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破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破三国-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宁早就对黄祖不满了,他心想要是落到黄祖手里,那还不是死路一条,于是带着心腹兄弟连夜跑了。

    甘宁这一跑,可把黄祖气得够呛,黄祖当即给刘表上书,说甘宁临阵投敌,刘表本来就对甘宁的出生不喜,此时听闻甘宁投敌,刘表让黄祖务必来人捉拿甘宁。

    曹操此人最爱名士武将,他对甘宁早就垂涎三尺了,黄祖军中的言论他也听说了一些,不过没有干涉,他还亲自去找过甘宁几次,两人可以说有点私交。

    甘宁这一跑,曹操第一个知道消息,当即连夜追击甘宁,两人相见,甘宁警惕地看着曹操问道:“曹将军也是来捉拿甘宁的吗?”

    “当然不是!”曹操知道甘宁现在对他有戒心,于是孤身骑马上前,说道:“曹某早就说过,黄祖气量狭容不得人,兴霸离开黄祖是明智之举,只是如此离去,兴霸势必会背上背主的名头,兴霸真的甘心吗?”

    甘宁当然不甘心,可他没有办法,如今黄祖要拿他治罪,他若是不跑,他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于是问道:“难不成曹将军有办法救我?”

    “曹某的确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什么办法?”

    “曹某想请将军往新野暂避,新野虽说不过一县之地,可毕竟是曹某的地盘,而且离襄阳很近,即便是刘表也绝不会想到将军会躲在新野,所以可暂时保将军无虞。”

    “笑话!”听到这话,甘宁不屑地说道:“想当年我甘兴霸以锦帆为名,纵横江上,何曾惧怕过官军,有我这八百生死弟兄,哪怕甘某重操旧业,刘表想捉拿我,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兴霸自然不惧刘表,可兴霸难不成想一辈子做水贼,男儿在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以求广大门楣,我看重兴霸的才华,若是兴霸愿意去新野,本将军保证,有朝一日一定让兴霸名震襄阳,衣锦还乡!”

    “这”甘宁听到这话有些迟疑,不过看着曹操如今的家底问道:“曹将军如今兵不过万,马不过千,即便我投靠将军,又能有什么施展余地?”

    听到这话,曹操“哈哈”笑道:“刘表空有荆襄九郡这等富庶之地,可却只有守土之志,没有进取之心,早晚必被中原诸侯攻取,到那时,刘表必定倚重我,这就是我的机会,兴霸若是愿意,我们不妨来个赌约,就赌本将军能不能东山再起,如何?”

    甘宁对于曹操这等礼贤下士之心也有些感动,又被曹操一激,当即应道:“既然曹将军如此盛情,那我甘宁也不是不识抬举之人,甘宁便随将军去新野走上一遭。”

    “好!”

    曹操收服了甘宁,大为高兴,黄祖败局已定,他不想给黄祖陪葬,于是以兵困马乏需要整顿为由,向黄祖提出告辞。

    黄祖对曹操有些不屑,对曹操的告辞不以为意,就在曹操离开不久,黄祖果然被纪灵杀得大败,黄祖逃亡皖县,结果被纪灵大军追上,黄祖又往襄阳逃窜。

    纪灵诈开了皖县的城门,皖县郡守蔡瓒早就随着黄祖难逃了,城中将士根本没有战意,很快就都投降了纪灵。

    纪灵把捷报送给袁术,袁术十分高兴,重重赏赐了纪灵,任命纪灵为南阳太守。

 第278章 袁术欲称帝

    袁术占领南阳后,躁动的心思怎么也隐藏不住,两汉时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谶语:“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袁术表字公路,正应了这句谶语,再加上他如今身怀传国玉玺,地盘横跨豫州、徐州、荆州、扬州四州之地,拥兵数十万,于是称帝的心思蠢蠢欲动。

    不过要想称帝,他必须首先获得麾下文臣武将的认可,武将还罢了,尤其是谋士们,这些士林中人可是世家的代表,他若想更进一步,必须得到这些世家的拥护。

    袁术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文有杨弘、袁涣、阎象、李丰等人,武有纪灵、张勋、刘勋、桥蕤、雷薄、陈兰、乐就、梁刚、刘详、荀正、袁胤等人,可以说是文物齐备,人才济济。

