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侯门纪事-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滚!”辅国公笑骂,撵他出去:“你给老子出去,眼里没人的小东西!”袁训就嘻嘻倒退着走,一面走,一面半警告地道:“舅父,您可不能办违律法的事情,不然的话……。”

    “滚!”辅国公再次骂他:“我知道你是个御史!所以才不愿意早对你说!家里有个御史,真他娘的家贼难防!”

    把袁训骂出去,辅国公一个人安然坐着,对着帐顶子悠然自得:“这小坏蛋,如今是御史了。胡子还没有,就敢管舅父!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不错。没有这好小子,我也不敢出这招险棋。”

    他笑得畅快:“好小子啊好小子,舅父有难还是肯倾家帮的。不过好小子,你回到我身边就是最大的助力,就能助我今年一举填上府中多年亏空,我怎么还能花到妹妹的嫁妆。好小子!”帐篷里最会消失的,就是辅国公夸奖外甥的尾音。

    这尾音带着他对袁训的满意,也带着他接下来要办一件大事的满意。辅国公府,要翻身了!

    ……。

    “奶奶你看,”红花走到宝珠身边,看看院中只有豆荚架子静悄悄,并没有余氏方氏的身影。余氏方氏上午说进大同府,这中午过去还没有回来。她们不在,红花才能把背在身后的帐本子拿出来,送到宝珠面前,道:“这里月月有一笔银子,几百两的支出,却不明不白,只写着常例,不知用在什么地方?”

    宝珠说我不看帐本子,不过是句大方话。红花是要看的,红花认真的看过,对这一条很是奇怪,就出来告诉。

    宝珠扫了几眼,见常例每个月都有,足的有好几年,宝珠也往外面看看,卫氏和梅英坐在外面做活,见奶奶看过来,卫氏打小儿把宝珠奶大,对她的眼色口风无不了然,就往里慢条斯理地道:“这院子里没有别人呢,就来个人,还没到院子里,我也就能早听到。”

    宝珠就放下心,对红花道:“前几天我见到一件奇怪事,镇外的红叶林子好,我带着梅英姐姐去玩,听见跑马,见五六个兵到了镇口儿,接过一大包银子就走开,那包银子总有几百两,沉重的,当时我就奇怪,为什么要给他们银子?后来我问你帐本子上有没有支应军队的银子,你说没有,现在又出来个常例,我真的奇怪了。”

    “奶奶说的是,这附近有两个卫所,屯的有兵。得他们保安全,我们出点儿支军银粮都应当。可这就两件事出来了,一是那银子是谁给的,私人出的这不可能,这镇上哪里还有比咱们更有钱的人?二来这常例出的哪笔银子……。”

    红花说到这里,卫氏在外面重重咳上一声,红花抱着帐本子一溜就进了房内,而余氏和方氏的说话声过来。余氏带笑在问卫氏:“卫妈妈,孔家嫂嫂,你们在做活呢?”方氏则笑问:“奶奶没出去逛吧?”

    宝珠坐直,把精神打起来。见卫氏和梅英回话:“在呢,”梅英又问:“两位妈妈这搬的是什么,这么一个大箱子?”说话间,余氏和方氏已经进来,带着两个粗壮家人搬着个大粗笨箱子,箱子外表是不起眼的,最结实的那种木头,雕花细刻全都没有。余氏方氏带着家人行了礼,就让家人出去,对宝珠道:“奶奶,我们关上房门说话。”

    宝珠弄不懂她们是什么意思,就说好。

    余氏和方氏紧闭房门,红花在房里没有出声,她们也没有过问。余氏方氏只急着把这东西赶快给宝珠点个数儿,一个人守住门,一个说声奶奶请看,打开箱子。

    房里忽然亮起来。

    亮得若夜晚星月到房中。

    箱子里的光,比几十根蜡烛还要亮。里面是珍珠无数,宝石无数,明珠首饰,翡翠头面……。清一色的全是上好珠宝。宝珠睁大眼睛,疑惑的看着余氏再看看方氏,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回奶奶,这是夫人的所有珠宝首饰,还有没镶的珠子宝石全在这里。”余氏从怀里取出另一个小小的帐本子,呈上给宝珠,又怕宝珠不看,道:“奶奶这个可以看看,”她一页一页陪着,一一指给宝珠:“这是夫人出嫁那年就有的,这是第二年老国公夫人给添的,这是国公给添的……”直翻到去年,余氏指着最后一行,那里写着细珠十斤,道:“这是国公给添的,”看上去老国公和国公夫人去世以后,辅国公年年都还添进来。

