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臣- 第3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的海商绝踪,但是也偶有东海寇前往儋罗这些地区劫掠。
  特别是奢家向东海渗透以来,有些东海寇势力不甘心给控制,又无力与奢家支持的势力在东海抗衡,便东渡大洋,便儋罗、九州、高丽沿海活动。
  儋罗(济州)岛面积不大,丁口不多,但长久以来都是独立一国,但是庆裕八年,高丽兵侵入儋罗,掳儋罗太子为质,儋罗从此便成了高丽的属国。
  高丽国虽弱,但地广连郡,有一两百万丁口,林缚暂时还没有余力去对付。
  儋罗成为高丽属国的时间也不过二十多年,儋罗人对高丽满怀怨恨,特别是高丽于崇观七年给东虏破国称臣,虽说只有三万余丁口的儋罗人却也蠢蠢欲动起来,有意挣脱高丽人的控制——林缚自然是非常愿意推他们一把。
  高丽收儋罗为属国之后,便以儋罗为养马地,孙文炳早在去年秋时,便拿崇州所产的铁器、棉布、蔗粮跟儋罗人换战马。
  林缚虽然没有建庞大骑营的计划,但是战时的斥侯、通讯以及小量骑兵队伍编入预备队或掩护侧翼,都非常的必要。
  有儋罗岛这个廉价的马源地,一匹棉布便能换一匹战马,要比到北方以四五十匹布才能换购一匹战马的高价合算得多。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产棉、以葛麻为主要布料来源的儋罗岛,细软全身的棉布绝对要算高档布料,价格自然不能跟差不多已经普及了棉布的江东郡比低。
  只是儋罗人养马主要是缴贡给高丽人,岛南的草场养大约常年保有近三千匹优质骏马,但在儋罗人摆脱高丽人的控制之前,能偷偷拿出来交易的马匹数量非常有限。
  虽说换得的马匹数量也不多,但也是勉强补充骑营的战马损耗,就这一点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
  *************
  十七日日头微跌时分,船队便看到儋罗岛西海岸,远远看见岛中央巍峨耸立的日出峰,也是南高丽的第一高峰。顾君薰从燕京到江宁途中,看过泰山,便觉得日出峰比泰山似乎也不低。
  以靖海都监使的身份成为儋罗王庭的贵宾,林缚与顾君薰在儋罗住了两天。
  临行前,林缚将两百余套兵甲、百余张桑木弓以及一艘集云级战船慷慨的赠送给儋罗王,还同意派人帮儋罗人训练一支千人规模的精锐武备,以便在儋罗宣布独立之后对抗高丽人的报复。
  换来的条件便是在儋罗岛的西海岸划出不足四五百亩大的小块平地出来,以便靖海都监使司在这里建坞港要塞,驻入以两艘集云战船、两百兵力的水营部队。
  对于留驻少量战力,林缚的说法自然是为帮儋罗人对抗高丽人。
  如今大越跟东胡人打得厉害,而高丽人又是东胡人的属国,帮助儋罗人牵制高丽人,便能削弱东虏人的力量。
  这个弯子绕得稍微也有些远,缺乏说服力,林缚又强调驻兵还可以打击从东海逃窜来的海盗势力,更为主要的是维持儋罗与江东郡的贸易往来。
  儋罗人对汪洋大海之外的大越朝没有什么戒心,又迫切想得到援助对抗高丽人,即使开始有些犹豫,也很快打消顾虑,同意给林缚从西海岸划走一小块地。
  儋罗人主要与北面的高丽以及东面的九州岛联络,西海岸的海岸资源都是白白的闲置在那里。
  林缚盯上儋罗岛也非一天两天,当下就从日出山西南麓、也是与长山岛隔海正对的西海岸划走一小片两面依山、一面临海、一面有狭窄通道通往儋罗岛南平原的狭长土地。
  这片土地虽然只有四五百亩大,但基岸平直,外有护波长岬,形成一座天然的湾港,几乎不需要怎么投入,便能泊入一支中等规模的船队。而且在南侧还有大片可以延伸、扩张的岸线。
  林缚直接将这里命名为济州港;考虑高丽人即使发现济州塞的存在,不打招呼主动攻击的可能性也较小,林缚使葛存信的长子葛长根率一哨水营以两艘集云级战船为主力驻扎下来,经营此地;扩大驻军,也要等此地坞堡建成之后。




  第15章 抵达津海

  二十日离开儋罗岛济州港,顾君薰站在尾舱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儋罗岛,颇为疑惑的问林缚:“便是我一个妇道人家,也知道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儋罗王怎么没有一点戒心?”