    当然,还有现在占据庐江和豫章二郡的孙策,孙策在名义上也是归属于袁术,所以袁术才志得意满,觉得应该更进一步。

    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商议说:“如今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

    袁术本以为众人都会支持他做皇帝,可阎象跳出来反对,而其余诸将谋士也没有直接表态,他知道时机未到,所以只能作罢。

    众人散去之后,杨弘留了下来,说道:“主公若想称帝,非取九江不可。”

    “何以见得?”

    “主公根基在汝南,若要在寿春称帝,必要以三辅之地拱卫京师,如今庐江在孙策手中,九江在周喁手里,若不能收复二郡,主公何以拱卫皇城?”

    袁术一听,觉得杨弘的建议很对,他现在虽说占据了下邳以及淮南大部分地区,可九江还有个周喁,此乃他心腹之患,若不能除去周喁,早晚必遭围攻,于是他起了攻伐九江的心思。

    袁术手下的将领,如今大将纪灵在南阳,张勋、刘勋二人防守下邳,所以袁术思来想去,以雷簿、陈兰二人分别为主将和副将,将兵五万攻打周喁。

    同时,为了避免丹阳太守周昕援手,袁术又给孙策下令,让孙策攻打丹阳。

    孙策接到的袁术的命令,十分高兴,心说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他本来就对周昕派兵驰援王朗不忿,如今袁术攻打九江,他正好出兵攻打丹阳。

    吴郡太守乃是袁术任命的吴景,吴景是孙策的舅父,孙策写信让吴景和他两路出兵,共伐丹阳,前有袁术的命令,后有外甥孙策求援,吴景当然没有不出手的道理,所以回信孙策,答应共讨丹阳。

    孙策让周瑜留守柴桑,总管大局,自己亲率五万大军讨伐周昕,吴景也率领三万士卒从东边攻打。

    周昕两面出战,兵困马乏,加上之前派出了三万士卒驰援王朗,如今丹阳守军已经不足三万,面对吴景和孙策的功法,周昕实在是不堪其扰。

    周昕一面向袁术求援,一面又让王朗相助,不曾想王朗见周氏兄弟被袁术大军讨伐,觉得大势已去,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不仅扣押了周昕的三万丹阳兵,而且对于周昕的求援不理不睬,没有派出一名援兵。

    周昕不知道王朗的处境,以为王朗是自顾不暇,求援的使者一直没有回信,周昕就更不清楚了,袁绍鞭长莫及,兖州和丹阳之间还隔着一个徐州,即便是他想出兵救援,也只是有心无力。

    袁绍以朝廷的名义下旨申饬袁术,袁术置之不理,派人催促雷簿二人,速战速决,广陵太守张上任以后,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让百姓能够温饱,久而久之,信佛之人也没有那么多了。

    苏进担任郡丞一来,一直跟着张学习处理政事,这一两年来,倒是学到了许多东西,只是他一直渴望沙场建功,无奈没有机会,此番袁术攻打九江,袁绍让苏辰救援周喁,苏进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找来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却劝诫他不要轻举妄动,若无意外,主公绝对不会出兵救援,最多象征性第救援一下,所以现在时机未到,还轮不到他上战场。

