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些在战后不安好心,在街上偷鸡摸狗的地痞流氓更不用说,只要被秦国巡逻的士兵逮到他们不干好事,也全部送去劳动改造。
  就算是服役也有重量级以及劳动时间长短之分,说实话,现在秦国的法律可以说是相当完善了。
  虽然很憋屈,但是赵国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比在昏君手下生活时更好。
  但他们都是有国家情怀的人,绝对不会因为生活的好而对秦国产生好感,还是该违规的违规,该砸店的砸店。
  然后再被秦国的士兵扭送去服役。
  不少人还挺震惊的,他们以原为,按照秦国严苛的法律,这些犯了事情的人应该都死了,家里都一片哭天抢地,却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人竟然还回来了,虽然黑了瘦了,但这只是辛苦劳动留下的痕迹,人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没有因此受到什么伤害。
  当意识到秦国与他们想象得并不同,而赵国人也对服役没有兴趣之后,反抗的力度终于减轻了。
  不过,游击战,还是存在的。
  就在赵国余孽争取时间时,燕国与魏国,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燕国与魏国,对于秦国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无非就是先南下灭魏,还是先北上灭燕。
  在赵国灭国之后,秦国的中央政治集团开了个会,灭赵国的时间比他们想象得还要短暂许多,这既表现出了秦国的实力与野心,也可能给他们增加隐患。
  原本的山东六过只剩下四个,如果四国在赵国灭过之后警醒,想要再度合纵连横抗击秦国怎么办?就算是现在的秦国,面对四国的合纵连横也会有点棘手。
  暂时停下来治理赵国,就是为了看这四个国家的反应。
  结果,别说是合纵连横了,这四个国家甚至都没有派出使者交流,就如同大门紧闭的四个铁盒子,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
  楚国齐国距离秦国太远,接下来动手推平的,定然不是这两个国家。
  燕国与魏国,二选一。
  “燕虽弱而善附大国,当先为山东剪除羽翼!”
  这句话,作为小会议的终结,也让秦国定下了接下来的灭国方略。
  先灭燕国。
  魏国与燕国不用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了。
  秦国四十万大军北上燕国,商旅纷纷离燕,在国内颇有些积蓄的富户也拖家带口,逃离这个必将灭亡的国家。
  秦国的国书已经传到了燕国,他们还是很明礼的,在开战之前都会像秦国的敌人递交国书,不降即战。
  别说秦国没有诚信,之前说给献城的郭开封侯拜相结果却把人杀了,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面上正儿八经谈话的。
  甚至没有留下国书,就算是对郭开的许诺,都仅仅是口头答应罢了。
  但凡郭开有理智一点就会知道,这种口头答应的要求,是很容易翻脸的。
  但谁叫他当时已经狂喜到了极致,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秦国的要求,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吧。
  连个给他作证的人都没有,可以说是非常的可怜了。
  除了郭开本人,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与秦国之间还有这样一出公案。
  燕国则不一样,秦国同燕本就没有大仇,又因为燕国疲软,国力衰弱,燕王喜在被赵国打怕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他们直接答应投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可以白捡一个国家,就算是秦国也不想额外耗费国力啊,毕竟他们接下来还有三个国家要打。
  但是燕国现在,却并不是他们信奉无为而治,日日就在行宫附近打猎的燕王坐镇。
  而是已经二十多岁的燕太子丹。
  看他的模样,说是三十多都有人信。
  燕太子丹的经历,比起历史上又有了很大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之后,燕太子丹一直就是赵国的质子,在战国局势变化,秦国日益强大之后,他又变成了燕国在秦国的质子。
  但是嬴政并不信质子这一套,或者说,他对维持各个国家之间微妙的平衡没有兴趣,再加上当年从赵国逃出来时被燕太子丹坑了一把,两人之间塑料花瓣虚假的兄弟情谊就此破碎。
  让燕太子丹来秦国,嬴政也不可能将他放归,肯定落个软禁的结局,恐怕太子丹自己也清楚,他已经把嬴政得罪了,在秦国表现出他们不需要质子时就顺水推舟,没有去。
