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表情僵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竹简上刻了一首民间诗歌。
  刻诗歌,这班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这年头男女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都是诗歌,就算是赵姬想要勾搭叶孤城,也是送了一首诗歌过去,内容不仅不劲爆,还很隐晦。
  相比之下,叶孤城回得内容就大胆了许多。
  但问题在于,这不是给女人回得情诗啊!莫胡脸裂了,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叶孤城回赠的竹简上,明明白白刻了一首《越人歌》!
  她盯着其中一句“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简直要背过气去。
  怎么说,你就算只留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还能蒙蒙太后,现在整首诗都写上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首诗歌的解读方法很多,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中使用,多是表现臣子对贤明君主的向往,但同时也有解读为恋歌。
  男女恋歌或者男男恋歌都挺有可能,毕竟恋歌的使用实在是太广泛。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年子皙同越人之间的故事赵姬也是听说过的,考虑到大背景,不少人将其作为男男恋歌,又在龙阳君之后,多国男风盛行,说出去也不是什么不上台面的事,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事其实还挺风雅。
  在这样大大前提下,叶孤城的传信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如果是真的回应太后的情感,为什么要专门找这样一首诗歌来回应,难道他不知道这诗歌很容易让人误会?
  还是说,其实他就真的是那意思?
  这就很打脸了。
  也不怪赵姬的脸色一直不好。
  她沉默许久,终于道:“太子傅,有没有家室?”
  她只想着嫖对方,根本想起来问有没有家室的,毕竟吕不韦也有家室啊,这年头,有家室算什么。
  要不是因为叶孤城递回来的竹简太可疑,她根本就想不到问。
  然而,向来万能的莫胡却道:“婢子不知。”
  是真的不知道,叶孤城此人在朝廷上一贯走神秘风,又因为那不伦不类的国师称呼,朝廷上的大臣都不知道该不该与他结识,现在虽然因为吕不韦同他关系不错,连带着站吕不韦的那一批人都同叶孤城热络起来,但是他们却不曾交流过家事。
  说起来,这年头无论有没有娶妻,妻子什么样,好像都不是会被关心的话题。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叶孤城的家庭情况无人知晓,也可以说是挺凑巧的。
  但是凑不凑巧赵姬不在乎,她现在就想知道一件事,叶孤城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她脸色青青白白,不断变化,一会儿想叶孤城龙章凤姿,怎么可能喜好南风,但又想龙阳君不也是好看又有才华,叶孤城也没有必要为了拒绝她找这理由,而且魏王除了龙阳君外不也有很多女人,这应该不影响?
  但如果是假的,难不成他真的是为了不同自己好,找了个泼自己污水的理由?要真是这样,实在是太没有面子了。
  不管怎么样,赵姬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糟糕透了。
  但她又是一个挺坚韧不拔的人,虽然坚韧不拔的点用的是不是地方。
  赵姬道:“你去帮我查查。”
  莫胡一愣,查什么。
  赵姬咬牙道:“你就帮我查查,他有没有家室。”
  莫胡听了有点无语,但是面上还是答应了。
  如果叶孤城真的有妻妾,但是为了拒绝太后而抄了首越人歌送过来,这不是更惨吗?
  莫胡想,算了,她还是不说了,太后让她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但是心中,却已经给赵姬的行为打上了自取其辱的标签。
  叶孤城好像将赵姬的事情忘到了脑后。
  他现在正在研究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纸!
  他实在想不到,自己竟然也走上发明纸张富国强兵的起点男主道路了。
  说到纸,自然是需要毛笔。
  大概也就是前些时候,秦国神童蒙恬从国外学习归来,不仅带了满肚子的知识,还弄出了新的发明。
  就是毛笔。
  这年代人们还没有笔的概念,写字都用竹签,竹签沾墨,一会儿就干,所以要写字,就需要不停地沾墨,可以说是非常烦了。
  据蒙恬自己所说,是因为看到了动物尾巴沾血在草地上拖出了一道痕迹而获得了启发,叶孤城才不管为什么传说中的“笔祖”为什么较历史记载30年前就弄出了毛笔,说实话,自从看见嬴政与公输元做了战车出来,他无论看到什么发明创造都波澜不惊。
  但等到毛笔被发明出来写字不用竹签或者刀刻,他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都有笔了,怎么能没有纸?
