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里加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而且这个波罗的联合公国还有可能得到英国和法国的支持。因为……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是英法不能反对的君主。
布尔什维克中央已经召开过多次会议研究此事,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如果协约国要利用沙皇干涉俄国革命——这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白卫军团结起来的办法!那么他们就必须承认沙皇是俄罗斯的合法君主,并且否定《布列斯特条约》。这样,沙俄就是世界大战的胜利者而非失败者。
也就是说,沙皇尼古拉二世仍然是库尔兰、立夫兰、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等地的合法君主。他有权将和这四个原沙俄省份有关的三个亲王头衔授予奥丽加女大公,而且身为沙皇第二顺位继承人——考虑到阿列克谢皇太子患有严重的血友病,奥丽加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俄国女皇——她绝对有资格接受那三个亲王头衔!
所以从如今欧洲通行的国际法准则来说,只要奥丽加成为波罗的的君主。这个国家是否要成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事务,而非德意志帝国的事情。
英法根本没有理由反对——除非他们认为《十四点和平条件》中的“民族自决”原则适用于战胜国。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造成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的混乱。
而且,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其实也可以成为英法颠覆苏维埃俄国的棋子。尤登尼奇为首的白俄势力,一直图谋利用爱沙尼亚为基地攻打彼得格勒。但是因为德国人的反对而无法实行,如果奥丽加在德国战败后成为波罗的的君主,再加上英法的支持,波罗的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根据地!
如果不是考虑到匈牙利这枚棋子的威力更大,列宁一定会坚决反对——不过列宁反对也不见得有用,毕竟能在德国战败后威胁到波罗的联合公国存在的不是苏俄而是英法。
而且,在沙皇家族中对布尔什维克威胁最大的也不是这位奥丽加女大公,而是尼古拉二世本人!
现在列宁已经后悔的不行,他要是早知道德国人那么快就顶不住,是说什么也不会把沙皇交出去的。
“奥丽加女大公什么时候加冕?”在马车上,柯伦泰问起了女大公加冕的事情。
“11月4日。”赫斯曼回答,“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来里加。”
他没有打算隐瞒什么,现在苏俄在德国有大使馆,还有许多朋友(斯巴达克派),肯定能掌握沙皇一家的行踪。
“那沙皇……也会来?”柯伦泰仿佛不经意的问起了沙皇。
“他不会来的。”赫斯曼摇摇头,然后又补充道,“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他要来……亚历山德拉,你知道他是什么人?那可是一张大牌!”
沙皇还有皇太子阿列克谢是德国手里的筹码——用来换取比较好的和平条件,所以不会被轻易交出去。
“他们会住在柏林?”柯伦泰接着打听。
“是的,会住在柏林。”赫斯曼说。
第七十七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穿上了崭新的波罗的联合公国的上校军服,是黄绿色的衣服,样子和沙皇俄国的军服差不多。军服上面还挂起了绶带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由于战败的前进已经非常明朗,波罗的联合公国也越来越“俄罗斯化”了。在戈尔茨和皮尔堡他们看来,波罗的联合公国在战后只能暂时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这样可以规避协约国的打击……至少从法理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可能因此招致的苏俄的攻击,就只能暂时不予考虑了。在戈尔茨看来,只要能有两万人的自由军团(由奥丽加雇佣他们)和八万人的波罗的防卫军,再加上十万人的波罗的人民冲锋队,波罗的联合公国就能自保了。
而要让波罗的联合公国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力,就只能和沙皇俄国暂时结盟……哪怕让波罗的联合公国充当一阵子白俄反扑的桥头堡也在所不惜。
所以包括波罗的防卫军总司令戈尔茨上将,参谋长弗莱彻上校,里加卫戍司令法尔肯霍斯特少校在内,所有到夏洛腾堡宫出席女大公加冕仪式的波罗的防卫军的军官,都穿上了俄式军服。
赫斯曼虽然不是波罗的防卫军的军官——史塔西并不隶属于防卫军,它是直属波罗的政府管辖的,而且赫斯曼的史塔西局长身份是机密——但是奥丽加女大公还是授予他波罗的防卫军上校军衔,让他以波罗的女大公军事副官的名义出现她的加冕仪式。
成为上校(虽然不是德军上校),而且还得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公的青睐,这仿佛是好事情。可是赫斯曼的心情却依然沉重。因为基尔港刚刚传来了水兵起义的噩耗!