  林缚微微一笑,笑道:“换作你这次出海之前,又怎知从崇州借西风到儋罗会如此便利?”
  长期以来,中原王权对茫茫东海上的这些岛国在政治上的要求也仅仅限于臣服,为了表现大国气度,每年赏赐的财物甚至要远远高于朝贡,而不像高丽一直都在努力的要将儋罗直接变成直领辖土。
  儋罗人对成为大越朝的属国并没有太大的抵触,再说在当世人眼里,千里海域犹如天壑,谁会对千里海域之外的岛屿有领土上的野心?
  顾君薰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眼睛犹有疑虑,倒也没有追问下去。
  林缚转身看边北面浮出海天之际的南高丽海岸的影子,在夕阳之下,仿佛曲线隐约的冷峻线条。
  林缚此行没有在南高丽靠岸的意图,离儋罗岛之后,船队便往西偏南而行,以便最快的速度进入黑水洋,再借海流快速北上。
  在崇州、嵊泗兵力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林缚还是要在儋罗驻扎部力精锐,等济州港的塞堡建成之后,他还要加强那里的驻军。
  儋罗岛本身的面积就足够大,百里纵横,有可耕作之平原,有可据守之岛地,物产丰富,又北临高丽、与九州岛、本州岛隔海相望。
  往浅处说,一旦中原局势糜烂,江东郡通往内陆的商路被断,丝绸、棉布、蔗糖、瓷器、茶叶、盐等大宗商品便会陷入滞销(事实上,这种趋势在漕运河道被断之后就已经十分的明显),那时就可以组织海船,将这些商品通过儋罗岛往高丽、九州、本州等地倾销,使江东郡当前还算繁荣的桑园绸庄、纺织、制粮、制盐、制瓷等作坊经济体系避免崩溃的地步……林缚抓住这条商路,自然能从中抽取重税作为养军之资。
  表面上支持儋罗人,有利加据高丽内耗,一旦江东左军有足够的实力,势必要将高丽从东胡人的属国,变成从侧后威胁东胡的势力存在。
  往深处说,一旦中原局势糜烂到江东左军也根本无法立足抑或崇观帝或宁王登基后英明神武或吃了狗屎运,使中原局势陡然好运,西沙岛、嵊泗诸岛都离陆地太近,不是好的割据地,大约有西沙岛三倍大的儋罗岛则要合适得多。
  **********
  离开儋罗,偏西南进入黑水洋航道,再行北上,几乎是与高丽半岛的西海岸平行而行,二十二日破晓时分,便看到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海岬,折向往西北而行,黄昏时从登州北部的大钦岛与砣矶岛之间的航道通过,在大钦岛西海域,与登州水营的巡船相遇。
  相比起津海号三桅、五桅巨舰,登州水营的两艘单桅巡船就像在风浪里挣扎的小丑,甚至没有敢接近盘问来历的心思,便扬帆返回登州水营去了。
  登州水营编有二十营一万两千余正卒,兵力是原宁海镇水营、江宁水营的总和,也是大越朝唯一一支以海防为主的镇军水营建制。
  苏护当年奏请建登州水营,考虑到辽东走陆路与关内相通,有千里之遥,又山高路险,而从登州到辽东南角的金州(今大连)走海路只有两百余里,走海路运粮草进辽东,所费都不需陆运的十一。
  最初建登州水营是为运军;辽东失守后,为了加强进占辽东的东虏的牵制,登州水营的地位才日益重要起来。
  在李卓抛出的平虏策里,期待登州水营能发展直捣东虏侧后腹心的偏师奇军,登州水营遂成为李卓治北军重点投入的对象,编制扩充到二十营。
  不过在李卓的治军思想时,登州水营是渡海登陆作战性质的,而不是发展海上对抗或远海航行的能力,与奢家发展东海寇势力的治军思想是一样的,均没有发展海上大型巡战帆船的意思。
  登州水营的主要防卫对象,东胡人甚至就没有所谓的海上军事力量,在军费如此吃紧的情况,登州水营也没有必要投重资发展大型巡战帆船。
  看着登州水营的两艘单桅巡船胆怯而走,葛援笑道:“靖海水营全师北上,登州军也是不堪一击……”
  林缚眺望北方的辽东半岛,在黄昏的夕阳光里,金州角的海岸线曲折迷人,为防备登州军,东虏人在金州城里屯有数千精兵,城池也是辽东少有的坚固——要说起来,这金州城还是靖北侯苏护所筑,却给东胡人不费一兵一卒的拿走。
  二十四日午时,船队抵达正处于酷寒之中的津海。
  ***********
  十五日从崇州出去,二十四日便抵达津海,还要扣去在儋罗耽搁的三天时间,骑马走陆路起马也要走上半个月的距离,实际只用了六天。