  没有纸,怎么写字?
  他终于忍受不了竹简的笨重,准备造纸啦!叶孤城想,反正秦国正在抓教育,马上灞下学宫也要招生了,这时候把纸发明出来,恰到好处。
  以后看书就不用背几十斤重的竹简了。
  也不知道叶孤城穿越之前是做什么的,好像什么知识都懂一点,连造纸术都熟悉其中的一种,简直就是为了穿越而生的人才。
  他略懂的造纸术并不是蔡伦发明出来的那种,而是蔡伦的弟子孔丹为了纪念老师改良出来的造纸术。
  宣纸。
  叶孤城想,自己要是真的能弄出来,怕是可以名垂世界历史了。
  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作为主要配料。
  捣碎加入草木灰蒸煮,将蒸煮后的原材料放于朝阳的山坡上,经过风水日晒自然炼白。
  然后再降原材料捣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后形成纸浆。
  手工捞纸,最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上面的那些当然不是他亲手做的,而是让手下人做的,但是等死士的成果出来了,叶孤城的表情却有点奇怪。
  他顶着手下崇拜不得了的表情,将草纸那在手里揉了揉。
  怎么说,明明想做的是宣纸,出来的偏偏是上厕所用的草纸。
  叶孤城很怀疑,这能不能写字。
  至于他手下那些并没有见过纸的死士却不知道叶孤城心中的纠结,虽然他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出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知道,叶孤城弄了一项发明创造。
  只要是叶孤城弄出来的,肯定就与常人弄出来的不一般啊!就是有这样的自信。
  等纸张新鲜出炉的时候,西门吹雪也过来了。
  他和叶孤城的日常接轨,但某种意义上又互不干涉,在叶孤城鼓捣纸张的时候,西门吹雪去协助公输元弄机关兽了,除了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怎么常见面。
  就算是叶孤城,有时都会因为两人低频率的见面儿忧郁。
  怎么说,之前和西门吹雪的神魂形影不离,居住在同一具身体里,现在又分开,还是挺不适应的。
  [想见面,想见面。]
  然后西门吹雪就真的出现了。
  他好像只是路过,因为并没有来找叶孤城的理由,但人却笔直地向他走过来。
  叶孤城道:“何事?”
  如果没有事的话,西门吹雪应该不会来找他。
  然后西门吹雪也给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他道:“我听这里有动静,便过来看看。”
  叶孤城点头道:“原来如此。”
  西门吹雪看他身后忙碌的人道:“那是什么?”
  已经看见了被人拿在手中的纸。
  叶孤城道:“我原本想做宣纸。”
  结果却成了草纸。
  他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把略有些发黄的草纸递给了西门吹雪。
  如果用铅笔在这玩意儿上写写画画还称,但是毛笔……
  等等!叶孤城的眼睛一亮,他怎么没想到还有铅笔啊!
  果然是在明代时间太长了,竟然连铅笔的存在都忘记了吗?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聪明,现在可和未来不一样,战国时代的人们写字只用两种东西,一是竹签,而是干脆刀刻,都很坚硬,毛笔虽然可以吸水,但是触感却软绵绵的,想要适应恐怕还要过不少时间。
  但是铅笔不一样啊,铅笔的触感本来就是坚硬的,而且还方便制造,他大概能够猜到,如果自己真的想制作出宣纸,要需要无数次的试验,现在手下的草纸并灭有太大的用处,人还是要用竹简。
  但是有铅笔就不一样了,就算是草纸都能使用啊!
  叶孤城兴奋了,依照现在的条件,没有石墨还可以用木炭条啊!