赫斯曼认为这件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因为在他的推动下,德国早就开始准备投降了。而且德国海军也参与了《灰色方案》的制定,他们拟定了一个《彩虹计划》。和历史上那个“沉船抗议”的彩虹行动同名。不过赫斯曼不知道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哪怕他是兴登堡元帅名义上的副官,但还是无权查看这份海军的绝密计划。
而赫斯曼本以为《彩虹计划》多半是凿沉舰队,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德国海军的大人物们还和历史上一样,下令停泊在基尔港的德国舰队出击拼命——后来他才知道,凿沉舰队的“彩虹行动”代号是“彩虹二号”,出海拼命是“彩虹一号”。彩虹的寓意就是要像彩虹一样,留下让人难忘的光芒……
可惜,德意志的水兵不是日本水兵,根本不想进行这种白白送死的作战。结果在10月25日,命令下达的当天,德国公海舰队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还将军舰熄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是领头闹事的水兵却遭到迫害,被捕了几百人。结果引发了更大的灾难!
11月3日,也就是前天,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并建立了可怕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消息传到柏林,谁都知道大事不妙——基尔港水兵起义是个可怕的信号,意味着革命将要在德国全面爆发了!
“路德维希,我们走吧……加冕典礼很快就要开始了。”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穿着盛装,走进了赫斯曼所在的用做更衣室的房间——这里是柏林郊外靠近波茨坦的格利尼科宫内。在德国战败的形势日益明朗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待遇也明显上升。从措森的别墅搬到了格利尼科宫,也恢复了昔日君临天下的排场。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的加冕礼,也将在格利尼科宫举行。
而且,之前被波罗的联合公国驱逐到芬兰的尤登尼奇上将也被当成贵客请到了柏林。
这位上将在11月3日已经觐见了沙皇,还向沙皇建议以爱沙尼亚为基地反攻彼得格勒。而沙皇则在口头上任命他为西北集团军总司令,要他保卫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并且在爱沙尼亚召集白俄组成军队!
与此同时,就在今天,1918年11月5日,德国政府还借口苏俄政府支持德国境内的暴动,断绝了和苏俄的外交关系。
很显然,威廉二世已经和尼古拉二世达成了某种协议——以德国支持他复辟为条件,请他出面斡旋,替德国和德皇本人争取最好的和平条件。比如立即实现无条件停战(不要求德军投降)和保全德皇地位什么的。将波罗的联合公国交给奥丽加和同苏俄断交,都是做给协约国看的。
不过这一切赫斯曼都没有参与……他这个德军中校对威廉二世而言毕竟是个小人物。他只从奥丽加女大公那里听说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沙皇的堂叔兼妹婿,在二月革命后逃去英国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大公正在伦敦和巴黎之间活动,替德皇威廉说情。
至于怎么说情的,赫斯曼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肯定是用德军支援俄国白卫军打内战。出动个几十万一百万的,直接保着尼古拉二世去复辟。
克洛伊也听到这些消息了。她现在是女大公的侍从女官,这几天都跟在奥丽加屁股后头转悠。所以她的心情很不错,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但是赫斯曼却很清楚地知道:法国人绝不会轻饶了德国,更不会让德军去支持沙皇复辟——哪怕这是唯一靠谱的方法。因为德国支持沙皇复辟意味着德俄关系的全面恢复,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德俄会成为盟友。
法国人宁愿看到一个红色的苏联,也不愿意看到德俄联手的前景!
