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人士第一次作为外籍兵,参加盟友的部队,为了不给青州丢脸,每个招募的士兵都需通过督军府的审查,然而,青州民富,对于青州人来说,在自己家乡履行兵役,或在家乡劳作,足够养活家人了。至于把士兵作为一种职业,把战斗当作一种乐趣——刘备培养的尚武习气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
“你这样的瘸腿来凑甚么热闹?”孙坚指着一名装着一条木腿的老汉,愤怒的责问:“你来这里干甚么?”
“报告将军,我乃冀州涿县老兵,名叫陆毅,六年前追随主公自家乡来到青州,临淄城下一战,在下失去了一条腿,主公安排我定居广饶。可我受伤的早,与我ㄧ起参军的同伴,现在都是士民(武士)了,在下还个功民。听说将军这里同功同赏,在下想来,再挣点军功。”
“再挣点军功?你能干甚么,你会干甚么?”
“报告长官,在下受伤退役后,一直在乡间帮助我家主公训练乡勇。对士兵的训练技巧,受过我家主公的专门培训,在下能为将军训练出一支军队。”
哦,人才呀,会训练军队的人,哪怕学了点皮毛,那也是类似于禁的人才,孙坚立刻改容相向:“失礼失礼,先生请入帐,与我军中司马商谈一下。”
老兵一挺胸膛,答:“上官问话,士官尉佐必须起立,致敬回答——此乃军中铁律。将军不问完话,小兵不敢纵容。”
孙坚听完,不敢勉强,遂走近下一个士兵,仔细打量。
这名士兵面色白净,手脚却异常粗大,老茧密布,孙坚问:“你叫甚么?甚么身分?为何来此当兵?”
那名士兵一挺胸膛,简短的回答:“在下姓刘,名淮,字子英,乐安人士,准惠民(预备惠民),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来此,也为挣取军功。”
“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好,也是个人才,可是这样的人,不在青州争取出头之日,来我这里当兵,为甚么?”孙坚暗中嘀咕,一货的再次打量着刘淮。
老兵陆毅一敲胸甲,道:“报告长官,我有话说。”
孙坚回首,命令道:“讲”
陆毅再次敲击胸甲,行一军礼,道:“报告长官,刘淮原是罪民,他父亲刘布发动乐安叛乱,他本人指使刺客行刺我家主公,后被主母赦免。
三年前,他通过考试成为准惠民,但是,由于有罪民的身分,三代之内只能为书吏打下手,不能亲自做官。他的母亲与妹妹还居住于城外破房内,白天禁止出门。只有获取了军功,他才能正式获取惠民身分,他的母亲和妹妹才能居住到城内。但是,青州军队不会接受他。为了取得战功,他只有到将军这里参战。”
罪民?孙坚深吸一口气。不等孙坚开口,陆毅低声嘟囔道:“其实,这里除了那两百个小兵蛋子,几个像我一样不知死活的老兵,其余人都曾有罪民身分。”
“不过,将军放心”陆毅一挺胸膛,傲然补充说:“他们为了挣取军功,一定会死命作战,不死不休。”
孙坚了然。
随即,孙坚再问陆毅:“像你这样的老兵,这里有多少你把它们全找出来,我要重用你们。”
“将军”陆毅一挺胸膛,回答:“我们可以当你训练队伍,不过,青州这支队伍我们可不能带。”
“哦?”孙坚问:“为甚么?”
陆毅低声回答:“那两百个小兵蛋子,我们指挥不动,他们的级别比我们高。”
孙坚感兴趣的走近童子军队伍,仔细观察。
这群童子军身材尚未有长枪高,不过,他们却是队伍中,难得的服装整齐的一群人。这些十七八岁的童子们一个个小脸昂的高高的,脸上充满了傲气,目不斜视的直视前方。
“杀过人吗?”孙坚询问其中一名童子。
“没有!”
“那你来干甚么?”
“来杀人!”
“怕不怕?”
“不怕,我在草原杀过狼。”
能杀狼,好胆量,至少说明他熟悉搏斗技巧,射箭技术。孙坚脑袋转了转,问:“你们都学过甚么?”
