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二端跟着直点脚,费翔就是从今年春晚开始火的,绝对的实力偶像派呐。尤其是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代表作有没有,还被人调侃神预言来着。
等等,二端灵光一闪。我地老天爷,她想起来了,可不就是今年嘛,费翔春晚唱了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不长时间大兴安岭就发生了森林大火,烧毁了好几个林场呀!
当年这个事儿影响可大了,因为损失巨大,而且这场大火用了二十多天才扑灭,死了不少人呢,好多林场的居民都流离失所了。
用钱来衡量的话,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据说有二十多亿。听着都心疼。
可是二端死活也想不起来是啥时候发生的事儿了,估摸着是五六月份,但具体哪天,她可真想不起来了。
但她能确定的是,着火的地方肯定在漠河,上辈子姥爷家没联系姨姥家,估计姨姥家啥情况也不知道。总之二端都上大学了,好像两家才又联系上,还是姨姥家的孙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才找到姥爷家。
似乎也说起过当年火灾的事儿,还说有个干部因为这场火灾被人陷害,蒙冤入狱,申诉了好多年才平反昭雪。本来那人是积极组织救火,撤离居民的,可偏偏被一伙子小人给算计了。
总之是给这场大火陪葬了。
越想二端就越冲动,冲动啥呀?她想自不量力地去挽救这一切。
第一百四十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
可暂时她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无从下手。一个是离的太远了,一个的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难道她要直不楞登地告诉人家,你们大兴安岭要着火啦?还不得被当成精神病呀?
再有就是,这场火的发生可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是好几个地方同时起火了,多是林场的工人不注意操作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或者是吸烟等行为引起的。
而且着火小规模的山火即时扑灭本来不会造成这么大的灾难,偏偏扑灭了明火,没有注意死灰复燃的问题。更倒霉的是,那两天大兴安岭有八级大风。简直就是火借风势,愈演愈烈。
反正这些事儿凑合到一起,就一把火烧掉了大兴安岭一千八百多亩的林子呀,想想就痛心。有些东西一旦毁了,想重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功夫。
二端明知道这一切,可一点办法都没有呢。想想就心塞。
得,刚好转的心情,又晴转多云了。
所以说,重生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虽然开挂的人生会比别人多很多机会,可有句话说的好,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现在二端开始同情类似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之类的英雄人物了,那得活得多累啊?拯救地球,保卫和平之神马的。
可惜老天爷让她重生,既没给她特异功能,也没给神器,两眼一抹黑啊亲,让她咋拯救地球?
无能为力的感觉可真不好,尤其是二端这种正义感爆棚的人,上辈子就不知道因为管闲事吃了多少亏了,这辈子重来,好像症状更严重了?
所以说作为先知先觉的人,是痛苦的,因为你保证不了规避掉所有的不幸和危险。就只能眼睁睁的看一切发生,一丁点办法都没有。
这种纠结的心情折磨着二端,一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结果第二天就没起来炕,姥姥来叫起床,型子磨磨蹭蹭穿衣服,可二端哼哼了两声没动。
姥姥一摸脑盖儿,滚烫!一下子就慌神了,咋烧得这么厉害?
“老楚!老楚!快点地,端端发烧啦。”也顾不上别的啦,姥姥赶紧喊姥爷。
“咋地啦?”昨晚下了点雪,姥爷正在院子里扫雪呢,听见姥姥喊,着急忙慌地进来了。
“小妹儿!小妹儿?”型子在一边也着急了,他说今天端端咋睡觉没打把势呢,敢情是发烧了。
摸了摸二端的额头,可不咋地,烧滚烫。姥爷也很意外,二端平时身体很好的呀,昨儿也没出去吹风,咋突然烧起来了呢?
