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荣郡王当年谋反,非是自己想称帝,而是辅佐青龙王,这是皇室之争。如今林家却觊觎天下,乱了君臣纲常。林世子诱使下官陷入困境,威胁下官,下官看出他野心,不得不暂时屈从,却是从长远计较,为君分忧。”
李荆山张口骂道:“洪稼,你这左右逢源的小人!”
洪稼沉脸道:“亲家,到底谁才是小人,钦差大人心里明镜似得。我这里还没揭发呢,你先大义灭亲,将女婿给卖了,真令人齿冷。你害得还不止我洪家一家,还有林巡抚、钦差大人的王家和左相!”
李荆山目眦尽裂,“你这个伪君子!”
……
王亨很快结束审讯。
一来洪稼有备而来,证据确凿;二来王亨要给京城再传消息,将安国使团一事上奏皇上,耽误不得。
整个审讯过程中,就梁心铭最累,悬腕写毛笔字,还要速记,等审讯结束,她又浑身疲乏,且感到肚子又饿了。
王亨要拟奏折,和梁心铭、皇甫仁商议了一阵,决定再和洪稼详谈。他便私下接见洪稼,以“伯父”称呼,执晚辈礼,客客气气问些家常话、闲聊。
梁心铭也上前拜见了。
洪稼这时候又亲切了,先感谢王亨对洪飞的举荐,然后叹道:“鹏图有王大人这样的挚友,是他的福气。这孩子就是太实在,除了一腔孝心,脑子太愚钝,无用的很。枉我为他操了许多心,都白操了。如今我也不指望他在仕途上有建树,他也不可能有建树。倒是他弟弟还算机灵,还能助我做些事,这次揭发反贼,幸亏有他弟弟出力……”
梁心铭听了很不舒服。
洪飞至少中了进士,现在也做到吏部员外郎,洪流却只是个举人,之前也不过做个县衙主簿,这当爹的怎么这样贬低大儿子、抬高小儿子呢?
洪稼对她和颜悦色,她便也虚应着,总觉得他不似表面这么简单,李荆山骂他伪君子,不是没根据的。
晌午,王亨请洪稼吃酒。
饭后,送走了洪稼,王亨才问梁心铭:“如何?”
梁心铭道:“学生觉得他不比李荆山简单。”
王亨目光炯炯道:“岂止是不简单,是很厉害!”
梁心铭忙问:“何以见得?”
她总觉得自己心理年纪比王亨大,阅历应该比他深,看人应该比他准才对,然而,这次王亨说的一番话却让她瞠目结舌,深感古今观念的差异。
王亨道:“为师觉得李荆山说的没错,他确实想左右逢源,不过手段很高明。一开始他便做了两手准备:若谋反事败,他便要跳出来证明自己‘忍辱负重’;若谋反成功,他便要捞一个从龙之功,为洪家挣个爵位,恢复祖上荣光。”
梁心铭蹙眉道:“做墙头草?这可不容易,一个不好便是灭门的下场。牛将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亨道:“可他不是牛将军!”
梁心铭道:“对,他说的话、做的证,都无懈可击。他曾犯过的一些案子,可以当做反间。”
王亨点头道:“正是如此。”
梁心铭道:“可是他做的再完美,皇上也难相信他,即便不治他的罪,恐怕也不敢用他。”
王亨笑了,道:“他高明就在这。”
梁心铭道:“怎么高明?”
王亨道:“洪飞,洪鹏图!”
梁心铭楞了下,然后道:“恩师是说,他把希望放在洪大人身上?可是听他口气,明明不喜大儿子。”
王亨道:“这正是他的心计。你没发现,他在为师面前刻意贬低洪飞,说他‘太实在,除了一腔孝心,脑子太愚钝,无用的很’,就是说给为师听的。
“须知世人最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品性,其中孝子又最能被人认可。洪稼自知很难获得皇上的信任,但他确实立了功,皇上又不能不赏他,怎么办?只能提拔洪飞。
“以洪飞的为人行事,皇上也愿意重用他,也放心重用他,所以,洪飞被提拔是必然的。
“而且在这次的案子中,洪稼将洪飞撇得干干净净,丁点脏事都没让洪飞沾手,所有的事都让‘机灵’的小儿子做了。所以他的话都是反话,他真正看重的是大儿子,觉得无用的是小儿子。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儿子。
“你说他不喜欢大儿子,可是他为洪飞取的表字叫‘鹏图’。这两个字包含的意义,像是没有期望的吗?不但有期望,而且有大期望,期望他大展鹏图!
