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那样的话,他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咸阳大市给了韩非足够的冲击,在短短几年之中,这座城市无论是经济也好,民生也好,都得到了足够的发展。
  韩非可以说,这里的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山东六国深厚,却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勃勃生机。
  超过六国指日可待。
  在渭北视察过后自然就轮到了渭南。
  韩非一过桥,就睁大了眼睛,可以说渭南给了他新的震撼。
  山水风光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渭南。
  考虑到这种先进的旅游业模式在遥远的春秋战国从来没有出现过,韩非看着渭南精致的建筑简直说不出话来。
  不用怀疑,这里的房子和秦国传统的房屋一点都不一样,不仅如此,还有没有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痕迹。
  建筑堪称巧夺天工,远远超于这个时代的设计。
  但无疑,这里的建筑是美的。
  西门吹雪:……
  深藏功与名。
  渭南的建筑设计虽然是叶孤城送上去的,但大部分都是由西门吹雪完成。
  无论是西门吹雪还是叶孤城都是当贵族养大的,也就是说他们同江湖浪子不一样,会许多十分风雅的技艺。
  丹青。
  西门吹雪可以说是非常擅长作画了。
  感谢中古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西门吹雪画出图之后,工匠就能自寻华点,将房屋制造出来。
  毕竟是能够完成秦始皇陵如此庞大工程的工匠,制造房屋对他们来说不是小菜一碟?
  有人看见韩非做学子打扮,还非常热心地对他指道:“那就是灞下学宫。”
  灞下学宫?
  他心头一动。
  从稷下学宫出来的韩非可以说是对灞下学宫向往已久了,特别在知道他的老师荀子接受了灞下学宫的邀请到了秦国之后。
  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秦国这样的文化荒漠是邀请不到有名的学者的,他们这里只适合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单纯的学者并不适应在这里生根发展。
  因为文化底蕴。
  秦国缺少文化底蕴。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秦国给各国的大师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都接二连三一个个到秦国去了,不仅如此,韩非还听说过,灞下学宫并不是以法家学说为主,而是法、儒、道三家并行。
  韩非本人就是法儒道三家的结合体,没有人比他更加好奇现在灞下学宫的运行模式了。
  但是要怎么才能进去?
  他有些犯难,要知道,稷下学宫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只有学宫中的学子才能出入,有士兵在门口严格把守,只有出示了身为学子拥有的腰牌才能进去。
  这是不是代表着,他也没办法进灞下学宫?
  因为长时间站在门口发呆,他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负责灞下学宫安全的侍卫走近他,很客气地问道:“你有什么事?”
  态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好了。
  韩非道:“我想进去看看。”
  他说话很慢,为了让自己不结巴。
  韩非是个非常心高气傲的人,结巴对他来说是很大的缺陷,在外人面前,他就更不想表达出自己有这一缺陷。
  侍卫当然没有发现问题,他看看韩非道:“阁下不是灞下学宫的学子?”
  韩非摇摇头,心想莫不是自己就要被赶走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侍卫竟然对他道:“请阁下跟我来。”
  韩非一头雾水。
  然后他就被带到了一个类似于售票处的地方,当然,并没有真的要韩非钱。
  那侍卫说明之后帮他领了一块腰牌,当然,和灞下学宫内的学子并不一样。
  他道:“将这腰牌拴在腰间便好。”
  韩非惊讶极了。
  他道:“难道我可以进去了?”
