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孤城眼神闪了闪,心想,灞下学宫岂不是最好的安置场所?
  虽然说是法儒道三家并行,事实上现在法家在灞下学宫正处于弱势。
  因为这里的法家学子中一个大师都没有。
  千万别小看大师的作用,荀子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能够学习儒术的年轻人细心解疑,有他在,在与其他学派辩论的时候甚至都觉得自己更有底气了。
  道家也有自己的大师,身为传承时间最久,目前也最被推广的家之一,道家的优势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了。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标杆,还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商周到现在,吸取了各家精华的道家一直都活跃在改变世界的最前线。
  也就是说现在没有扛把子的就是法家了。
  说到底,法家虽然在秦国盛行,在山东六国却势微,不被推崇,也没有多少人研究,以至于叶孤城想要找个法家的有名人物都找不到。
  因为找不到,所以法家的名师位一直是空悬的,说实话,这很打击那些相信法家才是秦国第一大学说的人。
  睡觉战国末年法家学派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为?
  叶孤城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对于众人的担忧他嗤之以鼻。
  现在没有大师又怎么样?
  他想,以后有大师不就行了吗?
  至于从什么地方弄一个法家大师出来,他更相信自己的看人本领。
  韩非,是历史钦定的法家大能,写出来文章的分量能够让嬴政对他五体投地。
  这首先肯定了他的才华,韩非的文章,肯定有火得潜质。
  而叶孤城想要做的,无非就是让他火得更快一点。
  短时间内可以火遍七大国,成为法家的大师就好了。
  到时候,灞下学宫岂不就是白赚一个法家大师吗?
  他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像韩非这样的人不能在秦国玩政治就去著书立说啊,多简单的一件事!
  叶孤城点点头,为了自己完美的安排。
  他了解韩非,对方虽然可能为了韩国在提出来的政治方针上动手脚,以至于他在秦国的朝廷上没有立足之地,但是他本人对国家出了责任感之外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而韩非本人高傲的秉性,是不会让他向学生传递帮助一个自己都看不上的国家的思想。
  所以说他真的很喜欢耿直的读书人,连坏事都不怎么做的。
  叶孤城想。
  不管怎么样,主要有了韩非,灞下学宫的法家学子也有人来调教了,简直就是解决了他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
  他不得不用发绿的眼神看韩非,就好像是看见一块肉的恶狼。
  非常垂涎。
  韩非:怎么有点冷?
  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某个恐怖的存在给盯上了。


第174章 
  “此乃可流传千古的法家巨作。”
  嬴政看完韩非子之后,将书本合上,长舒一口气,道出了可以给韩非子一书定性的名句。
  叶孤城挑眉道:“此人乃我当年同窗,韩国王室韩非是也,因招贤令入秦国,王上看应该如何安置。”
  虽然他与嬴政情同父子,但是在朝廷上两人还是以君臣相论,公事公办,绝对不因为两人私交甚笃而放松半分。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如果真的将私人情感带入工作之中,一开始看不出来,最后定然会有人看不过眼,而因为情感原因被赦免的错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放大。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一次两次犯错没有人指出,无限扩大下去,最后终究会酿成大祸。
  因为叶孤城的恪守臣子本分,就算是对他政治方针一向很有意见的秦国宗室都不能说什么?
  嬴政道:“叶师你看,这人应该如何处置?”
  他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更是一个聪明的王者,韩国王室的身份被叶孤城点了出来,嬴政自然也知道其中的意思。
  他想了想,还是好奇道:“如此大才,为何不留在韩国内?”
  一般情况下,宗室的学子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入其他国家的,因为他们都要为了自己国家效力,就算是将韩非派出,当暗中打击秦国的间谍,也会派一个能言善辩而且没有才华横溢到韩非这地步的。
  毕竟,嬴政看了他的书,觉得这就是国宝级别的人才啊,如果真的按照他书中写的方法来治理韩国,几年的时间,足够让韩国大兴,虽然不至于让秦国慢下并吞的脚步,也有可能让这国家的存活时间变得更长一点。
  柿子捡软的捏,要是韩国变“硬”了,那他们不就肯定先去看其他国家嘛。
  但嬴政觉得是人才,韩国的人却并不觉得是人才啊。
  叶孤城嘴角带小,当然,是嘲讽的,讥诮的笑。
  他道:“王上认为他是大才,但韩王却不这么想。”
  嬴政道:“哦?”
