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彩眉开眼笑道:“我们明白!我们很喜欢呢。”
另一个也道:“多谢梁奶奶!”
惠娘满意地笑了。
她不用银钱打赏她们,一是舍不得银钱,二是怕打赏少了她们也看不上眼。这几个花样子却是梁解元亲手画的,且是为妻子画的,既清雅又体面还满含深情。
果然,这一招合了橘彩二女的心意。
两人像得了重赏似的,谢了又谢;又打着王亨的名头,去厨房拿了许多点心吃食和果子等,包好了送给李惠娘,说是给梁姑娘带在路上吃的;又亲热地送她们到大门口。
橘彩道:“梁解元是我们大爷的门生,以后两家也是要常来往的。梁奶奶不定哪天还来王家做客……”
李惠娘道:“那是。有机会我们肯定要来的。”
梁心铭想:就算没机会,找机会也要回来!
出了别苑,梁心铭看向河边,一八角亭静静伫立在前方,匾额上“馨香亭”三个字,笔锋稚嫩,她太熟悉了。
她的心微微一痛。
眼前景致,物是人非!
洪飞催她,她狠心转身。
当下,众人上了船,从水路转向湖州,再从湖州景江逆流而上,先水路后陆路,向西北京城进发。
梁心铭对明年的春闱很重视,丝毫不敢报侥幸心理。
从古至今,考试这个东西,有才的人未必能考上;考上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比别人有才,窍门多着呢。
第35章 又见玉鸳鸯
在途中,她虚心向洪飞讨教,又问朝廷人事、可能担任本次会试主考官的人有哪些,以及他们的脾气喜好等等。
洪飞见她谦逊好学,也乐意指点她。
经过交谈,洪飞发现梁心铭的才学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并不自傲,洪飞大为赞赏,觉得她为人踏实,加上都是年轻人,一来二去的,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起来。
李惠娘极有眼色,每日亲自伺候茶饭,因周大人晕船,她变着法儿地做各种可口开胃的饮食孝敬。
这让周大人和洪飞都很满意,赞她贤惠。
等周大人晕船症状减轻后,也常出来,为梁心铭讲解历次科举见闻、评论文章和政事。
周大人道:“明年春闱,主考官不是礼部尚书崔大人,便是翰林学士李扬李大人。崔尚书喜爱老成持重的文风。新帝登基那年,朝廷开恩科,一举子名叫张望,诗文书法都好,在乡试中也是得了解元,人人都说他才高八斗,是能夺状元的。会试时,崔大人觉得他策论观点太过激进,评论认为:通篇文字激昂,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国家大事非同儿戏,不是凭书生意气就能解决的。若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与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何不同?容易误国。因此,只给了个末流。若非爱惜他才华,希望他能改进,说不定名落孙山。”
梁心铭听了凛然,默默记在心头。
她没有问周大人,那篇文章是否真的纸上谈兵。
因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大凡激进的观点,在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坚持推行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料。
不论哪个朝代,革新永远是个敏感的话题。
革新,也未必就一定都正确。
她又问道:“李扬李大人呢?”
周大人道:“李大人便要宽容的多……”
这一路下来,梁心铭获益匪浅。
他们也谈到王亨,梁心铭知道了王亨更多事。
洪飞奇怪,王亨为何一直没赶上来呢?
眼看就要到京城了,他打趣道:“王大人还说要照拂青云,如今连人影都没有,如何照应!莫不是他故意躲着?青云,你便跟着我回家去。等明日我羞他。”
梁心铭道:“不敢劳烦房师。”
洪飞道:“这等小事,什么劳烦!”