  北方正处酷寒季节,渤海里的海冰都封到津海北面,差一点将涡口港封着结实,要是那样的话,从山东运来的漕粮就要先在南面的小泊头寨上岸了。
  孙丰毅、周广南午前坐船到津卫岛来见孙尚望,他们倒不知道林缚要来,孙尚望以及津海诸人都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走海路要快得走,崇州那边也没法提前通知这边,便林缚要在崇州守孝三个月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
  “汤公这么死了,南边就没有给个信过来?”孙丰毅蹲在石础子上嚼着苦茶叶子,他知道林缚在这边用孙尚望为首,林续文有什么重要事情,也会最先一批找孙尚望去商议,汤浩信死了,大伙肚子里都憋着气,但是冷静下来,就难免心慌啊,他午前在涡口与周广南遇上,便一起到津卫岛来……
  旁人不知,孙丰毅、周广南这些已经算是津海核心圈里的人物,当然知道汤浩信是给逼得走投无路、绝食身亡任上,梁氏父子又紧接上率兵进山东,情势真是让人愁啊。
  周广南压着声音说道:“汤浩信巍峨大山式的人物,官家说推就推倒了,不费吹灰之力,这以后到底要怎么做啊?”
  “不费吹灰之力?”孙尚望压着鼻子一哼,似乎对高高在上的天子皇权不屑一顾,与孙丰毅说道,“要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之后也无需如此厚赏了……”津海自林续文以下,几乎所有汤系的官员都升了一级。
  “话是这么说不错,京畿还依仗着这边,”孙丰毅说道,“不过一旦给梁氏在山东站稳了脚跟,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
  “梁氏在山东站稳脚跟也没有用,胶莱河那么浅窄,走中部丘陵还要经过两次提水,陈/元亮、杜觉辅、张晋贤等人摞摊子一走,鲁国公不抓瞎,我帮脑袋割给你……”孙尚望说道,“河仓、登州的海商,这些天联络紧密一些,人心不要散了,大家齐心,官家也奈何不得我们……”
  “如今也只有如此了,林府尊也这么说,”孙丰毅点点头说道,不过脸上忧色未去。
  周广南压着声音,说道,“是不是有船南下,要不你亲自去崇州走一趟?”
  “……”孙尚望知道津海众人是因为林缚才抱成一团的,像沧南孙家、津海周家在前年之前还是河间府没怎么有名望的小族,东虏破边入寇,孙、周两家迅速崛起为河间府首屈一指的大族,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背后有林缚的支持。
  林缚的威望是林续文替代不了的。
  大同被围快有三个月了,晋北地区给破坏得一糟糊涂,有东虏骑兵意图从太行山北部的口子再进燕南,所幸给李兵部带兵堵住,但是燕北局势能不能避免像去年那些一烂到底,关键还要看陈芝虎能不能在大同守住。
  梁家父子在夺得临清稍作休整,从十四日连续作战,从夏津、平原、临邑、济阳、济南,追着天袄叛军的主力打,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大战,每战必克,必大溃敌。
  叛军首领葛平抵挡不过,二十一日率天袄流民军主力退出济南,仓皇南撤。
  梁家父子率兵初六日进入山东,半个月就收复山东北境,声势一时无两,就连李卓、林缚的光芒也都给梁氏父子尽遮住。
  有官家的支持,再加上梁家也是权宦大族,有人、有势力、有钱、手里还有精兵勇将,如今又借战功声望大涨,陈/元亮、杜觉辅、张晋贤等人在青州想要阻止梁家控制胶莱河道,似乎也坚持不了多少时间。
  一旦胶莱河给梁家控制,津海粮道的源头就不在这边手里了——梁氏什么作风,早在梁氏父子掌燕北边军时就领教过了,跟边军打交道的登莱及河间府商人,没有因此倾家荡产,就算是好运道了,哪里能跟林缚的声誉相提并论?
  这时候津卫岛北山望哨发出警哨,又以旗帜示意有大型船队从东南过来。
  “怕是崇州来船?”孙尚望疑惑的站起来看向东南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