  他在燕国经营多年,虽然还顶着个太子的名头,但他父亲燕王喜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雄心,燕国的大政早就落在了他的手上。
  可以说是燕丹有太子之名,行的却是君王之事。
  秦国的国书落在了燕丹的手上。
  燕丹此人,报复心还是有的,且不说些冠冕堂皇的大话,最恨秦国欺压周围弱国之类,但就个人出发,他非常非常想报复秦国。
  为何会偏激至此的心路历程不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他非常想报复秦国。
  然而,燕国国力贫弱也是事实,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况或许真的是降了秦国,在与赵国的几场战争后,燕国可以说是连像样的军队都没有,且别说秦国是这些年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就算是山东仅存的三国之中哪个国家出手都可以灭了燕国。
  没人动手,只不过是看不上燕国的小地方,这些年各个国家又都政治混乱,根本无人有灭燕的野心。
  某种意义上,国家积贫积弱至此,还能存在,可以说是运气很好了。
  而燕丹,就死守着这样一个国家,寻求报复秦国的方法。
  他先找了自己老师鞠武。
  鞠武是燕国的太子傅,同叶孤城在秦国的职位相当,但不同的是年龄,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了。
  因为德高望重,他在燕国内很有威信,如果取得了鞠武的支持,想来燕国的世家大族应该也会同意燕丹疯狂的举动,报复秦国。
  与其说是找鞠武商讨报复秦国的方法,不如说是他尽力说服对方,因为鞠武本人并不同意他对秦国复仇。
  千万别说他没有骨气,因为燕国朝廷上的大臣,都与他想法差不多。
  大部分人都认为,以燕国现在的国力,甚至都没有当年一直在割地的韩国强,国家都这样了,何必挣扎,他们没有个十五年二十年是无法繁荣起来的,如果贸贸然报复秦国,触怒了他们,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不如就直接降了吧。
  这可以说是对燕国,对燕国的百姓最好的方法了。
  鞠武沉默地听燕太子丹说完,他话中的重点在于秦人残暴,不可依附,若归于秦国,不知有什么严刑峻罚,而燕国早年得罪与秦国,两国定然不可共存。
  对他的话,鞠武不置可否。
  沉默了一会儿他道:“你既然说两者不可共存,难道不知秦国兵力强盛,地广人众,又兼之农业大兴,并非我等可以对付的?
  燕丹却神秘兮兮道:“我既说要报复秦国,自然是有妙计。”
  鞠武不置可否道:“你且先说来听听。”
  燕丹道:“刺秦王。”
  短短三个字,让鞠武睁大了有眼睛,他上上下下打量燕丹,如果不是他面容沉静,一双眼中闪烁着光芒,鞠武几乎要以为他疯了。
  下意识看看周围,没有人。
  怪不得在谈话开始之前燕丹让他屏退身边之人,原来是这缘故!
  他压低声音道:“你疯了?”
  燕丹道:“我没疯。”
  他竟然开始同鞠武分析起来。
  燕丹道:“秦国强大至此,也不过就是近10年来的事,秦王虽然残暴,在政治上却很有能力,不是等闲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但同秦王对比,秦国的其他公子却平庸的过分,之前稍能成气候的成蛟叛国后被杀,其余秦国公子皆是痴愚之辈。”
  燕丹这人倒也挺神奇的,本人虽然不在秦国,却没有哪怕一天放弃过对秦国的观察,对秦国的王室都能说是了如指掌。
  所以他判定,如果嬴政突然死了,秦国会陷入内部混乱之中。
  他道:“嬴政之子最大不过3岁,想要做上王位还要很久,且不说那么多与秦王同辈的公子,相争起来,十不存一。”
  这还只是公子层面,秦国现在有能力的大臣这么多,他们的存在也是个祸患。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清楚,如果秦国的王室势弱,天知道强大的臣子会做些什么,别人不说,吕不韦几年前不就同秦王的地位一样?虽说在秦王亲政之后迅速地退了下来,但也握有大片封地,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燕丹很确定,秦王一死,定然会掀起朝廷内部的争端,到时候根本无法腾出手收拾他们。
  更不要说赵国的残党虎视眈眈,又有匈奴人在北边盯着,到时候秦国先后狼后有虎,绝对会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局 。
  而燕国的困局,便能迎刃而解。
  鞠武不说话了,因为他不得不承认,燕丹其实说得很对。
  如果嬴政死了,秦国到目前为止形成的强大帝国便会土崩瓦解。
  最终,鞠武闭上眼睛道:“此事我不予评论。”
  他不参与,但同时也不反对。
  燕丹大为惊喜,他连拜次道:“多谢老师。”
  鞠武既然这么说,他就能打着对方的旗号招摇撞骗了。
  棒呆!