“他还提前送了个功劳给洪飞:示意洪飞为赵世子安排郭俊到桐柏山来。牛将军灭门之夜,他又让乔砚给牛将军通风报信。牛将军将藏宝图交给徐涛,必定要送去给郭俊,这样洪飞也算起了作用。只是这件事的结果有些出乎他意料,牛将军竟然还安排了扣儿这步棋,徐涛更是心思缜密,兵分三路,最后藏宝图才送到了青云你的手上。”
郭俊从龙禁卫外调到桐柏山,正是洪飞在吏部办的。当时赵寅被弹劾,连累洪飞也被弹劾。王亨去询问洪飞,洪飞告诉王亨,这是他爹悄悄授意他的,说徽州将乱,须得朱雀王族派人去压制。王亨当时不解其意,现在才明白。
梁心铭脑子彻底晕菜了——
还可以这么筹划?
这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李荆山和洪稼比,显然差了一层。
接下来,王亨拟奏折,派快马上报朝廷;又连续审问其他涉案官员和地方官绅;又有查抄罪官的家产登记入库;又有徽州府押解李荆山等同党来青华;还要行文湖州等地缉拿反贼同党,事多如牛毛,不可胜数。
一边忙,一边等朝廷派大军前来。
********
美女们,帅锅们,本年度倒计时,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作者君要爆更啦(咧嘴笑:我终于能给你们来一波了!)求本年度清仓月票,再求明年一月的保底月票(原野深深地凝视着你们:月票留不留?)
第571章 升官了——京都知府
京城,王家。
这日,王氏一族有个旁支的亲眷来王府探望老太太。午后王谏落衙,便收到这媳妇带来的密信。
这是王家绝密通信渠道。
王谏下午便进宫去了。
很快,这封信便出现在御书房的紫檀御案上,由靖康帝的心腹当面破译——连王谏也不知信的内容。
御书房内,除了王谏,还有一位中年武将,看上去四十多岁,蓄着三缕美须,面目英武,甲胄在身,正是奉旨回京的忠义侯方无适,方磐之父。
两人都看着靖康帝。
王谏的神情略有些忐忑。
御书房右手边的临窗大炕上,设着一张紫檀炕几,几上摆着一只敞口细颈大肚的唐三彩,内插一捧怒放的金皇后,明黄色的菊花,和靖康帝身上明黄绣青龙的龙袍相映衬,给这肃穆的御书房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靖康帝等破译的密信,脸上神情是从容的,心情是愉悦的。在王谏来之前,他正和忠义侯说到梁心铭:方磐已经将青华府的事具书上奏,说梁心铭追回藏宝图,找到藏宝洞,还灭了三百反贼精锐,他心情自然愉悦。
七月中,西北玄武关传来消息:玄武王命侄儿张伯昌率五万兵马回撤,直逼凌云关,若是进关的话,再过了飞虎关就到京城了。他想干什么?
靖康帝感受到浓浓的威胁。
玄武王倒也上了折子陈述内情:说是蕃国军队偷袭,防不胜防,所以撤兵回援,守护关内各州府。
若是往常,靖康帝自然信了他,眼下却不能不怀疑他的用心:是否借机调兵,有觊觎京城之意?
好在张伯昌并未进凌云关,靖康帝才稍稍心安,但心头还是有一丝阴影挥之不去,心情一直不好。
直到徽州来了消息,他才愉悦了。
正等待,抬眼看见王谏忐忑的神情,不由笑道:“王爱卿不必担忧,安泰这封奏报定是喜讯。”
当着做父亲的面,他不好称王亨“王爱卿”,以免父子混淆了,所以只叫王亨的表字“安泰”。
王谏忙笑道:“皇上金口,定是喜讯。”
方无适也微笑凑趣道:“一个梁心铭就这样厉害了,王侍郎再去了,他师生联手,自然所向披靡。”
王谏忙道:“他们是文臣,关键时候还要靠方世子,才能一举平定叛乱,为皇上安心。”
靖康帝戏谑道:“你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
那两人相视而笑,轻松了不少。
他们也是老亲戚了:方无适的三叔方制娶的就是王谏的亲姑姑王瑛,如今王谏的次子方亢又娶了方家姑娘。
说话间,密信破译结束,靖康帝收了笑,认真观看,方无适和王谏也屏息凝神,静静等待。
少时,方无适就见皇帝放在桌案上的龙爪攥成拳头,关节捏得发白,还不住颤抖,不由心一惊,目光悄悄上移,落在皇帝脸上,已经是龙颜震怒。
他担忧,慌忙叫道:“皇上!”
