置,距离钟会其实并不太远,大概也就七八步的样子,丘建含愤出手,这一剑刺的又快又狠,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长剑已经是刺到了钟会的面前。
第691章城头变幻大王旗
丘建的剑快,但钟会身边的亲兵反应更快,大帐之内如此紧张,这些亲兵又岂能没有防备,丘建的剑堪堪刺到了钟会身前的时候,两杆长枪,已经是透体而过,穿透了丘建的前胸和下腹。
丘建的身子被长枪牢牢地固定在了那儿,他的嘴角沁出了鲜血,咬牙切齿地对钟会道:“****,你不得好死!”
剑尖无力地垂了下去,当啷一声,掉落在了钟会的脚下,丘建已然气绝身亡,但一双怒目仍然圆睁着,死死地瞪着钟会。
从始到终,钟会都背负着双手,没有移动一下身形,看着丘建死在自己面前,冷冷地一笑,道:“自寻死路!来人,拖下去。”
很快有亲兵将丘建的尸体拖了下去,地上一大滩的血迹,依然是触目惊心。
钟会走到卫瓘的面前,呵呵一笑道:“看来卫监军的人缘不错,居然有人肯愿为你去死,宁可自己去死,也不愿伤及你,难得难得。”
卫瓘此刻也不再镇定,丘建的死对他触动很大,卫瓘怨毒地道:“钟会,你真是丧心病狂,总有一日,你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钟会冷声道:“也许吧,可惜你卫瓘这辈子是无缘看到了。刚才本来是你的一个机会,让丘建动手,你可以死的痛快一点,只可惜丘建不识时务,自寻死路不说,还将你推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来人,将卫瓘推至营外,扒皮抽筋千刀万剐!”
众人闻之,皆瞠然变色,死刑之中最残酷的,莫过于剐刑,一刀刀地将犯人的肉割下来,那种痛苦,普通人是根本无法承受的,钟会竟然要用此大刑来对付卫瓘,众人想想都不寒而栗。
卫瓘也想不到钟会竟然会如此地残忍,他不禁悚然,厉叱道:“钟会,你不得好死!”
钟会露出非常有趣的笑容,慢悠悠地道:“怎么,害怕了吧,害怕的话你可以求饶,我也可以给你换个死法,当然,你也可以不死,这就要看你的态度了。”
卫瓘唾了一口:“呸!卫某生是大晋之人,死是大晋之鬼,绝不会跟你这叛国的狗贼谈什么条件,今日纵然一死,又有何惧,卫某在阴曹地府等着,看将来你死的更惨!”
“执迷不悟!押下去,剐了!”钟会冷冷地挥了挥手,两名亲兵立刻上前,将手无缚鸡之力的卫瓘拖了出去。
钟会对卫瓘施以剐刑,不光是他对卫瓘恨意颇深,自从伐蜀以来,钟会就一直跟他是明争暗暗斗,这回终于将他踩到了脚步下,正是钟会残忍报复的时候。当然这只是其一,更主要的是,想要用这种残酷的方式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现在钟会手下的这帮子将士,大多是出身雍凉的,一部分则是司隶兖豫的,难免会因思乡情结而出现逃亡,钟会处死卫瓘,自然有震慑全军的意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谁胆敢生出二心,卫瓘便是下场。
外面传来凄厉的惨叫之声,众将脸色都很不好看,不过帐内却无人言语,一片死寂。
那些跟随司马亮前来的荆州官吏早已是魂不附体,钟会连司马亮都敢杀,那么想要杀他们就跟掐死一只蚂蚁没有大的区别,这些官吏纷纷地乞降。
“你叫什么?现居何职?”钟会对其中的一位官吏道。
“小人名叫严睿,现居荆州典学从事。”那官吏战战兢兢地道。
钟会道:“很好,你起来吧,带上这张檄文,立刻动身前往洛阳,去见司马炎,顺便把这儿的所见所闻告诉司马炎,越详细越真实就会得到司马炎的赏赐。如果你有胆量敢胡说八道的话,那就自求多福吧。”
钟会自然需要让司马炎知道真相,这样就可以把胡烈等一干人绑到自己的战船之上,同时钟会也有气一气司马炎的想法,当一个人在不理智的情况,是很难做出正确的事来。
严睿大喜过望,捡到这个“差事”就等于是捡回一条合来,至于回到洛阳之后,打死严睿也不敢胡说,必定将此间所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奏报给朝廷。
剩下的人都在感叹严睿的好运气,这么好的差事咋就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不过他们还是心存一阵希望,盼望着也能捡条一命来。
钟会立刻点兵,让这些荆州的官吏做为前导,直奔襄阳城下,打着扶风王司马亮回城的旗号,诈开襄阳的城门。
由于封锁得当,这边军营所发生的一连串变故襄阳城内的守军一无如知,当司马亮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襄阳西门的时候,丝毫没有受到守城军士的半点怀疑,很轻易地就赚开了城门。
先期隐藏在司马亮车驾队伍之中的夏侯咸刚刚入城,就骤然地发难,斩杀多名的守城兵卒,一举夺下了襄阳西门。
而后钟会率大军一鼓作风地赶了上来,杀入了城中。
而对突然杀入的钟会大军,守城的晋军显然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自然也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激战不到一个时辰,钟会的军队就完全地控制了襄阳的绝大多数地方,守城的晋军除了一部分人被迫投降之外,其余的军队在襄阳太守古潢的带领之下,弃城而逃,放弃了襄阳。