那小孩偏过头,仔细的打量孙坚,断然回答:“军事秘密,恕不奉告。”
这么大的小屁孩,居然说甚么“军事秘密”,孙坚怒火上涌,正准备进一步威逼,程普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禀报:“青州督军府大都督田畴田子泰来访,看他的样子,有急事。”
“快请”孙坚满肚子苦水,正好需要找人发泄。
田畴满脸大汗的跑进来,一见孙坚,劈头就问:“那群孩子呢?”
好没有礼貌,孙坚皱了皱眉头,用下巴示意。
田畴看见那群童子军,长出一口气,浑身松懈下来,转身对孙坚拱手:“文台兄,我忙于泰山军务,代理督军的人不熟悉情况,批准了这些孩子过来,还望文台兄看在两家友好的份上,准许这些孩子回家。”
孙坚不悦的回答:“我听说玄德公最重信义,可你看看,你们就是这样履行协议的吗?再说,这些士兵已到我营中,难道今后玄德公随便一召唤,他们就必须回去吗?”
田畴脸色微微一红,回复说:“我随身带来五百骑兵,我以两百骑兵换回这两百童子,如何?”
有问题,有大问题。傻子都知道,成年人的战斗力比童子强,青州宁愿以两百成年军人换两百童子——刘备不傻,他会干不占便宜的事?
孙坚断然回绝:“一入我营中,就是我的士兵,归我统属。如今点校已毕,根据协议,他们在服役期满前,只接受我的统领。”这时,孙坚也早忘了向田畴诉苦,像绝对不想更换这群大多数由罪民组成的军队了。
田畴一咬牙:“给你五百骑兵,换不换?”
孙坚摇头:“田公若再纠缠,我就要去信责问一下玄德公了。”
田畴在地上转了几个圈子,再次回到孙坚身边,道:“也罢,请容许我跟他们说几句话。”
孙坚一言不发,伸手延请田畴。
36
田畴站在童子军面前,欲言又止。
良久,才憋出一句话来:“你们接到的派遣令是横江都尉鲁子敬(鲁肃)签发的。虽然,鲁子敬兼管济南郡军政,但他无权调动你们。主公已念在掳子敬初来青州,不懂规矩,故此不予追究。也就是说,你们的派遣令不合法。”
一名童子长身出列,大声回覆:“济南郡章丘童子军都尉官许灵向都督报告,按律法,我等童子军试练活动一旦开始,需得大教席、使君大人(州牧刘备)与大都督联合签署公函,才能终止。大都督亲至,请问:可曾获得大教席与使君大人的手谕。”
田畴呻吟一声:“罢罢罢,出了这么大的漏子,我自会亲自向主公领罪。不过,你们难道不知道,童子军统属自成体系,鲁子敬的派遣令不合法吗?”
许灵眼睛一点不眨的昂首挺胸,回答:“上官有令,童子不辨真伪,即使有罪,刑不及童子。”
田畴怒声道:“刑不及童子,可军法管得了童子。你们想援引刘浑故例,难道也想去海外,终生不得回乡吗?”
许灵打了个哆嗦,垂下头来。
当日,孙坚等人在青州招兵,多日未曾招到满意的人马。周瑜与鲁肃很久就相识,趁着鲁肃来广饶述职的功夫,请求鲁肃帮忙。恰好秋收结束,童子军准备开始年度试练,需要到当地军政衙门领取军械,鲁肃看到这两百人虽然年纪幼小,但弓马娴熟。心想:反正他们需要试练,而这些学堂兵又正好是结束了高等学堂(初中),即将踏入军校学习的优等生,他们此次的试练时间正好是一年(实习期)。是去孙坚部队的一个服役期。故此签发了派遣令,让他们跟周瑜走。
本来,这封明显错误的派遣令会遭到拒绝,但这些学堂兵都是自视颇高的优等生,唯恐天下不乱的几个少年一合计,决定来真实的战场厮杀一番,顺便挣取点军功好向同伴炫耀,所以就打了马虎眼,甚至为孙策在督军府遮掩。
田畴回到广饶参加农牧节庆典,发现了这个大纰漏,不敢告知刘备,遂轻骑想追回。
“既如此,你们就在这开始试练吧。”田畴颓然的说:“我听说鲁子敬没给你们分派军械,此地也不会有合身的兵器铠甲。回头我把你们的兵器铠甲送来,军械未到前,你们不许上阵,此乃军令。”
说完,田畴拱手向孙坚请求:“还望文台公成全。”
孙坚阴沉着脸,答:“战与不战,不在于我,董贼若来袭,我只能全力周旋。但我答应你,只要有可能,决不派遣他们上阵。”
田畴叹息道:“如今也只有这样了。”
踱了几步,田畴再次询问:“文台公可否答应,绝不把他们拆散编制,绝不取用他们的军械,若如此,我必有回报。”
孙坚犹豫了一下,回答:“子泰兄放心,我答应你。他们将由我长子孙策亲自统领。”
小孩子的兵器铠甲,长短大小与大人不同,孙坚琢磨:就算是自己想取用,恐怕也用不上,顺水人情,为何不答应?