“赶紧拿白酒,给端端搓搓身上。”这招儿反正是土招,一般的发热用白酒搓搓前心后背,脚心手心,能降下来。
“我去我去!”型子从炕上跳下来,嗖地蹿出去拿白酒。
等姥爷姥姥把二端搓成个小酒人儿,二端总算没那么难受了,不过还是迷迷糊糊的,人没清醒。
“这不行,还得去医院,给孩子穿衣服,我去借个倒骑驴。”姥爷不放心,物理降温暂时有效,可谁知道孩子是啥毛病呢?还得上医院看去。
“要不去邢大夫那儿看看?”姥姥比较信任中医,说的就是当年救过二端一命的儿科圣手邢老大夫。
现在邢老大夫自家开了个小诊所,去看病的都是熟人,尤其像姥姥这样的极其信任他的医术。
头年二端学校爆发了腮腺炎,一个传染一个的,二端和型子都不幸中招儿了。姥姥当时就领着去了邢大夫那儿,老大夫给糊上自制的膏药,没几天就好了。
别的小孩儿腮腺炎又打针又吃药的,还痛苦,大脖根儿肿得跟脸一边宽了,瞅着贼吓人。而且咽吐沫都疼,更别提吃饭了,只能勉强喝点稀的。
所以在姥姥很是迷信邢大夫,二端病了第一时间也是想到去他那儿看病。
姥爷倒是没想那么多,姥姥一提,也就同意了。
不能放型子自己在家啊,自从小姨出嫁调动到省城之后,家里可就老两口了。所以带上型子,姥爷蹬车,姥姥抱着二端,和型子一起坐在铺了厚褥子的倒骑驴上。
这还大过年的呢,没出正月。到了邢大夫家,敲开门姥姥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外孙女更要紧,也就顾不得许多。
“邢大夫在不?我家端端一早起来烧糊涂了都。”开门的是邢大夫的儿子,小邢大夫。
知道这些老熟人都是迷信自己老爹的,小邢大夫也不介意,况且他擅长的是中西医结合,尤其是内科。小儿的话,还是老爹把握。
“在,快抱孩子进来吧。”小邢大夫敞开院门,让姥爷把倒骑驴推进来,放外面再让人骑跑了。
“小邢大夫,这大过年的,叨扰啦。”楚文治客气了一句,不过他和邢老头是旧识,也不讲究那么多。
“楚校长,您太客气了。快进来吧,我去请我爸。”小邢大夫把一家人领到诊室,进内院去请老邢。
姥姥把用被包着的二端搁到诊室的床上,脑袋上扣着姥爷的雷锋帽,就怕孩子吹着风,再大发了。
不一会儿门帘一撩,老邢大夫进来了。见到楚文治就笑呵呵地招呼:“过年好啊。”
楚文治哪里有心情和他寒暄,一把拉过老邢,嘴上催促:“快给我家端端看看,这孩子一早发热,现在都烧糊涂了。”
老邢自然知道这老伙计最是疼爱这个外孙女,也不计较他的失礼,拿掉帽子看了看二端烧红的小脸儿。
手背探了探额头,是挺烫人。
“先量个体温,我再给孩子把把脉。”别说中医就不与时俱进,反正老邢大夫也用体温计呀,也用听诊器呀。针灸还加上电疗呢,效果翻倍。
体温计搁好,老邢大夫坐下把个小脉枕垫在二端手腕下面,开始细细地把脉。
姥爷姥姥包括型子都盯着老邢大夫的手,又看看他的表情,没表情。
过了一会儿,老邢大夫松开手,撤掉脉枕。又让姥姥把夹在二端咯吱窝的体温计拿出来,看了看温度。
第一百四十一章 小小的人儿啊愁事儿多
“三十八度九,是挺烧的。我开服药,等下直接煎了喝。”好嘛,还管煎药呢,这也就是因为老交情呢。
“为啥发烧啊?这孩子平时身体还行啊。”姥爷刨根问底儿。
瞄了楚文治一眼,老邢大夫一边从旁边的药柜里面抓药,一边絮叨:“这孩子思虑过重,这倒是稀奇,一个小娃儿能有多少愁事儿啊?”
这话问得姥爷姥姥都一愣,是啊,这二端平时总乐呵呵的,没见她因为啥愁过呀。最近也就是她老叔的事儿,可昨儿不都接着信儿说没事了吗?怎么孩子还思虑过重?
也没指望老楚两口子有答案,老邢抓好药就交给小邢去煎药,他这边从炉子上的水壶里倒开水泡茶,招呼姥爷姥姥歇歇。
“不碍事的,我一副药下去就能退热。不过你们得开导开导孩子,问问她到底有啥事想不通。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心思重可不好。都影响长个儿。”老邢大夫还挺幽默,调侃了一句。
端着茶杯,楚文治也心里郁闷,自家这小人儿从小就懂事,是不是因为太懂事了,所以心思重呢?