  虽然燕丹很聪明,很有能力,但是鞠武在燕国内的影响力,比他强太多了。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啊。
  与此同时,秦国的王宫中也得到了一条消息。
  从秦国内逃跑许久的大将樊於期出现在了燕国。
  嬴政当时便表情一变,对黑冰台的人道:“燕国哪里?”
  他毫不怀疑黑冰台情报的准确性,如果不是经过了层层确认,这消息绝对无法送到他的面前。
  但就算是嬴政也想不到,这人竟然如此想不开,竟然在这节骨眼上跑到了燕国,难不成他竟然觉得燕国有对付秦国的可能吗?
  樊於期从秦国内叛逃,完全就是他自己的问题,就如同成蛟之前从赵国叛逃一样。
  他出事的时候,还是吕不韦当政,当年吕不韦为了报复五国攻秦一事,派人攻打五国以报仇。
  然后军队被李牧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损失两万大军的军队。
  这损失,与他有脱不开的关系。
  樊於期平日就恨吕不韦窃国,这场战争因为是吕不韦掀起的,他更是恨到了骨子里,四处编排这是吕不韦为了给自己侍妾报仇而掀起的战争,并且要在战争中将对吕不韦本人不利的人全部耗死。
  樊於期本身就是秦国老将,他这么说,自然弄得军心动荡,上下人心不齐,李牧又用兵如神,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秦国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在战败之后,他心道不好,明白这事情肯定会追究到自己身上,一旦被抓到,命肯定是没有的,干脆来了一出畏罪潜逃,直接从秦国溜了。
  当时朝野震怒,因为樊於期不同于其他人,是秦国的老将,重要性与宗室等同。
  秦国人就算是苛待了其他人,也绝对没有苛代他,不仅因为自己的私心让秦国蒙受了巨大损失,竟然还敢畏罪潜逃,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之后许多年,秦国都没有放弃对樊於期的搜寻,到嬴政亲政之时也是如此,就差跑到草原来找他了。
  至于在原山东六国之间传得纷纷扬扬的,秦国人诛了樊於期九族,是不存在的。
  之前便说秦国的法律相较之前已经宽松了许多,基本上很少有株连的法律,最多不过就是诛三族,这在战国时代可以说是非常宽松了。
  樊於期的家中女眷虽然被充了官妓,家中男丁流放,但人毕竟还没有死,流传在其他国家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渲染秦国残暴形象而编造的,莫须有的传言。
  想到这,嬴政就大为火光,这等罪臣,不回来承担责任不说,在外一直抹黑秦国形象,朝廷上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恨他,直说他们秦国怎么会出这等败类。
  黑冰台的人不抬头,都能感受到从嬴政身上传来的杀气,他已经想杀樊於期很久了。
  他道:“人在蓟城。”
  嬴政冷笑道:“现在还在?”
  黑冰台人道:“尚未出城。”
  嬴政道:“好!”
  他道:“我倒要看看,燕国的胆子是否大到敢私藏秦国的罪犯。”
  嘴角挂冷笑,眼中闪冷芒,他的冷,对的不仅仅是樊於期,还有燕国现在真正的当权者。
  燕丹。
  嬴政虽然雄才大略,但他也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在赵国时便表现出了这点,曾经欺负他的人等到嬴政一有机会,便会报复回去,就算是当时没有成功的,在他回到秦国,成为了公子,甚至成为秦王之后也报复了回去。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他身上是绝对成立的。
  报复心这么强,自然也不会忘记,当年燕丹在赵国时是怎么坑害他的。
  一想到当年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