“好,侍卫过来,留下三百匹战马,骑弓一百张,弩弓一百张,随身只留下十支羽箭,其余的全部给他们留下。”田畴吩咐完,转身询问许灵:“许都尉,你们还需要什么?”
两百人,留下了三百匹马,还再询问需要什么,孙坚敏感的发现其中有问题,只是时机不对,不便询问。
许灵歪着头,满脸老成的说:“嗯,既然马车多给了一百匹,纳在来三时量正厢车吧,不,五十辆。此地平原,若驾着长车冲锋,一定很过瘾。”
露馅了是吧,还是个孩子--田畴心中感慨,嘴中却在吩咐:“侍卫官记上:正厢车五十辆。”
“嗯……,这里的军务官(军械修理官员,工兵,辅助兵)不知怎么样,来五十名辅助兵吧。”
“五十人不行,五十辅助兵是两个营的编制,你们才两百人--侍卫官记上:辅助兵二十人。”
时光缓缓的在田畴与许灵的讨价还价中渡过,许灵的每次要求,田畴都予以答应,双方只是在数量上略有争执。越是如此,孙坚心头越是疑惑。
过后不久,田畴匆匆告辞,理由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必须及早通知自己主公。
田畴走后,孙坚无心校验军队,匆匆结束编组后,招陆毅入军帐,询问详情。渐渐揭开童子军身上的迷雾。
青州功民之子自五岁起,必须到启蒙学堂报到,由老师组织起来,教授搏斗技巧以及简单的识字算数,等他们到了十岁时,大约有半数童子接到一纸通知--成军通知,他们将作为童子军,进入专门的学堂学习,淘汰下来的童子将进入普通学堂学习。
童子军学堂每年与普通学堂一样有寒暑假,然而,每次寒暑假都要进行试练,根据年龄大小,由老师陪同进行时间不一的野外生活(夏令营冬令营),年龄越大野外生活时间越长。经过大约七年的童子军学堂学习,将近一半的童子再度被淘汰。这时,他们就进入长达一年的结业试练(实习)。
结业试练后,约三分之ㄧ的童子军人员,将继续深入军校学习。其余人员在举行结业典礼后,自由选择随后的发展方向。不过,所有通过结业试练的童子军,都具备士官身分,属于武士阶层,发给童子军戒指,准许终身佩带童子军徽章。这也就是陆毅所说的“指挥不动”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一旦结束试练,陆毅反而是被指挥的对象。
另一方面,继续在军校深造的童子军,毕业后最差也能混个尉官,他们与最后被淘汰的童子军人员过了八年的同窗生涯。在野外曾共同战斗过,情谊深厚。一旦这些淘汰者进入军队,把军人当做职业,他们会很容易得到同窗的照顾。所以,借陆毅个胆,他也不敢随便对童子军指手画脚。
“那么,几年来,他们具体学习些什么,他们有什么技能,我该怎么用他们?”孙坚继续探问。
陆毅沉默,一言不发。
“说呀,问你话呢。”孙策不满意的催问。
“军事秘密,不能说。”
犹豫了一下,陆毅补充说:“再说,除了童子军自己,外人怎会知道他们具体学了什么?几年来,大浪掏沙,不会保守秘密,不遵守童子军规章的人都被刷了下来,我所知道的,正是被淘汰下来的人,隐隐约约透露的。至于他们具体学些什么,即使是淘汰下来的人,也不愿透露。将军不信,亲自去问他们,绝不会问出来。”
“功民之子,看来都是一群少爷兵。”周瑜故作讥讽的说:“怪不得需要好好保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