他现在想想,宁愿端端像大多数小孩儿那样任性一点,淘气一点都行。起码不会因为想的太多还病了。
“俺家端端吧,别看人小,可懂事得不得了。从小到大也没怎么让人操心,反而比大人还懂事些呢。”在姥姥眼里,二端自然是十全十美好乖乖,她虽然不像老头子那么偏向二端,但如果真把这些孙子孙女排排号,二端前三是稳稳的。
一旁默默呆着的型子心里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都不在家,妹妹病了会不会想妈妈呀?
“在石桥镇你家这端端多出名?还用你俩这一唱一和的夸?这孩子我看呐,就是正义感太强了,你们没觉得么?颇有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架势。”老邢大夫想起了一年多前二端舍身从变态手里救出小朋友的事儿了。一般孩子干不出这种事儿来。早吓堆萎了。
楚文治点点头,看了看睡着的二端。这孩子哪儿哪儿都长的很有女孩儿的娇俏,唯独这对眉毛,英气得很,又长又浓,眉峰也明显,这都彰显着这孩子行事风格的大胆利落。
“端端这孩子,骨头硬,是非分明。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姥爷微微叹气,这样的性子,小时候还则罢了,长大之后是不是要给她带来很多麻烦呢?毕竟,人生在世,并非只有黑白二字。非黑即白的人生态度,往往会吃亏。
“依我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既然是这么个性格,就有她自己的活法。”老邢大夫倒是看得开,换句话说,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呗。
“三岁看到老,现在想改,估计也改不了了。这孩子还挺轴的。”算啦,儿孙自有儿孙福。等孩子病好了,多给她讲讲中庸之道吧。
等在老邢大夫那儿喝完药,姥爷蹬着倒骑驴,拉着一家子回家去了。当然老邢大夫还给抓了药,喝上两天,也就好利索了。
这一天折腾的,到家都晌午了。姥姥赶紧整饭,姥爷和型子一起看着二端。
二端只觉得自己是从火焰山过了一把似得,这会儿又渴又饿,她这是上西天取经回来了吧?
“喝水······”二端小声地念叨了一句,然后就听见踢了秃噜一阵脚步声。
缓缓睁开眼睛瞅,哥哥的大脸蛋子赫然在眼巴前儿。见到自己睁眼,一脸的惊喜。
“小妹儿你醒啦,不是要喝水嘛,哥给你倒了。”举了举手里的搪瓷缸子,型子开心地笑了。害他担心了一上午了。
姥爷把二端抱起来,用被子包好,型子举着缸子凑到二端嘴边儿。
就着哥哥的手咕嘟咕嘟喝了好几口水,二端觉得自己的嗓子眼儿可算是滋润了,刚才都要冒烟儿了。
“还难受不?你早上发烧了。”姥爷给二端擦擦嘴,又摸了下二端的额头,嗯,不烧了。
“我说我怎么像过火焰山似的呢。”二端自言自语道,说完自己还乐了。
姥爷和型子也听着她在那儿胡扯,都跟着笑了起来。
“小妹儿,你是不是看《西游记》看上瘾啦?”从去年过年《西游记》第一次播出,那家伙,老招人爱看了。反正型子和二端都是一集不落地看完,重播还是觉得好看,继续追。
二端呲牙笑了起来,心说我确实是西游记的迷妹啊,从小到大看了能有不下十来遍了。小时候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绝对是我男神啊。
“好啦,醒了就吃饭吧。姥给你拨拉的面疙瘩汤,搁的香油,贼拉香。”这时候姥姥端着一个大饭盒,手里掐着个长柄羹匙进来了。
说起这个饭盒,绝对是时代标志性产物。带饭啦,打饭啦,全靠它。一般是铝制的,带个盖子扣起来严丝合缝的。
有些学校学生离家远的,中午就带饭到学校,一个月交五毛钱,学校锅炉房统一给热饭。各班的饭盒都装在一个铁筐里面,每天值日生早上收齐了抬到锅炉房去,中午再抬回来。
基本上家里条件不差的,给孩子带二米饭,一份菜。馏过一次的菜,软乎乎的,没啥嚼头了,好在菜汤浸入饭粒,味还成。起码这时候的孩子们不挑剔这些,能吃上热乎饭就不瘦啦。
放学的时候你就听吧,不少孩子背着书包往家跑,哐啷哐啷的动静,那是空饭盒里面装着羹匙,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