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司马炎踌躇满志地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从高平陵事变开始算起,司马家为了这个位置,已经是整整地等待了二十六年,今天才终于是夙愿得偿。
就算是和平过渡,但改朝换代带来的动荡依然是充斥在大晋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加上蜀国强势夺走了关中,吴国依旧在南方虎距龙盘,晋国的外在形势看起来并不太好,甚至还不如它的前朝,如此的内忧外困,让刚刚登上权力巅峰的司马炎莫名的有了一丝无力感。
为了争夺王位的兄弟阋墙,虽然最终司马炎获得了胜利,但事后司马炎想想都心痛,损失掉的,大多数可是晋国的精英,司马炎登基之后,才赫然发现,许多位置上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在以前人才济济的曹魏时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而现在,司马炎却不得不为三公九卿的人选而头疼,这种切肤之痛让司马炎几乎是一度抓狂。
最让司马炎郁闷的是那个名叫文川的罪魁祸首竟然逃之夭夭了,当初在通缉文川的时候,司马炎就没有傻到认为他只是一名来自荆州的商人,司马炎断定他一定是来自蜀国的奸细,文川这个商人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掩饰其真实身份的幌子。虽然司马炎费尽心机地封锁了一切通往关中和蜀地的道路,但最后还是被这条漏网之鱼给逃了。
尤其是司马炎获悉文川的真正身份就是那个万恶的刘胤之时,恼羞成怒的司马炎只能是砸掉了宫里的那些奇珍宝物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司马炎也绝对想不到刘胤会潜入到洛阳来,当初他和刘胤直面相对的时候,最多以为对方仅仅是蜀国派出来的一名高级间谍,如果真的知道他是刘胤的话,司马炎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击杀他。
正是刘胤,把宁静安然的洛阳城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如果没有他,性格软弱的司马攸未必敢站出来公然叛乱,如果没有他,晋国就不会损失这么多的栋梁之才了,如果没有他,宜阳公主也不会私奔叛离,让司马家的姓氏蒙羞,如果……
可惜没有这么多的如果,事实上,这一切都发生了,这个刘胤,简直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甘冒天下之大韪,放在安安稳稳地在关中做他的骠骑大将军不干,偏偏要来洛阳搅这一潭浑水。
刘胤给司马氏带来的,是无可估量的损失,这么精英之才的陨落,让初立的晋朝举步蹒跚,尽管其中有的精英分子是司马炎亲手给杀的,但如果没有刘胤,这些人就不会轻易地背叛。
司马炎对于刘胤的怨念,已经达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如果有可能,司马炎恨不得立刻发倾国之兵,将刘胤碎尸万段,或许这样才可能会解他的心头之恨。
但继位之后的朝政琐事千头万绪,司马炎根本就没有机会腾出手来,所以虽然司马炎是对刘胤恨得牙根直痒,但也却是无可奈何。
不过反攻关中的计划已经是列为了晋国建立之后第一桩的头等要务,等朝中局势安定之后,司马炎便立刻召集大臣们商量如何来收复关中。
关中之地对于晋国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且不说自古就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就以现实来说,关中的失守让洛阳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蜀军在潼关一线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会威胁到洛阳的安全,这无疑让晋国君臣都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太尉陈骞首先出班上书,陈述关中失守的危害,请求司马炎派兵出征,夺回关中。