    宝珠嫣然陪笑:“舅父真正是多情。”她心里更对辅国公多了信任。舅父对母亲都这样的好,不会是任由儿子们长歪的人。

    把帐本子还给余氏,宝珠心下明白她们在对自己交帐,但还是装着不懂:“我只住几天,用不到这些,又何必搬出来。”

    余氏笑道:“这是奶奶到了以前,就接到夫人从京里的来信,怕奶奶在郡王妃府上首饰不足用,让我们取出来给奶奶自己挑捡。这些全在城里放着,因为贵重,我们没见到奶奶过来,就不敢先取过来。奶奶您从京里来,想不到我们外省的女眷们,一个一个是先看人头脸衣裳的,差了她们就瞧不起,可恶着呢,”

    宝珠在听到袁夫人的话语,就起身站起,恭恭敬敬听完,笑道:“原来又是母亲的赏赐。”不过她还是摇头:“我用不着。不怕你们笑我,我打小儿也养在外省,并不是京里长大的姑娘。外省人眼高心大的可恶,我全知道呢。”

    对着箱子笑:“再说这么多的东西,我可怎么戴的完呢?”余氏方氏就拿话劝她,说已经取出来了,留下几天吧。

    宝珠到此,已经知道这两个人绝对是忠心不错的。她假意接受她们的劝告,说先摆在父母亲房里吧。又让把门打开,让卫氏梅英取果子倒茶,来谢余氏方氏的辛苦。大家徐徐说着话时,宝珠笑盈盈问出来:“你们让放在这里,也是备着我随时取用的意思。就和你们放下帐本子,想着我也许会看是一个意思,如今我看了,有一点儿不明白,”

    “奶奶请说,”余氏方氏伸长脖子。

    “就是常例银子,按月给的,是给谁的?”

    红花在房内听到,也把耳朵伸长。

    余氏方氏都叹气,各自摇头。余氏道:“说起来这项银子,真真的让人心中不平。先国公在这里镇守数代,没有功劳也有点儿苦劳吧。后来就来了郡王,这郡王也是开国时就在的,起先只在自己地界里,这不是打仗呢,你到我地方上,我到你边境上,就乱了。我们国公府先是支应军粮,后来就要出人,不出人又就要出银子!”

    宝珠咬唇。

    “奶奶您看帐本子上,并没有支应军中的话。其实这一项有出,全是由国公在支应。国公有不在家的时候,卫所的兵不讲道理,见我们镇子大,又跑来讨要。夫人在的时候,就说不必麻烦国公,国公也不容易,这不讲理的钱,我们是瞒着国公出的。夫人也是为国公分担,不想让他们再去增添国公的麻烦。”

    红花听完,气得手一哆嗦,险些把帐本子拂落地上。宝珠也颦眉:“没有道理,既然舅父那里出了,为什么还找我们要?论道理我们出了,舅父那里应该减免才是,”又问:“这卫所是哪家的郡王在管?”

    “项城郡王。”余氏方氏回道。

    ------题外话------

    卡文时,写的最痛苦。

    辅国公就要大翻身,哈

 第一百九十二章帮助舅父过难关

    “项城郡王,”宝珠把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句,低声自语:“这收银子的事他知不知道?”余氏听到宝珠的低语,一抹苦笑浮现面上:“好几年了,他能不知道,本来两家府上就不对,”说到这里后悔失言,急急的闭上嘴。

    宝珠见她后悔,也就没有过于逼迫余氏再说内幕。她心中怀疑的本来是管事的人见母子们不在,背后乱贪银子。现在新的疑问虽然出来,但旧的疑惑却已经解开。别的盘根错节关系,自然是再作了解。

    当晚,宝珠屏退众人,请来顺伯。

    顺伯进来,见红烛下宝珠独坐,就是卫氏红花也不在房里,就知道宝珠又要听古记儿。顺伯肚子里的故事,再说下去就全是水底大石头,他先仔细地把房门关好,再对宝珠行个礼,宝珠手指一旁椅子,顺伯坐下,沉声问道:“奶奶要问谁?”

    这个老人,是辅国公府的一块活古记儿。在他几十年的岁月里,见证辅国公的兴盛与衰败。

    宝珠心中涌起深深的敬意,也就不再绕弯路,开门见山问道:“说舅爷府上和项城郡王府上不好,是什么原因?”