    苏进听诸葛亮这么说,一颗心凉了大半,不过依旧日日操练鹰骑卫,等待将来时机一到,沙场扬名。

    苏辰不发兵救援,周喁根本不是袁术的对手,不到一个月,周喁就被雷簿陈兰二人攻破了府衙,周喁自觉对不起袁绍的信任,自刎而死。

    周昕听说九江被攻破,兄弟自杀,心中十分仇恨,无奈孙策和吴景势力太大,他远远不是对手,于是抛弃城池,带着心腹将领渡江逃亡广陵。

    苏辰借道给周昕,周昕回到兖州,去洛阳面见袁绍谢罪,袁绍倒是没有责怪他,重新表周昕为兖州刺史,周昕对袁绍感恩戴德。

    孙策占据了丹阳之后,实力大增,可这时候袁术派人向孙策讨要庐江,孙策不敢自专,把消息传递给苏辰,苏辰暗示他,可以扼守皖县,其余地盘不妨让给袁术。

    孙策于是给袁术请命驻守皖县,把舒城让给了袁术,袁术突然掌控了庐江九江二郡,实力大增,称帝的心思却是再也无法抑制了。

    孙策占领丹阳之后,得知有一股势力长期盘踞在丹阳和吴郡交界之地,此人名叫严白虎,是一个山贼,拥兵上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孙策当即带兵剿灭严白虎,严白虎自然不是孙策的对手,被孙策攻破山贼之后,带着心腹逃亡,下落不明。

 第279章 犯了众怒

    孙策攻略江东初见成效,如今除了会稽太守王朗之外,再无对手,苏辰暗中派人重赏孙策,提拔他为平南将军,并且赏赐了许多金银美女。

    孙策占领丹阳之后,如果生出二心,对苏辰却是一个麻烦,所以他不能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想到一直渴望建功的长子苏进,苏辰写信给他,任命他为丹阳都尉,同时把这个任命也传递给了孙策。

    对于苏辰这个任命,孙策欣然接受,他知道,自己身为臣子,不可能掌管这么大的地盘,豫章那里毕竟还有周瑜,如果他占据了丹阳,吴郡太守吴景又是他舅父,如果孙策想要自立,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苏辰卸去孙策豫章太守的职位,重新任命周瑜为豫章太守,周泰蒋钦二人为都尉,辅助周瑜治理豫章。

    至于孙策,苏辰任命他为丹阳郡守,驻守丹阳,而皖县那里则是有徐盛吕岱二人的两万大军驻守。

    苏进收到苏辰的信后,立即招来诸葛亮问道:“孔明,这是父亲刚刚送来的信,你也看看。”

    诸葛亮看完信后,不由地吸了一口气,虽然他早就对孙策有所怀疑,没想到真是主公布下的一枚棋子,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主公已经暗中掌控了扬州大部。

    等诸葛亮看完信后,苏进这才问道:“孔明,父亲为何派我去协助孙将军驻守丹阳,莫非……”

    “不错,凌云,如今孙将军已经占据了豫章丹阳二郡,吴郡太守吴景又是孙将军的舅父,如果此时孙将军有了二心,主公只怕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咱们身上的任务并不简单。”

    “我明白了,可是孙将军的家人都在涿郡,孙将军穷途末路之时,父亲收留了他,我想他不至于做出悖逆之事。”说道这里,苏进又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你觉得孙将军会有二心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义父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凌云,你不是一直渴望沙场建功吗,此番我们去丹阳,正好派上用场。”

    “此话怎讲?”

    诸葛亮笑笑,说道:“这还不简单,义父下一步肯定会让孙将军攻打会稽太守王朗,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而且一旦攻下会稽,凌云要是在此战中立下功劳,只怕很快又要升官了。”

    “希望如你所言吧!”苏进虽然心中甚是激动,可脸上并没表现出来。

    没多久,苏进带着诸葛亮以及鹰骑卫就悄悄渡江来到了丹阳,为了避免别人把他和苏辰联系到一起,所以他只让别人叫他凌云,至于诸葛亮,名声未露,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只当他是凌云身边的一个幕僚。

    对凌云的到来,孙策不敢怠慢,这可是主公长子,以后的世子,要是在他的地盘上除了什么差错,他孙策可真就是百死莫赎了。

    “凌云拜见孙大哥!”

    孙策“哈哈”一笑,热情地迎上去:“凌云来迟了啊,我可是在这里等候了许久,待会儿在接风宴上你得先自罚三杯。”

    “那没有问题,今后我在孙大哥军中做事,如果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孙大哥一定不要顾及我的身份,该打该骂,凌云绝没有怨言!”

    “好,你小子是个汉子,走吧,咱们先去军营!”

    凌云没有摆出什么公子哥儿的派头,对孙策尊敬有加,这让孙策放下了心,毕竟要伺候这样的主儿可不容易。

    苏辰把苏进放到孙策军中,除了是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