司徒贾充、散骑常侍羊琇、镇北将军胡奋、御史大夫冯沈、尚书杨珧、光禄勋裴楷、大司农王衍、司隶校尉何劭均表示支持陈骞的奏疏,认为关中蜀祸,乃国之头等大事,理应首先解决。现在刘胤率主力远征凉州,关中空虚,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司马炎是龙心大悦,在朝臣的一致支持下,他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关中发起反击。
从关东向关中进攻,无非是走潼关、武关、蒲坂津,究竟首先攻打另一路,朝臣们则有不同的意见,有主张从潼关进军的,有主张从武关攻打,也有主张从蒲坂津强渡黄河的,莫衷一事。
司马炎没有采纳单打一路的计划,而是决定三管齐下,三路齐进,一举收复关中。
三路进军,这无疑是一个极大魄力的举动,所需的兵力至少也得成倍增加,司马炎任命羊祜为中路都督,率军十万攻打潼关,胡奋为北路都督,率军五万攻打蒲坂津,杜预为南路都督,率军五万攻打武关。
在泰始二年的年底,各路人马已经是集结完毕,正月刚过,便是三路齐发,进取关中。
第658章再战武关(上)
大军来袭,整个关中的局势陡然地紧张了起来,刘胤的主力西征未回,东线防御的重担就压到了傅佥、黄崇和王颀的身上。
目前蜀军在关中的兵力只有驻守潼关的傅佥的前军三个营一万五千人,驻守蒲坂津黄崇的左军两个营一万人,驻守武关的王颀的后军两个营一万人,再加上驻守长安的牵弘的右军两个营一万人,总兵力只有四万五千人。
以不足五万的兵力和晋国二十万大军相抗衡,没有人觉得这会是一场轻松的战斗,由于晋军是三路齐发,潼关、武关、蒲坂津三处要隘同时告急,使得蜀军的防守压力大增。
前两年杜预进攻武关之时,魏军是单打一路,尽管被杜预攻破了武关,甚至都打了关中蓝田,但给关中的压力却始终不大,后来刘胤出兵上庸,但轻松地化解了那一次的危机。
但此次不同,司马炎征调了二十万大军,几乎占到了国内总兵力的四成(由于历年大战,魏晋的军队折损相当地严重,钟会入蜀时的十八万大军目前也仅仅只剩下十一、二万人,关中司马望兵败时遭到重创,折损大军十余万,南线作战亦是伤亡不小,虽然后续也补充了一些兵员,但总体而言,晋国的军队目前只维持在五十万左右,比曹魏全盛时期的六十余万人还是差了不少)。由于在淮南荆州一线,最低限度也得维持十余万的兵力,所以看得出,司马炎为了夺回关中,几乎是调动了可以调动的一切力量。
对于司马炎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赌博,胜了便可以夺回关中,而输了的话,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晋国初立,司马炎就放出这样的胜负手,足可见司马炎的野心是何其之大。
最先发起进攻的是镇南将军南路都督杜预,杜预的军队,原本就驻扎在襄阳南阳一带,接到司马炎的命令之后,首先便向武关发起了攻击。
这已经是杜预第二次向武关进攻了,只不过他的对手由牵弘换作了王颀,不过这显然区别不是太大,王颀和牵弘都是曹魏的降将,以前一个是天水太守,一个是陇西太守,无论是能力还是水平,几乎都不相上下,同样还是五比一的兵力对比,杜预打武关是轻车路熟,信心满满。
不过这个时候的情形显然和当初牵弘把守武关时候并不太一样,当时牵弘赶到武关的时候,杜预率兵千里突进,也杀到了武关城下,双方打的是遭遇战,武关残破,没有多少可以依靠的城防,而且杜预占据着兵力的优势,所以很快地便突破了蜀军的防线。
此次蜀军早已在武关立足好几年了,经过充分修缮,武关已经恢复了当年秦国时的旧貌,杜预再来进攻的时候,一道雄关已经是横亘在了他的面前。
武关既然已经是修筑完成,在武关前面的吊桥岭驻守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杜预率军行进到吊桥岭的时候,这里竟然是空无一人,不禁让杜预感慨良多。当初第一次进攻武关的时候,在吊桥岭他就和牵弘爆发过生死大战,牵弘凭险据守,魏军死活打不开局面,后来还是杜预巧出奇兵,从小道偷袭了武关,才逼着牵弘撤退,拿下了吊桥岭。
而如今人去岭空,空山寂寂,让杜预徒生感慨。
“杜将军,先锋营已经抵达武关城下,未曾立营便行攻城,蜀军守御顽强,我军强攻不下,双方尚在僵持。”副将邵原向杜预禀报前面的战况。
杜预点点头,表示他知晓了,如果仅仅是一个前锋营的一次进攻就拿下武关的话,那号称是秦关四塞之一的武关便成为了笑话了,想要拿下武关,绝不可能再复制上一次成功的战例,那一次乘虚而入,这一次蜀军有了充分的防备,又岂能轻易地得手。
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山环水绕,险阻天成。王颀接替了牵弘的防务,在牵弘对武关修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修缮的力度,单单是关墙,就足足地加高了三尺。可别小看这三尺,所谓百尺竿头,想要再进一步都是很困难的,高耸的城墙再加高三尺,对于攻城的部队而言,困难程度绝不止是三尺这么简单。