王谏也叫道:“皇上息怒!”
靖康帝又气又怒,手抖脚颤,身上一阵阵虚软,哪里听得见他二人叫,一面飞扫密信内容,看完一遍,又重头细看,一面心里翻江倒海般分析种种利害。
身为天子,处于这世间的权利最顶端,谁敢给他气受?就算他为某事气着了,雷霆震怒之下,惩罚当事人发泄出来也就完了,绝不会气成这样。
可是现在他却控制不住自己。
因为他知道了谋反的是谁。
王亨在信中回禀了梁心铭剿灭青华寺反贼的经过,以及孟清泉与反贼勾结,以假信诱使他上当,却被他和梁心铭将计就计,将截留军火的反贼一锅端了。
王亨又对李京指控梁心铭抢占烧制水泥功劳一事做出解释:指出蔡永为反贼安插在徽州的内奸,因捏住了李京偷情的把柄,逼李京窃取水泥秘密,诬告梁心铭;又说梁心铭早有预防,李京烧制的水泥质量有问题,请皇上及时阻止李京继续烧制水泥,更不能用这水泥。
最后,王亨说他目前至少有六七分把握,确定这次谋反背后主使人是白虎王族。他还需进一步搜集证据,为免贻误军机,特将此事紧急上奏,请皇上早作预防。
靖康帝猛拍桌,怒骂:“贱人!”
这是骂孟清泉,真是贱人!
虽然王亨和梁心铭并未吃亏,又一次取得了胜利,甚至窥见了背后主谋者,但靖康帝却并不感到高兴,有的只是气愤和愤怒:白虎王为什么要谋反?
靖康帝明白了,怪不得他们要诬陷朱雀王世子。试想:若是他之前将朱雀王的兵权给解除了,又因为六皇兄的死而对玄武王世子张伯远持有戒心,只剩下一个白虎王可以信任,那白虎王夺位岂不轻而易举?
想到这,靖康帝冷汗涔涔。
好在他没有糊涂,听了王亨的话,将三位世子全部扣留在京,让他们相互掣肘。又将赵寅幽禁在王府,对张伯远也暂时静观其变,对林世子也没有掉以轻心……调忠义侯方无适父子进京护驾,才没有落入反贼算计。
哼,不肯保他坐皇位,换了白虎王就能坐稳这江山吗?
真是笑话!
白虎王不保他,有人保他!
王爱卿保他,忠义侯保他!
还有梁心铭,区区一个才入仕途的状元,就能破了反贼的阴谋,夺回藏宝,灭了三百反贼精锐,又端了反贼在江南的窝点,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天命所归,白虎王没那个天命!
靖康帝愤怒地喊“拟旨!”
沈海慌道:“是,皇上!”
他从未见皇帝这样发怒过,慌的声音都发颤了。
王谏也上前,要帮忙研墨。
沈海取了空白圣旨来,王谏也研了墨,靖康帝一捋龙袍长袖,抓起一管狼毫,亲自书写圣旨。圣旨内容:擢升梁心铭为京都知府,接旨后即刻进京。
他要重用梁心铭!
天子坐镇京城,天子脚下的治理尤为重要,所以京都知府的品级比一般地方知府高。一般知府品级为从四品,京都知府为正三品,整整高了三级。
********
爆更开始,往后刷吧朋友们,看能刷多少(*^__^*)
第572章 公公替儿媳出头
京都知府品级高,还因为天子脚下难治理。
在京城这地界,别说皇城、内城、外城这些地方了,哪怕在京城郊外呢,屁大的田产纷争,都能牵扯出皇亲国戚来;一竿子扫出去,能扫倒一片王公大臣、官宦亲眷,处理京城的各类纠纷和诉讼,需要能力,更需要魄力。
从去年底梁心铭被刺杀以来,京城接连出现凶杀案,原京都知府钱庸,在靖康帝看来名副其实,就是个庸才。早想换了,一时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