  大为吃惊。
  叶孤城道:“虽然秦国有招贤令,但这招贤令招来的,只是一般的学子。”
  “一般”并不是说明他们的才华下等,而是单就身份而言。
  贵族之子都挺常见的,偏偏没有看见宗室之子。
  战国四公子当年也贤民远扬,你能以金钱地位动之,让他们为秦国效力?
  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是公子,是宗室,就算自己的国家再垃圾,都要捏着鼻子认了。
  其他有才之士入其他国家并不会让人斥责,但如果宗室为了其他国家效力,那就是卖国贼,是要杀头的。
  嬴政不可能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叶孤城才开口,他就点点头。
  叶孤城道:“若我没有猜错,韩非应该不是自己想来秦国,而是被放逐来的。”
  嬴政福至心灵,他道:“你之前远赴韩国,这就是为了这人?”
  叶孤城点点头道:“不错。”
  他道:“韩非大才,就算有一点半点的可能都要试试他能否为秦国所用,就算不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凭借他精心研究的法家新思想,都能对正在崛起的秦国大有裨益。”
  嬴政不由自主点点头。
  叶孤城说得不错,刚才光是看了他写得几篇文章,他就醍醐灌顶一般,如果说原本秦国的未来还蒙着一层暧昧的雾,现在则是清晰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仿佛知道,之前一直拿不准的改革应该怎么动手,这个国家未来的政治制度大体框架应该怎么搭建。
  秦国终将统一天下,但绝对不能成为第二个周,韩非文章中的丝线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有关于秦国的未来建设。
  但就是因为这缘故,嬴政才更加摸不透韩国的人在想什么。
  他道:“正是如此,然以我观之,只要看过韩非文章之人都会被他的才华所震撼,不放着这样的大才建设韩国,反而将他放逐来我们秦国,可是为了劝说我们不先攻打韩国?”
  叶孤城道:“以后,如果韩非真的能在秦国朝廷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许会有此作用。”
  以后?
  嬴政的眉头纠结在一起。
  叶孤城以非常微妙的语气道:“一个连连出拙劣计策,甚至为了什么疲秦计将郑国送来我国的国家,你觉得他们会认识到韩非的作用?”
  如果在绿茵场上,韩国简直就是乌龙球专业户,本国的人才不急着留下,还一个接着一个地往秦国送,甚至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对山东六国起到了保护作用,他们送到秦国的人才都不是人才而是定时炸弹。
  这么有想法的国家,就算是昏聩之人频出的六国之中,也算是头一份了。
  要不然,其他五个国家怎么都不约而同地无视韩国?
  因为这队友猪到他们都看不下去了。
  嬴政:……
  只有六个点点才能表现他的心情。
  他现在的表情称得上滑稽,以嬴政聪明的脑袋实在是想不到,一个国家的大臣王室怎么会智障到如此地步,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人脑子不太正常,是所有人都不太正常。
  这就没法治了。
  既然这样,韩非他就笑纳了。
  他们秦国对人才向来是来者不拒,或者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只要是送来的,别想他们吐出来。
  但虽然笑纳了韩非,怎么处理也是一件难事。
  嬴政想,考虑到对方未来真的可能变成组织秦国攻打韩国的定时炸弹,而秦国的族老也没有宽宏大量到可以容忍一个外国的公子在他们的朝廷上蹦跶。
  而且这样的人才应该爱惜啊,如果他一心向韩国,那会提高把韩非斩首的概率,嬴政别的毛病或许有一大堆,但他很爱惜人才啊,既然爱惜人才,就不想韩非死,就算对方真的不能为他所用也一样。
  光是著书立说就值了!