王颀不光是对城墙进行加高加固,防御武器也是进行了充足地准备,弓弩箭矢,滚木擂石,火油沸水,样样齐备。和牵弘的好勇善战不同,王颀则是以擅守而称著,王颀性格沉稳,料算周密,刘胤将他和牵弘进行对调,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王颀到任之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些毫的懈怠,象牵弘那样将防线前移到吊桥岭的冒险举措,王颀是断然不会做的,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武关的修缮和整备上面,通过王颀的努力,武关就算谈不上固若金汤,那也至少是坚若磐石。
武关的守军最多只能维持在一万人左右,兵力的薄弱让王颀意识到只有提高武关的防御强度,依靠险要的关隘,才有可能守得住武关。
晋军先锋营杀到武关城下之时,别说立寨,就连脚跟都还没有站稳,就向武关的城墙发起了进攻,由于山路狭隘,大型的攻城器械诸如投石车攻城车都无法运抵武关城下,晋军唯一能够采取的,就是凭借人海战术,发起蚁附攻击,用连续不断地进攻来摧垮守军的意志。
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蜀军守城的决心,妄图用突然袭击的手段打乱守军的节奏,但城上如雨的箭矢似乎在表明着蜀军的决心,武关绝对不会是一块可以轻易啃得下去的骨头。
等杜预到达武关城下的时候,先锋营已经是伤亡累累,损失惨重,原本想一鼓作气地拿下武关,却遭到了当头一棒,杜预只得下令鸣金收兵,暂且安营扎寨,明日再战。
第659章再战武关(下)
夜里杜预也没有歇着,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派了一名心腹,前往武关去求见王颀。
邓艾手下三将之中,牵弘是邓艾的死党,对邓艾是言听计从,杨欣则恰恰相反,他是忠于朝廷的,最终死在了刘胤的手下,而王颀则是介于两者之间,他既非牵弘那样对邓艾忠心耿耿,誓死相随,也不象杨欣那样肯为国家牺牲自我,他之所以肯归降蜀国,完全是建立在明哲保身基础上的,这无疑给杜预劝其反正创造了一个机会。
王颀接到了杜预的书信,杜预和钟会一样,也是文人出身,玩得一手好笔杆,信很长,谈古喻今,言辞恳切,文辞华美,可见杜预在这封信上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不过王颀只是呵呵一笑,将书信弃之于案上,就算杜预的文笔再好,也不可能打动王颀的心,如果说现在刘胤处于败势,或许王颀有可能反正,而现在关中有山河之险,刘胤的大军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凉州,随时都可以回军关中,可以说蜀国在雍凉的局面大好,在这种情况下,王颀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要跟着刘胤走,又岂是杜预一封书信所能打动的。
王颀对司马炎还是比较了解的,外宽内忌,睚眦必报,自己投降蜀国,其本上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可走了,裴秀的下场时刻警示着王颀,要知道裴秀可是司马炎的心腹,就是因为出卖过司马炎一次,被后被司马炎暗中给除掉了。
这虽然是一桩秘辛,但刘胤却是熟知内情的,所以裴秀的死绝对逃不出司马炎的干系。王颀自问自己也绝对没有裴秀和司马炎的关系近,所以就算杜预在信中封官许愿,信誓旦旦,但远远无法打动王颀的心。
给杜预的回信,王颀也只写了几个字:“明日一决雌雄。”
使者带着王颀的书信回到晋军大营,杜预看到王颀不为所动,不禁暗暗地叹息一声,按理说来,象王颀这样的人应该是心智不坚的墙头草,很容易随风而倒,但大军兵临城下,王颀却毅然决然地拒绝反正,应该说司马炎在洛阳的血腥镇压异己者和叛逆者给王颀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让原本摇摆不定的投降派反倒是铁了心地归降了蜀国。
既然王颀决意死战,杜预也无可奈何,四更造饭,五更发兵,准备强攻武关。
武关一面临山,三面临水,那水可不是一般意义的河流,而是峡高谷深的绝涧,要打武关,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之处,只能是强攻硬取。
杜预首先令邵原带兵到城下挑战,邵原立刻领命,冲到城下,骂起阵来,大概王颀祖宗十八代的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