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到了要被内部爆发的起义颠覆的地步。如果历史没有发生重大改变,那么几天后,革命就会席卷整个德意志。
“好的,我们一起去见女大公殿下吧,她说不定会成为未来的俄罗斯女皇……那样我们可就要发达了,说不定我会成为俄国的公爵。”赫斯曼笑着点点头,他现在可不想说什么让人丧气的话。
他挽着克洛伊,向将要举行加冕礼的小教堂走去。嘴上虽然说着哄人开心漂亮话,心里面却急得不得了,恨不得立即把奥丽加女大公被绑架到里加去。
革命还有几天就要发生了,天晓得到时候柏林会有多危险!自己和克洛伊还好说,毕竟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特务,还提前安排了史塔西的特工接应。而且他们俩基本上算小人物,目标不大,总能逃走的。可是奥加丽女大公就不好说了,没准那个艾伯特想把她扣下来当个人质。
两人很快就抵达了教堂,里面早就是将星闪烁,挤满了穿着德国和俄国军装的大人物。赫斯曼停下脚步,四下张望,想寻找女大公的身影。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宏亮的声音在大喊:“沙皇陛下万岁,德皇陛下万岁,俄德友谊万岁!”
赫斯曼顺着声音看去,喊话的是一个光头,留着两撇夸张的大八字胡,身材矮胖,挺着个啤酒肚的俄国将军。他和女大公奥丽加站在一扇不知道通向哪里的敞开的小门旁边。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正手拉着手从门里面出来……
第七十八章 蒙上了阴影
“我,全俄罗斯的皇帝、沙皇和独裁者,将象征着爱沙尼亚亲王、立窝尼亚亲王、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亲王的王冠授予奥丽加,我的长女。并且宣布她是波罗的公国的君主,全体波罗的人民的保护者,基督教在波罗的的捍卫者,波罗的的领主,同时也是俄罗斯帝国的女大公爵……”
格利尼科宫的教堂之内,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穿上了红色的戎装,从一位披着金袍头戴法冕的东正教主教手中取过象征着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君主的王冠。在观礼的中立国家和友好国家大使的注视之下,亲手将之戴在了半跪于地,披着金黄色斗篷的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的头上,然后宣布她是波罗的公国的君主。
接着就是奥丽加用俄德两种语言宣誓:“我,波罗的公国君主,大公爵奥丽加在此地接过波罗的君主的王冠,并且宣誓维护公国领土完整,尊重并使人尊重上帝和宗教仪式自由,权利平等,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保护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只依法征税;维护波罗的宪法尊严;只为波罗的人民的利益、幸福和荣誉而统治。”
这是一场非常郑重的加冕典礼,看上去奥加丽女大公都不像是个傀儡了。站在女大公身后,听着她用德俄两种语言宣誓的赫斯曼,微微感到有些无奈。自己奔忙了那么多日子,就是为了战后的苏德友谊——四十年代怎么样不好说,但是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总归没有问题吧?
可是眼下却要出点小状况了!谁让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中校呢?辛辛苦苦制定出来的计划,到最后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是不是采纳,还得看上面那些大人物的想法。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将要失去皇位的威廉二世还在挣扎,并不是想要在德国实行最反动的白色恐怖,以迫使民众支持战争,而是想通过出卖苏俄利益讨好协约国。成功的概率虽然很低,但是却会让苏德之间本来就不大巩固的友谊,陡然蒙上一层阴影。
当然,莫斯科的那位导师肯定也在打差不多的主意!柯伦泰夫人只是悄悄抵达的密使,而不是公开的“特使”。而且柯伦泰夫人也没有提及苏俄和波罗的建交的事情。那份秘密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看来已经变成废纸了,今后的俄德合作要怎么进行,只怕要大伤脑筋了。
……
加冕典礼已经结束几个小时了,大部分宾客都忧心忡忡地走了,包括德皇和沙皇,连庆祝晚宴也被取消。这两位曾经的死敌,现在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