于是钟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襄阳,也暂时为十万大军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城头飘扬着的“晋”字号大旗被夏侯咸一刀给砍断了,大旗落地,被撕成了粉碎,很快一面崭新旗帜飘扬在了襄阳的上空,而这个旗号,是让襄阳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大魏旗号了,那“魏”字号旗在迎风飞舞的时候,让许多的襄阳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一般。
城中的百姓似乎还没有从这场战乱之中回过味来,毕竟从军服的颜色上,是无法区分出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但城头上飘扬的大魏旗帜,似乎让他们明白原来就是魏国的复辟之战,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魏朝又重新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第692章称臣
钟会攻占襄阳之后,恢复了大魏的旗号,自立为魏兴王,并大封群臣,封胡烈为前将军,夏侯咸为右将军,句安为左将军,王买为后将军,钟邕为长史,田续为襄阳太守,皇甫辏А㈦记辔笥一ぞ硎嗤颍坪拼螅踩怀晌裎庵獾牡谌绞屏Α
襄阳南面与东吴相接,西面与西蜀相连,北面与晋国的南阳郡毗邻,自立之后,钟会明白,司马炎必定会调动人马疯狂反扑,如何在襄阳立足,也确实让钟会费了一番心思。
襄阳乃南北东西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钟会首先要考虑的,是免受腹背受敌之苦,西蜀那边暂时不用考虑,就算是姜维拿下了汉中,也不可能从巴东小路上进军,只须派驻一支人马在巴东小路的险隘之处驻守,完全可以挡得住蜀军的来犯。
唯一让钟会担忧的就是襄阳南面的江陵之敌,陆抗进攻弋阳之时,就派陆凯进驻当阳,对襄阳是虎视眈眈,虽然这一路人马是为了陆抗进攻弋阳起牵制作用,但如果襄阳有变,吴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尽管钟会的人马多于陆抗的人马,一对一的话钟会肯定不会发怵,但如果北面吃紧之时,陆凯在背后捅上这么一刀子,那钟会恐怕就真的吃不消了。
为了消除南线的隐患,让钟会可以集中兵力与北面之敌周旋,钟会立刻派人与陆凯接洽,阐明了自己反晋的立场,希望可以通过称臣纳贡这样的方式,与东吴缔结友好盟约,守望相助,共拒******。
从襄阳到当阳,也不过就是百十里的路程,钟会派出的使者快马只需半日的路程就赶到了当阳,将钟会的书信呈给了陆凯。
由于襄阳事变发生地极快,当陆凯得到消息的时候,钟会已经是控制了整个的襄阳,陆凯就算是再想有什么动作,也是来不及了,他也只有驻兵当阳,静观其变。
看到钟会的书信陆凯略微有些诧异,不过想想也正常,现在钟会背叛了晋国,所以才会选择投靠吴国,只不过钟会的表现也太神速了一点,那边刚刚拿下襄阳,这边就已经是派来使者和吴国接洽了,显然有些迫不及待。
这也怪不得钟会着急,钟会叛乱,带给司马炎的震撼一定是无以加复的,为了扑灭这支叛军,司马炎肯定会派兵进剿的,为了获得吴国方面的支持,钟会当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派人前往吴国。
事关重大,陆凯自然也不能擅自做主,此时必定得禀报吴主孙皓,不过在上报吴主之前,陆凯还是事先与弋阳的陆抗取得了联系,争取在这件事上面达成共识。
吴国面对魏晋的叛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诸葛诞在淮南叛乱的时候,就曾请求吴国的援助,也是向吴国称臣,当时吴国也派出了援兵,前往寿春救援。在当时,钟会和陆抗做为敌对阵营的一方都加入了这次战争,并且在战争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只不过当时钟会和陆抗地位都不高,不可能左右战局的发展,最后诸葛诞兵败身死,东吴方面派出的援兵也损失惨重,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也是陆凯不敢擅自做主的主要原因,钟会的真正用心尚未可知,但晋国的疯狂反扑则是可以预料到的,如果这一次再投入兵力搞个得不偿失的话,陆凯倒认为不如隔岸观火。
陆抗的意见与陆凯则完全相反,尽管钟会是他的宿敌,两人光是在蜀中交手,先后就达三年之久,可谓是知己知彼。陆抗也知道钟会是那种野心极大的人,必不甘心雌伏于别人的脚下,向东吴称臣,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不过陆抗认为这倒是一个机会,此时的条件和当年淮南三叛之时的条件完全是大不相同的,当年魏国独大,实力强横,司马昭统兵亲自征剿,无论在兵力上还是物力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最后才出现诸葛败亡的情况。
与当初的形势不同,此刻的天下大势,或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蜀人占据了长安,任凭司马炎如何调兵遣将,都无法攻破潼关和武关的防御,在西线,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而这样的僵持状态,必定会牵制住晋军主力军队,在南线的防御力量变会减弱。
在因为如此,陆抗才得以奇袭弋阳得手,如果是在魏国的全盛时期,陆抗想要偷袭弋阳,恐怕是相当不易之事,就算是侥幸得手,面对魏军的反扑,陆抗也是很难抵敌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