  侍卫道:“当然。”
  “灞下学宫,向全天下的学子开放。”
  随后发放腰牌的人给韩非解释了一下他在灞下学宫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比如说听课是可以的,甚至还能参与学生辩论,只不过参观者扰乱治安就会被学宫中的侍卫赶出去。
  再说图书,因为是外来人员,藏书是不可借阅的,但如果在这里抄是可以的,但是需要付钱,如果没有钱就要帮忙抄书。
  这条规定是为了方便没什么钱的读书人。
  韩非一愣一愣的,简直被灞下学宫的规定给吓呆了。
  谁都知道,这年头图书是很贵重的物品,虽然现在发明了纸张,但是大部分书还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的。
  竹简,是没有办法大量复制的,就算叶孤城弄出了活字印刷术都一样。
  这年头读书识字的人如此之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不是谁都能读得起书的。
  但是秦国竟然开放让学子读书抄书,还弄了专门藏书的地方,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叶孤城:其实我想弄国家图书馆的,可惜现在秦国识字的人太少,只能从普及义务教育开始了。
  可以说理想十分远大了。
  进了灞下学宫,门口先是地图,告诉韩非他在哪里。
  没办法,学宫简直面积太大,叶孤城几乎是把他当作是园林来建造的,常人进去,一天都逛不完的,这时候自然就需要地图了。
  要不是考虑到学子要有安静的读书环境,他都恨不得把学宫弄成开放式的了。
  虽然韩非拿到了腰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的啊,之前便说了,这里只有学子才能进入。
  侍卫各个都练了一副火眼金睛,是读书人或者不是读书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年头的读书人还是比较高冷的,素质有保障。
  韩非已经震惊到麻木了,干脆就在门口研究地图,但到最后,他还是决定将里面所有的地方都走一遍。
  他得承认,就是当年让他自豪不已的稷下学宫,硬件设施都没有这里好啊。
  现在就看看软件设施有没有这里好了。
  也是凑巧,韩非才走一会儿竟然就碰见了熟人。
  这书人并不是与他关系好或者不好的同门师兄,而是他一向敬仰有家的老师。
  荀子看见韩非,也挺惊讶的,实在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荀子道:“韩非,何故在此?”
  韩非对自己的老师行礼,然后道:“因招贤令之故入秦。”
  荀子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这世界上谁都有可能因为招贤令的缘故入秦国,韩非除外。
  因为他是韩国的公子,王室的身份让他根本没有彻底为秦国所用的可能。
  但荀子也知道韩国王室的昏聩,以韩非的性子定然不被韩王喜欢,想来他这次入秦国,应该是被“发配”至此。
  荀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体贴学生的老师了,虽然知道韩非来的原因却不说破,相反还带着他参观灞下学宫。
  他身为一个学者,很喜欢这地方,因为较兰陵稷宫更加纯粹的学术气氛,也因为秦国焕发的勃勃生机。
  一个国家如果一心搞文化,是能在几年之中见到成果的,特别是这时代断问识字的人并不多,读书人的水准很容易提高。
  秦国人可以说是坐在进化的快车道上。
  荀子带着韩非在稷下学宫中参观,又意外见到了叶孤城。
  之前便说叶孤城身为灞下学宫的校长,总是在校园中转悠,跟教导主任似的,今天又到了他转悠的日子。
  看见韩非,他一点都没有惊讶,可以说是早就想到了对方有入秦的一天。
  说不定以他的情报网,在韩非入秦国的时候就知道了。
  叶孤城态度正常地点点头道:“在看灞下学宫?”
  不知道为什么韩非觉得有点尴尬。
  叶孤城道:“我带你看看?”
  韩非急忙道:“不用了。”
  他终于知道哪里尴尬了,之前叶孤城专门来找他想要找自己到秦国,但是他当时就坚定地拒绝了。
  然而在拒绝之后就直接被韩王赶到了秦国,简直就是打自己脸啊。
  对于很要面子的韩非来说,可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
  还好叶孤城非常清楚韩非的这一属性,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正常地对待他。
  韩非道:“你还在忙,千万别管我。”
  叶孤城心想,忙什么,忙着结婚吗?
  想到结婚,他心里又冒出了紫色的泡泡。
  这是蓝色泡泡与粉色泡泡的结合体,代表他现在纠结的心情。
  结婚什么,绝对不是简单地说说。
  他们不会真的回到陆小凤世界就要结婚吧?
  那样玉罗刹会爆炸的。
  玉罗刹:???
  终于想起我了?
