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要不然刘芳晓也不会这么胡思乱想。
自打上次参与了中央的经济研讨会,蒋爱国也算是有了名声了,市里的烟草厂工程款一分没少的拿到了不说,紧接着市里又接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工程,至于县里的工程,那是更好了,如今整个县里的人就认准国晓公司的装修,这可是中央领导人夸赞过的公司,还能有假啊。
因着两边生意都特别的好,蒋爱国手下员工又多出不少,有一百多人那是签了合同的工人,县里主管接单的是蒋康,负责质量这块的是他大师兄和二师兄。
虽说是师兄弟关系,往日里也比较亲近,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先礼后兵总归是好的,所有质检员工都得签另外一份合同,上面写明质检员若是包庇或者蒙混过关,需要赔偿顾客损失费,公司名誉损失费以及被国晓开除,以后国晓任何项目都不会录用他。
蒋爱国条件特别苛刻,但是公司工资以及福利特别好,质检员不需要自己动手做活力,最主要的就是查下质量问题,而且所有质量明细蒋爱国都写的清清楚楚,同时也在不断更新中。
所以在国晓公司,质检员算是管理层,有很大的责任,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蒋爱国直接找质检员麻烦。
除此之外,对于县里所有活力的装修,蒋爱国还会在质检员检测完后进行抽检以及顾客回访,抽检的活也是蒋爱国自己做。
所以蒋爱国这质检员是不好当的,但是话也说过来,只要认真负责,也不是那么难当。而且这个年代,大伙儿做事都没啥偷工减料的想法,所以应聘质检员的人特别多,实在是工资太诱人了,这可是人家工厂铁饭碗工资的两倍多。
这次应聘成功的是蒋爱国的两位师兄,而他师傅则是跟着蒋爱国在市里打拼,毕竟师傅的手艺好,很多活还得师傅帮忙才成。
总归对于蒋爱国弄出那么多花样来,很多人都觉得多此一举,认为蒋爱国在弄一个噱头,吸引顾客,还感慨蒋爱国脑袋好用,难怪能有今天的成绩。
不过蒋爱国自己知道,如今做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是为了防范于未然罢了。不然,亡羊补牢,晚了。
话说,这天蒋爱国会县城抽检了一个房子,见质量过关,很是高兴,同时也感慨还是他们这个年代好。
就像他妈年轻时候买的衣服等老了还能穿,一点不坏,但是老了时候买的衣服,洗个几次就不能穿了。
他临老的时候也曾感慨现如今东西质量不好,他家那臭小子还歪理特别多的说什么,“那肯定的了,一个衣服再让你们穿个几十年,那老板还挣啥钱啊。质量不好才能挣钱,质量好的还不都倒闭啦。”
想到那臭小子,蒋爱国立马想自家媳妇了,他在外头都好几天了,也不晓得媳妇在家怎么样。虽说他妈照顾人是没问题,但是媳妇心情不好了,他妈肯定不会哄,媳妇累了,也不能让他妈帮着按摩啊,媳妇无聊了,他妈更不会说笑话逗趣了。
哎呀,这么一算,自己不要太重要啊,媳妇肯定也想他了,当天忙完活,都没答应两位师兄的饭局,买票就回市里了,在车站的时候还发现自己媳妇写的小说登上故事会了,一下子买了十本回家。
他相信自家媳妇以后一定会成为跟三毛那样的作家,现在多买几本收藏收藏。嗯,媳妇的手稿也得好好留着,以后肯定也很值钱。
蒋爱国很是信任自家媳妇,在他心里,刘芳晓终有一日能够世界文明。
日子就这么在蒋爱国逗媳妇哄媳妇夸媳妇中走过。
对自家媳妇梦一般自信的蒋爱国常常逗的刘芳晓乐不可支,说他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还是给了刘芳晓很大的动力和信心。
“媳妇,人们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你晓得西施眼里出啥不。”蒋爱国坏坏的笑道。
刘芳晓想了好久的历史也没能想出这其中有啥典故,接着就听她家老公说,“西施眼里出眼屎啊。”
然后笑点低的刘芳晓笑的直捂着肚子喘气,然后就疼的直抓着蒋爱国道,“爱国,我肚子痛,快送我去医院,可能要生了。”
蒋爱国的两个孩子就这么被他这个老爸给逗的提前出生了,当天在医院里头,蒋爱国被他老妈揍了一顿,他自己也吓的脑门子直撞墙,生怕自家媳妇出什么事儿,这眼睛跟充了血似的,红的厉害。
路过的医生护士见了,没好气道,“家属,请保持冷静。”
不过刘芳晓的确运气好,虽然是两个孩子,但都是疼人的性子,也没赖在妈妈肚子里不肯出来,去了产房没一会儿就一个个的出来了。
护士抱着两个孩子出来说恭喜的时候 ,蒋爱国急的看都不看自己的孩子,只问道,“护士,我媳妇怎么样?”
