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顺长江逆行,仍然是从九江码头坐船,自上次从九江码头下船再游了鄱阳湖到现在又从九江上船一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但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还额外将自己的身份重重地添上一笔,就因为有了此等身份,他也算是真正的明代天启年间的人物了。有迹可寻,有据可依了,当然同时也是有了更加重大的责任加身了!
这个季节正是夏季,而且也是四川季节中最闷热的时候,现在将照正常情况,他的那批农产品应该是到了四川境内了吧,就是不知道这一路的保护措施如何了,不过因为一路有宋长卿的人跟着,再加上还有庄明的那批人马,而且有东印度公司的人同样跟着,至少在保护措施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何况他给工人的钱可是很大方的,所以说万俟阳都做了一些减损也应该还有很多良品留下,所以他还很是期待今年的播种及收成了。
而宝儿一家人也应该早就与自己的人接触上了,应该会惊讶于万俟阳的安排与他们的到来会在同一时间。像赵龙五兄弟更应该是期待着万俟阳的到四川吧,这一下真正到了四川后,那就是让万俟阳大展拳脚的地方了。
只是要想回到四川还得有很多天的路程,而且这一路都是万俟阳包括在后世都是没有走过的路,而且是水路,所以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万俟阳这次回四川也是想看看在近四百年前的四川究竟又是什么样子,在历史上的四川本也就是个多事之地,但同样也是出了很多历史名人,清廉之仕。
众所周知,四川在古代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条件非常好,物产丰饶,资源充盈,在农业立国的古代社会,相对于其他地区,生活压力不大,“仓廪实而知礼节”,由此这里的官员容易形成“无欲则刚”的为人处世之风,能够坚守清廉的人格操守。
隋唐以前,四川地处一隅,和中原王朝的政权关系若即若离,直到战国时期,四川才正式和中原文化逐步融合起来,等到汉王朝时期,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四川本土的官员才在中国政坛上崭露头角,如汉景帝时期的蜀郡太守文翁,大文豪司马相如等等,但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并不高,对权力的追求也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完全是依照个人的性情而活,风骨独特,为人正直,相较于官职,他们的文学教育才能更为突出,也因此而闻名后世。
蜀汉时期,著名的丞相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在这里忠心耿耿地辅佐蜀汉政权,从个人操守来看,算得上是一位清官了,这一点从他的《自表后主》一文中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详细地公布了自己的财产:“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从中不难看出,身为一国宰相的诸葛亮确实很清贫,一家人依靠微薄的土地自食其力,在俸禄之外,没有什么特殊的产业经营,着实难能可贵。
正文 第287章 故乡
第二百八十六章故乡
四川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蜀地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一大中心,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话说:“窝在夔门里是只虫,冲出夔门才是龙。”由此蜀地第一次大规模地向中央政权输出大批行政管理人才,杰出代表如大唐著名谏官陈子昂等等;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官员调入,其中以李白、白居易、元稹等等文人官员,他们在蜀地也能够秉持清廉的操守,受到百姓的爱戴。
唐玄宗安史之乱后,蜀地成为了唐王朝战略的大后方,皇帝也多次进入蜀地避乱,其地位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在晚唐时期,在担任剑南节度使的九十三人中,先后有四十余人入朝为相,蜀地官员的德才兼备更令朝廷欣赏。
北宋时期,苏轼、苏辙等四川清廉官员迅速崛起,成为北宋王朝中的一股清新势力,而从北宋以后,蜀地的清官也层出不穷,这些官员有外调而入的,有本土成长起来的,如丁宝桢、张之洞等等,都名重一时。
那么四川地区为什么多出产清官呢?除了古时充裕的物质生活水准之外,有人认为这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缘故,或者是长期的文化底蕴积累而成,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同时蜀地官员长时间内在朝廷中没有强大的党派,形不成圈子,客观上也有助于他们保留了身上特立独行的本色,待人以宽,一心为公,从而多清官而少奸臣。
万俟阳对这些关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更是了解得非常透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十年内,也就是崇祯年间,四川地区农民起义频发,最让人留意的就是四川在这二十年间人口锐减,特别是张献中在四川待了十几年,不管是不是张献中屠杀了川人还是清军入川杀的,那都将是四川人民的噩梦,所以万俟阳这次回到家乡,那就得完全杜绝这些事的发生,不然又如何能对得起自己到明代走了一这遭。
万俟阳此刻是站在船上,这次一行人中包括了万俟阳的两位未婚妻加上小翠和小梅二人,宋长卿和伊琳两人,卫三和李常两人以及庄明和他带的兄弟几人,虽然一共才十几人,但他们还是包了一艘鸟船,此船仍然只有两帆却有三桅,可见此船敢是能够出海的,可能由于生计才会到江里来招揽生意吧,万俟阳想到的是遇到了此船不能前行的地段后他们再换乘其它的船只就是!