  但就算玉罗刹不爆炸,他自己都会爆炸的。
  在西门吹雪说出惊人宣言之后,竟然意外地沉寂下去,也或者说没有沉寂下去,只不过他和叶孤城的相处方式与之前没有丁点儿区别。
  活得非常坦荡。
  这可能与他们之前的相处方式非常老夫老妻有关。
  所以真的要结婚了?
  叶孤城摇头,不不不不行,他们可是知己啊,怎么能结婚?
  知己:呵。
  我不陪你们玩了你们自便吧?
  韩非见叶孤城又陷入了沉思,心里七上八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他小心翼翼道;“叶孤城?”
  这一声呼唤终于将叶孤城从自我封闭世界中拽了出来。
  抬头一看,韩非面露担忧之色,而荀子的眼神竟然有点慈爱?
  叶孤城道:“无事。”
  他对韩非道:“你来咸阳几日了?”
  韩非道:“这是第三日。”
  叶孤城点点头道:“可是将咸阳看清楚了?”
  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他立刻点点头道:“已经看清楚了。”
  叶孤城道:“那今日便住到我的宅邸中来吧。”
  他沉声道:“旅店虽好,定然没有家中住得舒服,更何况你入秦国,我总要尽些地主之谊。”
  都说到这份上了,韩非哪有不答应的,当时就点点头道:“好。”
  他可不是什么不识时务的人,除了对韩国抱有过分的责任心之外,其他地方还是想对会变通的。
  当晚,叶孤城的庄中久违地迎来了客人。
  韩非到了叶孤城的住处还一惊,他实在没有想到对方会住在灞下学宫附近。
  渭南的地,在秦国可以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了。
  当然,对叶孤城来说,钱不是问题,让韩非惊讶的,应该是对方不在渭北置宅这件事本身。
  朝廷重臣住得都距离咸阳宫不远,为的就是方便出入宫廷。
  叶孤城道:“渭南有路连通渭北,骑马入咸阳宫,也就不过一刻的时间。”
  说到路,韩非又精神了。
  他道:“我见秦国道路平坦非常,又远比一般黄土路结实,不知是什么材料铺设而成?”
  叶孤城沉着道:“水泥铺路。”
  韩非道:“水泥?”
  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叶孤城道:“是由吕相友人献上的其他发明,坚固非常,无论是修筑水利工程,还是铺设道路都可以用此材料。”
  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好像水泥的提前出现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韩非也没有多想,只是感叹现在的秦国能人辈出,竟然连如此新奇的材料都发明出来了,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
  他被叶孤城带到客房,这房间比起他之前在客栈住的房间,可以说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韩非想想道:“等明日,我有文章想让你一观。”
  叶孤城心想来了,这不就是鼎鼎大名的韩非子吗?
  但是面上,他还十分淡定道:“好,你今日先好好休息。”
  然后就走了。
  他在外面一路走着,一路思考应该怎样安置韩非。
  韩非子这书肯定是要先给嬴政的,因为他提出的中央集权思想在这时代先进又实用,掺和了一定儒家道家思想的法制也很符合民心,叶孤城想着自己再往上提一提,说不定就能把董仲舒的那一套儒家治理方法提前弄出来了。
  这套方法经过了多少朝代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用了。
  然而,韩非本人很有才华是没有错,但他却是万万不能放在秦国的朝廷上的,不仅仅是说他对韩国的态度很可能让嬴政产生错误判断,最重要的事,这会让他自己小命不保。
  秦国的朝廷虽然能够容纳各个国家的人,但其中绝不包括对秦国有异心的人,更何况,李斯已经在朝廷上了,他八面玲珑的性格笼络了一批人,而韩非,只是得罪人。
  时间久了,就算是韩非的智慧常人难以企及,两人之间也会爆发出一边倒的矛盾。
  结果十有八九是韩非死,这都不用猜的。
  叶孤城希望能把韩非保下来,但同时,他又不能真的参加秦国的政治,既然这样的话,把他丢到哪里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叶孤城眼神闪了闪,心想,灞下学宫岂不是最好的安置场所?
  虽然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