  发明实用,又有身份推动,蒙恬的毛笔尚且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就被叶孤城献上的草纸与木碳条给压偏了。
  他本人的年纪与嬴政差不多大,也并无邀功的心思,虽然自己的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毛笔没有得到推广,但当事人却一点意见都没有,甚至连他自己都在用草纸与木碳条。
  木碳条的质地不一,有软的,硬的,不软不硬的,叶孤城弄出来的这种虽然比不上铅笔,但也能用,以粗麻布包裹,在草纸上写字,干干净净,比在竹简上雕刻字容易多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草纸的质量不够高,而木炭条写下的字时间长了会糊,无法长时间保存,想要将什么文书流传到下一个朝代,还需要竹简。
  在他弄出真正质地精良的宣纸之前,竹简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
  但不管怎么样,草纸与木炭条的搭配还是立刻在七国风靡起来,明明一开始只有秦国使用,但不久之后竟然也在山东六国兴起,更因为造纸技术目前只掌握在秦国手中,所以增添了不少国家财产。
  不错,出于各方面考虑,叶孤城直接将造纸技术教给了嬴政,他对做纸张供应商不感兴趣。
  他更在意的,是因为纸张推广而在秦国刮起文化旋风的附加价值。
  山东六国,已经遍地是纸张。
  尤其是在学宫的士子,对于这可以让他们免于雕刻的小物喜爱非常,上手速度非常之快。
  按理说读书人是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然而他们本来就是战国末年的读书人,与其它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一样,很懂得变通,更不要说这玩意儿确实是好用,方便他们随时随地记载,由纸张钉成的书籍又很轻便。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草纸容易损坏,而炭笔一个写不好字迹就会模糊,但是比起竹简的笨重,他们还是更愿意使用纸。
  实在不行就最后用竹简刻一份以做留存好了。
  总体而言,纸张绝对是利大于弊。
  有读书人感叹道:“没想到纸张竟然发自秦国。”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以示赞同。
  秦国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公认的学术沙漠蛮荒之地,读书人承认秦国的国力强大,但那都是群武夫,在朝堂上活跃的有识之士,无不是外国人,虽然可以说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渴望人才,并且看重人才,但是另一方便也证明了“秦国无士人”这句嘲讽是成立的。
  本身的教育水准,低到不能看。
  有读书人道:“这纸,是秦国人发明的,还是在秦国的士子发明的?”
  后者自然是指秦国的外国人。
  大多数人都猜是后者。
  然而,却有人摇摇头道:“是秦国人发明的。”
  众人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
  当真?
  真的,因为叶孤城的国籍是秦国。
  虽然没有大肆宣扬纸张是谁发明,但是有心之人却也可以打听到。
  学子道:“秦国莫不是要开始重视进学?”
  有人道:“只不过是发明了纸,就说他们开始重视进学?这跨度是不是太大?”
  又有人道:“但我却听说,灞下学宫请了不少有名的大师。”
  甚至连远近闻名的稷下学宫都被挖了墙角。
  灞下学宫找得名学者,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嬴政现在有钱了,七国之中只有秦国才能产纸,虽然不知道技术什么时候会被破解,但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是靠纸张挣了个盆满钵盈,再加上学宫的建设由商人出钱,国库之中,贵重金属堆得都要溢出去了。
  请大师的钱,多的是!
  管他秦国的法律允不允许,卖纸挣来的钱,应该算是私房钱才对。
  私房钱就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一想到这,嬴政的脸上都露出了笑。
  他并不是不喜欢笑,只不过秦王需要威严,特别是年少的秦王只有表现出少年老成之相才会更让大臣信任,也更让他参与政治的行为有说服力。
  不错,因为嬴政出色的政治嗅觉,当年秦庄襄王留下来的遗诏简直就成了摆设,虽然明面上他是在吕不韦的教导下学习政事,但就算是老辣如吕不韦都得承认,嬴政已经十分有自己的主意了。
  好在他的主意同吕不韦的主意是一个类型的,虽然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新政的大方向上,两人可以说是十分一致。
  想来就算几年以后吕不韦还政于嬴政,他的新政都应该能持续下去。
  当然,这么好的开局,一切都要归功于渭南开禁,如果渭南开禁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