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胤是哈哈大笑,结果他自己也不小心说露了嘴,只能是自认倒霉地自罚了三杯。

酒宴在非常融洽地气氛中结束,刘胤此举也是为了舒缓一下大家紧张的压力,西征以来,除了行军就是打仗,大家很难得有机会轻松一把,借着这个晚宴,刘胤着实让诸将体会了一把张驰有度。

至于准备接下来的战役,刘胤已经是早有安排,第二天早上升帐点卯,刘胤召集诸将到大帐议事,就是来商量敦煌之战的详情。

┄┄┄┄┄┄┄┄┄┄┄┄┄┄┄┄┄┄┄┄┄┄┄┄┄┄┄┄┄┄┄┄┄┄┄┄

敦煌太守马循拒绝了徐武的命令,也就意味着他拒绝向蜀军投降,在河西四郡的太守之中,也算是一个例外。与条茂、张恭、张续不同,罗循与徐武的关系并不太融洽,此番徐武率众向蜀国投降,虽然他还是担任着凉州刺史一职,但性质便大为不同,这个的“命令”对于马循而言,是没有有任何的约束力的,他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敦煌郡的城头,依然飘扬着晋国的旗帜。

当然马循倒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手中只有五千的人马,就可以和蜀国的数万大军相抗衡,拒绝归降之后,马循当然知道蜀军定然前来征讨这河西地区最后一座尚还归属于晋国的城池,这让马循一直以来是忧心冲冲。

不过马循这么做,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恃无恐。

马循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秃发树机能。

也许有人会奇怪,秃发树机能不正是被刘胤给打败,狼狈不堪地逃到敦煌,谁拿他当靠山,那不是寿星老儿嫌命长吗?

所以,马循在接到徐武的命令之后,一度也是很纠结,如果以自身的力量来对抗蜀军的话,那么三个马循加起来,也绝对不会是人家的对手,可就这么草草地投降,马循心里也是颇为不甘心的。

这个时候,长史韩稚向马循提议,与秃发树机能联合,一起来对抗蜀军。

马循是一头雾水,并不是说秃发树机能能力不行,如果放在以前,秃发树机能纵横河西之时,马循对秃发树能还是相当地保持着敬畏之心,那时候,秃发树机能气势沛然,威名赫赫,就连河西人家有小孩哭闹,大人们无计可施,只有说出秃发树机能的名字,小孩立刻就不敢再哭了。

但时过境迁,现在的秃发树机能和以前已经是无法相提并论了,三番几次地败在刘胤的手中,损兵折将,威风扫地,尤其是武威一战,秃发树机能惨败而逃,便从神坛上跌落了下来。

韩稚向马循提出以秃发树机能为靠山,让马循深感莫名,现在的秃发树机能,还配得上做靠山吗?

第640章**********

PS:两点更正,可能会迟点,有些卡文……………………………………罗宪和姚弋康已经在酒泉相候了。不过他们并没有进城,而是在酒泉城外扎下大营。

刘胤的步兵军团一直保持着原先的队型,偏厢车护在纵队的两侧,逶迤而行,尽管从武威出发,一路上再有没有遭到鲜卑人的滋扰,但步兵军团却没有丝毫的松懈,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状态。

临近酒泉,斥侯快马回报:“启禀大将军,罗将军已率兵抵达酒泉城下,已在酒泉城外安营。”

刘胤微微点头道:“还是骑兵神速,令则他们竟然先我一步到达了,好,传我军令,与罗将军所部会合,共同扎营于酒泉城外。”

自两个月前分兵,此时蜀军方又复合兵一处,罗宪所带走的虎骑左右营原属中军编制,而罗宪麾下的三个营也暂时划归到中军辖下,此番会师之后,虎骑营和永安三营也就各自归建,分别立营下寨,而姚弋康的骑军则是另立一营。

当晚,刘胤在中军帐设宴,共庆会师。自枝阳分兵以来,步兵军团和骑兵两线作战,皆是战果不斐,步兵军团在武威重创了秃发树机能的主力部队,而骑兵军团则在西海捣毁了鲜卑人的老巢,两路人马齐头并进,为蜀军彻底地解决凉州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洒泉太守张续也出现在了晚宴之上,有了“武威模式”以后,酒泉问题的解决变得轻而易举,张续在接到徐武的命令之后,也是欣然同意,酒泉继张掖之后,也改旗易帜,归顺了蜀汉。