  嬴政想想道:“以叶师看,此人应该用于何处?”
  以他对叶孤城的了解,对方既然将韩非推荐给了自己,定然是想到了处理对方的方法,谁叫叶孤城一直以来实在是表现得太无所不能,让嬴政对他的能力充满了信任。
  果然叶孤城没有辜负嬴政的期待,他道:“你看,灞下学宫如何?”
  嬴政道:“灞下学宫?”
  叶孤城道:“正好学宫内法家示弱,比起新学说层出不穷的儒家,以及本身就学子众多的道家,法家虽是秦国的治国之本,却没有在治学一途上能够说得上话的人。”
  嬴政了然道:“你是说让韩非填补大师缺失的空缺?”
  叶孤城道:“正是。”
  嬴政道:“以韩非的年纪,会不会太过年轻?”
  要做到大师,起码要比现在的韩非再长20岁啊!
  无论是哪个年代资历都是很重要的。
  然而叶孤城道:“韩非年纪虽轻,但他的才华却已经担得上大师的名号,你见他所书,即使痴长二十载,又有谁能够写出同韩非一样的文字?”
  嬴政点点头,这倒是。
  事实上,要是让他来看,韩非绝对是当得起这个大师的,可惜他虽然是秦国的王者,万事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不仅仅要让自己接受,还要让全天下人接受,灞下学宫已经成为了秦国文化的对外标杆,每一位大师的加入,每一条规则的改变,都会引起山东六国之人议论纷纷。
  所以他不能轻而易举改变。
  韩非真要说起来并不是年纪不够,而是他的资历不够,名气不够。
  嬴政叹息道:“他在山东六国并未扬名。”
  这几乎是为一阻挡他成为大师的障碍了。
  就在嬴政可惜之时却听见叶孤城道:“此事交给我来办即可。”
  嬴政:???
  猛的抬头。
  他道:“你要怎么办?”
  叶孤城道:“让他成名。”
  说得具体一点,是在短时间内成名。
  不要忘记,叶孤城虽然是个剑客,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同样还是个商人。
  是在明代的时候将养殖珍珠生意做大,在春秋战国短短几年内就攒下万金身家的商业奇才。
  他的人设可以说是非常汤姆苏了。
  叶孤城想,虽然这个时代的商品还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说,但是在他最开始受到冲击的金元时代,商品本身的质量虽然不能说不被考虑,其重要性也被大幅度降低。
  在未来,决定一商品最开始能不能火爆的是宣传,是营销,然后才是商品的质量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韩非子一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代考验,其质量根本不用说。
  他勾起了一个势在必得的笑容。
  既然这样的话,不就只剩下炒作韩非这一个问题吗?
  他绝对会让韩非一夜爆红的!
  一个学者火起来是非常简单的。
  特别是在战国末期,百家争鸣,一场众人皆知的辩论赛就可以捧红一个新的文化明星。
  当有人拿着韩非的文章参加七国共同关注的辩论,顺便还一举夺冠之后,所有人都知道韩非的名字。
  在早几年,秦国的学子是绝对不会参加辩论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同山东六国相比较这种听上去拙劣又高贵的理由,而是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够与山东六国一战的士子。
  老秦无士子,这可不是胡说八道。
  文化上,他们应该算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
  然而,这情况在灞下学宫建立之后飞速地扭转了。
  所谓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只要这些都跟上,再有一批并不蠢笨的学生,想要赶上山东六国的底蕴虽然还需要不少年,不过单纯地想要在辩论上胜过他们,还是挺简单的。
  第一年,灞下学宫的人虽然没有夺得魁首,却有一个好成绩。
  第二年,他们开始有人名扬中原大陆。
  ……
  等到今年,韩非子的文章凭空出世,在六国文化界就如同晴天霹雳,向众人宣告,现在他们不仅有出色的学子,而且还有了出色的大师。
  那人的国籍这些学子是不管的,毕竟现在的学子都满天下求学,与其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