“你媳妇没事,人都清醒着呢,再没见过生孩子这么顺利的了。”护士笑着说道,心里也感慨这家18号床产妇真幸福,老公这么关心人。
她接生这么些年了,还没见过第一句问自己媳妇好不好的男人呢。哪个不是第一个要看孩子,要是儿子还好,有的人见是个闺女,老婆孩子都不要的都有呢。
哎,自打计划生育后,她算是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坏男人,这一下子冒出这个好老公来,还真有些不适应。
“那就好,那就。。。。。”这个好字还没说出来,蒋爱国竟然晕过去了,吓了抱孩子的护士们和张萍一跳。
走廊那头连忙跑来个医生,把了下脉,一边将蒋爱国扶到椅子上,一边道,“没事,估计是刚才吓着了,几分钟后就好了。”
张萍看了眼大孙子跟大孙女,没好气的扫了下自己儿子,“真怂”
“哈哈,大娘,你儿子这是在乎你儿媳妇呢,是个好丈夫。”医生笑着说道。
此后,整个医院里就晓得有这么个老公 ,被自家媳妇生孩子给吓晕过去了,因为大家不晓得他叫啥名字,就喊他十八床那个晕倒的老公。
哎呦,羞的脸皮厚比城墙厚的蒋爱国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关键除了外人打趣他外,如今他媳妇也特别爱打趣他,每次他一来看媳妇,媳妇就抱着孩子道,“笑生,笑笑生,爸爸来喽”
哎呦,媳妇变坏了,以往都是他逗媳妇,如今是媳妇逗他逗的不要不要的。
咳咳,他希望以后就两个人的时候,媳妇能够多逗逗他,不管是语言还是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暑假到了哎,可以和本宝宝没关系,怀恋读书的日子了。
第44章
因着一下子生了两个孩子; 蒋爱国说什么也不肯让刘芳晓回家做月子; 愣是当日就付了钱,让媳妇在医院里住满一个月再说; 而且按照蒋爱国的要求,就是回家了; 媳妇还得再坐一个月的月子; 坐满双月子他才放心。
这女人年轻的时候必须好好照顾自己; 特别是怀孕生孩子的时候; 一不小心真的很容易留下病根; 等老了的时候腰疼头疼的; 受罪的很。
刘芳晓住的是个双人房,单间早就没了。隔壁床铺的女人跟刘芳晓差不多大; 瞧着家里日子过的应该还不错,反正穿金戴银的,说话声音特别大,言语间总有些炫耀。不过刘芳晓跟她一起坐月子这么久; 还没见她老公出来过,都是一个妇人前前后后帮着照顾着。
蒋爱国是天天都报道的,好几个晚上还留宿在医院里头陪着刘芳晓; 至于张萍; 那真是忙的很,两个孩子可不好带,一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不过这嘴角愣是没合拢过就是了。
要不是因为蒋爱国付了钱了; 刘芳晓那是怎么着也没法子在医院呆一个月的。等时间一到,立马催着蒋爱国赶快回家。
第二天家里定了满月酒,因为亲眷们基本都在乡下,且张萍也有跟村里人显摆的意思,所以就定在乡下办酒,这次办酒是包给别人办的,不是外人,正是张师傅的小儿子张荣,当初这张荣死活不肯学习木匠手艺,且他生来嘴巴子爱吃,就自己定下学厨艺的事情来,对了,他这师傅也是自己拜来的,前些年就已经出师了,平日里就接些红白喜事的活,倒没固定在哪个饭店里头上班。
因着有张荣张罗,蒋家除了付钱,连买菜也不管了。实在是家里每个人都忙的很,老大老二两家暂不用说,蒋康看着店面走不开,张萍照顾孩子也动不了,满月前一天才能从市里回来。至于外嫁的闺女,自己本身也忙得很,索性听了蒋爱国的话,将事情全部包了出去,也落的一身轻松。
而且这席面若是包出去,那是连碗筷都不用愁的,人家厨师都自备碗筷椅凳的,方便的很。
蒋爱国这双胞胎估计是笑着出生的原因,真的特别爱笑,很少有哭的时候,就是尿布湿了,肚子饿了,也是哼唧哼唧,跟个小猪娃娃似的。