梁心铭道:“学生准备去徽州会馆。巡抚大人临行前给了两封手书,学生去找同乡,打算租个院子住。”
洪飞想,读书人都是有傲气的,梁心铭手里有些银子,租房子比住在别人家自在,也就不再勉强他。
又笑道:“等安泰回来,看我问他。”
梁心铭轻轻一笑,眼前浮现王亨的面容。
王亨和他们先后到达京城。
那天早晨,他在馨香亭内醒来,就离开了。
他虽然确定梁心铭不是林馨儿,却没打算放弃追查血玉鸳鸯的来历。他绘制了林馨儿的画像和血玉鸳鸯的图形,交给别苑管家,令他安排人手分别去贺城、华阳镇周边城镇查寻,看可有人见过画中人,或者血玉鸳鸯。
林馨儿的画像,他是依照六年前的模样绘制的。
原本,他应该和洪飞等人打个招呼、告别一声再走,然他当时心情恶劣,不想见他们。尤其不想见梁心铭。梁心铭与林馨儿神似的模样,想起来便令他觉得刺心。还有就是,头天晚上他试探梁心铭的情形太过尴尬,羞于相见。
因此几项缘故,他便留了话,黯然而去。
他带着墨云和几个随从,先去了林馨儿家。
林馨儿的父母还健在。
这几年来,王亨每年都会派人送东西和财物去林家,亲自登门还是第一遭。在林家,他用言语试探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得离开了。
然后,他又去了贺城。
刚到贺城,管家来回禀说玉鸳鸯有了线索。
他道,在贺城,好些人都见过类似的交颈玉鸳鸯。是一对,而不是一只。也不止一家有。大多都是结亲的人家,置办了来作为定亲礼的,男女双方各留一只,图个好兆头。问他们,都说是在贺城珍宝斋置办的,材质都为玉质。
王亨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激动不已。
他的那对交颈血玉鸳鸯,雕刻精巧,且带有机关,若无图形参照,一般人绝对是仿制不出来。不但仿制不出来,就连分开鸳鸯都不能。不知机关,非将鸳鸯脖子给掰断不可!珍宝斋这交颈玉鸳鸯的制作方法,肯定有来头。
他便亲自去珍宝斋询问。
珍宝斋的孙东家闻报,亲自来见王亨,不敢有任何隐瞒,竹筒倒豆子般将交颈玉鸳鸯的来历说了。
据孙东家说,这交颈玉鸳鸯的图纸是他一年前得到的,卖图纸给他的人戴着帷帽,看身形像是女子。
王亨问:“还有呢?”
孙东家赔笑道:“没有了。”
王亨盯着他富态的大圆脸,不信道:“怎会没有了?她说话的声音如何,粗嗓子还是细嗓子,年轻的还是年纪大的,娇柔还是爽脆?说话文雅还是粗俗?再者个子高矮,大概有多高?身材是胖还是瘦?胖有多胖,瘦有多瘦?你看不见她的脸,手总该看见了吧?那手是白是黑,皮肤细腻还是粗糙?手指修长还是粗短?还有,她穿的什么衣裳?”
他一口气数了一大篇,仿佛问案。
不,他就是在问案!
孙东家瞠目结舌。
他是买卖人,眼睛毒,但也记不清一年前的客人什么模样,况且人家还戴着帷帽呢。因这玉鸳鸯制作精巧,他印象深刻,才能说个大概;换上旁人,早忘光了。
王亨“嗯”了一声,似催他。
孙东家苦着脸,下意识地擦了把并不存在的汗水,干涩道:“穿的……也不体面,好像是棉布衣裳。说话声音倒好听,也不粗,也不算细……应该是女人……”
他艰难地回忆着、描述着,见王亨剑眉往眉心聚拢,慌得加快速度道:“身材也不胖也不瘦。身高……大概比老爷矮一些,矮一些……手……手……小人没注意。对,说话挺文雅的。也没说两句话,就说图纸要卖一百两银子。我说五十两,她转头就走。我又说八十两,她还不回头。小人就赶忙答应了。对了,她走的时候跟小人打听,可有船下午去徽州城。小人告诉她,每天清晨有去徽州城的船,一趟要一百钱;下午没有……”
第36章 旧友相逢
王亨以自己的聪慧要求别人,大失所望。
好在也不是一无所获,总算没断了线索。
他在贺城停了一夜,找所有的船家询问,一年前可曾搭过一个戴帷帽的女子去徽州城;后来又去客栈询问。
还真给他问着了,一个船家记性好,说他搭了一个戴帷帽的人,还说那人到了徽州,在渔梁渡头下船后,叫了一辆车,他听见她低声对车夫说“黄山路王家”。
王亨又惊又喜,惊的是那女子去的黄山路王家,正是他家老宅的地址;喜的是又找到线索了。
他立即坐船去徽州城。
路上,他暗暗思索此事。
去年这个时候,他母亲正在徽州城。因为他的堂舅舅孟远翔携家眷回乡祭祖,王夫人带着孟清泉来徽州看望孟家人。去年底,孟家人随孟远翔去了云州任上,孟无澜留下来参加今年的乡试,孟清泉依然留在华阳镇。
那个戴帷帽的人到底是何人呢?