万俟阳知道后世长江因为修建水库大坝,所以有很多地方与现在是不同的,但长江流经的主要城市他还是知道的,现在他们是逆流而上,所以从九江上船后应该就会先经过湖北,然后会路过湖南一小段后又回到湖北,最后经宜昌后就是一千公里左右直接到重庆,重庆过后不到七百公里就进入四川泸州境内了。但这一段路还不清楚现在的水深滩急,所以这些问题也只有留给船家来考虑了,毕竟这需要专业经验来判断的。
万俟阳现在是刚进入湖北境内,分别还要经过黄石县、武昌府(鄂州)、黄岗县再到武汉然后到岳阳(湖南境内),随后又回到湖北的石首、荆州最后到宜昌也就是湖北境内的最后一站了。
这一路都是在历史上有非常著名的地方,从夏商周开始就有了很多历史典故,这一路上也会经过有历史典故的这些地方,这也是对万俟阳这样的历史高材生来说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事。
“老弟,这次咱们到四川,是直接到哪里才是目的地啊?”宋长卿也是一直跟在万俟阳的身边,旁边还有庄明,他到是对水一点都不害怕,从小与水接触,水性也是非常好。
“咱们是到四川的成都府城,所以这回咱们是回家,四川是我的家乡,京城是第二家乡。”万俟阳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也让宋长卿非常清楚万俟阳话里的重点在哪里了。
“哦!不知道那这一路还需要多长时间啊?”宋长卿也是随口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从这一路上去,还真的需要路过很多的少数民族的地盘,具体的情况我还真的不太清楚呢!对了这么热你们就不必穿那么多了吧!别中暑了,像那些水手那样穿就可以。”万俟阳自己也是单衣加上宽大的裤子,还是算得上凉快,不像宋长卿以及李常他们那样还是至少穿了两层衣服。
“啊?像他们那样?那不行,他们是船夫,再说了我们还要放武器在身边的!”宋长卿再怎么说也是明代土生土长的人,这些礼仪还是怎么都会保留一些的。
“那就随便你们啦!呵呵,庄明,让兄弟们该休息就休息。反正船家说补给咱们就下船休息,但是都必须在一起,因为要一起下船就得一起上船才行。咱们是一家人了,不用太见外了,等回到成都后咱们就要迅速融入四川,到时一定给大家都有一个新家!”万俟阳的话让庄明以及他身边的人显得非常开心,非常高兴自己跟了一个明主,那还真的是当他们是兄弟,对他们非常地大方和客气。
“哈哈哈,李常、卫三老弟还有庄明小弟你们听见没有?以后的好日子等着我们呢,我们真是非常幸运,庆幸跟了公子大家伙说得是不是?”宋长卿也是适时地与大家打气,同时也是提高万俟阳公子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和气势,让大家更加忠于他,这也是做为一个左臂右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大家就放心吧!哈哈哈。我先进船仓看看她们有没有习惯坐船了!”万俟阳之所以选择大型的鸟船,也是因为船体越大航行的时候就越快越稳。毕竟要帆大许多,而且舒适度要好很多。
他进了船仓,看见小梅倒是有些不适应。
“小梅,是不是晕船?”万俟阳看着小梅有些萎靡不振便问向杏儿。
“老公,她说有些恶心,晕乎乎的!”杏儿回答着。
“那就是有些晕船,这也只有将就了,下一站到了码头再买些水果吧,现在好像出产西瓜,桃子等水果吧!还有,你们少穿点,别真的一下中暑了。有什么事直接给我讲,我来想办法。”万俟阳说起来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这些女子万一生病了还真是麻烦,所以真的是让他非常紧张的。
“嗯,老公,不要担心,我们会照顾好小梅的,这次到四川都是坐船吗?”小倩也是有些不喜欢坐船。
“我也不清楚,反正走到哪算哪,咱们人多不用担心的,你们也要照顾自己,一定要记住哪里不舒服都得提前告诉我,不能够忍住不说的!避免生了病严重了才知道,那就不好医治了!小梅你过来,我给你驱散一下你的适!”万俟阳就在房间的地板上坐着示意小梅也坐在他的面前。
“学我这样盘坐着,全身放松,手给我!”万俟阳就这样用自己的内力去将小梅身体不适感觉一下就给去了,其实这就是中医上面的道理,那就是在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了一些功能紊乱,也就是平常中医所讲的脉络不通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正文 第288章 鄂州
第二百八十七章鄂州
万俟阳给小梅进行了一阵筋脉的疏通后,小梅全身都感觉通畅多了,自然也没有了晕船的感觉。
“大哥哥,真的没有头晕的感觉了呢,现在感觉好新鲜的样子,谢谢大哥哥~!”小梅此时非常轻松了,但杏儿和倩儿却是非常惊讶,什么时候她们心中的男人有如此能耐了?
“老公,你真厉害!”小倩也是直接抱着万俟阳的手臂心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我反正也没事,我来看看师尊给我关于的医疗方面的书,上面有记载针灸的治疗手法,到时这可是就掌握了一门绝技。对了,你们也少穿点吧,我上次给你们订做的那些就可以现在穿,好了你们自己决定吧!”万俟阳这时候就独自看着针灸方面的那些内容,穴位只要记熟悉了,然后能找准也是非常需要功底的。
万俟阳在一旁认真的学习着针灸手法,另外一边的杏儿和倩儿却是听着刚才万俟阳的话,自然也是选择了听从,当然这样她们心里是不排斥,只是从来没有如此穿着随便的样子,她们心里还真不清楚自己的男人为什么对这方面一点也不讲究。
船虽是逆水而上行,但是万俟阳的运气一直都不错,因为是顺风船速也不慢,这离下一站城市也快到了,不过船家没有打算停靠这站码头,因为两站靠得近,船家也想顺风快些航行!
待船到了回途的第二站鄂州就该停靠码头补给了,鄂州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1600……前1046年,殷商时为鄂国。《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封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沙窝陈林寨、燕矶侧船地、七窑山及太和梅家祠等地遗址出土商代青铜觚、爵和陶器,其中青铜器大都有氏族铭文及族徽。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曾经有两个武昌。一个是古武昌(鄂州),一个是今武昌(武汉市武昌区)。古武昌(鄂州)曾经有帝王之都的威严,风樯如林的显赫和商贾如云的繁荣。春秋时期,楚王封儿子熊红为鄂王,在这片土地上修筑鄂王城,湖北省的简称“鄂”由此而来;到了公元221年,吴王孙权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拔剑辟石,在这里告天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定都于此,改年号为黄龙元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