刘胤今天的心情不错,虽然说自从分兵以后,刘胤的步兵军团也未曾有过一败,但每一次作战,确实打得也是很辛苦,只能用惨胜来形容,毕竟拿步兵和鲜卑人的骑兵力拼,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前刘胤打仗,步骑协同配合,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次为了迂回偷袭鲜卑人的老巢,刘胤才不得不将步骑分离出来,让机动能力更强的骑兵去担负偷袭的角色。

此次酒泉会师,也将彻底地结束步骑各自为战的局面,如今秃发树机能也仅剩下残师,想在凉州再次掀起风浪,恐怕也是难遂他愿了,蜀军步骑合兵一处之后,声势大涨,接下来的敦煌之战,刘胤也是信心满满。

为了维持今天的好心情,在酒宴之上,刘胤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只谈风月,不谈军事,谁坏了这个规矩,便罚酒三杯。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小心谨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话匣子便打了开,在座的大多是行伍之人,自然没那文人骚客的雅趣,三句话不离本行,频频犯规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既是行伍之人,性格也极是爽快,有犯规者,自然也就毫不犹豫地自罚三杯。

姚弋康是第一个挨罚的,后面高远、邓朴、卢逊、邓忠等人也先后受罚,其中卢逊最惨,一人就接连三次犯规,也只好乖乖地连饮九杯酒,喝得酒醉醺醺,就连素为沉稳的罗宪也不小心中了招,被罚了三杯。

刘胤是哈哈大笑,结果他自己也不小心说露了嘴,只能是自认倒霉地自罚了三杯。

酒宴在非常融洽地气氛中结束,刘胤此举也是为了舒缓一下大家紧张的压力,西征以来,除了行军就是打仗,大家很难得有机会轻松一把,借着这个晚宴,刘胤着实让诸将体会了一把张驰有度。

至于准备接下来的战役,刘胤已经是早有安排,第二天早上升帐点卯,刘胤召集诸将到大帐议事,就是来商量敦煌之战的详情。

┄┄┄┄┄┄┄┄┄┄┄┄┄┄┄┄┄┄┄┄┄┄┄┄┄┄┄┄┄┄┄┄┄┄┄┄

敦煌太守马循拒绝了徐武的命令,也就意味着他拒绝向蜀军投降,在河西四郡的太守之中,也算是一个例外。与条茂、张恭、张续不同,罗循与徐武的关系并不太融洽,此番徐武率众向蜀国投降,虽然他还是担任着凉州刺史一职,但性质便大为不同,这个的“命令”对于马循而言,是没有有任何的约束力的,他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敦煌郡的城头,依然飘扬着晋国的旗帜。

当然马循倒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手中只有五千的人马,就可以和蜀国的数万大军相抗衡,拒绝归降之后,马循当然知道蜀军定然前来征讨这河西地区最后一座尚还归属于晋国的城池,这让马循一直以来是忧心冲冲。

不过马循这么做,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恃无恐。

马循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秃发树机能。

也许有人会奇怪,秃发树机能不正是被刘胤给打败,狼狈不堪地逃到敦煌,谁拿他当靠山,那不是寿星老儿嫌命长吗?

所以,马循在接到徐武的命令之后,一度也是很纠结,如果以自身的力量来对抗蜀军的话,那么三个马循加起来,也绝对不会是人家的对手,可就这么草草地投降,马循心里也是颇为不甘心的。

这个时候,长史韩稚向马循提议,与秃发树机能联合,一起来对抗蜀军。

马循是一头雾水,并不是说秃发树机能能力不行,如果放在以前,秃发树机能纵横河西之时,马循对秃发树能还是相当地保持着敬畏之心,那时候,秃发树机能气势沛然,威名赫赫,就连河西人家有小孩哭闹,大人们无计可施,只有说出秃发树机能的名字,小孩立刻就不敢再哭了。

但时过境迁,现在的秃发树机能和以前已经是无法相提并论了,三番几次地败在刘胤的手中,损兵折将,威风扫地,尤其是武威一战,秃发树机能惨败而逃,便从神坛上跌落了下来。

韩稚向马循提出以秃发树机能为靠山,让马循深感莫名,现在的秃发树机能,还配得上做靠山吗?