这两孩子,哥哥蒋鹏飞,小名平安,不过大伙儿喜欢喊他笑生,妹妹蒋鹏婉,小名喜乐,除了蒋爱国外,大伙儿爱喊她笑笑生。
总归那个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笑话成了蒋爱国一生的黑历史,怎么也抹不掉的,等孩子稍微大了些,长辈们更是爱说给两个小孩子听。蒋爱国拦都拦不住。
这年头想有个严父,愣是后头有一堆拆后台的。
只说这次蒋爱国家的孩子办满月酒,除了家里的亲眷,还有蒋爱国的一些朋友也来了,例如彭阳三兄弟,赵泽,王主任,还有县里开服装店的老板,如今他有了一个小的缝制厂,大概二十多个人,两个剪裁的师傅,六个绗缝的师傅,然后两个包装上货,他自己说看店加管理。除此之外,蒋爱国市里两个朋友也来了,一个是货车司机,这位师傅现在正在教自己妹夫学车,一位是三星级宾馆的经理,之前还帮着他弄装修的,这位经理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蒋爱国跟他很谈的来。
蒋爱国的亲眷们大多刚过贫困线,所以蒋爱国算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如今蒋爱国还认识这么些朋友,心里头更是高看他一眼,特别是蒋爱国的朋友竟然有开四个轮子的车,哎呦,稀奇的很。
如今结婚基本上女方都是走着嫁人,稍微好点是骑个自行车,车上挂朵大红花,再好点,那就是坐四轮车了,他们这儿嫁的最好的姑娘,当年就是坐的拖拉机出嫁的,别提多体面了。
两个娃子的满月酒比人家结婚还喜庆,特别是娃子手上的银铃铛和脖子上的银项圈,哎呦,这两个小家伙真是掉进福窝喽。
众人争相看平安喜乐,见两小娃子咧着嘴笑,各个赞道,“哎呦,瞧这两个娃子乐的,肯定是投胎前就晓得自己这辈子顺顺利利的,欢喜的呢。来来来,快看看这小屁股后面青色胎记多不。”
按照他们这儿乡下的说法,这小娃娃投胎前会在阎王殿看了自己下辈子是个什么活法,有的娃娃看了自己下辈子过的凄惨不肯投胎,就被牛头马面给踹进轮回,投胎做人,故而这小屁屁上都是青青的。至于自己乐意投胎的,小屁屁上青色胎记就会少很多。
当然,农村的论调是无证可查的,估计是几辈子之前的古人编的话哄人的,但是还是流传了下来,不过这并不影响农村的妇人们观察孩子们的屁屁。
不过平安喜乐青色胎记的确少,红嫩嫩的,摸的可让人觉得舒服了。要不是张萍护的紧,两个宝宝的屁屁愣是会被人捏青不可。
总归蒋家今时不同往日,对孩子都是夸赞的,不管真假,张萍等人听了都欢喜的很。
作为大嫂的方美云也一直照顾刘芳晓,而且两个宝宝手臂上的银铃铛圈就是他们送的。
买的时候方美云真的是肉疼,这辈子,她自己还没戴过银的东西呢,头回买银制品,还是给别人家孩子买的,哪里愿意奥。当时蒋爱华坚持,方美云也没办法,就跟爱华说的那样,小叔子一家的确帮了他们很多,到现在,头批进货的钱也没还呢,小叔子也从来没要过,兄弟情分果然是不同的。
方美云这人有点好,既然这钱花了,她肯定就能想的开,而且钱都花了,这好人自然是得做到底了,不仅仅让老二一家子高兴,就是公公婆婆也得哄好了。
总归方美云表现的特别有长嫂的样子,且她不跟刘芳晓那样是个文化人,而且现在又打扮的跟个市里人似的,总归跟村子里的人有那么点距离感。反倒是方美云,纵然如今她的日子过的也不差,但是说话做事还跟以往一个做派,大伙就觉得亲切的多,没啥子距离感,故而众人见方美云对侄子侄女好,对自己妯娌好,各个都夸她。
这方美云嫁入蒋家,除了闹分家的时候有点难看外,其他事情都做的特别好看,虽谈不上面面俱到,但也算是考虑周全了。
刘芳晓做不来方美云这一套,可能人跟人就是不一样的,反正刘芳晓不爱说啥家长里短的琐事,喜欢看书读报写小说。
人跟人本来也不一样,且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