    提起这件事,顺伯都痛苦。

    他久久的叹着气,余音似绕在梁头散不开,染得宝珠心头也一阵的怪异,心想这只怕又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她就不催促顺伯,由着他先大发感慨,把陈年的感伤一一抒发。

    日子是九月,边城风大,小镇四边又无高山阻挡,秋风由外面来,肆意地盘旋在门外,把门叩得啪啪作响。

    顺伯就在这啪啪响动中缓缓出声,带着满腔无奈,神思也似乎回到故事的当年,变得专注起来。他眸光凝结,对着对面的墙:“国公府和项城郡王府,本来是亲戚。”

    宝珠心头一跳,油然的想到舅祖父南安侯和文章侯府。他们也本来是一对亲戚,是因为一个女人的不会处理事情,又有她的母亲,又有当年的太妃,这些人不但没有告诉她正确的道理和行事方法,反而助长舅祖母的气焰。

    因为一个人,文章侯府气运渐衰;因为这一个人,舅祖父数十年在外为官;因为这一个人,祖母出京,才致祖父早死,而宝珠的父亲母亲二叔三叔,全都一病身亡。

    此时听到“原来是亲戚”的话,宝珠难免生出一个想法,也是一样的原因吗?是舅母不肯对母亲好吗?

    她打算好好的听听原因时,顺伯下面却道:“不和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诉奶奶,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尊贵的人,请奶奶恕老奴不能背后翻她的旧事。”

    宝珠心头怦然直跳,问自己,是母亲吗?在顺伯心里不会有比母亲更尊贵的人才是。想到姐姐郡王妃的鄙夷:“舅母不用拜。”还有郡王府随行家人的处处如履薄冰……宝珠觉得答案呼之欲出,项城王府与国公府的不合,与母亲定然有关。

    与母亲袁夫人有关的事,宝珠这一会儿反倒赞成顺伯不要说,哪怕她心里再想知道,也和顺伯一样,不愿去翻母亲的旧事。

    母亲是个多么好的人。

    论性子比自家祖母要好的多。

    母亲要是这关系破裂的中间人,那一定是受了委屈。宝珠不爱听婆婆受委屈的故事,就对顺伯点头:“您捡能说的说。”

    顺伯见宝珠能理解,就有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这笑容随着他再张口,转瞬就逝。顺伯回想旧事,重新满面愤慨:“我只说一句话,奶奶就能明白。如今的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的族妹!”

    这个宝珠还真的没有想到。

    她低低惊呼一声:“那,那舅父也是夫妻不和?”

    也是?顺伯一愣,就苦笑连连:“是,和南安侯一样。”这个老人因为过于敬重该敬重的人,他不能明说故事,却能暗示宝珠。顺伯再接一句:“一样!”

    宝珠完全愣住,就没有过多注意到顺伯的暗示。她觉得自己全明白过来,为什么舅父和蔼亲切,祠堂里见到的凌姨娘却飞扬跋扈;为什么舅父为人并无差池的地方,而姜姨娘凌姨娘全都乱穿衣裳……夫妻不和,才致这个家变得鱼虾不分。

    宝珠为辅国公暗暗伤心,舅父啊舅父,我的夫君把舅父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看重,他定然是为了你才弃官而往这里来投军。只是表凶他来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哪个人哪个事,宝珠却不知道知道。

    宝珠又暗暗问自己,宝珠啊宝珠,夫君爱你如宝珠,你也视夫君如眼睛。既然跟来了,就要夫唱妇随,能帮忙的地方你做了才好。

    我能做什么?是宝珠心思飞转后的最后一个想法。

    她这样想,也这样的身体力行。把身子坐端正,一本正经地问顺伯:“我们能做点儿什么,顺伯你千万要提点我才好。”

    烛光下的少年妇人,唇不点而红,眉不描就翠。从表面上看是闺中娇女,翠楼贵妇。但她关切亲切的性子,却一直的传递出来。

    顺伯又有了笑容,他不但是喜欢的,他甚至起来恭敬地行个礼:“我代国公谢过奶奶,奶奶要出手,没有不成的。”

    这是一句恭维话,说这话的时候,顺伯并没有去多想宝珠能做什么。在顺伯来看,天底下最能干的妇人,只有他的主母袁夫人一个。作为小爷的妻子,奶奶能为小爷的亲戚有这样暖人心的话出来,就足够顺伯感激于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