她把交颈鸳鸯的图纸卖了,市面上有许多交颈鸳鸯出现,王亨和林馨儿的鸳鸯不再独一无二。
她,有什么企图?
原先王亨怀疑是林馨儿,或与她有关的人做的,现在却有些不确定了,将焦点定格在母亲身上。
难道是王夫人为了让他忘掉林馨儿,故意叫人做的?
王家在徽州城黄山路的宅子眼下并无主子居住,只有下人看管,要查问去年的事,毫无头绪。
那戴帷帽的女人到徽州城也好像凭空消失了。
王亨四处追查无果,心情又糟糕起来,要找个地方静静心,思量下一步该怎么办,因见前面有间茶楼,就进去了。
坐在茶楼二楼雅间内,隔着窗户,他默默看着下面街道沉思,忽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忙高声叫道:“子仪!”
下方街道上,一个黑衣男子正骑在马上,听见有人叫他,忙循声抬头观看,是谁叫他。等看见窗户内的王亨,不由双目一亮,当即跳下马背,就往茶楼来了。
遇见故友,王亨心情好了许多。
他侧过身子看着雅间门口,等候来人。
须臾,一个浓眉大眼、肤色微黑的青年推门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个十来岁的清秀小子。青年面目极英武,进来后,对着王亨一笑,露出右边一颗小虎牙,有些腼腆,有些可爱,也破坏了他英武和豪爽的气质。
王亨忍不住笑了。
青年知道他为什么发笑,黑脸泛红起来。
他在王亨对面坐下,又对那小子道:“你也坐。”
小子不肯坐,站在他身后。
青年不再强求,问王亨道:“贤弟怎么没走?我听见说你来徽州主持乡试,便快马加鞭赶来找你叙旧。昨天到的,一打听,说你已经离开了。”
王亨为他倒了茶,笑道:“是走了。有事又回来了。幸而回来了,否则哪能碰见赵兄。”
这青年叫赵子仪,是王亨外出游历时交的朋友。
赵子仪本是没落世家子弟,会武功。王亨跟着他在外游荡了两年。两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还坐船去了海外一趟,可谓莫逆之交。后来王亨进京参加科举,两人才分开。
王亨看看他身边的小子,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是?”
在他印象中,赵子仪一向独来独往,从不带人伺候,刚才他又叫这孩子坐,应该不是他的奴仆或小厮。
赵子仪道:“捡的。”
王亨笑道:“大哥真会捡。”
赵子仪道:“贤弟既问起他,大哥正好也有事托付你:你就带他回去吧。贤弟知道大哥这个人,独来独往惯了的,带着他实在不方便。贤弟在朝中做官,少不了要用人,或者留在身边做小厮,或者安排在府里,都好。”
王亨刚要说话,那孩子慌张了。
他抱着赵子仪的胳膊哭道:“爷,爷,你不要流年了?”
赵子仪扭脸呵斥道:“不要你还费心托王大人?你知道这位王大人是谁吗?等闲人想进王府也不能够;就算进了王府,想去他身边伺候也是千难万难。我送你这么一个好去处,你还不满足?跟着我有什么出息!”
流年哭道:“别说王府,就是皇宫我也不去。我就要跟着爷!这辈子都跟着爷!生是爷的人死是爷的鬼!”
王亨“噗嗤”一声笑喷了。
赵子仪气道:“胡说什么呢!”
王亨笑道:“好了大哥。这孩子这么忠心,你就留下他吧。有个人伺候你也好。”他看流年很是顺眼,能不贪慕王府的富贵,只愿跟着最初主子的,可难得的很。
赵子仪道:“我不用人伺候。”
王亨讥讽道:“不用人伺候?当年是谁逼小弟煮饭的?想我在家呼奴唤婢、读圣贤书,跟着你却要进庖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