第641章三危山

三危山位于敦煌以东,东西宽约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河西走廓上比较险要的一道关隘,是从酒泉通往敦煌的必经之路,欲取敦煌,必先得三危。

马循和秃发树机能结盟之后,自然将三危山列为了敦煌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三危山布下了重兵,试图抵御蜀军的进攻。

刘胤率蜀军抵达三危山下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沙漠之中的五月已进入了最热的季节,早晚还好点,午时左右,炽热的阳光晒得沙子发烫,热浪滚滚袭来,几乎让人有一种近乎窒息的感觉。

今年以来,干旱肆虐着整个河西走廓,从去年冬天开始,整个河西走廓滴雨未降,许多河流干涸了,原本该是郁郁葱葱的绿洲此刻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之外,再也看不到了一丝的生机和绿意。

长时间的行军让蜀军显得疲惫不堪,缺水更让蜀军面临极大的困扰,六万多人马的饮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河流的干涸让蜀军在解决饮水问题上陷入困境,在沙漠戈壁上行进,没有水喝简直就是致命的。

看着一个个喉咙在冒烟的士兵,罗宪忧心冲冲地对刘胤道:“大将军,不解决饮水问题,大军恐怕是前进乏力,再这么下去,军心恐难凝聚,仗可就没法打了。”

刘胤也很清楚现在面临的困境,从酒泉出发,至敦煌,一路上只有疏勒河一条大的河流,而从籍端水向西,直到敦煌几百里的路途,一路上几乎就再也看不到任何的一条河流了,干涸的河床涌起细细的沙子褶皱,似乎还可以看到水流的痕迹,但是,那些干得发烫的沙子下面,觅不到任何的水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比没有粮更为地艰难,刘胤为了解决饮水难的问题,打造了不少的水车,就连那些偏厢车都尽可能地装载着木制的水罐,存贮着大量的水,一边做为防御利器来阻挡敌人的进攻,另一方面成为运输水的交通工具,可谓是一车两用。

但尽管如此,缺水已经成为了整支大军最大的难题,而且越往前走,这个矛盾越尖锐,现在蜀军每个士兵每天可以分配的饮水都不超过一斤,在这酷热的环境之中,这么一点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毫无疑问,缺水也必将使蜀军的战斗力锐减。

罗宪和许多将领都流露出了退兵之意,在目前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下,如果强行进军的话,恐怕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根据斥侯探来的消息,敦煌太守马循和秃发树机能已经是走到了一起,联合派兵扼守通往敦煌的要道三危山,如果他们死守三危山的话,蜀军定然会受困于三危山之下,那时缺水的状况就会更加地严重。现在最理想的策略就是先行退兵回酒泉,等到秋季或许雨量充沛,不再受用水困扰再行进军,方才会有胜算。

不过刘胤没有采纳罗宪等人的意见,行百里而半九十,如果此刻退兵的话,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现在蜀军的确是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困难再大,能大得过当年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困难吗?如果当初不是刘胤下定决心,兵行险棋的话,又何来今日虎距关中的大好局面,相比于当时的困难,现在这点困难,还真是算不了什么。

凉州之地现在已经拿了大半个,秃发树机能也被打残了,现在若是能一鼓作气,乘胜而进,必定可以一举歼灭鲜卑人的残余力量,如果此时稍有松懈,则会给秃发树机能以喘息之机,将来再想消灭他恐怕就非易事了。

所以刘胤已经是下定了进军的决心,除了加大力度从籍端河运水之外,还有沿途尽可能地想办法寻找水源,甚至派人深入到祁连山之中,只为求一捧清泉。

更主要的,蜀军必须要速战速决,只有越过三危山,兵临敦煌城下,才能够真正地解决水荒的问题。敦煌城外,环绕着一条河流氏置水,水量充盈,是敦煌郡唯一的一条地面河流,如果蜀军能够突破三危山的话,缺水的难题便可应刃而解。

所以摆在蜀军面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缺水,而是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三危山,这也是蜀军化解危机的最佳途径。

抵达三危山下之时,刘胤并没有因为想要速战速决就仓促地发起进攻,而是在距离三危山二十里之外的一条干涸的河床上扎下营寨,连续地派出多路斥侯,甚至派阿坚亲自出马,去查探三危山守军的状况。

每一战都当成决战来打是刘胤对自己的要求,在战略上要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